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她这点手段一群舅舅是看得明明白白,老九阿哥说:“你哭什么穷啊!又不让你孝敬,也不勒索你,更不敲诈你,问问怎么了?”
莹莹才不信,你们是不会有别的心思,别的兄弟姐妹们保不准有人不要脸非要占便宜。她哭穷的本事炉火纯青,眼看着越哭越穷,老六阿哥哭笑不得,立即说:“罢了罢了,你别再说话了,再让你说下去今儿我们不掏点银子心里就过意不去。”
十四阿哥也说:“是啊,进出口商行的好处我们沾不到,但是宗人府年底分红该有我们的份儿,有这时间不如叫弘昼他们来问问。”
大家纷纷同意,正在喝酒的弘昼被叫到了老阿哥们跟前。莹莹就趁机从这里出去,去后面找额娘去了。
下午回到家,莹莹就跑去看两个刚要满月的小侄儿,因为在腊月,家里要给这小哥俩办满月了,所以扎拉丰阿积极张罗,莹莹跟着来了兴致在哥哥院子里逗小孩子,就听说十四舅舅来了,而且十四舅舅是点名要见她。
莹莹知道这是为什么,十四阿哥对南洋很感兴趣,宫里面答应他们家可以去经略南洋,然而这种事儿帮点小忙可以,代劳是不行的。用雍正的话说“他要是不中用到这份上,趁早在家看孩子,别的也不用想了!”
之所以对十四这么优待,就是因为看在老额娘的面上,三兄弟一母同胞,作为长子的雍正得到了皇位,作为次子的老六阿哥将来有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而作为小儿子的十四,有本事就去做土皇帝,没本事就捞点钱养老。
十四的几个儿子都已经先去两广和云南做官了,这也就是他身边只有女儿在的原因。
十四今日来的目的还是要问问莹莹海外是个什么形势,他好做出判决。
雍正不许海棠和老六阿哥帮他出谋划策,因此海棠也不管这事儿,让十四有精力就去外面折腾,没精力就在京城养老,她要做的事儿有很多,实在是顾不到十四那边。
莹莹回来就和十四跑扎拉丰阿的画室里说话去了,海棠回到卧室里换了衣服鞋子,刚坐下就听说儿媳妇来了。
她让月娥进来,问道:“你祖父最近身体可好?”
月娥笑着说:“好着呢,前几日听说他喝了一斤酒吃了一斤肉,还能上马呢。”
佟家的人真的长寿,不说佟家,乌雅家的人也长寿,乌雅氏老姐妹两个眼下都活得好好的,如果说宫里的太后是因为锦衣玉食照顾得好,那么阿灵阿的遗孀小乌雅氏那就真的长寿,人家流放到现在,身体还是很好,几个儿子也身体倍棒!
海棠是看到造办处出成绩了,想问问火器营,不过一想,火炮这种国之重器不是随便什么人都了解的,腊月初还要巡视京畿几处大营,到时候去了火器营再问。
月娥看她就是问一下鄂伦岱的身体,也没当回事,就把手里的册子给海棠看:“过几天给几个孩子办满月,这是戏单子,都是新戏,您想看哪一出?咱们提前安排。”
海棠问:“看戏班子的名字都是外地的?”海棠家里一般安排戏曲演出都是找的南府,这个机构日后会改名升平署,隶属内务府,专门负责宫中演出,里面的艺人都是高手中的高手,弘阳兄妹学乐器,过了入门阶段,雍正就特意找了南府中的教习专门教他们,他和康熙对这些南府艺人称赞有加。
因为南府本就是给皇家演出,演出的剧本都是颂扬皇恩歌颂天下太平,因此都说南府演出的是太平戏,看着没意思。海棠之所以年年找他们,就是因为这些人可靠,不必费力甄别,不用担心演出事故和混入歹人。
月娥坐在海棠身边回答:“是,都是外地的,您前不久不是召集天下戏班子和卖艺人进京,有些本事不精的领了您的差事离开了,留下的都是好戏班子,今儿听简王府的人说兴起了一种新唱法,唱腔铿锵,现在引得满城喝彩,都说唱得好呢,要不咱们也看看?”
