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买活_分节阅读_第117节
小说作者:御井烹香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14 MB   上传时间:2024-12-17 19:12:59

  王家对女儿们或许是正经不赖的,王琼华似乎也没有什么值得抱怨的地方,她也从不曾对任何人说过自己心中的想法,便有一日她自己死了,这满腔的心事,大概也会跟着带进棺材里,

  “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可怜小儿女,长自绣窗前。”窗外唱到了第十一出《慈戒》,报喜等人收了食盒,咯噔咯噔下楼去了,王琼华从被中坐了起来,掀开帐子一角,掏出怀中那叠得小小的纸片子,借着那朦胧的天光,眯着眼缓缓展开纸片子,细看了起来。

  凡不愿裹足之女子……你们可往买活军处来!

  王琼华的眼睛瞪大了,被撕下来的报纸,在指尖轻轻颤抖,不愿裹足之女子,不愿裹足之女子……无人身权、财产权、自主权之女子——

  她不由得回头看了看里间闭眼安然而卧的小姑姑,心跳骤然加速:买活军收用天下女子,她早已听说了,但,但……

  凡有我买活军雪花盐者,便有我买活军的盐队踪迹……

  王家用的当然也是雪花盐了——姑苏城里,如何没有盐队的踪迹!王琼华的心都快跳出嗓子眼了,她从来没有想过——像她这样的人,买活军真的肯收容么?她什么也不会,年纪又幼小,也从未做过活——

  不论你如何弱小,如何愚笨,如何无用,我买活军也一视同仁……天下女子,均可在我买活军处寻得庇护!

  王琼华一遍又一遍地看着纸片上的铅字,她怎么也看不够,有一股热气像是从她那冰冷的足底慢慢地往上,滚到了心底,滚到了喉咙口,又化作了热泪流下脸颊,她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谢六姐当真这么说了么?天下女子,均可在我买活军处寻得庇护,便是像她这样弱小而又无用的女子,像小姑姑这样还未长大已半残废的女子,也可以有一席之地?

  “做什么?”王婉芳翻了个身,迷迷糊糊地问,她见王琼华探身在外,便用手按着床板坐起来,也凑过头——她是不用腰腹发力的,那会带累了足尖,叫足尖又痛起来。

  王琼华捂着嘴,给她让一点地方,也叫她看到,王婉芳的眼睛逐渐瞪大,她望了王琼华一眼,两个小姑娘都面无表情,只有眼睛里的惊涛骇浪,被吞没在帐后的黑暗之中,王琼华忍不住身子的颤抖,她和小姑姑一遍又一遍,反复地看着这被撕下的头版,对窗外那充斥着并山园的靡靡之声充耳不闻。

  “女孩儿只合香闺坐,拈花翦朵。问绣窗针指如何?逗工夫一线多……”

  小优伶在水榭中吊着嗓子咿咿呀呀,而在王琼华的思绪之中,那香闺早已冲天而起,四分五裂,那半明半灭的明光瓦,换成了买活军的玻璃窗,她脚上的绣鞋换成了矫正鞋,她仿佛看见了小姑姑,拄着拐杖从一间房子里走出,门上写了‘放足手术’四个字,成排的,无脸的小女孩排着队一个个走进房子里去,在这一切之下,是化为了残垣断壁的并山园——这该死的并山园!连一片瓦都沾满了无名的罪!叫她厌恶刻骨的并山园!

  买活军这里,有你们的新生!

  到买活军这里来!

  像她这样的无用之人……这世上除了这并山园之外,也还有她的容身之处,还有一处地方愿意容纳她,可以庇护她!

  到买活军那里去!

第240章 走不出的绣楼

  王家虽然不像是叶家、沈家一样, 热衷为女儿们弘扬才名,但归根究底,也没有怎么虐待自家的女娘, 一应按规矩行事之外,王琼华姐妹三不五时,还是能从家人那里得到一些外头的消息和报纸,她们在吃食用度上也的确比外头要体面得多。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若还是会感到痛苦,似乎在外人来看便显得贪得无厌——“外头吃不上饭的人家多了!你们这些女娘, 每日里为赋新词强说愁, 哪里知道真正的苦日子是怎么过的!”

