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给给钱了, 就我用不着这些牲畜的时候,帮我养的人家尽可以随便使唤这牛和骡子,不过有一点,那就是帮我养牛和骡子的得每天打草料好好喂养它们,也不能使唤得太狠了。”
林回星话音刚落,苏大荣就忙不迭摆手:“怎么可能使唤得太狠, 这么金贵的东西,你给谁家养都是别人得了天大的便宜。”
“我们村的这些人你还不了解吗, 就没有那黑心烂肺的人, 指定把你这些牲畜养的溜光水滑的。”
林回星笑着点了点头:“村里的情况我自然是了解的, 都是再和善不过的了, 这牛羊骡子就这么多,自然不能每家都寄养一个, 不过以后但凡是我们村里的人需要用到这些牲畜, 在寄养人家不用的时候, 尽可以去借,规矩还是一样,用牛和骡子的时候伺候好它们的草料和饮水就行。”
在场的人都不是傻子, 哪能不知道林回星这么做是为了方便村里人呢。
苏应平他们纷纷朝林回星拱手道:“林郎君大义,如此一来, 我们又得占你一份便宜了。”
“你放心,你这些牲畜我们指定给你伺候好。”
关于这两头牛和一头骡子,林回星已经想好要把他们寄养到谁家里。
林回星最先问的是苏应平:“应平兄弟,你家愿不愿意牵一只牛回去帮我养着。”
其实自打林回星拿到这些牲畜后,他就已经在心里琢磨开了。
苏大贵是村长,这寄养的事情自己怎么也不能落下他,他家里人口也算多,平常家里的女眷在做针线活的间隙中,也是能抽空腾出一个人去外面放牛的。
这天大的好事直接送到了面前,苏应平哪有拒绝的道理,兄弟两点头如捣蒜:“愿意,愿意,林大哥你这么相信我们,我们肯定是不会辜负你信任的。”
这可是一头牛!
有了这头牛,家里不但可以用牛去犁地,还能用牛车从地里把粮食运回来,这中间得省下他们多少的力气?
有了牛,他们抽空时还可以去开更多的荒,有了这么好的劳动力,他们也不怕地太多种不过来了。
敲定了一头牛的归属后,林回星又问了这次跟他下山的两位位叔伯。
被林回星看中的两位叔伯和苏大荣年纪差不多,他们家里都有七八口人,有人手,也有余力来伺候这些牲畜。
至于被落下的那位叔伯,林回星也特意解释了:“大武叔你家人少,又和大庆叔是亲兄弟,这头牛你们两家可以一起用。”
这牛羊骡子都需要每天牵出去放一放,家里人少了肯定是不行,林回星不但没有考虑这位大武叔,也没考虑和他关系最亲近的大荣叔。
林回星特意留意过,确定自己把牛和骡子都分出去后,苏大荣的表情也没见什么不满。
分完牛和骡子后,剩下的五只羊林回星却没说要怎么分,不过羊这玩意儿养来只能吃肉,对耕地并没有什么用,所以苏应平他们也不在意。
工钱早就领了,牛和骡车也牵到手里了,见林回星好像还有话要和苏大荣说的样子,苏应平他们十分识趣的就要告辞离开。
“等等,”林回星连忙出声叫住了大家。
在苏应平他们一头雾水的注视下,林回星指了指被他们卸在堂屋的东西:“这是我给大家准备的年礼,这几天大家跟着我在外面风餐露宿的也辛苦了,这肉和点心饴糖是我的一点心意。”
苏应平他们闻言吓得一边摆手一边后退:“这怎么行,我们已经拿了工钱了,哪能再要你的东西。”
这要是一点东西苏应平他们也就厚着脸皮收下来了,现在这可是那么大一块肉,和价格那么昂贵的饴糖和点心。
林回星笑道:“这有什么不行的,又不是什么多值钱的东西,你们这会儿要不带走的话,我等会让还得一家一家地给你们送过去。”
见大家还是一脸的犹豫,林回星只能长叹一口气道:“你们可绕了我吧,走了这么远的路,我已经累得不行了,现在就想赶紧躺下睡一觉,你们就别让我再跑这几趟了。”
苏应平他们想了想林回星的性子,他们要是这会儿不要的话,他确实做的出来再一家一家送东西的事情来。
