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慧挑眉,“没有,我们那一片我名声不大好的,谁找我处对象啊。”
唐苗问,“那你想处吗?”
林晓慧,“没想过,我每天要学这么多东西,哪里有时间啊。光是外语,我就头疼。哎,我真没用,苏总说以后要送我去外面学习,可我现在外语都不行。老师讲课,我也去听了,可就是听得不是很懂。不行,我待会儿再去找老师给我单独补补。不能对不起苏总提供的这么好的条件。
唐苗:……
看到唐苗一脸愣神,林晓慧就凑过来了,神秘兮兮道,“怎么,想处对象了?”
“也不是,就是好奇。”唐苗脸红。她不是想处对象,她就是觉得姜大哥人非常好。
林晓慧道,“以前我是想有对象,想有个懂我的人,你也知道的,我家里人都不理解我。但是现在我不需要了,就就没那份心思了。不过看到明管家和乔特助这样子,我又觉得以后遇到合适的,也挺好的。都有各自的事业,然后互相也能说得上话,也挺好的。不过啊,咱两都还年轻,要慎重。不要轻易的去处对象。小心遇到骗子。”
林晓慧一脸咱很懂的样子,教育唐苗。把唐苗说得一愣一愣的。
最后她看着林晓慧和自己一样年轻的脸,也是忍不住笑。她真是傻了,还来找晓慧打听。晓慧也没经验呢。
唐苗不准备去问人了,除了明管家,大家都没经验。可明管家和她的状态也不一样的。唐苗想着,她不能和姜大哥说什么,但是她应该可以给姜大哥写信,如果姜大哥什么时候遇到喜欢的对象了,那她就不给姜大哥写信了。
如果他一直没遇到,那自己可以一直给他写信,这样她和姜大哥就是一直有联系了。也许以后,她学成归来,也不是没机会。
想到此处,唐苗觉得自己可真是太聪明了。
……
苏浔抽空倒是给自己的团队开了个会。把繁忙中的孟耀荣也叫过来了。
这些二代投资商如今也学会不依靠于苏浔做投资了。她们学习苏浔的模式,也开始对外招商,找一些项目做投资。
不过她们也是学习了苏浔谨慎的风格的,所以开始的投资都不大,只是试试水。看看自己有几斤几两。
不管如何,算是可以独立投资了。这样的感觉也让这些二代投资团很有一种成就感。
到了苏浔面前,就开始说自己最近投资了什么项目,有多少成就。
这也是一直以来养成的习惯。不管她们如今在外面看起来多么有老总的样子,可到了苏浔面前,还是免不了有几分当小弟小妹的自觉。
孟耀荣看到这个情况,静静的微笑看着。
苏浔对于这些人有这出奇的耐心。愿意听她们的那些生意,还会细心的给出建议。这在他以前那个圈子是不存在的。
人与人之间接触,总是为了利益。生意上的事情,如果不是和自己合作相关的,是没人愿意管别人的投资是赚还是亏本的。
甚至很多时候大家明明表面是朋友,但是实际上希望对方的生意赶紧垮,然后好去分一杯羹。
哪怕他和英成也是一样的,如果对方家族的生意不行了,他们要做的只会是赶紧上去争抢。毕竟他们不抢,也会有别人来。
苏浔听完大家的投资项目,也给出了一些小意见。完事儿之后,她才和众人说了这次开会的目的。
她现在手里的自行车厂可以吸纳一些投资,第二个就是通知大家一声,她准备投资徐英成的房地产项目。
这些消息,孟耀荣是都知道的,所以不惊讶。
倒是二代投资团成员都很感兴趣。
之前是知道苏浔投资了自行车厂的。
陈安莉自然问了苏浔这个厂有什么计划。一般的自行车厂,苏总可用不上找投资。
苏浔道,“自行车以后的市场只会越来越大,这个市场我是很肯定的,而且随着时代发展,自行车不止是可以作为代步工具,更是可以作为一些娱乐运动项目。不管科技如何进步,这个市场都非常有前景。而且除了自行车之外,这个厂未来还可以生产其他代步工具。对于这个厂的期待,目前是仅次于南波万电子厂了。”
“当然了,技术研发就需要更多的钱了,所以这也是我吸纳投资的原因。如果你们有意向可以投一些,倒也不用因为个人关系投钱。这个没什么必要。你们现在都是合格的投资商,要学会理性投资。”
这些话,苏浔倒是真心。她并不想这些二代们过于依赖她,或者说盲目信任她。这不是一件好事情。
作为伙伴,她也是希望身边这些人成长的。
只有她们自己成长了,苏浔以后才能获得更多的助力。
苏浔让大家理智,可是在这些二代投资团心中,投资浔姐的项目,不就是属于理智行为吗?
