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回星的想法得到了村里人的高度赞赏:“还是林郎君聪明,单听名字,看这纸的样子,要不说,谁能知道这是用不值钱的竹子做的呢。”
至于林回星说宣纸贵的话,村里人都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主要这宣纸村里人平常也用不到,林回星都已经说了,这是做出来卖给那些贵人写字作画的。
在永国,能认能人写的人注定不平凡。
在大多数时候,知识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是财富。
竹简、兽皮制作成的书籍那都是世家贵族们家中的珍藏,一般只会允许族中子弟学习。
世家贵族又只和世家贵族联姻,姻亲之间偶尔也会互相借阅书籍,不过这都是不允许流传出去。
书铺更是是没有的,如郑老爷这种举家实现阶级跨越的庶族,倒是会公中出资举办族学,不过也仅限于让家中少数的小辈会认会读,请的教书先生也是大家族中不收宠的边缘子弟。
在永国只要你认识字,并且能写,那就算是人才,这种人才,是有机会当上县衙的小吏的。
至于当大官,那光有才学可不行。
在永国想要当武将很简单,投身军中,只要你足够幸运,杀敌够多,功劳够大,且没遇到冒领功劳的无良将领,那成为小将军只需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时间。
若你要想当文官,读书认字,文采好,名声好都还不行,得举孝廉。
“孝”是指孝敬父母,“廉”是指清廉勤政
即只有被各地郡守级别的官员举荐的郡内名声好,人品佳的人才,才能进入官场为国家做事。
当然了,这郡守也不是想举荐谁就举荐谁,郡县人口不满10万三年举孝廉一人、不满20万两年举一人、20万一年举一人,四十万一年举二人……
林回星之所以回知道这些,也是之前在秦府借宿的时候,听秦辉说起过。
作为商户,秦辉的儿子十分的聪明机灵,他本想靠着自己妹夫得举荐,让自己的儿子能去捞个小官当当,但也一直没能如愿。
永国倒是没有商户子弟不能当官的规定,只不过绝大部分的商户,都接触不到郡守这样的大官,更别说让对方帮着举孝廉了。
举荐的人地位越高,受重用的机会就越大,永国的三公(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就可以随时向龙椅上那位举荐人才的。
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举孝廉的弊端很明显,毕竟人都是有私心的,这种靠举荐就能当官的好事情,有资格举荐得人肯定优先考虑自己的门生故吏、好友亲朋。
时间一长,官员之间营私舞弊、朋比结党就成了常态。
永国可没有什么寒门贵子,能通过举孝廉当上官的,最差也得是庶族。
像林回星这种白丁,那真是穷尽一辈子都当不上官。
不对!其实林回星想当也是能当的,只要有重大的功劳,朝中也是会给予封赏的。
如果林回星愿意冒着出风头,被人盯上的风险把玉米种子敬献上去,就算当不了实权官员,当个只拿那一县食邑不干活的县侯还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林回星对在永国当官没有一点的兴趣,这玉米他也已经决定卖给秦辉了。
秦辉是个聪明人,不可能看不到玉米的价值,他一直是个体面的人,到时候在金银方面肯定不会亏待林回星。
对于林回星来说,这就足够了,他来永国本来就是来赚金子的。
说句不好听的,这永国的侯爷衣食住行还不一定有现代的普通老百姓好,林回星才不想为这么一点微薄的好处去担那么大的风险。
低调的把小钱钱挣到手,才是林回星选择苟着的唯一目的。
宣纸的好是再明显不过的,村里人日常虽然没有写字的需求,但也有脑子灵活的人想要问林回星买几张宣纸回去糊窗户。
村里的窗户都是用草帘子遮着的,草帘子虽然也但防风,但是厚重,往窗户上一遮,屋内和晚上就没有区别了。
