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笼让所有的汁水和香气都锁在这干贝球中◎
食材一般都是越新鲜越贵。
沿海一带的海货要运过来, 总要少则几日多则半月,受限于保鲜技艺,一路过来还能活着的海鲜少之又少, 是以价贵。
但那些海制品做成的干货却要便宜不少。
宋墨玉想着总归是要采买, 干货又经放,不如多买些。寻几道色香味俱全的, 添到酒楼的菜单中去。
“东家,货都送过来了。”
一连几日,都有不少干货送到酒楼里头, 又另外还有一些贵价的鲜货。
解宜年看着那些食材, 对宋墨玉的厨艺又有了新的看法:“没想到这些东西你也会做。”
按理说厨子一般都只会做自己地域的菜, 或许因缘际会学会些别地的吃食,再融会贯通创造几道新的,但绝对不可能说什么样的食材和特色都会做。
哪怕是玉京城里最有名的御厨,他们也是各有专长,不敢说全都会。
但宋墨玉不一样, 宋墨玉虽生长在这只有山有河的地界, 对这些海货的处理看起来却颇为得心应手。
解宜年暗想,果然他当初来宝陵县, 选择和宋墨玉比试是对的。哪怕输了他也心甘情愿。留在这打工的三年,他可以在宋墨玉这里学到别的地方十年都学不到的东西。
宋墨玉也不藏私。
她见厨房里头大伙都看着她手里拿着的食材,便举高了介绍:“这叫干贝,别名又叫瑶柱,是用沿海产的扇贝风干后做的,味道鲜美, 远超鸡鸭鱼肉, 放些在粥里哪怕神仙真人都爱吃。挑选干贝时要注意形状尽量完整, 饱满的,最好颜色要呈淡黄色且有些光泽感的。处理干贝也很简单,温水直接泡发或者加些许清水、黄酒隔水蒸软即可。”
大伙都认真听着,有的人不认字也舍不得钱买纸笔,便睁大眼睛仔细听着,像是想把宋墨玉的话刻到脑子里去。
介绍完后宋墨玉开始准备其他食材。
“我来帮你。”每次做新菜时,解宜年都会在旁边帮忙,做些砧板切菜的活计。这样可以让她学得更快。
宋墨玉做的这道菜叫绣球干贝,听名字就知道是一道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的菜肴了,不管是颜色还是寓意都适合匡大人的家宴。
除开干贝外,还需要用到白净的鱼肉、新鲜的虾仁,泡发的香菇切丝,冬笋丝、绿菜叶丝、鸡蛋清这些。
宋墨玉为了保证干贝的味道,还是选择把干贝加清水上蒸笼蒸到松软,又把蒸过干贝的原汤留下。
蒸好的干贝剔除边筋后裹进纱布,先揉搓挤压成丝绒状,然后加上香菇丝和绿叶丝搅拌均匀一块放到盘子里。
“虾仁和鱼肉剁好了。”解宜年帮忙把这两样食材剁成了茸状,又按照宋墨玉的要求往里头加了鸡蛋清、黄酒、葱姜汁水搅打上劲,让鱼茸和虾茸充分混合。
“好。”宋墨玉伸手把这些茸挤成了一个个差不多大小的肉丸,然后放到之前放着干贝丝的盘子里滚动。
颜色多样的丝条好似花瓣,裹住肉丸后真成了个绣球的模样,随即放到盘底刷油的盘子里上笼蒸熟。
“东家,锅烧热了!”有人喊道。
宋墨玉往锅里撇入一块熟猪油、一碗鸡汤还有之前蒸干贝用的原汤一块煮沸。加了些盐调味,又用生粉勾芡,然后浇到蒸熟的干贝球上。
干贝球整整齐齐摆在垫了一张绿色菜叶的盘中,犹如绿叶配红花,绚丽多彩,散发着它们独有的香气。
“行了,别都看着了,都上来尝尝。”宋墨玉摆完盘后擦干净手,把那盘绣球干贝摆到旁边的桌上。
解宜年率先夹走一个,他只咬了一小口,便觉得这绣球干贝口感嫩滑多汁,鲜而不腻。蒸笼让所有的汁水和香气都锁在这干贝球中,甘美滑润。
好吃!