  家长们似乎并不担心王家的女儿,看了买活军的报纸之后,也会有私逃的念头, 王老爷不肯给女眷看这些东西,只是因为‘不合适’, 就像是元宵出门观灯走百病,也不合适。理由总是有的, 怕被拐子拐了去,怕被外男冲撞了, 总之门是轻易出不得的,任何新鲜的事体也都是做不得的, 只因为那含糊不清、讳莫如深的‘不合适’。

  合适的女儿家,会是什么样呢?王琼华不知道,她只知道自己并不会因为‘合适’就不痛苦,裹足时脚是痛的, 望着大好的春色, 却不能去外头走一走, 心情是忧郁的,有些需求似乎是自然而然、与生俱来的,并不会因为后天的‘合适’而被框定,比如她也并不愿嫁给祖父安排的夫君——她从前不知道还有‘婚姻自主’的说法,是在报纸上看到了买活军处的新闻,才知道买活军居然是允许女娘23岁之后再成亲,而且可以自己挑选结婚的对象,自己决定婚书的内容……

  王琼华从未表露过对买活军的向往,她害怕一旦多问了几句,此后便再看不到报纸了,那将是比杀了她还要更可怖的痛苦。在她看到《买活周报》以前,王琼华的生活充满的是一种无名的忧郁,她甚至不知道自己因什么而发愁,直到《买活周报》点化了她所有的诉求,只有在新的渴望萌发之后,才会感觉到旧日规矩的束缚,才能知道原来自小生长在其中的框架,‘合适’的框架,也能让人痛苦。

  到买活军那里去!

  若说在那之前,她所感觉到的只是日益增长的绝望和痛苦,甚至因为了悟了世上还有人如此自在的生活着,因而比原先更加厌世的话,如今,王琼华心里,焦切的渴望便盖过了一切情绪,她不得不调动全部城府,才能继续若无其事地生活——在看到《告女娘书》以前,王琼华从未想过自己有一日也能去到买活军那里,但这份报纸让她看到了希望,忽然间,生活便更加令人难以忍耐了,如果不能在几个月内去到买活军治下,王琼华觉得自己是真的会发疯的。

  “买活军真肯收我这样的人吗……”

  她和报喜在窗前做针线时,便这样近乎耳语般询问着,“从前你干娘不是说了,我们这样的女眷,买活军的盐队是不肯收留的?”

  “那是从前,年前私盐队那里就开会了,干娘说,有一整套章程那!你瞧她给我的报纸不是说得清清楚楚?”

  报喜的声音也很轻,她们非常习惯于这样说话,哪怕是把耳朵贴在板墙上,都听不到一点动静,只有一些悉悉索索的声音,叫人疑心是壁虎在板墙上爬动。“都打听好了,他们的船停在水门码头,只要上了船,就是买活军的活死人,别人追来讨,除非是杀头的罪,否则都是不给的。”

  “像我们家这样……”

  王琼华之前就曾流露过对买活军的好奇,并且听说报喜的干娘私下已经皈依了白莲教,信奉无生老母在世谢六姐之后,曾托报喜向她的干娘问得清楚一些——小姐们虽然长年累月地被关在内院,但也不是对外头的事情全然不知,内院自有自己熟悉的消息渠道,三姑六婆是永远无法完全禁绝的。

  报喜的干娘就是常登门的药婆,此外,还有城里知名的产婆古老妈,随常来说法的几个老尼姑,这几年来陆续都暗中信奉谢六姐。王琼华不止从报纸上看到买活军的消息,也能时常从探视她的兄长,以及由报喜来转述的内宅消息里,听说一些买活军的兵丁、商户,在姑苏城发生的事情。

  买活军会带人回他们那里去,这个她很久一起就知道了,并且因此起了一点点小小的心思,而报喜和她从小一起长大,互相非常了解——王琼华也就这么一个丫头,随便一个小姐房里都有七八个丫头的,那是累世公侯之家,饶是如此,每年的月钱也是沉重的开销,多是勉强撑着架子。

