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太夫人的荣华富贵_分节阅读_第31节
小说作者:莫非小妖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11 KB   上传时间:2024-11-11 17:52:53

  詹木舒问馄饨多少钱,陈平说:“不要钱!实不相瞒,贵府太夫人当初在城门口……”虽然那只是一件小事,但就是因为这件小事,他爹没有被人踩踏,他很感激。

  “你既知我母亲的为人,这钱是一定要给的。”詹木舒说。

  双方费了不少口舌,詹木舒终于心满意足地把铜钱花出去了。他说府里人多,多少馄饨都不够吃的,把所有包好的馄饨打劫一空。转过街角就有侯府的马车停在这里,詹木舒叫其中一小厮先把馄饨送回去。

  等又有一位老客来摊子上——就是那布店的掌柜刘叔——就见陈平缩在火炉后面,抱着一看得专心致志。平时那么机灵的小子,这次硬是没发现老客上门了。

  刘叔说:“你小子!终于舍得出来摆摊了。新年好啊,老样子给我下一碗。”

  陈平头也不抬:“新年好,馄饨没啦,刚都卖掉了。”

  刘叔指着馅儿和馄饨皮:“不能现包吗?”

  陈平:“……”

  陈平忽然反应过来,他原本只是想打开传记先看个两页,然后洗个手就赶紧包馄饨,好歹把今天的生意对付过去。结果这个传记仿佛有毒,一打开就关不上了啊!

  陈平自言自语道:“要不然我今个儿……这就收摊了吧?”

  刘叔:“……”

  刘叔真就是熟客中的熟客了,年纪又只比陈平亲爹略小一点,因为平日里熟,又是长辈,所以从袖子里伸出手,冲着陈平弹了一个脑瓜崩:“你这小子,迷怔啦?”

  詹木舒的下一站是信威镖局。其实他不久前才和信威镖局打过交道。之前府上管事放印子钱,一个赌徒的妻子自卖自身,就是卖给了信威镖局。而镖局收留她,真就是看她可怜。后来安信侯府来赎身,信威镖局敬太夫人大义,坚决不收赎身银子。

  詹木舒想着做生不如做熟,既然对信威镖局观感不错,就找他们得了。

  他现在知道自己的身份大约是瞒不住的了。果然才走到镖局门口,就有一个汉子迎出来。见是詹木舒,瞳孔一缩,行抱拳礼:“上回不知道是公子亲至,失礼了。”

  这年头能稳稳当当开着镖局的,也都不是什么普通人,因此这个汉子颇有些不卑不亢的样子。

  詹木舒摆摆手:“我今日来是想找你们打探个事……”

  壮汉的脑子里立马闪过了诸多想法,比如说詹木舒是想打探某位贵人的隐秘,再比如地方上出问题了却又瞒着,詹木舒来打探某事的真假……总觉得肯定是大事。

  他心说,我这样一个小镖局,哪敢掺和进大事里面去!

  哪怕再敬佩安信侯太夫人的为人,也不能把自己这么多兄弟搭进去,对吧?

  却不想,詹木舒笑着说:“我有个嫡嫡亲的姑母,不是我吹,那真就是英雄一般的人物,连我母亲都钦佩不已。可惜我这位姑母积劳成疾、已经去世,她和姑父在乱世里走失,至死没能再见面。我就想着,各位是开镖局的,天南地北都去过……”

  原来是打探这种消息啊。壮汉不动声色地在心里松了一口气。帮着寻找家人,这是正经的事。他也认真起来:“想要寻人的话,最好能有名字、籍贯、画像等等。”

  詹木舒叹气:“没有姑父的画像……而且,姑父当年是被拉壮丁走的,只怕是凶多吉少……”但总归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姑姑那么好,他一定要帮助她完成遗愿!

