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昭赶到时正巧遇见衙差捉人。他想了想,勒了马缰绳,没有进去。
龟公自然在里面招供出了王四,王四还想狡辩,可人证物证俱在。
而且他进了大牢之后,蔺莺和妓子联手告了王四意欲图谋岳家财产,数罪并罚,王四定了个流放的罪名,其余从犯或被关押,或被杖责,各自受了该受的处罚。
叶盏从中拿到丰厚金钱谢礼,还因这件事小小在城里扬了名,谁不喜欢听钓鱼执法的爽文呢?
听八卦的同时自然也要提及叶家食肆,于是食肆的生意再次上一个台阶。
叶盏也顺势推出了秋社套餐。
“我倒怀疑你这小娘子历经风险是为了售卖新菜式。”银哥儿看着妹妹准备新品,气得在旁阴阳怪气。
他平日不苟言笑的性格,此时也能说出刺人的话,可见是真生气了:“爹和大哥不在,你若是出了事可如何是好?”
叶盏笑眯眯安抚哥哥:“自然不会,你在车后面跟着,我还早早请人去叫开封府衙差,哪里会出错?”
“准备周全就可以为了出售新菜式冒险吗?”银哥儿还是有些生气,“你店里生意一直不差,何必冒着风险去?”
“我早就安排好了哥哥和你同僚跟着,哪里算冒险呢?再者我们提前报了官,还有衙差在外面等着呢。”叶盏耐着性子再解释了好几遍,才让银哥儿消了气。
谁知除了二哥,还有人也因着此事来寻她了,是裴昭。
裴昭从怀里掏出一个木盒递过去。
叶盏打开木盒,是一把小小的匕首,外面装饰着宝石:“这是……?”
“此物是家里祖传宝器,留着防身最好。”裴昭神色很是镇定,盯着她的眼睛。“还请二姐留存,万一再遇到之前那事,总能周全一二。”
银哥儿在旁边点头:“收下吧。”这礼物送到他心坎上去了。
又说两句狠话吓唬妹妹:“下次万一没好运气,还能吓住坏人。”又“呸呸呸”了两句:“没有下次。”
抬手跟漫天神佛祈求:“百无禁忌,百无禁忌!”
这匕首看着很贵重,叶盏原本不打算接,可刚一摆手,就见裴昭眸色沉沉看着她。
他的目光很认真,很认真,直看到叶盏心里去,似乎蕴含着深深的请求。叶盏心里一软,收下了匕首:“多谢裴大人。”
有匕首也不大能让二哥放心,银哥儿这回下定决心,每日里上下衙门都要陪着叶盏玉姐儿一起,不许她单独行动。
叶盏说不动他,便由着他去了。自己则专心准备秋社套餐。
大宋百姓秋社要做“社饭”,所谓社饭是将各种肉类、肚肺等物切成棋子片大小,调和好味道后铺在米饭上,请往来客人吃用。
叶盏在街上看了两回之后惊讶:“这不就是现代的盖浇饭吗?”
所以大宋餐饮业真难混啊。
叶盏便决定将社饭上面的浇头改良一下,融进去现代盖浇饭的理念,譬如将肉汁调得更香浓些、加些菜蔬、赠送免费汤,用这些办法来提高销量。
再寻木匠定制些木头食盒,像现代一样除了米饭和肉的地方,还放了放蔬菜和果子的地方。
城中如今大部分人都在聊“叶二姐巧斗贪心员外”的故事,还有其中商业嗅觉敏锐喜欢跟热点的说书人编制出了章回评书来在酒楼食肆说书。
百姓们听评书的中场休息期间,就听有人叫卖:“叶二姐食肆盖浇饭!”
坊中常有包着青头巾的焌糟娘子们叫卖叶家食肆的美食,街坊邻居们已经习以为常。可是她们这回叫卖的东西却是头一份:“何谓盖浇饭?”