  王家虽然有钱,但已经有钱了许多年,人丁繁衍,王琼华同辈的小姐便有十几个,还有兄弟们,他们家四五代同堂,排场上来说,未出嫁的女孩子,能有一个贴身丫鬟,已经算是很够用的了,王婉芳的丫头去年发水痘没了,今年还没补进来的,别看祖父日日大宴小宴不停,仿佛锦绣风流花团锦簇,大家大族的画皮揭开,私下的内囊没几个是光鲜的。

  譬如报喜,她在王家当丫头,似乎前程是很光明的,这辈子跟定了王琼华,王琼华出嫁,她就做陪房的媳妇,安安稳稳总是一份前程,街上多得是衣食无着的人羡慕她,但报喜自己也不怎么满足,因为王家给家生子,还有报喜这样收养来的孤儿丫鬟,是不怎么发月钱的,只靠老爷太太们时不时的赏钱,报喜做活很辛苦,吃得固然好,穿得也光鲜,手里却偏偏没有多少钱。

  若是从前,没有得选,那倒也罢了,或许也就和王琼华一样,因为不知道还能有什么样的活法,对自己的活法也说不出有什么很明确的不满。但自从《买活周报》开始慢慢渗入王家,报喜心中的想法就不同了——她看到了买活军的招聘广告,发觉在买活军那里,一个识字能干的女工,收入是很丰厚的,最重要的是很稳定,并不需要去讨老爷太太的好,也能拿到自己劳动的报酬。

  王琼华发觉了报喜的想法——报喜总是反复细看招聘栏,仿佛在计算着什么。她也并没有责罚或者告发报喜,而是怀着当时连自己也不清楚的隐秘期待,怂恿报喜去问问她的干妈:张药婆看报喜生得好,人又伶俐,分派到小姐身边伺候,一向也看报喜十分的好。她既然信了白莲教,那么和买活军便一定是有联系的。

  而且这种联系,在内宅也不需要十分的避讳,因为女眷们都对买活军的商品很有兴趣,这些东西又是不好委托外头的男采办们去买的,便连内宅的管事媳妇,也不会把这些诉求报到公账上,并山园后院的女人们,不分主仆,只能零零散散地通过三姑六婆来置办着新式肚兜、放脚后穿的制式矫正鞋(效果没去医院那么好,但比完全没有好一点),还有一些更让人脸红的东西,譬如说包装好的羊肠子,有弹力的内裤……

  张药婆的答案,让当时的王琼华和报喜都很失望,但却也可以理解:盐队不收没来路的女眷。他们收容并且带走的女眷,就和孩童一样,都要有个明确的来历——孩童不消说了,倘若没有家人的同意,就这样把人带走了,那叫掠卖。而女眷们得到的待遇也和孩童一样,尤其是未嫁的女孩子,如果没有一个‘监护人’完成交割,他们是不收的。

  便是寡妇,如果有亲眷,那也要亲眷同意,签了切结文书,这才会将人领走给钱。因为这做得是人口买卖,既然要买,那总要有个卖方,否则便不成为生意了,而是拐带女眷的拐子,这和人牙还是有区别的。人牙虽然也分了官私,但归根结底来讲,还是两厢情愿的买卖,城里的衙门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买活军本家在福建道,隔了一个之江道来到姑苏城这里,他们也要守官府私底下的一些规矩,否则私盐、私牙的生意是做不下去的。

  再者说了,便是会收容未婚的女孩子,那也是买回去做活的,王琼华虽然没见过人市上是怎么看人口的,但听报喜说起来,也是要看牙口,看手掌,再让她们跑了几步看身手。王琼华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还缠过足,她能做什么呢?连她自己的不知道,她对这个社会完全陌生,也从未受过工作的训练,她到了买活军那里,难道要依靠报喜养活么?

