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明珠抿了抿嘴,“我在香江有一家电影公司嘛,我想写一部电影剧本,暂时命名为《出川》,就是讲述三百五十万壮士出川抗战,仅剩十三万余人得以回乡的英雄故事。我想收集他们的服装、武器、饮食习惯、大小战役情况等等,不能告诉我的我绝对不打听。”
她懂规矩。
她想让世人知道有这么一支队伍,想让大家知道太平盛世是如何的来之不易。
在这题材没有限制、言论还自由的时候不写出来,等以后就未必有机会了。
回想到自己经历过的惨烈,章振兴以手盖住眼睛,“参加抗战的将士们中每五个人就有一个出自天府之国,不仅如此,他们还提供三分之一的粮食供应。你有这样的想法,很好,真的很好,我会叫人准备你需要的东西。”
陆明珠鞠躬道:“谢谢您,我就知道只有您能帮忙。”
章振兴放下手,眼里已无泪花,“我还可以给你提供他们出川时穿的单衣、草鞋、斗笠和一些简陋的武器。他们这群人啊,军阀混战时打得懒洋洋,就像村子和村子聚众斗殴,还借农民的锄头去干架,哦,是挖战壕,然而国难当头他们没一个退缩。”
“借锄头挖战壕?真的吗?”天府之国的军阀混战原来是菜鸡互啄吗?
章振兴点头。
陆明珠了解过相关历史,但仍有许多不了解的细节,所以当章振兴派几位幸存的天府之国出身的老兵来送东西,她忙请众人上座。
毕恭毕敬,满眼敬仰,并没有因为他们衣衫褴褛而有所怠慢。
几个老兵都不识字,还有两个落了残疾,面对陆明珠,只觉得手脚没处放,连连推辞。
陆明珠严肃地道:“各位是英雄,我一向佩服得很,岂能怠慢各位?请上座,我给各位倒茶,想听听各位的故事和战友们的故事。”
一个老兵挠挠头,“就是打仗那些事儿,没什么好说的。”
出川多年,习惯在外面生活,他没用方言说话,但带着浓重的口音。
陆明珠听得懂,一边给他倒茶,一边说:“我想听听,把你们的故事写下来,好让后人铭记,永不言忘。”
特地准备录音机,把他们讲述的过程录下来,担心自己记得不全。
这个老兵是第一批出川的儿郎,出川时只有十八岁,“我记得那时候是夏天,穿着草鞋和单衣、戴着斗笠、拎着老旧的步枪就跟着出来了,还有很多人都没武器,刚出来没多久,头儿死了,我们就成了没人管没人问的一群兵,被别的军瞧不起。”
根据讲述,他经常奋战于前线,经历过四千多人仅剩几百人的战役,经历过五千多人仅剩十几个人的战役,宁死不做俘虏,同归于尽的比比皆是。
陆明珠噙着眼泪,奋笔疾书。
谢君峣心情沉重,在一旁用录音机录下来。
这一讲就是一个星期,其他老兵做补充,他们不是一批出来的,也不在同一个队伍,但相同点就是他们待的队伍没剩下几个人了。
陆明珠是一边哭着一边听,天天肿着两只大眼睛。
真的太惨了。
书面上的字迹根本形容不出他们所经历的惨烈。
陆明珠好吃好喝地招待他们,送他们离开时每人送两套衣服被褥和一套生活用品。
面对他们的婉拒,她就说经过章振兴的批准。
每个人的被褥里都塞着一大笔钱,怕被他们发现后送回来,陆明珠当天就和谢君峣携抵扣设备费用的数十箱玉石玉雕、官窑瓷器、丝织锦绣、文房四宝和字画等工艺品,从天津码头登船回港。
陆明珠想早点把剧本写出来,想早点找到傅玉麟。
属于原身的责任,现在已成为她的责任。
到家第一件事,先派人去百德新街的裁缝铺子打听傅玉麟的所在,她自己和谢君峣把带来的礼物给贺云、谢君颢和陆父送去。
亲的才排在最后。
陆父瞪着陆明珠送来的一大块羊脂玉,“送给你契爷的是黄山奇景,怎么轮到我,你就直接送未经雕琢的璞玉?”
虽说体积比贺云的山子还大一圈,但他心里不得劲儿。
陆明珠道:“因为我这回得到的玉雕都配不上您老人家呀!太小了,不够大气。您手底下有世界上最好的能工巧匠,我相信他们会按照您的爱好把这块璞玉雕琢成独一无二的宝贝,到时候别忘了让我们欣赏欣赏。”
其实是章振兴觉得雕刻费时间,这次用来抵扣的玉石以璞玉居多,大块小块都是论斤称重,抵扣价是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
眼前这块羊脂玉巨大无比,足有三百公斤,好几个人才抬上船。
真正的和田玉籽料,而且是羊脂玉。
最顶级的玉料,雕琢成功后,未来的价值不可估量。
陆明珠还给他提供一个好主意:“爸,我连雕刻的题材都给您想好了,就看您愿不愿意采用。”
“什么题材?”陆父顺口一问。
“壮士出川。”陆明珠道。
闻听此言,陆父愣住了,“你怎么想起来雕刻这个题材了?”