  这就难找了。壮汉跟着皱眉。

  詹木舒又从怀里取出一本传记:“这是我为姑母写的传记,内容都来自母亲的口述,里面所有事情都是真实的。我想着,如果你们愿意,日后走镖时就都带那么几册传记在身上,然后沿途要是有那种人品好的说书人,不会胡乱篡改传记内容的,就把书留给他一份,叫他们把传记内容散播出去。等我姑母的事迹传开,指不定就能传到曾与我姑父接触过的且还活着的人那里去……我们全家都盼着能早日找到姑父。”

  壮汉伸出双手,十分郑重地接过了传记。

  总要给人时间检查一下书里是不是有违禁内容。詹木舒又说:“今日我只带了一份来,你们先看看。若是同意呢,就去安信侯府传个信,府上会正式与你们定契。之后,我们就会多印一些放在你们镖局。”肯定不能让人白干活,定契时会商量报酬。

  离开镖局后,詹木舒坐上马车,绕了大半个城市,又去了金姨娘的娘家酒楼。

  酒楼扬着“金”字旗,名字就叫金家酒楼。詹木舒到了酒楼直接找金姨娘她爹。金家人一边开着酒楼,一边自己就是酒楼中最厉害的大厨,金姨娘她爹长得就很有大厨的样子,脸是圆圆的瞧着特别喜庆,还挺着一个圆滚滚的结实大肚子,诨名金胖。

  其实早就从女儿那里知道了传记的存在,金胖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他说:“行嘞,我这就安排人给说书先生送去,明日就在大堂里开讲。”

  詹木舒道:“因为主要是为了找到姑父,所以故事传播得越广越好,外头的小摊子上我也安排了人在讲。希望那位说书人不要介意。”

  金胖道:“不介意,这有什么好介意的!”

  虽然他们酒楼确实会用说书的手段招揽生意,说书看似重要,最好同样的内容再找不到别家讲了。其实没事,因为舍得来酒楼吃饭的,这天气基本不会去外头的小摊子上挨冻。酒楼和小摊子面对的根本就是两波完全不相干的人群。

  金胖说:“我们在云城还有一家店,回头抄录一份,也给云城那边送去。”

  “不用抄录。我已经找人印书了,回头直接把印版送来。”詹木舒看着酒楼中的客人,能看出一些人的身份确实不一般,他忽然想到了什么,“如果有人因为说书内容找事,害得你们生意没以前好了,你们一定要去安信侯府找我。到时我会处理的。”

  家里大大小小地发生了不少事,詹木舒再书生意气,心里也明白了人心叵测,侯府外头不知道藏着多少恶意呢!说不定姑母的传记传开后,某些人见不得他们家好,拦着不让找姑姑,或故意找人挑刺,甚至还跑到酒楼里闹事……都是有可能的。

  詹木舒认真地说:“千万要告诉我一声。”

  金胖眼中闪过一丝诧异。当然,生意人的这点表情变化,没有叫任何人发现。当年在云城时,他们金家资助了先侯爷不少银子,供他去招兵养马。那时候,其实金胖是见过詹木舒的,感觉这就是一个目下无尘的小少爷,没想到如今变化这么大。

  詹木舒才反应过来可能会有人闹事,他心里有些懊恼,早知道也应该提醒陈平一句,于是又想回过头去找陈平。但又想起陈平说,他今天半下午就收摊,这会儿时间差不多了。詹木舒认真想了想,还是打算明天再去找陈平。

  其实陈平这会儿没能收摊。

  他的摊子上围着好几个老客呢。新客一来,老刘帮忙招呼,长着白白胖胖一双巧手的老张拨出几个他刚包好的馄饨,下到了沸水里。老王举着葱花罐子问新客要葱花吗,新客点点头,他就加了一勺;又问要蒜泥吗,新客摇摇头,他就加了一……

  新客连忙大喊:“我不要蒜!”

  “哦哦,加顺手了。”老王嘿嘿一笑,“还行,没来得及加。”

  陈平有心想说要不然还是我自己来吧,老王看他一眼:“别停啊,继续往下念。”

  陈平:“……”

  再要不然,我还是收摊得了!虽说今天好像就没正经出过摊。

  住在吉祥街街街尾的宋书生路过摊子时,下意识停下了脚步,心道陈平大哥到底在搞什么,今日的馄饨摊瞧着真奇怪。宋书生正好和陈平视线对上,陈平忙说:“宋书生留步!我有几个字不会念,得请教一下你。大家散了散了……明天再来啊!”