  便是说带了银子过去,王琼华又能带多少银子呢?姑娘们的月钱一个月不过是一两多,多数都是拿来买胭脂水粉,余下的一点点,还要孝敬嬷嬷们,实在是没有什么余钱的,也就只有一些头面,或者能当个几两。像是王琼华这样的女孩子,有时候渴望出嫁,并不是真的渴望去别人家里做媳妇受气,实在是渴望离开绣楼,同时拥有一笔名义上属于自己的嫁妆,从此至少能做一点主,管束一些下人,而不是永远在这黑洞洞的房间里做绣工。

  报喜的来历并不干净,她离开王家的话,算是‘家奴私逃’,虽然没有奴契,但以王家的财势和体面,还需要奴契么?只要捉住了,当即就是打死,知府都未必会管,便是管了,又有什么用?报喜若对王家的说法有异议,那倒是给自己说出第二个身份来啊?

  买活军不买来历不明的女眷,那么她就走不了,而王琼华不能做活,又没有很多银子,她的来历当然就更不干净了,报喜逃走,王家或许开始还不当回事,她要是失踪,那可是好大事!王家自然是要四处去找的,便是靠私盐队那点势力,能遮护得了她么?别是把整支盐队都连累了,陷在这姑苏城里!

  这样的顾虑是很实在的,便是现在,买活军改了规矩,王琼华也没有释疑,虽然王家平日并不吹嘘,但她还是很清楚地知道自家在姑苏城的地位,姑苏城能养得起园子的人家,怎么会没有财势呢?

  “小姐,说句不中听的话,你别生气。”报喜倒比王琼华胆子大,或许是因为她平日里时常也能和三姑六婆唠嗑几句——小姐是金尊玉贵的,因此和外界的交际也最小,主妇、姨娘、丫鬟、婆子,都比小姐们要自由得多。“王家便是再大,能大得过十八芝,大得过朝廷?”

  “连朝廷尚且要和买活军和议,王家难道就真敢得罪了买活军么?”

  王琼华不得不承认这话是有道理的,但却又有些过于宽泛了,不能完全消解了她的担忧——王家当然不敢得罪买活军,但她不知道,盐队会不会觉得她过于无用,不必为了她去平白地得罪了本地的地头蛇,日后行走都要多些滞碍。

  报喜能够领会到王琼华的心情,当然她也有一样的担心,报喜不过是一个小丫鬟,私盐队会不会轻视了她,不愿收容呢?

  此时,能够坚定她们的只有药婆的转述,这些内院的女人,没有丝毫机会和真正的青头贼接触,王氏姐妹能听闻的,甚至只有不知转了几手的消息——她们该如何在白天离开绣楼?王琼华倒还好,她放了脚之后,走路倒好多了,王婉芳根本无法走楼梯,上下都要靠婆子背负。偶尔去母亲那里请安时,伴从也非常严密。晚上想要逃走更是梦话,虽然教养嬷嬷晚上回下处去歇息,但门是上锁的,便是开了门,也没有人在晚上打灯笼逃跑的吧?园子里是要有人来上夜的,不然就是荒园子,根本住不得人,瞧见灯笼,肯定来抓。

  便是侥幸逃了出去,然后呢?如果这些消息药婆也是从别处听来的,并不十分真呢?如果船没有停在水门码头呢?如果她们逃了出去,却连水门码头都找不到呢?甚至于连水门码头都走不到呢?王琼华这辈子走过最远的路就是从绣楼去后院,她再傻也知道,从府里去水门码头的路途几倍于此。

  报喜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她知道从府里去水门码头怎么走:报喜在被王家收养之前,曾经多次来往于王家所在的城北和水门码头的一路上卖花,而且她也有一把子力气,可以扶着王琼华走,如果王婉芳愿意一起走的话,她也可以背着王婉芳。至于船,水门码头那里随时都有买活军的船,按照药婆的说法,“姑苏城的生意这么多,这船开走一日,便是白花花的银子流走一日,一艘走了一艘来,他们是不会脱空的。”

  总算不至于毫无办法,虽然风险依旧很大,王琼华甚至无法想象她们会遇到什么波折,因为她从来没做过这些事,报喜也没有,她们可能顺利成行,也可能走到一半就被抓回来——

  想到这里,王琼华不由得打了个寒战,她不知道被抓回来后,自己会遇到什么惩罚,能不能留住性命,但即便能够留住,想必活着也不会有任何乐趣可言,绣楼是决计不可能再出的了,书籍纸笔也不会再有,或者干脆被锁在砌了墙的院子里,一直关到祖父消气为止——报喜一定会没命的,但若是被关了起来,于她来说,活着还不如死了好呢。

  到买活军那里去!

