再好吃的东西吃多了也腻,后世的老一辈们往往不爱吃红薯便是因为小时候闹饥荒时吃了太多红薯,后面一提红薯就脸色大变。
这时候,却听得不远处传来了哭声,却是那位家中遭遇了蝗灾的农户正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在嗷嗷的哭:
“阿耶!阿娘!小妹!大哥!当时要是有红薯就好了……要是有红薯,你们就不会被饿死了……”
周自衡一顿,拿着自己手上的那块红薯,忽然苦笑起来。
是了,自己是何不食肉糜了。
吃完红薯,周自衡带着几人继续看其余的种植温室,李承乾趁机提出自己的疑问:
“老师,刚刚说如何分配红薯,为何却要确定五个环境完全不同的地方?”
“四个其实也行,这不正好是五州嘛。”周自衡笑道,“这就是对照组了。红薯这东西咱们都不熟,哪谁能知道它到底是更喜欢黑土还是更喜欢红土呢?是更喜欢水多还是更喜欢水少呢?
“所以,就必须慢慢的实验,对照下来才能得到最终的结果。当然,如果要更严谨一些的话,还要更复杂……”
周自衡对他讲科学实验的必要性和条件。
顺便还夹带了私货:“所以说,治国就如同种红薯一样……”
李承乾呛了一下。
周自衡哈哈笑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让他看看眼前的温泉棚子:“治国如同烹小鲜,治国也如同种红薯。天下这么多州县,情况完全不同,假使要推行一项新的政策,在甲地效果不错,但可能在乙地丙地却会遭受到抵制,最重要的莫过于‘因地制宜’四个字。”
李承乾脑子里冒出了新的疑问:“可若是各州县的政策都不一样,那岂不是不公平?”
“太子殿下提出了一个好问题。”周自衡思索了片刻,先夸奖他一句,“微臣将朝廷的各项政策政令分为两类,一类务虚,一类务实。务虚者如服从朝廷统治,遵守礼制律令等等,务实者则涉及到一地实务,譬如如何分配当地资源、如何安排当地农事等等等等。”
李承乾:“所以老师指的因地制宜便是这些务实的政令?”
周自衡将手背在身后:“不错。”
李承乾也不愧是大儒名师们教导出来的下一任帝王人选,立刻就想到了其中的难处:“就连一项统一的政令,要真正推行到各州县都是极为困难的,更别提因地制宜了……”
“太子殿下能想到这一点很好。这个问题或许连微臣也没有完美的答案,但我们可以探讨一二。”周自衡带着两个孩子在温泉棚子外席地而坐,仆佣连忙送上茵毯,“要做到这样精准的控制,第一是需要大量的能够识文断字的能吏,以及针对他们的更合理的考核制度。”
李承乾的脸上泛起苦色。
现在朝廷可不就是人手不足吗?不然父皇也不用如此重视那些世家们了。
“第二项,应该是更方便快捷的通讯渠道,这就更难了,它涉及到交通网……”
傍晚时分,很满足的李承乾带着已经没有余温的两个烤红薯回到了皇宫,将红薯丰产的消息带给了帝后。周自衡也不知道他在帝后面前说了什么,总之,他很快就接到了皇帝任命自己继续担任东宫老师的制书。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在周自衡在红薯田庄里待着的时候,徐清麦正在悲田院里头大的看着自己的手术排期。
“怎么如此多?”
