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这世上可不缺聪明人,那些经验丰富的商人,谁不比她这个闺阁千金更懂得如何在特殊时期发国难财的操作?
西北起战事的消息传开后,民间毫无反应,各种物质的价格也没出现波动,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这说明,连人家西北前线都不需临时从后方征调粮草,少了朝廷的大笔采购,也没听说哪里的粮仓被征,市场供应充足,怎么可能涨得起价?
杨宛如闻言,有些错愕,她上辈子的这个时候,已经嫁入东宫,当了太子良妾,只知西北起战事的消息传开后,引得朝廷上下一片惊慌,连监国太子都觉十分无措。
朝廷是在十分仓促的情况下,赶紧为前线准备粮草和武器,可是各地物价飞涨,国库中的资金却有限,根本不足以供应前线所需。
从而导致皇上这次的御驾亲征一败再败,西北军死伤殆尽,被草原异族连侵数城,抢走大批的财物,最后更是签下大笔的赔款,才令对方答应退兵。
事后才有消息曝出,原来是兵部在过去的两年,一直以西北无战事为由,大肆挪用西北大营的经费。
在经历过两年前的那场惨胜后,西北大营本就存在兵力与经费不足,物资严重匮乏的巨大问题。
哪怕有皇上去西北时带去的一批钱物,也不过是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关键问题,尤其是武器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皇上纵有再强的本事,也无力挽回西北的败局,从而令刚安定下来的大安再次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这是杨宛如在经过仔细思索过后,才想出的方法,她已确认过,目前并没有曝出兵部挪用西北军经费的事。
也就是说,皇上依然要面临西北军的各种物资皆严重匮乏的现状,然后事情依旧会像她所知道的那样发展才对。
这样以来,她手握大量的物资,在关键时候,不管是拿出去高价转卖谋利,还是转卖给朝廷的谋人情,都能大赚特赚。
听到她爹的话,杨宛如实在难以相信,也深感费解,为何这次的皇上去西北后,没有及时给朝廷下旨,要求后方赶紧往西北调运各种物资?
而且这次的西北起战事的消息,竟然是由朝廷通过邸报直接昭告天下的,在她的记忆中,却是太子与朝廷收到消息后,想方设法的掩盖消息,却还是因兵部的各种征调和采购物资而传了出去。
见女儿听到他的话后,愣在那里满脸的不敢相信和疑问,杨弘深摇摇头,叹了口气道。
“外面的人都在传,能在所有人都没察觉的情况下,私下辅助皇上筹备好这场西北之战,就是你姨母能代理朝政的本事,你在京中两年多,对你姨母的能耐,竟是毫无所觉吗?”
杨宛如在此刻只觉无比悲愤,她回来得太晚了,谁让她回来得这么晚啊?
【作者有话说】
62
第62章
妥协
柳明月还不知道,这个世界比她以为的平行时空更奇幻些,竟然还出现了一个重生的,而且那人还是原主的外甥女。
不过即便知道,她也不难接受,毕竟她自己能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本身就是一件很奇幻的事情,再多点,只要对方不给她惹麻烦,无所谓。
有着充足的补给供应,西北的战事推进得很顺利,皇上的这场亲征,可以说是的打得酣畅淋漓。
想到皇后在他出发前,曾开玩笑般提到过,最好能将那些异族打到逃往草原深处,占了对方的草场,俘虏一批草原异族,一边教化他们,一边让他们给大安养牛喂羊牧马。
看着茫茫草原,皇上深以为然,大安百姓多以农业种植为主,缺少放牧养殖方面的资源。
有了这片草场,不仅大安自己就能培养大量高品质的战马,还能为大安供应大量肉类,以及皇后说的奶类食品。
那些草原异族也没想到,他们这次的突袭计划失败,遭人反突袭不说,还招惹来一个来了就不打算走的大敌。
要知道在过去那些年里,往往都是只要他们一退回草原,或是投降,对手就不会再多做纠缠,不愿冒险深入不熟悉的草原,也看不上资源贫瘠的草原。
所以西北边境的这场战争持续的时间有些久,因为皇上亲率大军深入草原,将大安的边境线一扩再扩,扩到后来,西北大营的人都觉得发愁。
他们之前驻守的威远城,是处易守难攻的关键要塞,皇上显然是抱着要占下大片草原的目的,才带着他们一路追击逃兵,还令人好生安置沿途俘虏的异族。
若皇上下令让他们将大营迁移到这草原上驻防,对他们而言,还真是一大难以适应的挑战。
毕竟他们之前驻守的边境线,也就是威远城一带,虽距离草原较近,但是两地是截然不同的气候环境和生活习惯。
好在皇上在虽在草原上乐不思蜀,但没忘记按时给京里传递战报,朝廷收到那些捷报的反应,也从最初的激动与欣喜,变得逐渐习以为常,乃至最后麻木。
他们想不通,皇上为何会在西北那等苦寒之地一留就是这么久,从初春到盛夏,眼看都快要入冬了,这是不打算回京了吗?