  这样的想法,依旧在脑海中盘旋,但王琼华似乎也感到了一点真切的恐惧,她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还不够痛苦,又或者的确没有气魄,不像是《买活周报》上所描述的那些英姿飒爽的女将军、女商人——这些报道,家里人都是不许她们看的,‘不合适’。一开始,家里人只给她们看一些合适的东西,周报上刊载的医学的东西,但周报毕竟是周报,每七天都来一份,剪报也很繁琐,总会有人不耐烦。

  而且,王琼华的哥哥很疼爱她,她们总能设法看到,久而久之,祖父那里送来的报纸,只是会裁剪掉一些极为不合适的东西,而显然在祖父来看,这些女将军、女吏目的风采,便是极不合适,要严防死守的,危险的东西。王琼华正是看了这些报道,才知道女子也能如此英明果断——非止谢六姐,谢六姐是神明,而是买活军治下的女娘,她们竟也能如此……如此孔武有力,如此精明强干,能做到这无数无数的事情。

  这多少给了她一些勇气,一些向往,但似乎这还不足以下最终的决定,王琼华不由得就看了小姑姑一眼——王婉芳到现在连一句话都没有说,但她肯定是听到了她们的对话,王琼华可以瞒着隔屋的两个姐妹,但无论如何也瞒不过王婉芳,她们同吃同住,王琼华实际上也肩负了照料看管小姑姑的职责,她根本没法撇开王婉芳和报喜密谋。

  王婉芳的脸非常消瘦,她看起来比街上的野孩子还饿,像个八岁的小骷髅,她说话时脸颊上的肌肉甚至能看到在动。“我走。”

  她的话很少,但却仿佛透了刀锋一样斩钉截铁的,冷冷的力量,“被抓了,我就跳护城河。”

  王琼华一下子说不出话了,她知道小姑姑说的是真的,王婉芳真能做得出来,她痛得撞过墙想碰死,现在虽然不自杀了,但并不意味着她的脚就不疼了。

  “那就走!”她也下了决心——报喜和王婉芳走了,她能落得着什么好呢?要走一起走,要死一起死。“去买活军那里给你做手术!”

  她不免又掏出了那张始终没舍得烧掉的报纸来,翻过了面,又在天光下细细地看起了反面的报道,喃喃地絮叨着除了自己谁也听不清,彷如念佛一般的呓语,“买活军既然如此安排版面,就一定是有用意的……她们就是为了招揽裹脚的女娘,她们肯定也要裹脚的女子……《郝君书放足手术记》……郝嬢嬢最终还是做了手术……她也裹了足,但还做出那样好的辣椒酱——买活军给我们看这篇报道,必定是为了鼓舞我们……他们不会不要我们的……”

第241章 《郝君书放足手术记》

  “《郝君书放足手术记》?”唐翩翩探过半边身子, 跷起自家最得意的小脚露在灯下,和同伴伎女们娇声噱笑着,“没听说,这是什么?甚么人这么作死, 捱了千万般的苦楚, 好歹裹了一对三寸金莲纤纤小脚出来,却还要去做放足手术, 把它给放了去, 此正为两个字——作死也。”

  她的同伴们便都跟着笑了起来, 七里山塘,万种繁华,最繁华的便是这在半塘花舫船头并肩立着的佳人好伎, 如此元宵盛景,更是全都静心装扮, 又以俏丽春装示人, 于一群冬衣行人中更显得身段窈窕,或坐或立, 或是将脸露在灯下,或者是翘起一双小脚,在灯光中摇摇摆摆——这种小脚伎非常吃香,总是不一会便招来了客人,将花舫摇离岸边, 撑到河中去。

  而余下的伎女们, 若没有缠了这种折骨的小脚, 便要将裙子额外的放长, 只露出一点点鞋尖来, 炫耀着其余的卖点, 或者是身段,或者是妆容,又或者是向着岸边媚笑招手的情态,止这些远没有伶仃小脚来得有效,因此唐翩翩实在是不理解,为何有人都缠三寸金莲,还要去放足——裹足固然痛,但若是揽不到客人,回了瓦舍,老鸨、船夫、龟公的脸色可都不好看哩,没得饭吃,肚子难道就不痛了?裹脚虽痛,但至少还能吃得饱饭。