浔姐之前那些小投资,大家都是不好意思往里面投钱。对于现在的投资团成员来说,两百万投资的饼已经太小了。小得都不好意思上去咬一口。
但是浔姐开口了,那就不一样了。说明这个饼还有做大的可能,大家可以过来分一口。
纷纷询问苏浔这边需要多少资金。
苏浔道,“多少都行。这个厂目前我只投了两百万,算是我的初期投资。后面肯定要继续扩大的。”
这一听,至少也要一百万才行。所以这个厂的总投资能得到千万级别。
苏浔道,“我只是和你们先说一声,有意向的就把资金提前准备着,目前还是没到扩张的时候,所以这个钱不着急。”
这些人没有苏浔投资多,所以一听苏浔这话,倒是一点压力都没有。只是将这个投资计划记录下来了,等回到公司先让人把资金准备好。
说完自行车的事情,苏浔又说了徐英成准备投资房地产,她已经找徐英成要了投资份额,也说好了可以分给大家。
有意向的也可以试试。
一听这话,顿时大家来劲儿了。
房地产啊,能投资房地产的,那都是非常有实力的人了。
要是换做她们自己这群人,那可是不敢动手的。因为房地产涉及到方方面面,不是说买块地,找几个人建房子就行了的。那是方方面面的实力都要雄厚。就像徐家,听说和在港城政界也是很有关系。否则如何能拿到好位置
的地皮?如何能够的打通关系,把房子各项手续办下来?
没想到苏总连徐家这块饼也啃下来了。还要分她们一口。可真是太够意思了。
苏浔看大家兴奋的样子,提醒道,“是徐英成自己本人试试水的行为。所以这个投资你们也理智一些。说实话,我还真不知道会不会赚。”
不过苏浔想好了,如果徐英成这个小区最后真卖不出去,那也没关系。她自己到时候屯一堆房子。反正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屯房子也算另类投资了。等过一些年房产起来了,那自然有得赚。
其他人不知道,她自己总是知道的,未来房地产还是有前景的。目前不算好的投资时机,长远来看,也是可以赚钱的。
当然了,这是最坏的打算。这也是苏浔谨慎的考虑。
好的结果自然是快速卖出去,然后回本。
听到苏浔的提醒,大家果然都没之前那么跃跃欲试了,反而开始看着苏浔。想听她出主意。
徐萌道,“苏总,你就给我们分吧,本来这份额就是你的。还是你分比较好。反正我是要投资的。”
其他人自然也不甘示弱,不管赚还是亏本,能够有机会把手伸入房地产,都是一次学习机会。
苏浔没着急回答她们,反而问孟耀荣,“你准备投资多少?”
孟耀荣道,“八百万。”毕竟不是他主持投资的项目,所以他也没打算拿出太多资金来。八百万已经是极限了,是他对英成和苏浔的投资眼光的信任。
苏浔就和小伙伴们商量,大家一人投个一百万就就行了。
加上苏浔,大家可以凑个一千万。
毕竟苏浔也确实没打算利用这个房地产赚大钱,她没那么多资金,投资徐英成,也是为了先和对方做房地产生意,大家把关系处起来。有了生意上的合作,以后去港城才有更多合作机会。
否则她总是凭借孟耀荣的关系和对方打交道,就不是很稳当。人脉还是自己结交最为稳妥。
孟耀荣也没想到苏浔只投资一百万。
等大家商量完事情,准备去吃饭的时候,他落在后面问苏浔,“怎么只投资这些?”
苏浔分析道,“第一次试水,徐英成这个项目肯定也不会做很大,你八百万,我这边一千万,他那边投资个一千万出头就差不多了。我再投资多一点,岂不是有喧宾夺主的嫌疑。毕竟在外人眼中,她们都和我一起的。这一千万谁拿出来又有什么区别呢?”她脸上微笑,心里则在喊,老弟,你以为都和你一样有亿万家产继承呢,这几年随随便便跟着投资点就能有三千万流动资金。一年半前,我还是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嗯,现在仍然很穷,毕竟花钱速度太快了。
孟耀荣听到苏浔的解释,也就没多说了。这毕竟是徐英成的项目,他也不好多说什么分配投资额的话。他倒是有心想把自己手里让几百万的投资额给苏浔投资。但是又觉得这样太刻意,让苏浔觉得他这是刻意送好处。
等这些二代投资团吃完饭回去忙工作之后,孟耀荣倒是留下来了,“英成过几天就要过来了,你对于这个房产投资有什么想法?”
