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从这场战役之后,大明朝的情况一下子就绷不住了,再加上这么多年的四处挖矿,征收矿银埋下的祸根,民怨沸腾!
而梦中的播州之役,杨应龙反了,虽然最后还是万历赢了,杨应龙自刎于海龙屯,但是这一仗,彻底将大明最后一点家底也打废了。
自此之后,民生煎熬,再加上时不时的一些天灾,四处小规模的反叛之军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大明朝已然摇摇欲坠。
但无论如何,自己还是寿终正寝了,原本万历以为这个梦到这里就结束了,可是却还没有完。
他梦到自己的儿子朱常洛登基了,但是梦中的朱常洛唯唯诺诺,一点帝王气概都没有,根本不像他如今的长子,钟灵毓秀、气度斐然,虽然从小不怎么喜欢自己这个长子,但是万历眼睛不瞎,长子能成长成这样,他心里是满意的。
但是梦中的朱常洛,实在是让自己失望至极!
还没等他失望够,自己这个儿子就因为服用了鸿胪寺丞李可灼所进献的”红丸“,就突然离奇暴毙了!
从登基到驾崩,只有短短的一个月时间!
万历看的目瞪口呆,哪怕是知道梦中的这个儿子不中用,也没想到会这么不中用!
还没来得及伤心愤怒,梦中的情景一直在飞速变化,他看到了下一任继承人是朱由校,结果这也是个短命的,活了七年就没了,但是不要紧,他大明有的是继承人,接着又是朱由检继位,万历看的出来,这孩子是很努力想要恢复大明的荣光的,每天废寝忘食、殚精竭虑,但是此时的大明已经大势已去,万历看到许多地方的叛军已成气候,大明军队被打得节节败退,国库又根本拿不出银子来打仗,军备都不齐,怎么打?
当紫禁城的城门被攻破,眼睁睁地看着朱由检一个皇帝吊死在树上的时候,万历大受震撼,即便在梦中,也忍不住想要惊呼想要高喊,可是却发不出一点声音,只能看着大明王朝覆灭下去!
“啊——”,万历再也忍受不住了,终于喊出了声,也终于在这个噩梦中惊醒过来,在外值守的小太监听到动静连忙进来查看情况,被万历抬起有些虚软地手挥退:“朕无碍,做了个梦而已。”
等到小太监退了出去,万历才慢慢地半坐起身子来,靠在床头,一颗心还在剧烈地跳动着,刚刚的那场梦简直就像是真的一样,一直到现在,那些场景一幕幕地还在脑海中浮现。
这个梦其实并不荒诞,因为梦中的自己所作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发自他的内心,相信如果当时自己就是梦中人,他也会做一样的决策。
也就是说,如果这个世上没有秦修文,这,就是大明的未来?
一个走向灭亡,再传三位短命君王,也就是到自己的孙子辈,就会灭亡的未来?
这是任何一个大明君王都没有办法承受的事情,只要一想到此,背后就冒出一身又一身的冷汗。
这个梦是什么意思?是列祖列宗对他的警告?还是上天对他的警示?
秦修文,动不得?!他是改变大明未来命运的关键,是大明的福星啊!
万历内心深处,是信奉鬼神,信奉自己是真的承天庇佑的真龙天子,自然也对这个充满警示之意的梦深信不疑。
第二日一早,他就收回了东厂监视秦修文的命令,并且开宗庙,自己亲自过去拜祭先祖,上香祷告。
并且自此之后,万历对秦修文愈发信赖,秦修文虽然也有疑虑,万历为何如今不再猜疑他,自己对付万历的后手也根本没有了用途。但是他明白什么时候该问什么时候不该问,既然对他来说是好事,那便从善如流就好。
倒也因此,往后君臣二人配合默契、互相扶持,给后世传了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话。
只是这个梦游未来的梦境,万历自始至终谁都没有提起过,一直到看着大明越发地繁荣昌盛,自己的长子出落地越来越像他师父之后,万历才安心地闭上了眼睛——终归是逆转了命运,噩梦中的情景应该是不会再出现了。
第205章 番外七◎永远活着◎
我叫张贤,是新乡县一名普通衙役张达之子。
作为一名衙役的儿子,家里算是过得还可以,我爹总能想到各种办法弄到点钱财,让家里的日子比普通人家过得好上一些。
比如说一月多吃一回肉,一年多穿一件新衣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家中兄弟姊妹五人,我排老二,在记忆中,家里爹说一不二,和旁人说的我爹是个油滑善于钻营不同,在我心中,爹在家中甚至是不苟言笑的,说话十分威严有力,我们兄弟三人轻易不敢在爹面前放肆,用我娘的话说,我们三人见了我爹就和老鼠见了猫似的。
新乡县地方小,但是我们一家人过得算安逸,原本以为生活就会这样慢条斯理的过下去,直到县衙换了一个新的知县过来。
当时我在堂屋外面自己一个人坐着玩,就听娘一边做针线活一边问爹,新来的知县老爷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记得爹说,新来的知县老爷人很年轻,是去岁的二甲进士出身,性子很沉稳,估计会有一番作为的。
当时我已经上了县里的学堂,虽然刚刚开蒙,但是也大概明白爹说的是什么意思。
不过娘说,年轻人最容易冲动,最好别有什么太大作为,到时候搞得大家鸡飞狗跳的,等他三年一任走了,烂摊子还是留给我们。
那时候我就迷惑了,那到底是有作为好还是没作为好?