  “可不是作死,便是那个郝嬢嬢辣椒酱的郝君书——她原也是个伎女,当是扬州那里的,那里人学我们缠足学得也快,早十几年前便缠了极小的脚。”

  她邻船和她是一家的姐妹,都跟了老鸨姓唐,叫唐金娥,也是缠裹了好俏丽的小脚,两人都穿了立领的厚袄子,八幅洒金裙子——这样的冬装只有小脚伎女敢穿的,其余的伎女许多都穿着薄绸衫子,双颊冻得发白,这样老鸨方才满意:在灯下么,本就只能见得三分颜色,脸色发白,就越发显得俏丽了,还省了粉钱。

  唐翩翩和好姐妹并肩坐着,忽而又一起举了小脚起来,在空中摇摇摆摆,绣鞋点点,好妩媚姿态,一时便引得路人中几个大老倌打望过来,两人都忙现出媚笑,搬弄着自己好一番笼络人的手段,不多时便招引了一帮豪客,忙呼朋唤友,将左近要好的小伎女都喊了过来。因客人太多,连大花舫也坐不下,便划到下游一家酒楼里,伴着客人们喝酒唱曲儿,行令弹琵琶,又喊了两个三十多岁的女先生来唱评弹。

  如此热热闹闹伺候了大半夜,翩翩和金娥两人抖擞精神,娇笑声中故意争风吃醋,将豪客伺候得心胸大悦,要了她们两姐妹来了个‘桃园三结义’,带进房中胡天胡地——偏他喝多了酒,实在也没什么好说的,暴雨不终朝,不过倒一杯茶的功夫,便完事了瘫软在床呼呼大睡,鼾声如雷鸣,叫人不禁抿嘴一笑。

  倒便宜了翩翩和金娥,穿着小衣,叫小二搬了熏笼来,两姐妹倒在熏笼边上自己吃点小酒说说话儿,感慨今年年景还算不错——没有打仗,青头贼又来来往往,带来了不少生意,生意好,她们的皮肉生意也就好做,尤其是年节这几天,别说她们小脚伎,就是一般的歪伎,也多能巴上一两个客人,倒是免去了那强颜欢笑,等至烛残茶冷,悄然凄惶遁入夜色的难堪。

  虽说伎女之间,彼此也争抢客人,但都是苦命女子,谁不是唇亡齿寒?翩翩、金娥这几年刚入行,在花舫伎乐中算是得意的,却也每常叹息自家命苦,终身不知谁付。又说起自己这双小脚,是米饭班主,若非是它的好处,谁知道今夜在何处渡宿,是否惹恼了妈妈,连门都不让进云云。金娥道,“前倒是如此,今后却未必了,今晚她们这些小女娘,若还被关在外头,为何不去寻买活军?”

  “那帮青头汉?寻他们做甚?一帮没卵子的东西,那船就停在水门外,我们船开过去叫他们,他们理都不理——”倒是女青贼有时候和她们说说话,还会送报纸给她们看。唐翩翩就是因此养成了看报纸的习惯,若不然,她一个站船头揽客的低等歪伎,又不是勾栏巷那些有自己门面,会写诗会作文,会作画会弹琴的文伎,看什么报纸?

  客人找她们,便是图着有人陪吃陪喝,再陪着唱些曲儿,做个调停席间的酒博士,酒足饭饱之后,困觉那点事儿反而在其次。真要说图那皮肉之欢,瓦舍里的姑娘把脸一蒙,也没什么差别。如今姑苏城内风俗业之盛,已经足够分出几个等级的了,达官贵人、儒商世族多去花街巷、勾栏巷、柳巷的青楼,豪客富商混迹酒楼瓦舍,也来野芳滨和半塘这里的花舫,再低档的瓦子、窑子,那便是百姓去的所在了。青楼的文伎听说倒是都看报纸的,她们要卖弄自己的博学,时不时还要绞尽脑汁做些淫词艳曲,送给名士夫子,求他们的指点,为自己弘扬文名。