四周其他尝过的人也是赞不绝口。
解宜年吃完抬头去看时,发现宋墨玉已经在准备做海参了,似乎是要做一道名叫金汤海参的菜。
到了匡大人说好那日,宋墨玉用过午饭后便带上余庆师傅做帮手。大部分食材已经先让人送了过去,她们两人则带着些调料还有趁手的器具一道往匡大人家里去。
路上正巧碰到个熟人。宝陵县厨师行会的会长——吴奚松。
余庆看了眼宋墨玉,说起来他还在后悔上次请厨师行会的人,去观宋墨玉和解宜年的比试。吴奚松显然自视甚高,看不上宋墨玉,又想招揽解宜年,当日明面上虽然一团和气,可暗地里却起了龃龉。
但余庆见人三分笑,还是朝吴奚松点了个头。他手里提溜着很多东西,这就不怪他不行礼了。
没想到这回吴奚松见到宋墨玉却显得十分热情,明明还隔得远着呢,还大跨步朝着宋墨玉走过来,先行了个礼:“宋师傅这是要去哪?”
宋墨玉心里想着等会要做的席面,愣了会神才反应过来这人是谁。
对方客气,她便也露出个笑脸:“不上哪。不过新买了些东西。”
吴奚松也没多问,又拱拱手:“那您先忙,我改天再上门讨教。”
宋墨玉说着“哪里的话”,和余庆一块继续朝前走。她想都不用想吴奚松态度为何变化,必定也是为了那块御赐的招牌。
她纵使口碑做得千般好,万般好。一万个食客爱吃她做的菜,但是在厨师行会的人眼里,都抵不上官方为她说一句话。
她们俩是走了,吴奚松却还停在原地目送。他自然知道宋墨玉说的话是忽悠他,带着这么些东西,定是去哪户有钱人家做席面吧。他打量着宋墨玉去的方向,那怎么好像是去县衙的方向?
县衙里头谁人能请得起宋墨玉做席面,答案也不难猜。
匡英州来宝陵县一年,除了衙门必有的公事宴席外,从不设私宴。今天可真是头一遭。
宋墨玉旁的人都没带,就带上了余庆。余庆的手艺比起自己可是差多了。
吴奚松不由叹了口气。如果比试那日,他能放下成见,招揽宋墨玉加入厨师行会,那金字招牌的荣耀想必也能照耀到他,还有今日上门给县令大人做菜的差事,或许也会有他的一份。
只是千金难买早知道。
匡英州的府邸很小,就在宝陵县衙围墙后头。
宋墨玉叩开门时,正有两个孩子在门廊下玩耍。一个是男孩,略高些,年纪也略长,浓眉大眼的有些像匡大人。另一个是女孩,长得粉粉嫩嫩,脸上还有一对酒窝。
想来这就是匡大人的一对儿女。
他们见门房引人进来,都躲到柱子后头好奇地看着。
“永儿、凝儿,你们做什么呢?”一个妇人的声音响起。
宋墨玉循声看去,连忙行了个礼。
妇人穿得比她这个上门厨子还素净些,皮肤有些黝黑,头上也没什么钗环,只在手腕处带着一只银镯子,却有种素雅安然的气韵。
“夫人,宋姑娘他们来了。”门房引着介绍道,此时匡大人还在县衙里忙公务,要到晚些时候才能回来。
妇人不开口时看着文静,但一开口却显露出热情来,官话中夹杂些南州的口音:“快进来,夫君都同我说了,说请你们帮忙操持席面,今天且得麻烦你们了。我也是今天才到这,感觉四处都得收拾收拾才好搭住。夫君他一个人住在这,这一年功夫了什么也不知道添置,平素不知道过的什么苦日子……”
宋墨玉没想到县令夫人这么热情好说话,竟被她拉着说了半晌话,这才进得厨房去。
在这番说话中,宋墨玉才知道县令夫人姓管名月,娘家在南州有间盐行还有个小渔场,与匡大人成婚七年有余。匡大人平素节俭,不好口腹之欲,今天不止是为了接风,而且还是为了给夫人管月过生辰。
管月是个闲不住的,没一会还跟着进了厨房:“你知道我家别的没有,鱼总是不缺的。这些海鱼是专程带过来的,路上废了些事,你若会做便料理料理,晚上你再带一条走!”