“真的?居然有创新,不是以前听的昆曲?”
“不是,听说有点秦腔的调调,不如叫来听听。”
海棠知道前一阵子京城里面到处摆擂台斗戏,她所有的心思都在禁毒上,催着各方面拿出戏本子,压根没留意各地剧目在京城争奇斗艳,大栅栏那里场场爆满,京城百姓这几个月过足了瘾。因为有些戏班子来得早走得早,没能赶上这次斗戏,约定明年秋季来京城向勇王缴令领赏的时候比上两三个月!
所以海棠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很惊讶,心想自己无意间居然让戏剧融合了一次。
她看着单子上的目录,这上面的戏剧剧目光看名字就觉得百花齐放,有历史向的,比如《汉宫秋》《长坂坡》《烧赤壁》《霸王别姬》等,有神魔向的,比如《白蛇传》《鹊桥会》等。有才子佳人向的,如《西厢记》《碧玉簪》《梁祝》等。
这里面还有很多地方剧种的代表戏,其中豫剧的曲目就占了两页纸。
海棠问:“你喜欢豫剧啊?”
月娥说:“也没有,想着豫剧里面女英雄多,这不是想讨好您吗?这里面的《花木兰》《穆桂英》都是女子挂帅。”
海棠笑着点点头,豫剧确实喜欢排大女主戏。
月娥接着说:“听说本来还有《梁红玉》和《秦良玉》,但是京城里面上演这个到底有些不合适。”
梁红玉抗金,秦良玉抗清,要真的上演了才真是对朝廷骑脸输出呢,他们不演也说得过去,海棠也不强求,就说:“《花木兰》和《穆桂英》你们选吧。”
月娥说:“这真难选,我也都想看,要不然让咱们家公主选?她好不容易回来一趟,也让她乐一日。”
海棠点点头,月娥这儿媳妇真是打灯笼都难找,硬要挑错就真的是鸡蛋里挑骨头。就这么不咸不淡地相处着就好,海棠不吝啬财物爵位,她在乎的也就是这爵位家业,算是相安无事。
到了腊月,雍正不在圆明园居住,带着全家回宫。大家都在圆明园住习惯了,回到狭窄的宫里都觉得不舒服,但是考虑到这是过年,忍一忍也就过去了。不只是娘娘们这样想,大部分权贵也是这样想。
甚至弘阳和莹莹兄妹两个都觉得王府不够宽敞。
扎拉丰阿搂着百寿哄他睡觉,说道:“咱们王府还不够宽敞?让你们住到民居里面岂不是更憋屈?”就训斥弘阳:“有工夫抱怨,不如去花园里看看戏台子搭得怎么样了,为你儿子的事儿家里忙着呢,别出什么纰漏了。”
怎么会出纰漏呢,弘阳不敢反驳,还是去花园里转了一圈,把各方面的事儿问了问。
次日一早戏班子来了,先在花园里布置起来,安康和百寿趴在楼台的栏杆上看戏班子里的人换衣服准备道具。
亲戚们也纷纷来了,女眷们先去看两个小婴儿,其实哥俩出生日子差了四五天,就这四五天的区别,两人的个头看着都不一般大。
过了一会弘阳带着他们去拜见长辈,给舅爷们请安见面。得到了一堆见面礼回到房间里睡觉去了。
因为男女分开坐,今儿是请了两个戏班子,一个给女眷们唱戏,唱的就是《花木兰》,给男宾们唱的是《群英会》。
海棠去兄弟们那边说话的时候听了一耳朵,雅尔江阿给海棠介绍:“这是秦腔和徽戏搅和在一起,是不是挺好听的?”