悲田院手术科负责安排各项手术排期的是一位女医工,因为自觉自己医术不会再精进了也不是学医的料子于是自请来悲田院负责行政类的工作。
她无奈地叹口气:“卑职也没有办法啊,您不在的这段时间里可是积攒了不少客户。还有许多患者从远处慕名而来最后却只能黯然离去。现在这份单子已经是卑职先紧着那些要紧的来排了。”
徐清麦的肩膀垮了下来:“行,知道了。”
算了算了,在后世时也不是没经历过一天排N场手术从早上一直做到晚上的时候,而且这边的手术因为光照,向来只安排在白天,强度已经低多了。
再一想,似乎很久没回到这样的节奏里了,徐清麦只不过颓然了那么几秒就又立刻变得兴奋起来。
医工:“……”
早就听说徐太医十分敬业,对手术简直狂热,今天算是见识到了。
徐清麦想起一事:“对了,将那些小的手术都列出来我看看,说不定也可以排给其他人做了。”
医工的眼睛一亮:“您的意思是?”
徐清麦露出笑容:“然也。我觉得像刘若贤几人应该也可以独立的开展一些小手术了。”
她这段时间在军中观察,如刘若贤这样跟了自己三四年的而且有极为丰富的实操经验的医学生,其实已经可以独立的操作一些小手术了。想必其他几个队中也能出现这样的人才,比如莫惊春等。
医工的情绪也变得兴奋起来:“那卑职立刻就去做!”
制约她们外科发展的最大问题并不是别的,而是可以进行手术的外科大夫实在是不足……严谨的来说,目前只有徐清麦一个,其他人只能算作助手。如果能多几个可以主刀的大夫,那徐太医就可以轻松很多了。
医工出去时的脚步十分轻快,徐清麦笑着摇了摇头,低下头来开始列接下来的工作计划。
去和黄药师聊一聊大蒜素接下来要如何改进……嗯,药师这几日在忙,先放一边。
巢寺卿必然要开一个关于战时表现的总结集议……等通知就行,估计他会让医学生们再多休息几日。
去看一下符离,商定最终的诊治结果……这得找姚菩提以及孙道长等人先来会诊。
看来看去,徐清麦决定趁自己还没开始忙碌的手术期之前先去皇庄上看一下孙思邈与刘神威研制出来的牛痘疫苗,之前接风宴之时,孙道长曾经神神秘秘对她说,有一个惊喜要给到她。
当时徐清麦一下子就想到了。
真的是极大的惊喜。
“我还以为你会多休息两天。”孙思邈看到徐清麦过来有些惊讶。
在草原上颠簸流离半年多,再加上战事,回来总得要休息个几天吧?可现在才她回来的第三天。
徐清麦自嘲道:“没办法,牛马命,躺不平。”
虽然是后世的梗,但可能过于形象,孙思邈与刘神威竟然一下子就听懂了。
刘神威笑道:“以师妹的家业,若是想要躺在家中享福怕是大唐任何一位贵女都及不上你。师妹如此奔波,不过是想要天下人远离病痛而已。”
提到这一点的时候,刘神威是非常敬佩的。
徐清麦笑起来:“师兄可别夸我了,再夸我可就要开始飘了。”
一行人说说笑笑,进入到了皇庄里。如今的皇庄除了放置病毒的那一小块核心区之外,已经解决了隔离,可以自由出入。大部分来进行实验的囚犯也被放回去了。
进入到了廨舍内,刘神威将厚厚一沓实验记录放在了徐清麦面前,得意道:“你慢慢看。”
徐清麦挑起眉,笑意从眉梢一直扩散到眼角:
“所以,牛痘疫苗真的成功了!”
她用的是陈述句,而不是疑问句。
第237章
在徐清麦被绑走后的半年内,孙思邈和刘神威一共进行了十组实验,从最开始十几人一组一直到后面上百人一组,总共让大理寺送来了将近八百多人的囚犯。
大理寺苦不堪言,不得不与刑部一起合作从周围州县抽调了不少犯人前来,最终才满足了太医寺的要求。也就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是孙思邈,德高望重,这才能让他们愿意这么配合。
八百多个实验数据现在就这样清晰明了的躺在了徐清麦面前。
徐清麦有时候会略为古怪地想,古代流传下来的那些汤方和药方之所以经典,时不时因为它们做药物试验的时候往往都是直接用人来做?