最后还是年纪最大的大庆叔率先表态:“那不然我们就厚着脸皮少要一点,我们家只要那包饴糖就行了。”
苏大庆这话一出,其他人纷纷附和道:“就是,这一包糖就不便宜了,我们要这糖就行了。”
林回星早就聊到了大家肯定不会痛痛快快地收下这些东西,是以这会儿他也没和大家多啰嗦,直接上手搬了东西就往他们的牛车和骡车上放。
苏应平他们见状吓得手脚都不知道该怎么摆了,最后还是苏大荣主动上前帮着他搬了一些。
被林回星硬塞了这么多东西,苏应平他们走的时候是既开心又觉得不好意思。
相比之下,留下来的苏大荣就显得要淡定多了。
怕苏大荣不高兴,林回星赶忙道:“大荣叔,我没把牛和骡子给你养,你可不能在心里生气。”
“我是想着你们已经和我养着兔子了,家里还养着那么多的鸡和鹅,每天光是照料这些小东西,就已经快要忙不过来了,要是再牵一头牛回去,那就真的是分身乏术了。”
苏大荣又不是那不懂道理的人,他不以为意的摆了摆手:“在你和你大武叔解释的时候我就知道原因了,家里确实已经忙不过来了,左右你大贵叔家养着一头,以后我也是能用的着的。”
为了表示自己真的没有不高兴,苏大荣转而问起了剩下的五只羊:“这牛和骡子你都散出去了,剩下的这几只羊你准备怎么安置?”
林回星胸有成竹道:“这我也想好了,这山羊比不牛和骡子力气大,就是小孩子也是能够看得过来的,我想把这五只羊给马婆婆,让她帮我养着,我给她一些粮食,回头杀了羊再分她一些羊肉,要是以后母羊生了小羊,我可以再送一两只小羊给他们。”
苏大荣哪能不知道林回星之所以这么安排,是想接济马嫂子一家:“你倒是心善。”
林回星可不好意思接这一顶高帽:“也算不上什么心善吧,只是见他们祖孙三人的日子确实难过,一个村住着,能帮一点就帮一点。”
“那也是你心好。”
苏大荣知道林回星是自谦,虽说都是一个村子里的人,村里人平常也时常接济马嫂子,但是谁都没有他这么大方。
而且要论起来,村里所有人家都是马嫂子没有出五服的亲戚,唯一林回星,实打实的外乡人,和马嫂子没有一点关系,就算一点都不帮扶,别人也挑不出理来。
林回星也不想在这个话题上多聊:“不说这个了,大荣叔你把背篓拿过来,我给你把东西装上。”
林回星给苏大荣的年礼和其他人差不差,除了多给了一扇排骨之外,就是他还往背篓里装了他从秦府带回来的点心,柿子太软了,实在放不了,被他在客寓的时候就吃掉了。
刨开这些吃食之外,林回星还从秦辉给的年礼里选了两样东西出来。
秦辉给的年礼价值不低,锦盒里面装的是一整套银子做的头面。
或许如秦辉所说,这是他给林回星的夫人准备的,这一套梅花样式的头面,确实适合年轻小姑娘戴。
银子在现代不值钱,这一套头面虽然有个十来两,但也值不了多少钱。
和现代那些用模具加工出来的银饰相比,这一套头面甚至有点粗糙。
苏家适合戴这样首饰的人就一个,林回星的救命恩人苏云娇。
因为对方是女孩子,在永国又是正值豆蔻年华的未婚女子,平常林回星和她相处可是格外注意距离的。
虽然苏云娇对林回星有着一份天大的恩情,其实在整个苏家,他就数和她的关系最疏远。
原本林回星是想把这一整套头面都送给苏云娇的,毕竟这东西他留着也多大的用。
然而送礼也是有讲究的,他们一个未婚,一个未嫁,这套头面只是放在现代价值不高,放在永国连工带料却是要值个十几二十两银子的。
在这个娶媳妇只用出半两聘礼的朝代,林回星也不好贸然送苏云娇这么贵的首饰。
回头要是让苏家人误会了,那可就尴尬了。
苏云娇还不到十六岁,林回星都快二十四岁的人了,总不能让人误会他惦记人家小姑娘吧。
他是人,又不是什么禽.兽。
最后林回星只从里面拿了一支发簪和一只银手镯出来。
对苏大荣说的时候,林回星只说是秦辉给的一些东西,他留着也没用,之前季娥给他做衣裳和毯子了,他不通针线,以后还少不了要再麻烦她,这两样东西就当是他的谢礼了。