苏浔笑道,“我倒是要先问问你有什么想法,港城房地产肯定比内地发展成熟。”
孟耀荣自然也有自己的眼界。
他也在海城考察过市场,这边没有什么成规模的小区,基本都是单位住房和一些老旧的房产。
他觉得可以投资花园洋房。这方面是他的强项。小区内部环境建设,他是有很多信心的。另外,选址不能选太偏远的地方了,最好是选在市区里面,因为他发现内地人拥有小汽车的人很少,买得起房的人都不一定买得起汽车,所以交通不便的位置不行。最好是繁华市区里面。
这样的地方找空置的地皮就有些困难。但是他知道,有市区是有一些老旧厂区因为效益不好的原因关门,这倒是可以利用。
苏浔听他分析,就知道他在海城没有白待。也是有用心在了解这个城市。
孟耀荣道,“其实我是建议英成在深市投资的,那边毕竟政策更宽松一些。地皮也比较好找。可是徐家在深市有投资,英成就想在内地来看看。他觉得花点钱来试试这个市场,也是很值得的事情。”
苏浔:……
花一千多万试试水,说得好像是一千块一样。
她笑着道,“徐英成看着大大咧咧的,做生意倒是很谨慎。”
孟耀荣看向她,“对于这方面,你有什么建议?”
苏浔道,“既然决定要投资,我最近自然也是一直在为这个楼盘想办法。其实也是从别的地方学来的一点建议。房子肯定是卖得出去,但是我们需要的是尽快回笼资金。需要的不是好卖,而是迅速卖空。而现在华国人能够拿出买房钱的,基本都是单位好的,他们都有好的单位住房。买肯定是会买好房产,但是肯定也会考虑。所以我们要激发他们的购房欲望。”
“你们有没有发现,目前华国的有一股出国热?很多人都想出国看看。另外,华国对于教育也是越来越重视了,毕竟每年高考筛选大学生,也让人越发重视教育了。你说,如果我们高档小区旁边建设一所国际学校,在这里读书的人,以后可以有机会去外面念书,你觉得我们小区的房子好卖吗?当然了,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国际学校是否可以建成,建成之后,是否确实可以出国。就算不能出国,能去港城念书,我觉得,也是很有吸引力的事情,你觉得呢?”
孟耀荣:……
苏浔的这一手,让孟耀荣想到了她为了卖收音机和磁带机,专程弄出来一个学习栏目。后来这个学习栏目还可以赚广告费。甚至卖版权费用。
她就是这样一个人,没市场也要创造市场。
苏浔问道,“孟耀荣,孟家和徐家的关系,能在港城和海城办成这件事情吗?”
孟耀荣笑道,“这自然没问题,建学校而已。”
他也是个合格的生意人,顺着苏浔的思路,他自然也发现商机,“而且这个学校我们还可以当成事业来做。如果这所学校果然能够带动这个小区的发展,说明教育事业在华国确实很有市场。这方面以后倒是可以发展一下。”
苏浔笑道,“没错,国际学校在华国绝对是有市场的。只是动用资源也不少。这个就是以后的安排了。”
至于目前这所国际学校能否建成,这个问题就要提前找徐英成商量了。
毕竟这个问题确定了,后面选址投资之类的,才能具体实行。这也是苏浔提前说出来的缘故。一切规划都是要在选址之前完成。
这事儿苏浔也懒得和徐英成说了,让孟耀荣去沟通。要在大陆和港城办成这事儿,那也只能他们自己出力。反正苏家在港城和大陆都没什么大背景,在m国倒是有点儿人脉,可是苏浔相信,孟耀荣和徐英成也不好意思让她这个只投资了一百万的人,动用家里的人脉吧。
当天晚上
,孟耀荣就找徐英成说了这个事情。
徐英成笑道,“我就知道她留了一手,之前我找她出主意,她还谦虚。”
孟耀荣道,“真的这么建设,那要费心可不少。”
“这算什么?如果真的能摸出一个适合的模式,以后我在大陆的房地产投资,就可以都走这个路线了。等我这个项目赚了,我要给苏浔包个大红包。”
孟耀荣闻言笑了。然后又一本正经道,“那到时候能用到家里名义的地方还是要用,毕竟内地现在的情况,还是要稳妥一些。”
徐英成道,“放心吧,我家老头子在首都也有几分薄面。在海城也认识一些老朋友。到时候不行,不是还有你吗?你做生意,难道你家老头子还真的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