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买活_分节阅读_第16节
小说作者:御井烹香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14 MB   上传时间:2024-12-17 19:12:59

  “……但下脚料还是要保留的,”谢二哥吃了十串炸年糕,二十串炸面筋、二十串炸素鸡,手里最后攥了一大把洒满了辣椒的鸡杂串当零嘴,底端放在嘴里,用牙齿将竹签上的肉一口气全都撕掳进嘴里,一边嚼一边说。“这个价格在临县很实惠,会有很多家庭买炸串来做晚上的荤菜。这一点下脚料还是有优势的,就是许县那些地方,炸鸡店都开过去了,买活军还会远吗?很快苦力就能吃得起炸串了——再说,我们的口味都很挑剔,毕竟是跟着仙姑吃了好多年嘛——”

  大家都轻轻地笑了起来,连翘也说,“我们可以在临城县试营业一段时间继续调研,菜谱半荤半素吧,冬季肯定是炸鸡翅卖得最旺——五天后就可以正式开业,试营业一段时间后,看销量来定夺后续的菜单。许县那里……”

  她看了下谢双瑶的脸色,猜到了谢双瑶对在许县开的第一间买活军商铺还是比较重视,便说,“这就要看出兵的时间了,如果准备不顺利,我们没那么快出兵的话,或许可以依托一些和买活军关系紧密的许县人,以他们的名义在许县开炸货店,试探一下当地人的反应,也有助于我们在当地展开工作。”

  光是一家炸串店就有这么多决策要做,谢双瑶主要的工作就是不断地决策、决策再决策,她简直决策得都要头疼死了,挥手说,“你和二哥对一下,许县那里还有什么情报是二哥想要获得的,时间点对一对,先开起来也不错,至于许县那边可以用的线人……”

  虽然决策得头疼,但盘子还小,细节她都还算能把握得到,想了一下在心底过了几个人选,遂决定道,“就是徐地主的那个姻亲张老丈吧,他在是最好,他要不再,就让他到临城县来过个年,最迟元宵后要把新铺子开起来,你们觉得怎么样?”

  买活军的高层虽然会给出意见,但却都能拿捏‘提供信息以供参考’和‘唱反调干扰决策’的区别,听谢双瑶的语气,便都点了头。这事于是就这么定了下来。——至于张老丈,他的意见当然并不重要。

  毕竟,买活军可从来没说过自己是仁义之师,被谢六姐看上了的人,一向只有乖乖地到她碗里来。

第32章 张老丈腊月出行

  “六姐要见我?”

  腊月二十五, 张老丈收到一个意外邀约,这邀约让他很意外, 也感到难以拒绝——从临城县赶来押运最后一批铁制农具的徐地主,临走前邀请张老丈一家到临城县过年,并言明了这是买活军的意思。

  在这样一个时代,规矩两个字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进了腊月,一般就不再走亲访友,而是忙着备年货, 又要和各种店铺结账:如今的习俗, 很多本地生意都是每年结账,越是大户人家越是如此,像是苏杭这样的繁华城市,体面人家就连上书楼喝花酒,和表子取乐, 那都是每年到了腊月二十三,由这些青楼楚馆、瘦马人家的龟公辗转请管家喝酒赔笑,一总结了局票年帐,平日里的渡夜资, 随手给妈妈、养女的打赏,那都是另算的。若是那些少爷偷偷地来, 不敢被家里知道的,还要额外多花些钱打赏龟公, 才能把账自己平了。

  临城县是连正经表子都没有的乡下地方, 许县要好一些, 虽然这些年来日子也难过, 但还有些流莺南馆,也还有些煊赫人家依旧维持了用脸挂账的习惯,腊月里这些人家也很忙,一面结别人的帐,一面要使动手下的帮闲出去追债,每年按惯例腊月都是还债清账的时辰,所以说‘腊月债,还的快’,那些拉了饥荒的人家,即使一时半会还不出来,也要给债主一个交代说法,若是要脸面,这时候少不得私下四处央告,又或是去当铺走几遭,好歹把利息应付过去,到了明年是卖儿卖女,又或是铤而走险,干脆一家子做了流民,那都是明年的事了。

  如果是无赖人家呢,这时候就多往乡下去躲债了,只要躲过了年关,新年一到,债主见了面也只有恭贺新禧,绝不会再提半个字,这笔帐就当是暂时折了,不过来年想要再借,也可就难了。