  老张的手上沾着面粉:“不是,我刚又帮你包出一碗了。好歹这碗卖掉,你再收摊啊?再念两页吧!就两页!”他现在动作熟了,念两页的功夫又能包出一碗来了。

  陈平说:“不卖了,这碗我要送给宋书生吃。”

  宋书生连忙摆手。

  陈平把传记往怀里一揣,上前扯住宋书生的袖子:“快坐下,咱都这么熟了,还有啥好客气的?而且我真有一些字不会念,你要不教我,我就找不到请教的人了。”

  读书人大多清高,只有宋书生愿意和他们这些卖力气的人打交道。

  见陈平铁了心地不打算往下念了,老客们只得叹着气,依依不舍地散开。刘叔不放心,一个劲地回头叮嘱:“平子你明日一定要早早地来啊。馄饨都不用你包……”

  宋书生越发觉得奇怪。

  不多时,陈平就把热气腾腾的馄饨端到宋书生面前,然后颇为珍惜地从怀里取出传记。他舍不得在传记上留下折痕,好在这个传记的最底下有“一二三”这样的数字作为标记,而陈平记性好——摊子上有时一口气来十来个客人,每个客人的要求都不一样,记性不好可不成——始终记得自己在哪一页上有字不会念,就一个一个地请教过去。

  宋书生果真耐心,每个字都认真教了,还主动帮着解释具体是什么意思。等教完一遍,他垂下眼睑,不动声色地问:“这……话本子有些意思,是哪家书铺买的?”

  “哦,这可不是话本子,是安信侯府的公子为他的姑母写的传记。我跟你说,公子想帮姑母找到姑父……”陈平的话匣子一拉开就又合不上了,“我今天算是知道了,话本子里的波折算什么?有时候生活里发生的事比话本子更为惊奇……你知道吗……”

  宋书生看书很快,刚教陈平识字时,一目十行也扫到了一些情节。

  他若有所思地说:“这个传记……倒是适合改编成杂戏。”

  他似乎找到一个能搭上贵勋的法子了。如果是安信侯府,由那位太夫人掌家,他找机会投靠过去,舅舅舅母应该能放下心来吧?

第51章

  因为被陈平留了一下, 宋书生归家的时间就比平日略晚。

  他舅舅显得有些焦躁,在家门口来回踱步。他舅母虽然没有跟着踱步,但却待在院子里没进屋, 显然也担着心。等看到宋书生终于回来了, 两人明显松了一口气。

  宋书生的舅舅姓柯,舅母姓孟。舅舅个子不高, 和周围的男人比总显得有些瘦小。据他自己说是因为早年吃过苦,连累得身体不好,个子也被压住了。舅母长得其实很好看, 但因为总是板着一张脸,脸上又有两道很深的法令纹,就不显颜色好了。

  从宋书生记事起, 他就没见舅母敞怀笑过, 最多是抿一下嘴角。

  但舅母对他并不坏。

  哪怕舅母时刻板着脸,但她看向宋书生的眼神总是温和的。家里艰难的时候, 她和舅舅两个人省吃俭用, 却从来没有亏待过宋书生, 吃的用的都尽量给他好的。等宋书生五岁,已经能看出他天资聪颖,舅舅舅母还想方设法地把他送到了学堂里去。

  舅舅舅母没有自己的孩子, 家里就宋书生一个小辈。

  宋书生幼时见别的孩子都有父母, 就懵懂地对舅舅喊爹、对舅妈喊娘,结果连累得舅舅舅母狠狠哭了一场。舅母说:“好孩子,私底下怎么喊都行, 你当我是你亲娘, 我也当你是我亲儿。只是也不能忘记你真正的亲娘,你就当自己有了两个娘。”

  但其实宋书生从未见过自己的生母。据说那个可怜的女人在他半岁时就去了。

  “今日路过馄饨摊时与陈平大哥聊了一会儿, 他有些不认识的字要请教我。”宋书生主动解释自己晚归的原因。与舅舅舅母打过招呼,他进了院子东边的一间小侧屋。

  屋子里供着宋书生生母的牌位。

  按说宋书生丧母时根本没记事,他母亲的牌位就应当是由他舅舅站出来为亡妹而立。但这个牌位显然是以宋书生的名义为亡母立的,而且没有按照时下立牌位的格式去写,只简单写了亡母之位的字样。

  牌位是舅舅定制的,按照舅舅的话来说:“因为你母亲姓宋,你的姓氏随了你母亲。但要是把你母亲的姓写在牌位上被外人瞧见,难免又生出许多风言风语,故而只这么简单写一下。咱小门小户没那么多规矩,你心里是恭敬的,比什么都强。”