听着是挺好听的,怪怪的,但是好听。给人的感觉和眼下的社会很像,汽车和骡马走在一条道上,火车和牛车向着一个方向行进,古老和现代融在一起,一边是衰落一边是生机。
第654章 算笔账
晚上吃饭的时候,两个小婴儿也被带到了海棠和扎拉丰阿身边,因为两个小孩子到现在都没名字,大家坐在一起商量给他们取乳名,如果可以,把大名也定下。
说起来这两个孩子还是婴儿,一般不会早早地起名,因为不知道会不会平安长大,特别是这两个孩子的生母地位低,更不可能早早有名字。
看着两个小婴儿海棠心里不禁叹息,人生来不平等,百寿没出生前名字都定好了,但是他们出生几乎没收到什么关注。虽然拥有同一个父亲,注定了得到的资源不一样。海棠把手指放到其中一个孩子的小脸蛋上感受了一下小婴儿柔嫩的肌肤,就说:“先把大名定下来吧。”
毕竟来到世上一遭,如果因为夭折了,连个名字都没有岂不是白来一趟。
这次是扎拉丰阿从袖子里抽出一张纸,百寿的命名权不在他手里,剩下的这几个孙子他能参与进去,所以表现得很积极。
海棠接过来看,在炕上玩耍的安康和百寿爬到海棠身边趴在她的肩膀上一左一右对着纸上的字用小手指点一点。
海棠问百寿:“你认字吗?”
“不认,可是姐姐点了。”姐姐点他也要跟着点。
海棠笑了笑,展开看了,这上面的字其实意义一般,因为寓意好的字要留着给各家的嫡子们,这么分下来好一点的就不多了。
比如现在名单上的字,“珂”像玉的石头,“瑕”玉石上的斑点,一说“瑕疵”都能知道瑕是什么意思。海棠看了一圈,也没找出个好一点的字来,看了一圈就说:“老二叫永璀,老二叫永璨,合一起就是璀璨了。”
璀璨,玉光也,好歹不是像玉的石头。
倒不是海棠开孙子的玩笑,尽管看上去很像是开玩笑,在海棠看来,这比玦和瑕好听得多。
既然家主这么起名,这事儿就定了下来。乳母抱着两个孩子行礼后退了出去。等着上餐的时候,莹莹把听来的消息说了:“五福晋肚子里小阿哥名字是永瓒,这事儿跟舅舅说过,舅舅也答应了。”瓒,祭祀时候的酒器之一。
反正这一辈的小阿哥,雍正对出身好的分别给了祭祀时候礼器名字。
这时候外面开始上菜,海棠对侍女说:“给我盛一碗粥,有什么清淡点的吗?这段日子肚子里油水足,看什么都腻。”
月娥立即说:“有,有凉菜和拌蒸菜,都放了蒜泥香醋。”
海棠点点头:“端来吧。”
没一会送来了两盘凉菜,一盘凉拌莲藕,一盘凉拌白萝卜丝,还有一碟子粉蒸菜。
莹莹对这白萝卜丝频频下筷。
海棠就问:“你往后几日有什么安排?还是在家歇着?”
莹莹一边吃一边说:“我去找舅舅和祖母说话去,对了,我明儿搬去找祖母住一阵子。”
海棠也没当回事,点点头:“去了别闹人。”
“谁闹人啊,我都这么大了,又不是小孩子。我去找舅舅是有正经话说的,我今儿听说户部的满尚书是个老固执,简直是油盐不进,既然说不通他,我就找舅舅说去。”
你舅舅也是个老顽固。
海棠就说:“你一两句话是说不通的。”
“所以我才要多住几日。”
次日一早,她就进宫先去祖母跟前请安,一说要住下来,乌雅氏非常高兴,就说:“也不用特意给你收拾,你就住我这里,咱们睡一张床,晚上也能聊天说话。”
莹莹捧着碗点头:“看来您知道了我白日不在您跟前,您真是料事如神。”
乌雅氏点点莹莹的额娘:“你秀华妹妹说了,说你最近和你舅舅们谈了好大一笔生意,说不定又是一大笔银子入账。我想着对你这种钱迷来说,你最大的生意就在这宫里,果然你早早地来了,我的卦是不会错的。”
莹莹哈哈笑起来,“我劝我舅舅卖车头呢,不知道他答应不答应。”
乌雅氏就说:“你中午再去,中午你陪着他一起吃饭。”
“嗯,上午他忙,我懂。”
乌雅氏叹口气,把筷子放下,顿时没了胃口。
她身边的宫女小声跟莹莹说:“这几日年贵妃病了,起不来身,皇上大部分时间都在她那边。”
莹莹皱眉问:“她还是老毛病?”