这宣纸又薄又厚实,用浆糊糊在窗户上不知道有多好使。
对此林回星直接大手一挥,指着旁边村里人帮着抄好晾着的一排大张宣纸道:“说什么买不买的,平白生分了,大家帮我做宣纸,又不肯要工钱,不过两张纸,我还能问你们收钱啊。”
想到林回星泡了那么多竹条,村里的婶子们也没和他客气,你三张,我四张,都按照各家的需求取了纸回去糊窗户。
村里人会造纸,就没把这宣纸当做什么稀罕东西,哪怕知道这纸应当要比草纸贵,也没太当一回事。
等到后来林回星把手里的这批宣纸高价卖出去后,村里人才回过神来——她们用宣纸糊窗户,细想起来和用铜钱糊窗户也没什么区别了。
山上的毛竹品质好,哪怕林回星用的是古法锤纸浆,对纸浆的提取没现代的机器那么干净,等这几十捆毛竹消耗完后,他也得到了近一万张一米长一米宽的整张宣纸。
此时距离林回星第一次做宣纸的时候,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入秋后,山里的温度也降了一些。
中间县衙的佐使来过一趟,来村子里收今年田赋。
说起来也是好笑,以前县衙的佐使都把进山收税当成一件苦差事。
毕竟山路难走,粮食也不好运,想也知道能被派来上梁沟收缴赋税肯定就是县衙里最没权势没有话语权的佐使。
今年来收缴赋税的六位佐使已经做好吃苦受累的准备了。
结果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今年这个村子里村民好像都发财了,上交赋税的时候都没有选择交粮食,而是直接给的铜钱。
虽说永国的田赋都要求以粮食结清,但是上有政策,下游对策,偶尔也有用铜钱交税的人,毕竟这铜钱本来就能买来粮食。
铜钱虽然也重,但是和粮食的重量一比,压根就不算什么了。
结果来上梁沟收缴赋税的六位佐使拉着六辆板车苦着脸进山,最后确实一脸懵逼的拉着一大袋子铜板回去了。
这次的税款收得如此轻松,让几位佐使都有些想不明白了。
苏大贵作为村长,也知道财不露富的道理,在佐使打听村里人是不是有了什么赚钱路子的时候,也只搪塞道:
“咱们这种庄户人家,哪有什么赚钱的路子,不过是今年地里的收成不够大家吃的,下山买粮食又麻烦,去岁卖木材好歹挣了一些铜板,索性就拿来抵了田赋了。”
也多亏佐使们走了一天的山路后,都快累趴了,到村里后就在苏大贵家的院子里歇着等着大家交田赋了,并没谁想着要去村里转一转,也就没有看到村尾的造纸作坊。
至于卓宜她们的绣品,早就在苏大贵的安排下提前收好了,根本就没让这些佐使看到。
几位佐使收齐天赋后,在苏大贵家里睡了一晚上后第二天一早就走了。
村里现在紧要的地方很多,村里人是等几位佐使走了半天后,才接着忙手里的事情。
林回星造宣纸的时候,村里人的也没停下做草纸的事情,等林回星的宣纸做完后,村里的草纸也做出了几千斤了。
这么多的宣纸堆在林回星的房间里,眼看天气越来越凉,他也怕哪天下雨把宣纸给淋坏了,当即就去找了苏大贵。
“大贵叔,我看这段时间大家都做了不少纸,我们也该下山卖纸了,回头你和村里人说一说,让不需要下山卖纸的青壮年人手,都来帮我运宣纸,老规矩,还是送到秦氏杂货铺就行,两百个大钱一趟!”
第171章
这宣纸数量少, 林回星花了整整大半年时间才造出了这么一万多张,价格怎么都不可能便宜。
而且宣纸也不是有竹子就能造,得是二三月清明节前后的长成的竹子出浆率最高, 其他季节砍的竹子虽然也能造纸, 但是质量和颜色都没有林回星现在出来的这一批好。
这宣纸洁白平整,还是纯手工制作出来的, 别说是在永国了, 就是放到现代去,这么一大张纸的价格都便宜不了。
这一趟下山除了宣纸外,林回星还有两千来斤脱了粒的玉米要一起运下山。
玉米和宣纸一样,都是能让林回星赚到大钱的东西,所以下山这一路的运费,他给得也很大方。
饶是村里的青壮年如今造纸也能赚到不少钱。
但是这稻草树皮从原材料到变成草纸, 中间也需要一个多星期,加上下山一趟来回得两三天, 平摊下来每一日也就只能挣个三四十文罢了。
虽然这个收入不论是放在附近几个村长里, 还是放在安平县里, 都绝对不算少了, 但这也没有帮着林回星往山下运货划算。