再凑近过去一打量:“这不就是社饭吗?”木头雕刻成分隔饭盘模样,其中最大最深的一块放米饭,上面浇着一大勺汤汁和肉类,旁边格子还有菜蔬。与秋社时候大家吃的“社饭”一模一样。
“叶二姐如今是犯懒了不成?怎得拿外面有的菜式糊弄?”有食客较为挑剔,很是不解。
“这回不一样,您看,我们的盖浇饭滋味比社饭要更浓郁些。”焌糟娘子们耐心解释,“我这担里有红烧肉盖饭、鱼香茄条盖饭、肉臊瓜条盖饭、红烧腐竹蛋盖饭,若是您喜欢种类多,还有两种、三种菜式可以选择。”
“那来一份三种菜式的吧。”食客倨傲点点头,看看叶二姐这回是不是维持了原有水准。
第96章
盖饭装在特制的木盒里,居然还雕刻出了分格,看着很是精致。食客没吃之前先问:“这木盒送吗?”他依稀记得先前叶家食肆的蛋糕是送盒子的。
“两个价钱,若是返还食盒是一个价,不返还食盒要多加五文。”那女子笑嘻嘻回话。
食客点点头,觉得这个价钱还算公道,他看看桌上的饭盘,开始吃饭。
食盒里有三种肉类:红烧肉、小鸡炖榛蘑、肉臊瓜条。
红烧肉色泽最为诱人:琥珀色的肉质肥瘦分明,半透明的油脂清晰可见,红亮亮油汪汪的酱汁直往下滴落。
“那就先尝尝红烧肉。”食客筷子先夹到了红烧肉上。
筷子差点没夹起来,刚触及到红烧肉,肉就当当—当—晃了晃,让人心神也跟着荡漾了一下。
可以想象这红烧肉是多么富有弹性。食客迫不及待将红烧肉送进嘴里。
果然,微微一抿,肉质就化在了嘴里,肥厚的肉皮、丰腴的肥肉、甜咸适口的瘦肉,交汇在舌尖,恰如黄钟大吕绵延不绝。
配上雪白晶莹的大米饭,肥腻适中,红亮喜庆,让人不知不觉吃了大半份米饭。
食客适时忍住,赶紧试了试小鸡炖榛蘑,不然不剩下多少米饭了。
个头整齐的榛蘑,大小合适的鸡块,被酱料炖煮成了好看的浅酱色,看着就色调和谐。
吃进嘴里,榛蘑那种特有的山野鲜美直冲天灵盖,让人惊讶“嗬”一声,不愧是山珍。
鸡块则软烂正好,炖得嫩嫩的,咬一口几乎能感觉到肉汁迸发出来,还夹杂着蘑菇的鲜美,混合着酱料的滋味,简直了。
里头还有炖成酱色半透明的绿豆粉丝,食客在心里嘀咕了一声:加粉丝难道是为了充份量?毕竟榛蘑和鸡都比较贵,跟绿豆粉丝并不是一个价位。叶家食肆一向价格公道,如今也变奸猾了不成?
不过粗略核算了一下价钱,榛蘑和鸡块也差不多那个价钱,不存在叶家食肆偷奸耍滑的情形。
食客将信将疑将粉丝送进嘴里:粉丝滑溜溜,“吸溜”一下就吸进嘴里,上面吸饱了鸡肉和榛蘑的滋味,再加上特有的滑爽口感,居然比另外两个主料还要更好吃!
食客挑挑拣拣,没几下将菜里的粉丝都挑光了,“吸溜——吸溜——”都送进了肚里,这时候才有些遗憾,想着下回见到叶老板要跟她提一下多加粉丝在菜里,不然怎么够吃啊?全然忘记自己才鄙夷过加粉丝是充数的事。
其实连着吃了刚才两道横菜,食客有点饱了,他懒洋洋将目光投向了那道肉臊瓜条。
肉臊肥瘦适中,被炒制后团成一个个近乎芝麻粒大小的肉球,看着没什么份量,瓜条则被整整齐齐码在了旁边,看着很整齐。
吃一口肉臊,咦,怎得这么辛辣!
不知道是萝卜籽还是芥末籽,还是茱萸,反正一口下去又麻又辣,里头还混合着腌萝卜干,又韧又咸,让人欲罢不能。
再吃一口瓜条,胡瓜被腌制后,祛除了水分,现在只有纯粹的柔韧,韧劲十足,咔嚓咔嚓,吃进嘴里除了胡瓜特有的脆爽还甜滋滋的,又有点酸,还带点蒜香和辣味,种种复合的滋味让这道腌瓜条成为了一道好菜。
食客本来连着品了几道肉菜,味蕾都有些腻了,此时有了瓜条刺激,顿时觉得自己的味蕾又能重新出发了。
不出所料,叶家食肆的盖浇饭在城中小小火了一把。
叶家的盖饭滋味十足,份量给的多,价格又公道,因此不少人都会选择购买一份盖浇饭。
这些饭便于携带,盛在食盒里就能出售,因此这些天来店里进货的焌糟娘子都选择了盖浇饭。
这样一来叶家食肆的客户量就辐射了全城,虽然叶家食肆不大,但从城南到城北都在吃叶家的盖浇饭。
“奇了怪了,以前我家的菜也能经由焌糟娘子们送到全城,怎么销量都不如盖浇饭?”玉姐儿纳闷。
叶盏笑眯眯解释:“自然是因着盖浇饭更干净利落,价钱也便宜。”
干净利落是因只有饭盒,饭盒内米饭上浇了汤汁,不多不少,正好在表面一层,不至于汤汁太多,却能让饭菜滋味更加浓郁。