  是的,宋书生的舅舅姓柯,舅母姓孟,但是他亲生母亲却姓宋。外人不知道这些,都以为是宋书生的亲生父亲姓宋,又猜测乱世里父系都亡了,才跟着舅家过活。

  至于宋书生亲生父亲究竟姓什么,舅舅舅母从来都没提过,显然也不打算提。

  给亡母上过香,宋书生出了屋子,一边与舅舅舅母聊天,一边帮家里干些活。

  等天擦黑,舅舅舅母就打算睡了。因为他们做得是豆腐生意,每日寅时就得起床,睡得早才能保证起得早。都说自古三大苦,撑船打铁磨豆腐。他们家虽然有一头养得皮毛油光发亮的骡子帮忙拉磨,但做豆腐卖豆腐依然不是轻松的活计。可除了卖豆腐,舅舅舅母又没有别的养家糊口的本事。

  他们完全不会种地,粮食都要买着吃。

  舅母不会针线活。按说这年头就是最最穷苦人家的女孩儿,可能买不起绣线,不会绣花样,但也会从母亲等母系长辈那里学会裁衣缝被。因为这是最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就和穷人家的男孩一定会种田一样。但宋书生的舅母却连这个都不会。

  这么些年,舅母也在学。可学到现在,也就是勉强知道怎么把补丁打齐整了。要是做衣服的话,前胸能比后背短出两寸去,真就不如花些银子去铺子里买成衣穿。

  宋书生心知舅舅舅母连带着自己的身份肯定都有问题。他曾经旁敲侧击过,但舅舅舅母在别的地方很疼他,在这事上却闭口不言。宋书生也就没有再问下去。

  舅舅舅母睡下后,宋书生点了油灯,开始看从陈平大哥那里借来的传记。

  陈平本来是舍不得借的,他还想回了家去自己熬夜点灯看完呢,但宋书生说这个传记十分适合被改成杂戏。要问老百姓最容易接受的艺术形式,那肯定还是杂戏。

  很多住在乡下的人可能一辈子不会进城,但他们几乎都听过戏。一个地方只要不是精穷精穷的,过年时临近几个村子都会凑钱去请个戏班子,热热闹闹唱上三天。

  陈平想着,这传记是詹公子为寻人而作,自然是传得越广越好。所以如果真能改成杂戏,那肯定再好不过。于是他忍痛割爱,郑重其事地把传记交给了宋书生。

  杂戏很看重曲韵。曲和韵缺一不可。

  读书人或许能“韵”,把词写得通顺流畅,却不一定能“曲”。但宋书生似乎在这方面有些天赋。之前他见舅舅舅母辛苦,想要帮着改善家境,可抄书来钱太慢了,勉强只够他自己买笔墨纸砚,于是也曾匿名给一些戏班子谱过曲,润笔费一年比一年高。

  花了一整个晚上,宋书生把传记看完了。

  他在读书这方面是真的有天赋,几乎能做到过目不忘。他闭上眼,一边回忆传记中的内容,一边在脑海中构想安信侯太夫人的性格,试图让她的形象变得更丰满。

  尽管这个传记的主人公是那位太夫人的大姑姐,并不是太夫人本人。但传记之所以能完成,主要仰赖太夫人的口述。所以,心思细密灵巧之人确实能从传记的内容偏重中推测出太夫人一部分的真实性格,至少也能知道这位太夫人最在意什么。

  是对性别的淡化?无论男女,谁更有能力,谁就可以在家族中获得话语权?

  是对法家的推崇?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不不不,太夫人本身肯定不喜欢法家,因为法家实行的是愚民尚奸那一套。太夫人似乎是希望用法(而不是法家)去约束上位者的言行,但对于百姓,太夫人好似更崇尚黄老的无为而治?

  之前在顺天府外,还以为太夫人会喜欢墨家的兼爱,但太夫人的一言一行好像又是在推崇儒家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

  当然,法家也好、庄儒也好,宋书生知道以太夫人的学问,她或许连“百家争鸣”四个字都没听说过,但有些人就是生而拥有大智慧。太夫人没正经念过书,也不妨碍她经历过世事变迁后心生感悟,然后她一些朴素的思想就与历史上的先贤们共鸣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6页  当前第3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1/11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太夫人的荣华富贵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