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要是放在现代, 他觉得可以称得上是良心商家了。
有了苏应胜帮忙,这一天林回星他们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尤其是到了下午的时候,苏应胜已经可以自己独立的做凳子了。
如此一来苏大荣就能腾出手来帮林回星做绣架了。
最后这一天下来,林回星他们足足做了十二台绣架和十六根凳子。
这还是在林回星还抽空和苏云娇处理了一大背篓椿芽的情况下。
还是那句话,上梁沟的周围的山林里物产实在是太丰富了。
苏云娇不过是背着背篓,拿着柴刀上山转了一圈, 没两个时辰就找了满满一大背篓的椿芽回来。
以前苏云娇也上山摘椿芽,不过她还是第一次摘这么多。
一背篓压得实实的椿芽, 她还是用了些功夫才从山下背下来。
摘椿芽的路上看到有蕨菜苏云娇也顺便摘了。
现在山上的那种细长的蕨菜基本上已经老了, 苏云娇今天摘的是另外一种蕨菜。
这种蕨菜根茎更粗, 刚冒出来的蕨菜就跟女子手指一样粗长。
这种蕨菜山里人都叫卷卷蕨, 因为它自带一股清香味,是最受大众欢迎的野菜之一。
平常大家在山上看到这种蕨菜就不会放过, 苏云娇想着林回星素来爱吃山上的野菜, 摘完椿芽后就特意在附近找了找。
最后她运气也还不错, 在这卷卷蕨刚冒头的时节,东边掰几根,西边掰几根的, 还真让她找到了一大把。
看着附近更多刚冒出毛球球的卷卷蕨嫩芽,苏云娇琢磨着再等两天再上来一趟, 这些嫩芽差不多也就长大了。
山里椿芽多,苏云娇特意摘得那种刚冒出头的嫩苞苞。
自打从林回星那里接了绣活做后,苏云娇已经很就没有上山摘这么多野菜了,背着野菜回到家里的时候,她已经累得手脚酸软了。
好在后面不用别人说,林回星就自动接过了之后的事情。
苏云娇只用坐在灶前烧火,给椿芽和蕨菜汆水的事情全都由林回星负责了。
看着苏云娇摘回来的这些蕨菜时,林回星还十分的意外:“黄瓜香!”
“什么?”苏云娇有些迷茫。
反应过来林回星说的是背篓上面的这些蕨菜后,苏云娇还纠正:“黄瓜香?不是,这是卷卷蕨。”
林回星从背篓里捡起一根蕨菜仔细端详了一下,确定这就是现代北方人爱吃的山菜黄瓜香无疑。
林回星对着苏云娇解释道:“对,就是这种蕨菜,你们叫卷卷蕨?我们叫黄瓜香,因为它自带一股黄瓜的清香味。”
作为山菜类中的极品,这黄瓜香的价格可比普通蕨菜贵多了。
现代从来就不缺发现商机的人,之前林回星刷短视频的时候,看到都有人开始人工栽培这种黄瓜香了。
作为植物,它不但嫩芽好吃,枝叶舒展开后也极具观赏性,作为装饰家中的绿植也是很有前景的。
苏云娇闻言也没有多想,永国这么大,同一种东西,有不同的叫法也是正常的。
就比如那山常山,因为林回星一直叫野山药,他们现在被潜移默化着,也已经跟着他改口叫野山药了。
虽然很想问黄瓜是什么,但是见林回星的注意力都在背篓里的卷卷蕨上,苏云娇心里高兴,转而道:
“我就知道你肯定会喜欢,这卷卷蕨刚长出来一点,今天没摘到多少,等两天我再上山一趟,多摘一些回来。”
林回星看着背篓里自己两只手都拿不完的黄瓜香,笑道:“这已经不少了,就我们这么几个人,这些都够我们吃上两顿了。”
看着苏云娇摘回来的黄瓜香,林回星有些可惜。
之前他看网上说黄瓜香用来切碎了包饺子味道最好。
偏偏上梁沟实在太偏远了,既没有面粉,也没有鲜肉,这黄瓜香也包不了饺子了,只能将就着素炒着吃了。
这动辄十几二十天吃不到新鲜肉的日子,林回星也是过够了,他琢磨着回头等红薯藤移栽后,一定要从现代买几只猪苗回来养着,养大后想吃就杀一头吃新鲜的肉,想想这日子就幸福。