因为这两样首饰是被林回星用碎布头包了直接塞在苏大荣的背篓里的,所以他倒是没注意,背着满背篓的东西就走了。
“晚上到家来吃饭,我让你婶子煮里最爱的腊肉炒野葱。”
林回星这一趟也是累着了,既然有现成的饭吃,他自己也难得开火了,直接就一口答应了下来。
送走苏大荣后,林回星也没办法直接进屋休息。
他从剩下的肉里拎了一块约莫有两斤重的放到背篓里后,又割了一小叶猪肝下来。
回屋拿了一小袋碎布后,林回星把这些东西并饴糖点心都放进了背篓里。
就这样林回星背上背着背篓,手里牵上五只羊就离开了家。
和村里其他人家里相比,马婆婆家里总是比左邻右舍要安静几分的。
这种安静是死气沉沉的沉寂,因为每日都要担心饿肚子,所以就连马婆婆的孙子孙女,身上也看不出小孩子的活泼跳脱了。
因为家境,两个孩子虽然年纪尚幼,却也已经是愁容满面,远不如村中同龄人那么无忧无虑了。
林回星到的时候,马婆婆婆婆正在家里编箩筐,听到山羊的咩咩叫声后,她那双浑浊不清的眼睛也隔着篱笆望了过来。
知道马婆婆视力不好,林回星也没难为老人家,他人还没走进院子,就直接郎声招呼道:“马婆婆,是我,小林,就你一个人在家吗。”
“林郎君啊。”虽然不太看得清来人的长相,但是对于林回星的声音马婆婆还是能够分辨得清楚的。
模模糊糊中见林回星进了自家院子,虽然不知道他来干什么,马婆婆还是直接扔下手里编了一半的箩筐,摸索着墙壁站了起来。
马婆婆人刚站稳,就一脸紧张的问:“可是我做的背篓和箩筐不好用?”
马婆婆想来想去,自家和林回星应该也就只有这么一点牵连。
上次林回星给了马婆婆一大捧铜钱,后面她让孙子数了数,足有二十七个大钱。
前端时间了马婆婆日夜忙活,给林回星编好了几个箩筐和背篓。
她自己也知道,那点东西肯定是不值二十七个大钱的。
原本她也是想着先送一些过去让林回星先用着,自己回头再给他编两对箩筐。
现在这两对箩筐还没编好,林回星就找上了门,这让马婆婆怎么能不紧张。
第051章
见马婆婆明显误会了自己的来意, 林回星连忙解释:“哪能呢,马婆婆你编的背篓可以说是再好用不过了,我这次下山还背了, 好用着呐。”
听林回星用着满意, 马桂花提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
不是她胆小,实在是上次林回星给的那二十七给大钱已经被她拿去买了豆子和粟米了。
马桂花家里是有八亩地的, 除了她老头子和兄长们分家分到的六亩地之外, 他的儿子和儿媳妇还在山脚开了两亩荒地。
原本家里就这么三口人,守着这八亩地怎么都饿不着肚子。
奈何祖孙三人老的老,小的小,唯一比较擅长做农活的马桂花还是半个瞎子。
饶是祖孙三人再怎么努力,也就只能面前侍弄出两三亩地,末了再种一小块菜地出来。
要是在山下, 地多人少,这五亩地随便找个人佃出去, 每年收上来的租子也够马婆婆一家吃了。
奈何这是在上梁沟, 地不值钱, 马桂花种不了自家的地, 只能把家里的地拿去分给她男人的兄弟们种。
这每一亩地每年都要交不少粮食的,都是亲戚, 马桂花的叔伯可怜她一个老人带着两个孩子, 每年地里的收成除了一年两茬的赋税后, 多少也会再送点粮食给她。
但是永国的种植方式单一,一没肥料,二没化肥, 地里的产出也十分有限,马桂花的叔伯就算再仗义, 一亩地一年也就只能给她半石精粮,半石豆子。
这可不是马桂花的叔伯黑心,实在是这地里的出息太少,他们累死累活耕种一年,最后除掉种子,一年能收上三四石粟米稻谷,两三石豆子就算年景很好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