  年关难过,许县这里,每年到了腊月里,便会觉得日子一年不如一年,往昔还殷实的邻居,进了腊月,夜里便常常能听到他们家传来的低泣,也并未染上什么恶习,也一样勤勤恳恳地生发家业,只是连年来收成不好,苛捐杂税又多,任是百般挣扎,依旧是青黄不接,家业眼看便要败落了下去。一家人到了腊月里,坐困愁城,实在想不出任何办法,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除了哭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今年腊月,情况便有些不同了,自从十月初买活军来了那一次之后,短短两个月的功夫,城里便有了不小的变化,人们脸上的笑容多了,头发短了——像张老丈这样的境况,在许县已算是很体面的了,至少还能拿得出本钱来做生意,在临城县也有说得上话的亲戚能搭线。许县大多数百姓前几年是想卖力气都无处可卖,如今买活军崛起,一直在招工,而且还管一顿能吃饱的午饭——午饭吃的还是精白米!从许县到临城县,村子里的男丁几乎都去给买活军做事修路,甚至还有在许县另一侧的农户,闻风赶来,连报酬都不敢想,只求卖力为买活军做活时,能吃个饱饭,说实话他们中有很多人,长到这么大,几乎都不太知道吃饱是种什么样的感觉。

  买活军并不是什么人都要,规矩十分严格,第一,要脑子清明,四肢健全,能够为买活军做活。第二,一旦被录用,必须严格遵守买活军的行为规范,譬如去了以后就不许随意回家,要剃头换衣,不得随地吐痰便溺等等。若是做活中偷懒,当场便会开革出去,若是敢于欺负其余工人作威作福,那就直接发往彬山做苦役去。两个月的工期,有上百人因这样那样的缘故,或是被逐回家中,或是再也见不到他们回来——许多泼皮无赖都被直接送到彬山去了,但剩下的千余人却都吃了两个月的饱饭,学会了买活军的拼音和简便数字,并且去了临城县,把自己的报酬换成了布料、精盐和铁器,甚至还有些家庭,男女老少都出动为买活军做活,又一起到临城县去,拎了鸡鸭和一篮一篮的鸡蛋回来,脸上带着红润,带着笑容,让许县这个年的喜气都比平日里旺盛了许多。

  张老丈是许县最早往临城县去的绅士人家,回许县后受到了很高规格的礼遇,顺理成章地就做起了许县-临城县之间的生意,两地之间的道路如今天不亮就有人走,天黑了还有打着火把赶路的商队,商队需要伙计,修路需要工人,听说临县还在不断招聘养鸡场工人,养猪场工人……买活军需要太多人为他们做事,别说许县没闲人,现在路上连流窜的盗匪都很少了——这些匪盗都出来给买活军做事,至少一天能管三餐一倒,质量都还不差,这日子比做劫路匪要安稳多了。

  但也都是有得赚的,买活军除了粮食和盐几乎什么都要,而许县,以及许县周边道路可以辐射到的几座大城,甚至是省城,现在缺的就是粮食和盐——上好的精盐,蜂窝煤、三股绳的新式蜡烛……有多少许县那几家大户就包销多少,许县最大的地主张家,今年的日子也很好过,腊月里去他们家结账的掌柜,出来时脸上都带了笑。往日里张家的帐是最难结的,偏偏还不能发火,只能陪着小心,腊月里从他们家出来的掌柜,脸上的表情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于张老丈而言,今年这个年自然是过得有兴头,但心里也不是没有远忧——眼下倒还好,大家都还在摸着买活军的脉门,凡是不敢往绝了去做,但张地主其实已在试探买活军的底线,连着几次试着从临城县走私,被买活军抓出来之后,也只是遣使上门道歉赔罪,当家人迄今都没有前往临城县拜见谢六姐,这其实已说明了张地主家的态度。张老丈也不知自己在担心什么,是担心张地主和买活军打通关节,从此包揽和临县的买卖,连汤都不留给大家喝呢,还是在担心张地主触怒了买活军,买活军剑指许县,把许县也卷入了那异样的漩涡中,从此被迫完全进入新生活中去。

  谢六姐要见他,是因为什么缘故呢?是要进一步打探张地主的动向吗?两个月前谢六姐让张老丈‘给买活军带个话’,张老丈事后斟酌再三,虽然修饰了文字,但还是把买活军的意思如实传递给了张地主。不过他们两家虽是族亲,平时往来得却不多,之后便没了后续——买活军说是正月十五上门拜访,可若是张地主有意报效,都两个月了,早该有所表示。

  这是依仗着自己家那数百家丁佃户么,还是依仗着在州城做大官的兄弟……张老丈也不敢过问得太深,这种事他最好是沾都不沾,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既然六姐见召,便只得把家里千头万绪的事都交给老妻,又自个儿上门给几家往来的商铺都结了帐,留下次子主持祭祖,徐地主是早赶着回去了,他便自己带着早逝长子留下的一个年十七岁的小孙子,一起赶往临城县过年。

