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自衡立刻道:“行,等今年葡萄成熟后我琢磨一下。”
不就是甜一点的葡萄酒吗?安排!
在举行完庆典、宴会等等之类的活动之后,日子便又恢复到了原本的节奏当中。针对那些底层立功将士的表彰已经结束了,反倒是高阶的将领们的封赏还没有到,想必是需要经过三省更周密的研究。
徐清麦自然不担心自己的功劳会被谁给昧下,她的关注力还是放在了牛痘疫苗身上。
在宴会结束后的早朝上,太医寺能够上朝的所有人便都就位了。
连孙思邈也都来了。
当年他在接受朝廷职位的时候,李世民特许他可以不用参加早朝。孙思邈平时也的确是不参加的,但这次却难得的换上了新道袍,出现在了太极殿上。以至于大小朝臣们看到后都有些惊讶。
不少人都立刻过来,想和这位老神仙攀攀交情,直到朝会正式开始这才依依不舍的散去。
而如魏徵、长孙无忌、房玄龄等精明的重臣们看到太医寺这个架势,立刻心中一动。
“辅机你看……?”房玄龄问长孙无忌道。
长孙无忌皱眉,喃喃道:“孙仙长之前一直在皇庄里忙牛痘一事,莫非……”
牛痘的事情也并没有那么保密,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只是这个项目已经开展了大半年至今没什么音讯,很多人都忘记了而已。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对望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讶和欣喜。
果不其然,太医寺没有让他们失望。
在议完几项和突厥战争相关的事务后,太医寺卿巢明立刻站了出来:“陛下,臣有一喜事想要上奏。”
李世民这几日心情极好:“噢?还有好事?爱卿尽快道来!”
巢明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在朝堂上这么紧张过,甚至比以往应对御史攻讦还要更加的紧张,能察觉到自己胸膛里的那颗心脏都在噗通噗通地跳。
“陛下,”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去岁,太医寺曾经提议研究以‘种痘法’来预防痘疮,为此孙思邈孙道长与其徒弟刘神威,以及太医丞徐四娘三人成立了痘苗研制小组,于长安城外的皇庄内开展了实验。”
巢明抬起头来,激动道:“如今,孙道长等已经成功研制出了‘牛痘苗’!只要人接种了此痘苗,便可终身不染痘疮!”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出现了哗然声。
可以让人不染痘疮的牛痘苗?!
有的很震惊,有的欣喜非常,有的则是流露出了明显不信的神色。
“安静——!”长孙无忌喝道。
所有人立刻噤声。
长孙无忌不满道:“让巢寺卿说下去!”
巢明连忙将孙思邈等人的牛痘试验和结果从头到尾地讲述了一遍,孙思邈和徐清麦也都站了出来,以便应对待会儿即将接踵而至的质询。
“确定可以预防痘疮?”最先发问的是魏徵,他眼中泛着微光,显然极为兴奋。
孙思邈呵呵笑道:“确定可以。”
徐清麦在一旁补充:“我们做了总共十组实验,有八百二十三人参与……”
在下面听着的一些官员忍不住朝周自衡望去,心中暗道,徐太医与周十三郎不愧是夫妻,这说话的风格都一模一样。
但用数据说话的确是可以说服人,她的数据一出,几乎没人再质疑牛痘是不是真的有用了,大家的问题开始集中在一些小的细节上。
朝堂上开始洋溢着愉悦而兴奋的氛围,竟然不比昨日的宴会差。
这可是可以躲避瘟疫的神器啊!
从古至今,没有一个朝代敢拍胸脯保证他们能让瘟疫不再发生,再贤明的君主也不过只能在瘟疫发生后让它蔓延得不那么快而已。
会说话的大臣们早就激动起来:“陛下,您才刚成为天可汗,太医寺便有如此大的喜讯传来,这正是吉兆啊!”
老天爷想必对您这个天可汗非常满意呢。
更有如魏徵、萧瑀等更务实的大臣们也很激动:“陛下,如此有效的东西必须尽快在民间推广开来!百姓们苦痘疮久矣!”
李世民也很激动,一拍桌子:“好!好!好!”
连说三个好字,然后冲口而出:“朕,便当这接种牛痘疫苗的第一人!”
朝堂立刻又安静了。
第239章
李世民打算自己作为第一个除了试验者之外的牛痘疫苗接种者。
徐清麦和孙思邈倒是很赞成的,但即便是太医寺其他人如巢明等都不觉得这是个好主意,更别提其他大臣了。
他们言辞激烈的表示了自己的反对。
长孙无忌:“陛下身为九五至尊,岂可亲身犯险?!”
房玄龄:“陛下!此事还需要再行斟酌才是,切勿妄下决断。”
其他大臣们更是纷纷反对。
武将们站了出来:“此等小事何须陛下忧心?臣等自当第一个接种之人!”
徐清麦还听到有人说:“陛下!如太医寺所言,那牛痘苗是从牛的身上获得,陛下是人皇,岂能接种牛身上的东西!这,这,这简直是荒谬至极!”
眼看着一些古板臣子们开始想要将讨论的方向转移到“从牛身上上提取的东西接种到人身上”这件事是不是符合伦理和礼教时,魏徵连忙开口了:
“孙道长,徐太医,太医寺能否确定这牛痘苗是安全的?”
孙思邈与徐清麦郑重点头:“自然能确定。”
巢明在一旁补充道:“事实上,牛痘苗刚出来的时候,还未进行试验,第一个接种的便是孙道长、刘道长与徐太医!”