意识到自己想远了,林回星摇了摇头,趁着锅里的水还没有开,他赶紧回家菜籽油和辣椒粉。
都是做惯了灶头上的活的,都不用林回星叮嘱,在他没回来的时候,水开后苏云娇也知道把椿芽洗干净后汆水。
林回星回来的时候,满满一背篓的椿芽已经汆得差不多了,都铺在竹子编的大簸箕上晾着。
上梁沟有好几家人都会编竹子,平常大家又经常晒菜干,是以除了林回星之外,村里人每一户都有许多簸箕。
要想这椿芽菜能好吃,汆水后得切成碎末不说,还得用擂钵把那些颗粒感比较重的嫩茎杆稍微碾碎一点,唯有这样才能入得进去味。
处理好的椿芽碎放在木桶里,上面放上一些盐、蒜末和整颗的花椒和辣椒面,锅里烧上一锅热油,等到油热后直接泼上去。
在热油的刺激下,木桶里的椿芽碎很快就被油温彻底烫熟了。
搅拌均匀后尝尝咸淡,确定味道合适后者椿芽咸菜就算做好了。
考虑到苏家人不常吃辣椒,林回星还特意做了两种口味的,一种是他爱吃的,作为西南人,他无辣不欢,自然是要多多地放辣椒面。
另一种就是不放辣椒面,只少少地放了一点蒜末,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椿芽的清香味。
闻着空气中弥漫着的香味,苏云娇毫不吝啬自己的夸赞:“林大哥你手艺真好,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能把椿芽菜做得这么香的人。”
林回星十分实诚地摆手道:“嗨,也没那么夸张,就是一个人住得久了,自己瞎琢磨呗,偶尔味道还行,大部分的时候都把菜做毁了。”
以前在外面上班的时候,外卖什么的十分方便,林回星合租的屋子很小,连厨房都没有。
也是为了照顾父亲回老家后,他才慢慢地开始学做饭。
最开始是自己做的饭菜健康有营养,适合病人吃,等到林建国去世后,林回星做饭就纯粹是因为他住在村里,点不了外卖了。
他一个人住着,用电饭锅煮上满满一大锅饭,放凉后用保鲜膜一团一团地包起来放在急冻,吃得时候一顿就拿出一团出来扔微波炉里加热,每天中午炒菜的时候份量再多弄一点,晚上热一热就能吃了,可以说是把日子过得很糙了。
苏云娇之所以觉得林回星厨艺好,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舍得放油,就拿今天的椿芽咸菜来说。
加起来就一桶不到的椿芽菜,他却足足用了半罐子的油,这要是放在上梁沟里,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半罐子油都够村里寻常的人家吃上一整年了,谁能舍得这么祸祸。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椿芽菜闻着就香。
等到木桶里装的椿芽咸菜放凉后,林回星也没和苏家人客气,先自己装了满满一大瓦罐。
林回星特意从家里拿来的大瓦罐,这一罐子怎么着也能装个十斤咸菜了。
就连过来帮工的苏应胜,傍晚离开的时候都被林回星塞了两碗椿芽菜,一碗辣的,一碗不辣的。
晚上有了这下饭菜,晚上林回星和苏家人的饭菜就很简单了,没有席面上的剩菜了,所以今天晚上就一碗椿芽咸菜,一大碗素炒黄瓜香。
在林回星没来之前,春日里苏家人饭桌上也少不了这两样菜,不过今天吃到的绝对是他们吃过味道最好的一次。
吃着香喷喷的咸菜,苏应文捧着饭碗赞不绝口:“林大哥你可真厉害,这遍地都是的野菜你也能做得这么好吃。”
要说起来这几天苏应文也没少吃各种好吃的,不说林回星宴席的上大鱼大肉,就是他私下里给他留的瓜子花生和糖果,都让他美得像是掉进了米缸里的老鼠了。