  这个小孙子虽已十七岁,但一向身体弱,到了冬天常发咳嗽,张老丈虽然几次来往临城县,也不敢带着他乱走,这还是他第一次出许县,一路上倒是看什么都觉得新鲜,都想问一问。待走过了许县出来那段官道,上了水泥路——买活军的水泥路已经修到了许县附近,留下最后一段官道,似乎在维持着许县最后的体面,此处已是许县城关界所在了,城关界之外,这两个月来已是铺了半边水泥路,腊月里停工十天,正月初五又要上工,把另一半铺好,很快许县和临城县之间的货运便会更加通畅便捷。

  自从上了水泥路,小孙子的眼睛滴溜溜地便没有停过,扒在车窗边上看着窗外的热闹,张老丈也由得他去,只是咳嗽了一声道,“头别伸出去,吹了冷风又要咳嗽!”

  二人在车内闲来无事,张老丈叫小孙子做算学题给他听,他这个小孙子人很伶俐,张老丈带回家的教材,他半个月就都学完了,因没有后续的,只能一再重看,此时甚么应用题都难不倒他。做做算学题,又趴在窗边读那些标注了拼音的公告,“安全生产几大要点,在山石滚落地方要注意防落石……”

  有了水泥路,从许县到临城县就用不着过夜了,这几天进了腊月,路上车辆行人比以往少,车子走得更快,侵晨出发,竟是午后不久便遥遥可以望见临县城郭,小孙子感慨,“这么快!”

  张老丈叹道,“全仗这水泥路,否则,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行路有多难,你没经历过是真的不懂。祖祖送你姑姑来临县发嫁的时候,正赶上雨天,那个官道是何等的泥泞难行……”

  小孙子哪里耐烦听老人讲古呢?虽然张老丈今年也才五十岁,但不论是社会上还是自己的认知中,都已觉得自己是老人了,便不其然啰嗦了起来,待到了城门才想起许多规矩,忙忙地交代给孙子,这才和他登记入城,去澡堂子里洗浴。——因为许县这里来往客商多了,城门外又新建了两间澡堂,又有许多人有工做了,甚至还不够,还要从许县和各村中找人来做工。

  这是小孙子第一次到澡堂洗浴,张老丈不免处处照拂,好在孙子虽病弱却很机灵,并没闹出什么笑话,只是四处张望着瞧新鲜,在澡堂子里几乎就要引来了旁的旅人认契弟,还是张老丈慌忙喝退了,方才没有酿出摩擦。不过倒有个意外之喜——小孙子洗了澡,或许是身子暖过来了,反而止住了咳嗽。张老丈怕他理发后着凉,又买了一顶帽子给他戴上,倒觉得比往日要暖和得多了。

  进得城来,孙子的话就更多了,许多问题连张老丈都答不上,他不过一个月没来临城县,临县仿佛又多出了许多变化,许县那里,十年二十年似乎都是那些屋子,都是那些人,临县却仿佛每一日都有新模样,一个月没来,城里又多了两三处水泥院落,来往行人似乎比之前要更富裕了,面色更红润,脸上的笑容更多,集市更加热闹——还有许多人都穿着那橘色的外衣,形制古怪,颜色却如此打眼鲜艳,这染料怕不就要值许多钱!

  张老丈和孙子的眼神都在那奇装异服的行人身上打转,张老丈也罢了,上回来已经吃了一辈子的惊,如今再不会有什么东西能让他失态,小孙子却没这份城府,扯着张老丈的袖子,“祖祖,这颜色外间可有卖的?我从未见过这颜色呢!这是矿石染的色么,还是六姐的仙布裁缝的?这衣衫便是过水了也不会褪色吧!”

  他身旁有个女娘正捧着书出来,恰好听了这话,不由就是笑了,“这附近哪有矿石能染这样的颜色!这小弟倒挺聪明的,确实过了水也不褪色,否则年节还没到,这些‘服妖’小子哪舍得现在就穿呢?”

  再往前数十年,当天下还未大乱的时候,又是另一派景象,那时从北面京城到南方富贵膏粱之地,民风自由放.荡,礼教松弛流民成风,多兴服妖之举,别说商贾人家,就是平民百姓也不再遵守服饰规则的限制,男人服女装,服妖衣——形制、颜色都远超自己身份的衣饰,在所多见,就连县城也不脱这般风俗。风气所在,哪怕家中米粮所剩无几,也要倾其所有追求流行,一身家当大半都在身上穿着。

  张老丈是经历过那段时光的,也因此知道华服是多么的不堪损耗,有些浪荡子弟,一身美衫臭了也不肯洗,只换洗中衣,便是因为颜色鲜亮的服饰,一旦浆洗了便会黯淡褪色,甚至互相晕染,一件华服从颜色鲜亮,到半新不旧,再到被奶奶太太们拿去赏人,也不过是五六次浆洗而已——自然了,奶奶太太们看不上的成色,对下人们来说却又是极为体面的,这又是另一回事了。