重点是他们上了无数折子,讲述自己在皇后的手下过得有多难熬,皇上竟然都不在意,依旧留在那里。
先是御驾亲征,好好过了把打仗的瘾,在实在找不到敌人后,又在西北边境重整边防的布置。
虽然没令西北大营将驻地迁到草原上,但在边境附近招募了一大批新兵,让他们负责草原上的巡逻工作,又在草原上建起多处临时驻点。
从内地召过去一批精通炎黄文化的人,负责教化那些被俘虏的草原异族的同时,还在草原与内陆的交界处,建造固定交易市场,方便草原民族在那里与大安同陆的商人交易。
战争结束后,群臣仍能通过西北按时传递回的消息,获知皇上又留在那边做了什么,放心之余,也忍不住抱怨他怎么还不回来。
不过在五月中旬,西北边境的战事还没彻底结束时,柳明月就在朝议上宣布,她计划要尽快修出一条从京中通往西北的直道,全部都用水泥铺路面的那种,用来迎接陛下凯旋归京。
这一消息传出,迅速引起群臣反对,在他们看来,通往西北的官道,路面质量很好,完全没有劳民伤财,重修的必要。
而且他们提出的反对理由,也很站得住脚,在边境尚在打仗,东河府那边还在忙着的抢修大坝之际,朝廷实在不易在这种情况下,再搞什么大动作。
且不说国库能不能负担得起,百姓们肯定也有怨言,天气越来越热,哪怕朝廷愿意尽量提升待遇,老百姓也不会愿意在大热天服役。
柳明月有些费解的看着下方的众大臣,说出自己一直以来的想法。
“请人干活给报酬,乃是天经地义的事,为什么朝廷一有什么工事要干,你们首先想的就是要征多少免费劳役?总抱着这种思想可不行!”
哪怕她很清楚,也能理解这些思想和做法的历史形成原因,可柳明月还是想要从现在起,就试着做出一些改变。
反正以她自身的道德认知,让她实在做不来这种白嫖劳动力的事,即便在这个时代,免费征劳役乃是常态和惯例。
“老百姓是朝廷的支柱,我们可不能抱着要将他们当牛马使唤的想法,他们的赚钱机会少,朝廷理应竭尽所能的为他们多提供一些机会,而不是总想免费使唤他们,老百姓赚到钱,日子过得好了,我们这些人才能踏实。”
不过她也知道,她的所思所想,有些难以融入这个时代的大环境,所以她也不强求。
“朝廷的事,有朝廷的做法,本宫不过问,但是这次的修路,是由本宫提议的,就由本宫负责给工人发工钱,朝廷只需出材料费即可。”
水泥在京中早已不是稀罕物,不仅朝廷负责在几条重要干道上铺上了水泥,一些官员也私人出资,将自家府门前的路,修成水泥路,与主干道对接上。
这样平日里出行都能方便许多,尤其是在正雨天,那种前后差距更为明显。
户部的李尚书苦着脸道,“娘娘,哪怕仅出材料费,那也将是一大笔支出,为重修苍河大坝,以及为西北前线筹集物次,支出都很大,京中距离西北那么远,咱们先修一段还行,全修下来,实在负担不起啊。”
只需粗略预估一下全修的材料支出,李尚书就有种呼吸不畅的感觉,他也太难了,守着个一贫如洗的国库,天天在那斤斤计较,却遇上个花钱如流水的皇后。
每次察觉到皇后用‘你怎么这么小气’的眼神看向他时,李尚书都有种恨不能吐血三升的冲动。
国库要是也跟宫中那两们的私库般,哪怕让人看不出里面到底堆了多少金山银山,只知里面可源源不断的拿银子,他也大方,花钱笼络人心,赚个慷慨大方的美名,谁不愿意干?谁不会干?