  金娥从怀里掏了一张报纸递给唐翩翩,道,“下午陈婆来船上,你在梳妆,便没见到,她说买活军的规矩和从前不同哩,从前不收来历不清白的女娘,现在倒不同了,只要是女娘逃到他们那里,都予以收容,因此警告鸨母要仔细看守门户,勿要任性,把小伎逐出门外——今时不同往日,她们倒不再是无处可去了,一恼火便去投了买活军,奈之何如?和鸨母谈了一盏茶工夫,忙忙地走了,又给了我一份报纸,叫我细看。”

  “便是这召集令?”翩翩在灯下看了,喃喃念诵几句,不免嬉笑道,“好大的口气——”

  还要再打趣几句,见金娥色恼,忽然想起自家上个月也入了白莲教,心头便立刻浮起敬畏,不敢再说:凡是伎女,最是迷信的,许多都深信自己是上辈子为恶,这辈子方才经受报应,还有许多伎子热衷给佛道布施。她们很多都受三姑六婆招引,暗地里信了白莲教,彼此也多一份人情,就连老鸨也多有入教的,又或者是受了教义感召,不敢再十分欺压小伎子们。

  还有些虔信的鸨母,甚至认真研读《买活周报》,教手下的红伎女算信期,买猪尿泡,又叮嘱危险期不要弄在里面——一个红伎女若是怀孕了,可是要耽搁不少时日,这都是生意。小伎子们虽然没有排卵期不用陪宿的好处,但也跟着沾染了好处,个个都会算安全期,至少因打胎而死的事情,如今在花舫、酒楼里比以前要少听闻的了一些。至于瓦子、窑子那些不成气候的地方,红姑们自重身份,从来不和她们往来,也听不到那些地方的消息。

  除此以外,这些折骨缠的伎女,也是额外受到买活军的好处的,买活军在报纸上教人用烈酒擦洗脚心等褶皱处,虽说疼痛,但可以杀菌祛病,对于肿烂的双脚是很有效的,又教人沸水滚烫裹脚布,在裹脚布之间洒石灰粉——

  石灰粉这个东西,从前是没有人提起的,那些裹脚婆也不晓得,因为折骨缠是这一二十年间逐渐兴起的新东西,以前除了风月之地,几乎没有人缠它,懂得的人不多。便是花街柳巷,倘若不是很小就流落风尘,也缠不出来。也就是这几年间,恍惚听说市井间也有些人家开始效仿。

  这倒也不稀奇,如今的姑苏城,便是全天下最繁华最时兴的所在,所谓‘苏样’,说的便是姑苏城的伎女,不论是衣裳发式,还是钗环花草,只要是姑苏的伎女这开始流行,数月内便立刻流行到城中妇女那里,如此逐渐往四面八方扩散。因此姑苏城的伎女是很有优越感的,或许她们没有秦淮的文伎有名,但实在是领天下风气之先,在《买活周报》出来以前,女人家的事情上,还从来没有人能教她们苏州的风月娘呢。

  翩翩和金娥两姐妹,都是六岁上便开始裹足,当时痛得死去活来,一同裹足的其余女娘几乎都在几年后陆续去世,有死于高烧的,看了周报才知道这应该是‘感染’,有受不住痛投河的——伎女中投河的人当然很多啦,还有因为裹足太过于疼痛,寝食不安,生得过于矮小,又瘦脱了形,还因为裹了这样的脚不能做佣人,被妈妈嫌弃,将她赶出去自生自灭,从此再也听不见消息的。

  一帮小姐妹,一起长到十一岁出去招揽客人的就三人,第三个小姐妹,命好也不好,她被一个客人长包了,因癸水来得早,十二岁上便有了身子,那客人是个有良心的,将她赎身了,在山塘街上安置了个外宅,本来以为苦尽甘来,谁知道难产,一尸两命——看了周报才知道,折骨缠的女娘难产率是很高的。但知道时已经过了两年,只能叹息一声命苦了。