价钱则是她在定价时认真做了调研,像小鸡炖榛蘑这样的贵价菜就用了十五文钱,红烧肉用八文钱,肉臊瓜条则只要两文钱,还有一些便宜的素菜盖浇饭。
确保穷人吃得起、富人吃着香、中等阶层吃着满足。
城里有大量的劳工阶层,原本大家中午不会来叶家食肆用餐,毕竟那个价钱也不太低,充其量是过节或是家人庆祝才会来叶家食肆。
也如今有了盖浇饭,寻常百姓也能吃得起。平日里干活到中午都要买一口饭菜吃,价钱跟买叶家便宜的那种差不多。
而且叶家的盖浇饭肉量用得多,低价菜里头的酱料用得多,口感更咸,更适合劳工阶层使用:他们出了一天汗,正要补充盐分呢。
套餐里除了花钱购买的菜和米饭外,还会额外赠送一个素炒青菜、和一份汤。青菜虽然素,却摘洗得干干净净,炒制得锅气十足。
汤里则材质丰富,有瓜片、有萝卜片,丝瓜尖,各种时令蔬菜不一定,但汤底却必然都是加了油水的。
有时是猪骨汤,有时候是羊油汤,有时候是蛋花汤,有时候是杂鱼碎,虽然被稀释得很严重,但还是能品到一点荤腥味,对于穷人来说就算是开荤了。运气好的话,里头还能喝到一两点肉丝或是鱼块,就算是意外之喜。
除去这些人,还有一部分人大批量采购去,是要做“社饭”。
叶盏想做该叫法的灵感就来源于如今秋社时候老百姓吃的社饭,因此食客们毫不费力就把盖浇饭理解成了社饭。
秋社□□近,家家都有吃社饭的习俗,便是家里没有田,但是谁家祖上不是农民呢?家家都保留了这份习俗。
若是家里在乡下有田地的,自然更要吃社饭,这是祈求田地丰收、品尝一秋收获的好机会。
非但自家吃,还要给自家的佃农们分送。若是家里节俭些的,这饭菜就由自家的女眷做了饭菜拎到田间地头分赠佃农——所以有些疼女儿的人家就不大愿意要女儿嫁进殷实地主家,那是嫁过去做女仆呢,这是题外话。
若是家里豪奢些的,便由家里后厨做。
可是看到叶家食肆的盖浇饭,管事们也心动了:“这么物美价廉,不就可以从外面买吗?”
再打听核算一下价钱,比自己做的便宜——这是因为叶家批量采购原料更有优势。因此管事们纷纷向自家主子禀告。
“叶家食肆?”主家是吃过或听过叶家食肆的蛋糕甜品的,印象不错,免不了要叫人从街上买一份叶家盖浇饭尝尝。
吃完后被味道折服,问清楚了比自家做划算,而且从外面食肆买来的,听到佃农耳朵里也比地主家自己做更体面。正好犒劳辛劳一年的佃农,便点点头。
这一操作,除了负责采买蔬菜无法借机捞油水的管事不高兴其余人都高兴:管事因为会办事得到主家夸奖、后厨因为免除了一个大活计而高兴、主家因为省钱而高兴、佃农们因为外面买的体面而高兴,可谓是皆大欢喜。
因此叶家食肆的盖浇饭从推出这一刻起,就以近乎恐怖的速度席卷了全程。
宓凤娘这段时间接了店里的账,每日里算账都能吓一跳,第二天即使有前一天的经验,还是照样会吓一跳。
玉姐儿开玩笑笑话娘大惊小怪:“先前我们的踏青礼盒、蛋糕哪样推出不是大赚一笔,娘又何必奇怪。”
“那不一样啊。”宓凤娘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先前是一单一单卖,可现在客人一买就买走十盒以上。多起来几十盒上百盒都有。”
这是因着劳工阶层们互相都认识,吃饭时一个带一个,因此一下就能卖走一批。再者就是给自己佃农买,当然是几十上百盒的买。
“等过了秋社,自然就没了几十盒的大生意。”叶盏给宓凤娘打预防针,“所以娘放宽心,我们这钱也就赚一次。说不定过段时间城里有人跟风,照样会归于平静。”
"乖乖,那也老多啊。"宓凤娘环顾四周,确保无人后才小声,“这可真是老多钱呢。”
然而叶盏并不满足,转而又去寻了食饭行。
年纪轻轻风度翩翩的段行老重复了一遍她的要求:“想要咨询二百人的大单子?”
他摇摇头:“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你那食饭行滋味虽然不错,但看体量也就同时能做几十个人的饭菜,并做不出来二百人的菜量。”
“是有一些修建房舍疏通运河的工头寻过我们,要找物美价廉的送饭人,可你不合适。”段行老摇摇头,显然不觉得叶盏能具备送饭的条件。
旁边有个老板,似乎是竞争对手,也笑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