说着她还想上手帮着宋墨玉处理这些鱼,宋墨玉本就是上门来做活的,哪里能让她忙这个,连忙把人哄着请了出去。
“夫人,我这做了些零嘴,想着做给孩子们吃的,您要不现在就给他们拿去吧?”宋墨玉拿过食盒递过去,里头一层是猪肉脯,一层则是蛋黄酥。不管大人孩子们都爱吃。
南州从未见过这样的吃食,管月眼前一亮,有些不好意思地接过,这才出去了。
“你先按照我拟好的菜单子,开始准备吧。”宋墨玉可算把人请走,松口气后对余庆说道。
因为考虑到匡大人家里的灶台不大,一些食材都是在酒楼处理好后才送过来的。是以她们两个人准备便足够了。
这顿家宴的席面,统共就匡大人一家四口加上两位大舅哥还有邵仲平,七个人吃饭。
宋墨玉定的菜单里头共有金汤海参、绣球干贝、蒜蓉生蚝粉丝煲、桂花小排、土豆炖鸡块、尖椒炒肉丝、清炒南瓜藤、醋泡花生做菜,腊肠焖饭做主食,炸茄盒做小吃,酒酿圆子做甜品,另外考虑到有两个孩子,才在来之前先做了蜜汁猪肉脯还有蛋黄酥。
先前匡大人只说是团圆家宴,宋墨玉没想到今日竟然还是管月的生辰。现在她怎么看自己这菜单子,怎么都觉得少了点什么。
这里过生辰没有生日蛋糕,但讲究的人家总会让寿星吃碗长寿面。
既然管月是南州人,不如再加碗鱼面做长寿面好了,正好可以用到管月带来的那些鱼。宋墨玉笑了笑。
第145章 黄鱼面
◎被无视的李修文平地一声大吼◎
两个时辰后, 邵仲平同匡英州结束公务一块来了匡家。他脱了官袍官帽换了一身便装,此刻匡英州不是县令,他不是主簿, 两人只是知交好友。
跟着他们的长随先站在了门口守着, 他们过会自有去处吃饭,不与主人家同桌。
余庆见人已到齐, 立即把一道又一道热气腾腾的菜肴端进正厅的大圆桌上,又热了两壶好酒,备了一壶清茶放在一边。
谁能想到堂堂县令大人家里, 除了一个长随、一个门房外就没有旁的小厮、婢女了。连那个老嬷嬷都是跟着县令夫人一路打南州过来, 专门照顾孩子们的。是以只能厨子亲自上菜。
“怎么这么多菜, 妹夫你客气了!”管月的两个哥哥看着桌上琳琅满目的菜肴举起酒杯,“妹夫,我们敬你和邵大人一杯。”
男人们在大桌子上推杯换盏,但管月要和嬷嬷一块照顾两个孩子。
她先在孩子们碗里夹了菜,然后让嬷嬷带他们去小桌子上吃饭。
小女儿匡婉凝现在年纪还太小, 不怎么爱吃东西, 比起她哥哥来瘦得像只小猫崽子。而且她每次吃饭都需得管月这个做娘的亲手喂,别人喂是一口都不肯吃的。且每一口都嚼得慢呼呼的, 鼓在腮帮子里。管月等女儿吃完再去吃时,只怕菜都快冷了。
宋墨玉在厨房里准备最后一道菜——长寿鱼面。
她捞起一条四斤重的大黄鱼,一把菜刀快如魅影,将鳞片、骨刺等一应去除,只刮下新鲜的鱼肉。
她把鱼肉剁成泥后,反复捶打出胶质, 另加生粉、盐揉搓成粘稠的面团。然后用擀面杖将面团擀成凉皮那么薄的面皮, 卷成卷后放蒸笼猛火蒸两刻钟。出笼后用刀横切成薄饼再放到柴火灶上文火慢烤。
烤干后的薄饼开始呈现淡黄色。宋墨玉把烤好的薄饼切成面条似的的形状, 在锅里放入几块肥猪肉炸出猪油,然后加水煮鱼面。
因鱼面本身就非常鲜美,加多了别的东西反而喧宾夺主,是以宋墨玉只另外加了几片青菜和一个煎好的荷包蛋。
这样做出来的鱼面面条紧实,咀嚼起来口感弹牙有韧劲,每吃一口都是极其美味。
一口下去仿佛此刻不是身在宝陵,而是在南州的渔村感受海风。
这碗面宋墨玉亲自端了过去。
“夫人,这是匡大人吩咐给您做的长寿面。”她把这碗热气腾腾的面端到管月面前。
管月听得这话,有些黝黑的脸上露出两抹红晕。
她的两个哥哥闻言连连夸匡英州会心疼人,想得这样周到。
匡英州诧异了一瞬,笑了笑:“夫人趁热吃吧。”
“我还要喂凝儿呢,过会再吃。”管月笑道。
匡婉凝看着那碗面,忍不住凑近了些:“娘亲吃面面,娘亲吃,我吃。”
“那好,我们一起吃。”管月摸了摸孩子的头,夹起一根面条自己先试了试热度。这口鱼面下去,风味十足,比她在南州吃过的所有鱼面都要鲜美些,倒让离家不久的她有些想家了。
旋即她又夹起一根喂给女儿。没想到匡婉凝比她还要喜欢这面,头一次想自己拿起筷子吃面,又用勺子舀着喝了几口汤,开心得像只小馋猫。
“宋姑娘,你的手艺真是好。这还是凝儿头一回肯自己拿着筷子吃饭。”管月温柔地看着女儿,又忍不住看向宋墨玉,眼里盛着喜悦和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