乌雅氏点头,脸色很不好看,实在是雍正不是个毛头小伙子了,年贵妃也不算太年轻,没法说雍正这是贪图美色追求浅显的鱼水之欢。然而年贵妃在后宫一家独大,虽然如今有弘晖,雍正没有继承人压力,但是年贵妃整日病歪歪,连带着雍正愁眉苦脸,乌雅氏心里就很不高兴,觉得年贵妃把自己儿子带的也病了二分。
她就说:“你舅舅身体不好,她那里到处是病气,唉。”管不了,儿子都一把年纪了,再说这些没意思,只能当自己不知道。
莹莹了解她的心思,她就是普天下母亲的心情:希望孩子和积极向上的人相处,不要和不健康、脾气不好的人玩儿。
莹莹只好哄着乌雅氏聊点别的,把一上午的时间消磨过去。到了中午才去找雍正,雍正这会在养心殿前面的一排建筑里面办公,看到莹莹来了说:“咱们舅甥两个简单地吃点就好。”
这也真是简单,两碗面条两盘菜。莹莹来这里也不是为了吃饭,就怂恿舅舅卖火车头:“您想啊,有新的为什么要用旧的。”
雍正说:“舅舅也知道新的好,但是好在哪儿啊?你光靠嘴说,你也要让你十一舅舅把新的做出来让朕看啊!而且火车不能停,一旦停了,这后果就很严重啊。务必有新车头等着,旧的车头下能撤下来。不能新的没有反而把旧的卖了,全国的货运怎么办?”
雍正以前对铁路的好处只能想象,尽管他当初在工地上督工,也尽管当初海棠跟他说了不少有火车的好处,他能看到的好处就是吸纳了民工,民工有挣钱的地方,运送货物方便,朝廷有一项进账。
直到后来的蒙古雪灾,用火车送救灾物资比传统的救灾办法快,他才觉得这条路哪怕是赔本也要修,也要维护下去。再到后来铁路不断向西延续,对西南西北的控制不断加深,他彻底明白,这种东西大动脉是不能断的,不仅不能断,为了加深朝廷和地方的联系,还要多增加车辆。
“……因此车头咱们自己都不够用,你还要卖,卖了咱们用什么?我跟你说,朕打算从湖南修路进入贵州云南再进入四川。到时候铁路通车,需要的车头更多。”
“新车头的速度更快,用煤更少,”莹莹二两口吃掉自己碗里的面条,要给舅舅算一笔账:“您看,老车头耗费的煤炭多,跑得慢,越往后维护得越多,对不对?如果全部换成新车头,咱们算算新车头比老车头省多少?又快多少?运送的货物多了多少?”
她跟苏培盛说:“苏公公,拿纸笔来,咱们和舅舅算算这笔账。”
雍正笑起来,跟苏培盛说:“听见了吗?要跟朕算账呢,快去。”
苏培盛把雍正桌上的白纸砚台和毛笔拿来,笑着说:“此账非彼账,公主,您慢慢算。”
雍正把盘子里的菜倒进碗里,把盘子撤了,给莹莹腾出地方。他则是一边吃面条一边看莹莹算这里面的账。
下午十一阿哥被叫到宫里,雍正问他:“你不是弄出了新蒸汽机吗?新车头造价几何?什么时候能造出来给朕看看实物?”
十一阿哥估算了一下:“样机最快二月底,不过咱们人手不足,要是大量造车头就造不了丰收机。”
雍正听了很不满:“开春之后各处灌溉,正是要紧的时候,你不造丰收机造什么?既然人手不足为什么不多招人手?”
“这种东西不是一上手就能会的,想要培养一个熟练学徒,最少也要两二年。要是碰见那笨的,十来年都未必能上手。”
雍正就说:“丰收机绝不能停,车头也不能停,先把你造汽车的事儿放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