虽然挑着重担下山很累,但林回星是个很厚道的人, 帮他做事, 不但能够得到一笔工钱, 三餐也能吃得很好很饱。
他并不像其他东家那么吝啬,在山里没条件就不说了,但凡是到了安平县, 那都是肉饼子肉汤让大家敞开肚子吃的。
之前外村的人来帮林回星运货,到安平县一口气吃了近十个肉饼, 这要是放在其他东家那里,早就被骂得狗血淋头了。
林回星不但没有骂人,还又拿了钱,让食铺的掌柜赶制了一批肉饼,发给大家让他们在回去的路上吃。
这一趟林回星开的工钱更是丰厚,消息一出,好些个人连自家的草纸都不急着卖了,火急火燎地就跑来找苏大贵报名了。
苏大贵是个公正的族长,优先选的是家里条件比较困难的,他家两个青壮年,他也就只让小儿子苏应胜去了。
当然了,苏大贵和苏应平也是要跟着下山的,不过他们下山是为了卖自家的草纸,不但不拿林回星的工钱,还会自带口粮,之所以和大部队一起走,也是为了路上有个照应。
在这个普通老百姓连铁器都很难拥有的朝代,林回星他们四五十个青壮年一起走的,别说是普通的小贼了,就是碰到传言中拿穷凶极恶的山匪。
——对方要想打他们的主意,也得掂了一下自己的牙口够不够硬,能不能啃得下这么一块硬骨头。
上梁沟的女眷对于男人们下山这件事情已经很习惯了,林回星他们出发之前,各家的女眷少不得要叮嘱他们回来的时候捎带点家里要用的东西。
王甜杏挺着个快要临盆的大肚子,一脸不放心地再三叮嘱:“我说的酒你可千万不能忘了,回头我生孩子时要用的。”
以前小王村的条件比上梁沟好,村里更是一个专门做稳婆营生的婶子。
上梁沟的女眷生孩子是没有稳婆的,都是自己挣命,最多就村中生产经营多的婶子会过来帮一把手。
王甜杏这是头一胎,前两天又做了个噩梦,这会儿正是心里忐忑的时候。
她记得以前听村里当稳婆的婶子说过,生孩子的时候要是能用烈酒把剪脐带的剪子泡一下,是对大人和孩子都好的事情。
眼下日子这般好过,王甜杏惜命着呢,说什么都要让丈夫从山下带一壶烈酒回来应急。
苏应胜自然没有不同意的,小心地把自家媳妇儿给的一块碎银子妥帖地放进了衣裳里面缝着的内袋里。
第二天一早天刚亮,林回星他们就揣着干粮,挑着货物出发了。
山路虽然难走,但是这么多人一起走,路上随便说点闲话家常,就很能打发时间了。
傍晚十分走到山脚后,林回星原本是想照例在山脚歇息的,但是苏大贵他们说不累,趁着还有日头,再往前面敢一段路,如此一来明天大家也能更早地到县城。
这种时候林回星也不会和大家唱反调,就跟着大家又往前赶了将近一个时辰的路,最后在路边找了个小林子钻进去过夜了。
如此紧赶慢赶,林回星他们第二天上午八.九点时就已经到城门口了。
这会儿正是早市热闹的时候,林回星带着大家把东西放到秦氏杂货铺后,趁着秦掌柜找人把船从停靠的埠头撑到码头来的功夫,先带着人去吃饭歇脚。
秦掌柜是合作好多次的伙伴了,能力强,手下的活计也是干活麻利的,等林回星他们吃完东西回来时,他不但已经安排好了运货的货船,还把村里人拿来卖的草纸给算清楚了,这会儿一个个上前结清货款就行了。
村里人买草纸的钱里照例有林回星的两成,很多人拿到钱后就要把该给的分给他。
林回星也没和大家客气,毕竟这是一早就已经定好了的事情。
不过他收到的分红也就是在他手里转了一圈,最后又变成了这一趟的工钱给了出去,分到的钱不够,最后他还找秦掌柜换了一些铜钱才够用。
去青山郡这一段路林回星就用不着这么多人了,本来他是想找苏应胜和苏应平两兄弟和苏大荣陪他一起去的。
然而苏应胜想都没想就摆手拒绝了:“我就不去了,我媳妇差不多已经到日子,我不放心,想赶紧回去守着。”
到底是小夫妻第一次有孩子,苏应胜现在谨慎得不得了,要不是还得下山卖烈酒,他这一趟都不想跟着下山的。
苏应胜如此疼媳妇,少不了要被村里的汉子们打趣,林回星却觉得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索性也没再劝,当即把苏应胜换成了苏大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