当然了,那些东西林回星也不止给了苏应文,也分了一些给苏云娇和苏大荣。
不过苏应文年纪小,平常对一口吃食又最看重不过了,所以他得到的还是最多的。
加上苏大荣和苏云娇等人照顾他,把自己的那一份也分了一些给他,让他靠着这些零食轻而易举地成了上梁沟最幸福的小孩。
不止是苏云娇他们,带着两碗咸菜回去的苏应胜也得到了家里人的称赞。
吃着这合口的菜,卓宜也琢磨着要趁着真是吃椿芽的季节,上山去多摘点椿芽回来做成咸菜存着了。
这放了油的咸菜吃着味道确实是要比只放了盐的咸菜要好吃多了。
之前苏应胜他们跟着林回星下山的那一趟,可是得了不少肉,加上后来卓宜让苏大贵另外买的肥肉,都被她炼成了猪油,满满一大罐子,拿一些出来做咸菜也是可以的。
之后林回星和苏大荣又花了两天时间做木工,总算是把欠村里婶子们的绣架和木凳全部做好了。
绣架做完后林回星就能从木工活里脱身出来了,倒是苏大荣,之前林回星请村里人吃饭的时候,大家见过他家里的桌子和凳子,不少看着觉得好的人,买了绣架后,有找到苏大荣说要做桌子和凳子。
苏大荣之前存下的木料这一下子又消耗完了。
这次他在林回星的建议下,改变了办法,凡是让他做家具的人,自己出木料,他帮着做,一张桌子和四根凳子就只收六十个大钱。
按照如今苏大荣和苏应胜两人的速度,算是锯木料的时间,他们两人一天做出一套桌子和凳子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苏大荣要的工钱也不贵,六十个大钱的价格,村里人完全能够接受。
别看六十个大钱不多,分给苏应胜二十个大钱后,苏大荣自己也还能落下四十个大钱了。
别说是在上梁沟了,这个工钱就算放在安平县,甚至于是青山郡,都算是很不错的了。
在家里干上一天的活就能赚到一石米,这样的日子要放在一起,苏大荣可是连做梦都不敢梦得这么美。
第111章
林回星闲下来来后就琢磨起了造纸的事情。
首先就是腌料池的选址。
林回星家附近的空地基本已经被他开出来种了果树和蔬菜了, 稍远一点的地也成了瓜地。
造纸要用水,这腌料池倒是可以建在林回星的院子里。
他家里有水井,后期取水也方便。
但是要把造纸的地方选择林回星家的院子里, 就意味着之后造纸的时候他家小院少不了人来人往。
不说他偶尔忙不过来时请来帮忙的人, 就说纸造出来来后村里人少不了要来看热闹,那就是一个麻烦事情。
是的, 虽然现在连腌料池的选址都还没有选好, 但是林回星已经琢磨着纸造出来之后的情景了。
可对于永国人来说,造纸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是林回星作为一个现代人,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平常无聊的时候总能看到不少有用的知识。
就说这造纸吧,随便上网一搜就有不少小视频和纪录片, 详细地记录了造纸的过程。
从小作坊,到造物博主, 甚至于规模很大的造纸工厂, 都能在网上找到视频。
在这种信息量的支持下, 林回星相信自己肯定是可以成功造出草纸的, 就算一次两次不成,多尝试两次, 总结一下经验, 最后总归是能成的。
林回星在村里转了几圈后, 决定在村尾的小溪旁边建腌料池。
那个地方里他家不远,之前还没有打水井的时候,林回星还去那附近打过遂。
整个上梁沟的地势是呈微微倾斜的形式的, 村里主要的水源就是村外的那条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