但是当时爹也在堂屋里,我不敢去问,后来小弟又喊我过去玩,这事也就被我抛到脑后了。
后来,不用旁人说,我也知道这个新知县绝对是有本事的,不仅将新乡县治理的井井有条,后来还把新乡县的码头和卫辉府的码头一起扩建了,当时闹得可是声势浩大,他们这些小孩最喜欢看热闹,新码头施工的时候,他们总是跑过去玩耍,有时候帮忙做点小杂工,还能拿回几个铜板回家,只是我大部分时间都要读书,心里只能暗暗羡慕大哥能赚这个钱。
家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我的课业也一天比一天繁重,同时新知县的话题经常被爹娘提起,这个时候娘不会说新知县的不对了,只盼着爹能跟着新知县多一点时间,说那就是他的造化了。
这我最近倒是在书中读到过:士为知己者死。
我爹虽然算不上“士”,但是能得到知县大人的赏识,绝对是一件好事。
后来,知县大人去卫辉府任职了,爹甚至直接被调到了卫辉府当差,月钱比之前当衙役的时候高了一倍不止,可把娘高兴坏了,她本就愁我的读书费用高,现在可都是有着落了。
我跟着夫子读书,束脩加上买笔墨纸砚的钱,一个月都要耗费掉二两银子,我爹就算再能倒腾钻营,在我家里这也算是一笔不菲的开销了。
那时候我已经十二了,又读了四年多的书,该懂的都懂了,虽然爹娘都说我有读书的脑子,但是家中不仅仅我一个孩子,大哥到了岁数要考虑娶媳妇下聘礼,大姐二姐嫁人要嫁妆,小弟虽然读书上没什么天份,自己也吵吵着不爱读书,但是爹娘也有让他继续读两年,用爹的话说,至少不能做个睁眼瞎。
桩桩件件都是要花银子,其中读书最是耗钱,如今爹跟了那位秦大人,月钱涨了一大截,全家都高兴。
那位秦大人确确实实是个有本事的人,就连我夫子也多次称赞秦大人的本事,在卫辉府才呆了两年不到,就又被调任到京城中枢了。
这一次,爹犯愁了。
他可以继续待在卫辉府做衙役,过着稳妥的生活,但是他思来想去,还是想要追随秦大人去京城。
娘不同意,觉得现在的生活就很好了,两个人为此还大吵了一架,谁也劝服不了谁。
我明白娘的意思,京城人生地不熟,不像在卫辉府,哪里都是熟人,有点什么麻烦事,都好解决,况且就是那位秦大人去了京城,到底能怎么样,都是两说呢。
京城离卫辉府还那么远,到时候还要夫妻分别,一年到头都不一定能见到一次。
但是爹也是个固执的人,想好了要走那是谁也劝不住,等到秦大人要离开卫辉府赴任的时候,爹简单收拾了包袱,带上胯刀,还是走了。
娘哭了三天,也没法子,日子还得过下去,只能遮掩下心酸,继续操持家中事务。
后来,爹每一次来家书,都会寄来不少银票,家里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娘也渐渐接受了当年爹的决定,又过了两年,爹写信告诉我们,他居然在京城中置办了宅院,要接我们一家人上京!
这一下子,全家人都激动了起来,我们居然以后要在京城生活了?!
爹派了人来接我们到京城,沿途一路走的都是新修好的官道,派来接我们的人告诉我们,这都是秦大人的功绩。
我对秦大人充满了敬仰,我觉得他就是读书人的典范,考科举、中进士、做高官、得圣宠、做实事,这些都是大家读书科举的目标,但是古往今来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
我爹实在是有眼光,能在对方还在浅滩之时,就认准了人,跟对了人。
京城的生活自然要比卫辉府的好上许多,这里是文采俊杰汇聚之地,随着秦大人官越做越大,我爹的地位也水涨船高,我上的私塾都好了许多,家中更是宽裕不少,在京城生活一点都不拮据。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突然有一天,家里的顶梁柱就这样被冷冰冰地送回了家中,当时爹躺在了楠木棺材中,据说是从朝鲜快马加鞭送回来的,但是到底还是需要一些时日,天气又炎热,虽然用了冰,但是爹的脸也根本就不像记忆中的那样了。
记忆中,爹是魁梧的、脸上的肉是饱满红润的,经常粗着嗓子说话,身上的肌肉更是遒劲有力,让作为一个文人的自己其实很是羡慕爹的身材,我总觉得自己太过文弱了一些,不如大哥像爹。
但是现在,爹浑身都干瘪下去,嘴唇发青发白,眼睛闭地死死地,再也睁不开了。
娘恨不得爬进棺材里,她嚎啕大哭,想把爹叫醒,声音甚至可以说是凄厉。
人在崩溃的边缘,是真的会发疯的。
我娘本就是个市井女子,她每天算计着肉价涨了几个铜板,家里的布料够不够给大家做一身新衣服,同时她也计较的很,左邻右舍谁敢占我们家便宜,她都要和人家吵到底。
所以,当娘知道了爹是怎么死的时候,她彻底崩溃了。
因为爹本来可以不用死。
他用自己的命,一命换一命,换了秦大人生,换了他自己死!