“我准备写一部电影剧本,就写抗战故事,定名为《出川》,或者《壮士出川》,我想把他们的故事拍下来。”陆明珠告诉他。
陆父没有丝毫犹豫地说:“你想拍就拍,我支持你,明辉要是不同意,让他来找我。”
若是不能上映,他负责找关系。
第193章
得到陆父的认可和赞同,陆明珠异常开心。
她告诉陆父:“我整理了数十个战役的资料,结合老兵们的经历,一场电影根本拍不完,我准备写成长篇小说,然后截取其中一个战役拍成电影。”
一场全军覆没的战役。
这样才会更显得悲壮,更让观众感到震撼。
陆父听了说道:“小说名字取名《出川》倒是贴切,因为你打算从他们出川开始写到抗战结束,电影就得换个名字了。”
“《出川之某某战役》?”陆明珠想了想,这么回答道。
陆父嗯了一声,“倒是可以。”
名字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容。
谢君峣等他们父女交谈结束,问陆明珠是投稿给《香江日报》还是自家的《明珠日报》。
“当然是自己家的报纸了。”在《昆仑剑侠传》完结后,陆明珠就没给《香江日报》投稿,《江湖风云录》差不多也连载到尾声了。
按照陆明珠的估算。
写完结局后因为要留在首都收集
资料,所以仍是寄回香江,应该比他们早到。
谢君峣点点头,道:“我去接你之前,咱们的报纸销量已经稳定在七万份左右,偶尔会卖到十万份,受众很广,远胜香江的很多报社。”
和陆明珠见面后光顾着谈情说爱,忘记把情况告诉她了。
现在也不晚,也不晚。
主要是谢君峣知道未婚妻很忙,不太关心报社的经营情况,全权交给陈总编打理,自己只当甩手掌柜。
陆明珠欣喜不已,“不容易啊,从发行到现在已经有五个月了。”
时间过得真快!
“不到半年就把创办的报纸销量稳定在七万份左右,很厉害,希望你们再接再厉。”陆父表扬她,“自从你那篇《昆仑剑侠传》完结,《香江日报》没有水平相当的小说可以刊登,销量从二十余万份掉到十万份左右。”
他一直关注情况,是以十分了解。
陆明珠双手捂住脸颊,“《江湖风云录》也快完结了。”
除了《出川》,她还得再写一部武侠小说,同时连载,或者武侠小说先登报,用来稳固人气,稳固销量,销量越高,看到《出川》的读者越多。
她把自己的计划告诉陆父和谢君峣。
陆父和谢君峣异口同声地道:“累不累?累了就写一篇。”
“不累呀,反正我无所事事。”陆明珠现在干劲十足,两只眼睛闪闪发光,“我不希望世人忘却英雄们的付出,因为我们生活在他们用血肉铸就的太平人间。”
说着,关于天府儿郎第一次出战,陆明珠问陆父。
“战况如何我已经看过相关资料,也听老兵们讲过细节,那上海的情形呢?大家是什么反应?怎么逃亡的?是不是有人积极参与抗战,有人却不战而逃?是不是战场上血肉横飞,租界内依旧歌舞升平?我的记忆不太深刻,您应该清楚。”陆明珠道。
“1937年啊,距今已经十六年了。”陆父觉得历历在目。
陆明珠当时才三四岁,自然没记忆。
因为陆明珠要听陆父讲古,晚上不回山顶,谢君峣一个人依依不舍地回家了。
临走前,真是一步三回头。
陆父忍俊不禁。
一开始他不大喜欢谢君峣,觉得他哥哥虽好,但父母不像样,委屈自己女儿,现在发现他真的不错,谁能拒绝一个眼里心里只有自己女儿的女婿?
“行了,我讲完了就让明珠打电话给你,你再来接她。”陆父说道。
谢君峣听完瞬间精神了,“谢谢陆叔!”
等他离开后,陆父就把陆明珠叫到书房,没先讲述上海沦陷后的情景,而是问出一个问题:“你带回来的玉料打算怎么处理?”
太多了,大大小小,十几箱是有的。
陆父接到电话后派人去接陆明珠,自然清楚她带回多少东西。
陆明珠抿了抿嘴巴,回答道:“爸,我想麻烦您请咱们工厂的能工巧匠把玉石加工出来,陆陆续续地卖掉,首饰、摆件都有人喜欢,应该能卖不少钱吧?这笔钱单独存放在一个账户里,到时候用这笔钱采购物资,以契爷的名义捐出去。”
她没想着把玉石全部留给自己。
想收藏和田玉,渡劫之后有的是机会,往后二三十年,价格几乎没有变化,仍是几十元一公斤,特等和田玉不过上百元一公斤。
越了解前辈的付出,越想做点什么。
也为过去的自己感到羞愧。
如果人人都像她一样先保住自己的生活水平和生命,谁来保护这个国家和人民?
无私最伟大。
“当然,我会挑一部分用来送礼,省得再花钱置办。”陆明珠小气吧啦地补充。
像今天,她送给陆父一块大玉,孝心到了,还没花钱。
钱,要用到刀刃上。
陆父颇为赞许:“免费给你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