柳明月当然知道国库并不充裕的现实情况,但是这条路,她是必须要修的。
“那就……由本宫作主,将材料先赊给你们,等到大库宽裕些了,你们再分次还上,对于这件事,下朝后,咱们再具体商定一下具体条款,请几位大人做见证,拟份合约出来。”
哪怕皇上并没有明说,但是根据最新收到的信件内容看,皇上在那边的情况可能有些不太妙,只是皇上没说,她也就不知道具体原因。
在战场上出现意外,只要没有战死,不便按期回归的原因,只有那两个,不是生病,就是受伤,无论哪一种,都不宜进行长途跋涉。
皇上已年近半百,早年打了一二十年的仗,体内留下的暗伤无数,如今不管是生病,还是受伤,想要恢复起来都不容易。
若再进行长途跋涉,只会更加重他的伤情或病情,尤其是在当下的交通环境下,好好的健康人都能被颠簸出伤病,更别说是身体本就虚弱的人。
所以柳明月决定,哪怕多花些钱,也要尽快*铺出一条通往西北的水泥路,方便皇上回京。
而那些将要去做见证,其实也相当于是做担保,有身份有地位的朝廷重臣,都木着脸站在那里。
他们对这种活,已是轻车熟路,早干了好多回,就是这心里始终有些不得劲,实在难以适应。
皇后有钱又大方,本该是件利国利民,还能利于他们的好事,可是皇后太聪明,愿意利国利民,却防着他们占便宜,就让人憋屈了。
想到自己已经代表朝廷签下的那些借贷合约,李尚书很想再挣扎一下,可他想到以往每次都以失败的挣扎结果,终于还是选择放弃,债主说啥就是啥吧。
有时候,李尚书都想不明白,自己什么会令户部发展到负债累累的境地。
明明他是不同意那些大笔支出的,可是不知为何,素来心性坚定,在审核与把关支出项目上面,素以严苛著称,能让皇上都无可奈何的他,竟然在面对皇后时,总在妥协。
李尚书不知道,他这是在无意间,陷入了借贷消费心理。
不用从户部支出现钱,就能提前上马那些利国利民的政策和工事,还能使用分期还款的方式还账,即便需要支付一些利息,国库的压力也没那么大,却能像皇后所说得那样,让国家和百姓早受益,实在极具诱惑力。
好在柳明月也不是在忽悠‘老实人’,她是真心认为这么做,对国家和百姓都有好处,借贷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将借贷来的钱,没有花在实处,没能让那些钱生钱。
就像这次修路,柳明月固然存有私心,可是修出一条从京中直通西北要塞的好路,不仅能极大的方便两交通往来的效率,在战时发挥巨大作用,也能更加方便沿途多地的商业贸易往来。
要想富,先修路,可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无数人的经验总结。
如今的大安虽已开国六年,但是仍处百废待兴的状态,若不是柳明月手上的资金也有限,她其实很乐意能多借贷些出去,大力发展和振兴国家的经济,改善一些社会现状。
甚至对于借贷出去的那些钱能不能收回来,都没那么在意,但她不愿意占别人的便宜,也不愿意让别人无端占自己的便宜,所以她向来将公私分得很清。
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市场,百姓们手上没钱,商贩手上也没钱,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就没有动力,想要实现国强民富的目标,何其艰难。
【作者有话说】
63
第63章
安心
柳明月是个起名废,即将要修的这条路,被她直接命名为凯旋大道,毕竟这本就是她临时决定要修这条路时,提供给满朝文武的理由。
为了赶效率,这条路采取的是多段同修的方式,除了较少的一部分路段需要进行重新规划和修整外,大半都是原有的官道上,进行整平、填充等处理,修起来的效率极高。
东河那边征了数万劳役去修大坝,结果那些劳役竟成了去享福。
过着住新砖房,一日三餐吃好喝好,每上一天工,就有一天工钱拿,重活不仅轮班,还有额外补贴的好日子,不知让多少人羡慕得不行。
后来有许多人想要加塞进去,都没成功,因为这次修坝用的是新式材料,省时省力得多,根本用不了那么劳工。
而这件事,也早已被当作稀罕事,传遍大安,从而引来更多人的羡慕,都盼着自己也能有幸赶上这种好事。
如今朝廷又传出要修凯旋大道,将要在沿途就近征召劳役的消息,迅速引起各地百姓的争相报名,根本用不着当地官府派官吏去统计核实,甚至是带着官差直接拿人。
收到下面的反馈,柳明月感到欣慰之余,心情还有些沉重,她给定的工钱并不高,却让百姓们都趋之若鹜,足以表明老百姓的生活有多不容易。
遇到这么个需要下苦力的活,都这般抢着要做,而且还是在这种大热天,若非生活太过贫困,能赚钱的机会实在太少,又何至如此?
“娘娘,百姓们都愿意应征,明明是件大好事啊,您为何对此心生忧虑呢?”
柳明月淡淡的笑着摇摇头道,“确实是件好事,这代表着百姓对朝廷的信任与支持,当然是件大好事,本宫想得是,天气越来越热了,一定要做好工地上的后勤保障,要给修路工人们准备一些消暑类的汤水才行。”
冯含宁难掩感动的看着皇后,“娘娘仁慈,您不仅独自承担他们的工钱,连这种细节都能为他们操心到,为何不将这些宣扬出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