朝上的君臣们听了之后显然很是震动。
李世民:“仙长与徐卿又何必要冒险去做此事?”
这可是未经过试验验证可靠性的牛痘疫苗!和现在的可以说完全不是一回事。
孙思邈依旧仙风道骨,不以为意道:“既然最终都要有人来做这件事情,是老道还是其他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徐清麦补充道:“而且,试药可以让我们亲自去感受药物给身体带来的变化。这并不是一件新鲜事。”
中书舍人李百药立刻站了出来,动容道:“陛下,去年天花肆虐长安之际,微臣因缘际会留在了悲田院中。也曾目睹太医寺的医者们为了扑灭疫苗,而置自身安危于不顾。若论起礼义之典范,君子之风骨,微臣认为若是孙仙长与徐太医都不够格的话,那必然是天大的谬误。”
大家对于之前太医寺的表现还是印象很深刻的,并且因此而感受到了发展医学的重要性。
李百药入陛下眼本来也就是因为此事。
因此,很多人纷纷站出来支持李百药。而想把议题往礼教伦理方面转的人自然也就受到了冷落,到最后大家默契的不要提这件事。
李世民也终于下定决心:“孙仙长与太医寺历经艰辛才将牛痘苗最终研制成功。咱们是最了解其中内情之人,可即便如此,大家今日之反应依然是对牛痘苗充满了怀疑和不信任。可想而知,民间百姓又会如何想?”
有臣子苦笑道:“不用想也能知道,必然会有许许多多的百姓认为这是无用功,甚至在有心人的煽动下认为这是邪祟。”
在场许多人都是有民间经验的,纷纷颔首。
李世民道:“但如果朕第一个接种,那所有的难处便不再会是问题。没有人会质疑牛痘苗的安全,也没人会质疑接种牛痘的必要性。换成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有朕亲自上场来得更让我信服!”
群臣沉默一瞬。
理的确是这个理,但大家还是心有疑虑。最后讨论来讨论去便决定由中书省和尚书省对太医寺提交上来的所有材料进行审核,确认其的确安全无虞再定。
这样的结果已经比孙思邈和徐清麦之前想的要好很多了。他们原本预想会遇到许多的质询,没想到最后却只是落在“陛下要不要成为第一个接种者”的点上。
这让太医寺从上到下都为之一振。
而李世民回到后宫时,面对的是长孙皇后温柔的责备。
“陛下,诸公说得对。陛下身体贵重,怎么能将自己置于险地呢?”
李世民问:“观音婢也不同意此事?”
长孙皇后摇头:“我知陛下心意已定,旁人再说什么都是没用的。”
李世民握了握她的手:“观音婢并非旁人。”
长孙皇后嘴角露出笑意:“陛下的心意臣妾自然是明白的。不过我虽然反对却也知道有些事情即便是所有人都反对但亦然有一定要去做的理由。”
李世民大为慰怀:“知我者,观音婢也。”
如今刚被冠上天可汗的称号,便得了牛痘疫苗,这本是锦上添花的好事。而对痘疮闻之色变的不仅是汉民,还有突厥。
此事正好是一个为自己为大唐树立更高威信的契机。
况且,自己征战天下之时,比这风险更大的事情也不知遇到过多少次了?又何惧这小小的牛痘苗?
夫妻俩聊了一会儿,长孙皇后感慨道:“若是牛痘苗真如孙仙长和徐太医所说那般厉害,那真是神迹了!”
李世民同样是胸间无限激动:“自建安始,多少才子英雄丧命于瘟疫之手。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才子佳人,抑或是贩夫走卒,面对痘疮都只能悄然等死,民间十室九空并非恐吓之语。牛痘苗……牛痘苗若真能消灭痘疮,那真是如大贤一般的大功德!
“即便是朕,也要再三斟酌如何封赏能配得上这份功劳。而那些食古不化的老夫子们却只盯着所谓的礼义伦理,真是不知所谓!”
李世民十分不满。
随着大唐的疆域越来越广,天下越来越安定,他便愈加觉得可用之人实在太少!
偏偏那些垄断了知识的家族们还动不得!只要自己稍稍动一动,这群人便撂挑子,以罢官威胁。
李世民虽然很想霸气回一句,既然你不想做那就滚回家去,能做的人多得是!
但,不能!
因为能做的人真的没几个……
长孙皇后笑道:“如此功劳恐怕真的得再三斟酌才是。想来这段时间三省诸公们怕是要愁白头发了。”
不仅仅是牛痘苗,还有之前的征突厥之战,都有一堆人等着封赏呢。
别以为皇帝想封什么就封什么,封赏的讲究其实复杂得很。如徐清麦这样的年轻人,即使做出大功劳也不可能一步登天,否则后面又有成绩了那怎么封?而相反的是,一些老臣老将,即使功劳不是首重,但封赏却可能更多,颇有些“终身成就奖”的意味,大多集中在虚衔。
虚衔还好办,如果封了爵位,那可得考虑到切切实实的封邑,还得与户部去扯皮。
所以这段时间的三省的确是愁白了头。
李世民也明白其中的难处,他其实也有一件颇为发愁的事情。
“三姐来找我,说她愿意以这一次的军功换一个实职……”
本来依照他的想法,给平阳的封邑再加一加,虚衔再加一加,然后再提拔一下自己的两个外甥便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