  买活军所在的福建道,在姑苏娘姨看来,那是个蛮荒的地方,伎女们自然也继承了鸨母的认识,觉得那样的地方,是不会有时新的折骨缠的。买活军居然能对折骨缠有这样的认识,而且所教授的知识都可以致用,这就说明了谢六姐的神仙身份,是不容置疑的。翩翩敬畏这个,倒是比敬畏其余什么抽取延平龙脉,挥手唤船乃至一炮平万海的传说要更多,她暗地里以为谢六姐除了无生老母的神位之外,大概还是专门保佑她们伎女的神灵,因为以她所知道,平常百姓家裹这样的脚还是很少见的。谢六姐既然多次在报纸上说起折骨缠的事情,可见就是说给她们伎女听的。

  因此,她和金娥对于谢六姐,私底下还是很敬畏的。这样擦洗、撒粉、煮布之后,果然也减轻了不少疼痛,原本每年梅雨天气时,她们都很怕脚肿——红彤彤和猪蹄一般,往外渗黄水,脚心沤烂起来也会化脓,那是不走路光坐着也难受得想把脚割了去。去年如法炮制,居然真的没有发湿肿,如此便只有走路时刀割一般的疼痛,但这个是早习惯了的,那就少走一点路便是了,不走路,身上皮肉软润,犹如棉花,更能惹来客人怜爱哩。

  总的说来,翩翩对于眼下的生活不能算是多不满——至少比她不裹足能过的日子要好些,翩翩小时候好看,长大了不过高说了是个清秀长相,若不是她裹了脚,此刻怕不是要被转手卖去瓦子里接客,又或者做个粗使丫鬟,饭都吃不饱、衣也穿不暖?

  她之所以能成为半塘这里生意一等一的红姑娘,便完全是因为自己的脚,因此翩翩对于这宣言后记载的《郝君书放足手术》,其实内心里是有些排斥的——放足手术,既然要做手术,那便说明裹足是个不健康的状态,而翩翩也因此要有手术的需要,但她在姑苏城又无法实现这样的需要。那么,看这样的文章做什么呢?就和忧虑着自己的将来是一个道理,反正也没办法的事情,去看,去想,又有什么用呢?

  对于正面的召集令,她看了几遍,只是哧的一笑,很有几分不以为然——到买活军那里去!去做什么?那处又不许重操旧业,不然她还去做个鸨母呢,手里没有银子,去了那里,走不了路,做不了工,难道坐着等死?便是谢六姐也不见得能教会她什么——翩翩自己都没想到除了眼下这一行,她能做什么。

  不过,到底看在金娥的份上,她还是把这些疑问压在了心底,翻到报纸背面,拨亮烛光,微微皱起眉头,将眼睛眯起,仔细地望向了那和正面大圆排版完全不同,密密麻麻的小字记载上。

  《郝君书放足手术记》……这已经断了的脚,真还能再接得回来吗?

第242章 大拇指还在便可以走路

  放足手术, 对于如今的天下来说,毋庸置疑是个新词儿,放足且不说了,手术二字, 望文生义, 若是说它是‘双手结印、施展术法’的意思,恐怕读者也不会怀疑, 唐翩翩等诸伎自己出钱买报纸, 还是后头的事, 前头一些报纸没有都看到,第一次看到手术时,便不解其意, 彼此议论,款待豪客谈起此事时, 几乎闹出笑话来。直到被那青头贼处来, 甚至自己也剃了青头的豪客指点,方才知道原来所谓的手术, 按照买活军的意思,是由双手在病人身上完成的一种处置,这里的术,是如柳枝接骨术,这个术字的意思。

  以骨科来说, 至少在姑苏城内, 也是颇有一些妙手回春的医者在的, 时常为因为种种原因跌损了骨骼的患者过去求治, 众人只是不把这个叫作手术而已。如今说通了便还是能理解其中的含义, 而放足手术这四个字, 最早也不是出现在这篇报道上,而是由买活周报上,反对缠足的一篇文章提出。当时文中所说,缠长足者,放足后需要定做矫正鞋,而折骨缠者则往往需要做矫正手术。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6页  当前第11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7/61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买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