娘骂爹,骂爹是个蠢蛋,是个忘了自己有家小的王八蛋;骂朝廷的军队都是吃屎的,能让人伏击;骂东瀛人,说东瀛人都是猪狗生的,都该下地狱;甚至她还骂秦大人,说秦大人就不该逞能去前线,该在京城好生呆着,这样爹就不会死。
我知道,娘已经口不择言了,但是我们谁都没有去拦她,哪怕这是大不敬之罪,哪怕这可能会让爹的死变得不值得。
因为若是不让娘泄了这口气,她可能也会一头撞死在棺材上。
虽然爹一直说自己是个粗人,但是他实际上待娘很好,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爹带他们出去的时候,永远记得给娘带一份,哪怕是一串糖葫芦吃着好吃,也得给娘带一串。
我爹张达可能在外面是个可有可无的管家、一个护卫,但是他在这个家里,是我娘的全部,是我们兄弟姊妹五人最大的依靠。
结果爹死了,我们孤儿寡母六人,该何去何从?
我咬着牙,心里发着狠,想以后就不去私塾了,自己读书温习功课,并且再去找点事情做做贴补家用,不能让他们张家就这样败落下去。
结果,还没等我的想法去实施,我就被人带到了一位大人面前。
这位大人脸色有些苍白,但是身形颀长,相貌不凡,虽然人有些瘦弱,但是浑身上下散发出来的气势,却让人不自觉的双腿一软。
不用别人介绍,我当时脑海里自动就浮现出了爹经常提起的“秦大人”。
虽然京城里对秦大人到底是死是活议论纷纷,但是如今现实摆在眼前,秦大人果然活了下来!
我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心里又非常复杂。
这是爹豁出去性命都想救的人,如今他确实活生生的站在这里了;但是如果没有他,或许我爹就不会死吧?
我对秦大人的感官五味杂陈。
秦大人为人有些冷淡,他没有和我说什么冠冕堂皇的感谢之语,也没有高高在上的给一些恩赏,他只是告诉我,我爹之前给他看过我的文章,让他给我找一位老师。
秦大人把我的文章还给了我,里面有朱笔的注释密密麻麻,注释的内容甚至比我文章还长,每一句都做了点评分析,而且一针见血,甚至延展出了笔者的观点,草草读过去就能看到笔者的认真和费心,若是认认真真研读透了,相信我的文章都能更上一层楼。
我记得秦大人说,这是他做的批注,问我,要不要认他做老师,以后我可以跟在他身边读书。
我浑身一颤,根本没有想过,自己能受到朝廷官员的指点,甚至能拜秦大人这样的高官做老师!
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大家心照不宣。
我要拒绝吗?脑海里想了一瞬,我想这是爹用命给我换来的,我为什么要拒绝?这是秦大人欠我们家的!
有他做我老师,哪怕他什么都不教我,谁敢苛待他们张家?谁敢给他们家下绊子?不说荣华富贵,下半辈子的保障肯定是有了!
我认了下来。
但是我心中依旧有不忿。
我们两个一直保持着不咸不淡的师生距离,只要我去请教,秦大人知无不言,甚至还会拿出朝政中的一些事例给我讲解,这是我从来没有涉及到的领域,各种书籍典籍,我只要想看,就能在秦府的一处收藏室观到,甚至秦大人还给我爹请封了一个官职,拿到了朝廷每个月三十两银子的抚恤银。
秦大人将我们一家都照顾的极为妥帖,但是我心中依旧不能完全将他当作真正的师父看待。
我跟在秦大人身边三年,知道他勤政爱民、才华超凡、博闻强记,写文章更是一流,百姓需要他,朝廷需要他,秦大人是百年难得一遇的人物。
我渐渐理解我爹的选择,我也尊重他的选择,但是我却依旧不能释怀。
直到有一天,我在秦府的藏书室看书看入了神,忘记了时辰,等到抬起头时,已经月上中宵了,我不想打扰秦府上下的人,准备绕小道从西南角门出去,结果正好看到秦大人一个人默默坐在一处临水庭院里,一人饮酒。
这有些不太寻常,据我所知,秦大人几乎不饮酒。
同时他倒酒的时候却是倒了两杯,对面的桌上放着一把胯刀,一个酒杯,秦大人喝一杯,就给对面倒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