跳过了动物实验这一步,一次性到位。
她一个一个地翻看。
“这八百多人里无一人死亡?”
“有三例。”刘神威挑出两份病例,显然印象十分清楚,“但我与师父分析,这三例都并非因为牛痘疫苗而引起的死亡,而是本身就身患重疾。”
徐清麦看了一下,这三例都是年老体衰之人。
孙思邈抚了抚白须:“这牛痘苗对身强体壮之人似乎更有效,对年幼者作用同样斐然,反倒是老者,若本身有疾病则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徐清麦点头:“这与人体免疫力有关系。”
几人顺势又探讨了一下人体免疫系统的一些相关问题。
总之,八百多个试验数据,死亡的三例,而接种牛痘后感染天花并在脸上留下痘疮印的大概四十几例,接种后只有轻微发烧随即痊愈的大概占据了五百多例,剩下的则是接种完对天花病毒完全没反应的。
从这个实验结果来看,效果已经可以用极其卓著来形容了!
“老道觉得,若是在普通人中开展种痘,后者的比例会更高一些。”孙思邈笑呵呵道,“毕竟囚犯在牢狱中缺衣少吃,身体状态并算不上太康健,气血两虚、正气不足,更容易被邪气入侵。”
徐清麦赞同道:“的确是有这个可能。”
她欣喜地合上了眼前的病例,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两位:“恭喜道长与师兄,成功研制出了牛痘疫苗!或许在今日后,天花病毒便再也不会让我大唐子民闻之色变了!”
这可是天大的功绩!
刘神威看了看师父,笑道:“这里面可少不了你的功劳。”
所以他们才会一直等到徐清麦回来,这才打算把结果给呈上去。
徐清麦摇摇头:“我不过是在最开始的时候给了你们一些提示罢了。再说从一开始,道长就已经有了种痘的灵感。”
她充其量不过是启发了一下,让他们少走了一些弯路。
“好了,无需再争。”孙思邈看着两人互相谦让来谦让去,出言制止,“如今最重要的是赶紧上奏给陛下,让朝廷赶紧将痘苗推广开来,也让百姓少受一些苦。”
徐清麦连连点头:“然也。”
她想了一下:“咱们先拿过去给巢寺卿知道即可。至于上报朝廷得找个好时候……几日后军中大部队便要回到长安,朝廷必然会举行盛大的庆功仪式,我以为那时候呈上去最佳。”
说不得会被朝廷和陛下认为,这就是天降祥瑞之兆,自然也会更重视。
而且,有突厥一群人在旁看着,更能让他们看清楚大唐的实力。
孙思邈颔首:“那就这么办!”
他虽然想要早点让所有人都种上痘,但也是当过官的人,对朝廷的这些套路最是清楚,只是略加思索就赞成了徐清麦的主意。
不出徐清麦所料,过了几日,大军即将进城的消息就传了过来。
此时,离渭水之盟才四年不到的时间。
也因为渭水之盟的耻辱,朝廷从上到下都觉得这次一定要好好的犒赏三军,祭祀祖宗,也让天下百姓归心——要知道,从前隋开始,强大的突厥就像是巨大的阴影一般笼罩在每一个中原百姓的头顶。可如今,这道阴影却如艳阳下的冰雪一般消融了。
这是何等的伟绩?
所以,礼部打算搞一个隆重的大军进城仪式,让那些立下了战功的军士们如登科士子一般也感受一下这种荣耀。
当徐清麦收到礼部的邀请时还挺惊讶的:“我们也参加吗?”
礼部官员理所当然:“自然!你们太医寺派出的军医们可是这次战事的一大亮点啊!许多将领都来信盛赞,陛下、皇后与兵部还特意过问了。”
另外还能刷一波“陛下爱民爱军如子”的美誉,多好!
有露脸的机会,徐清麦自然不会拒绝,当即就喜笑颜开应下:“那我们一定好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