  染物会褪色,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道理,但这道理在买活军身上又一次失效了,这样的衣衫下水如果会褪色,这些行人必定便会珍藏到大年初一或是初三进城赶庙会走亲戚时穿,把最鲜亮的一次留给重要场合,正是因为已实验过了下水了依旧如新,方才有人赶着在腊月里就穿起来,张老丈和小孙子都是明白其中道理的,这女娘——张老丈眯眼看了一会,忽然认出来,“是金先生啊!”

  这是给张老丈上了第一节 扫盲班的金娘子,她也还记得张老丈,和他聊了几句,又问起许县的物价,一道走到巷口方才各自分路,小孙子一路犹自回望金娘子,张老丈一掌拍他头上,“莫看了,起的什么鬼心思!”

  小孙子忙为自己辩白道,“祖祖,她……我瞧着她比我小,却还叫我小弟!”似乎很不服的样子。

  张老丈立眉道,“比你小那又如何?她是你祖祖的先生,虽比你小,但却已出工了,哪和你似的,还在家中读书,帮不上叔伯的忙!”

  把孙子吓住了,这才和他一起走到徐家院门前,叩门入内,安顿行李不提。

  #

  远方亲戚来访,徐家自然殷勤招待,当夜不但由几个女眷下厨精心烹饪了一大桌,还特意去南门买了两大包炸鸡,给大家分食——徐三嫂细心,叫侄子和她一块往西门去,虽然没个差遣亲戚的道理,但她倒也自有用意。到了店门前,正是饭点,门口排着长龙,徐三嫂对侄子道,“这东西好吃得很,只是要趁热,回家再炸味道便没这么好了。”

  果然,许多人买了都没有走,打开粽叶包便当场吃起来,店门口散着一股浓香,张大孙早咽起口水,又上下打量姑姑道,“小姑,你嫁人了反而丰腴许多,看来姑父待你很好。”

  他父母都早逝,徐三嫂没出嫁以前常帮着家里人带他,姑侄感情极好,闻言笑道,“知道心疼人,可见我们大囡囡是长成人了。”

  张大孙急得咳嗽起来,“都十六岁了,还叫我大囡囡,今日在巷口遇见一个金娘子,看着才十三四岁年纪,都已出来做事了——”

  徐三嫂心中一动,只当不知道,笑道,“金娘子过年才十五岁呢,也还小,我们这里,男要二十五岁,女要二十三岁方才能议亲事,你们都还小着呢。”

  其实徐三嫂今年也不过二十四岁,若按新规矩,成亲方才一年而已。张大孙听了很诧异,不知怎么有些欢喜又有些失落——他也曾定过亲,只是未婚妻和他一样身子不好,去年缠绵病榻许久还是一命呜呼。张大孙自己身子骨也不好,有个道士批命,说他命里不该早娶,姻缘坎坷,有后福云云。张老丈便没有着急为他寻一门亲事,再者他学问颇佳,读书人考上秀才举人再说亲也是有的。

  这个年纪的少年郎,心里不想那事也是不可能的,那金娘子姿容颇是美貌,张大孙虽说不上一见钟情,但也有些惦记,听到这般,也就暂放下心事。徐三嫂又拉着他让他明日去医院看病——她如今就在医院做护士,让张大孙去看看自己的咳嗽。张大孙一边应着,一边又打量这炸鸡店里里外外,只见店门里头打横一个柜台,上方挂着菜名水牌,排队的多是他这般的少年郎,不时便有人大声叫着,“两串猪皮,两串年糕,两串豆腐干,多刷些茱萸酱!再要一只炸鸡腿!”

  “给我十串鸡胗!”

  “掌柜的,炸鸡翅要二对,好了你叫号,我在吃米粉!”

  “掌柜的,鸡杂各色二十串,我在酒家吃酒!”

  还没尝到嘴里,听着这样的喊叫,口中已是津液横生,张大孙一边眯着眼打量水牌,一边已是忍不住深深吸了一口气,叹道,“这条街好香啊,姑姑!”

  他不经意间回头一看,眼神却是一顿了:那个刚才招惹来他一番心思的金娘子,此时又站在了队伍后头不远,和另一个短发女娘嘀嘀咕咕不知说些什么,暮色中笑靥如花,话声被风吹得往他耳朵里飘,比香气还诱人。

  “数学成绩……考第一……立体几何……”听着听着,张大孙的眉头不禁就皱了起来,数学他是知道的,他看了数学(一),但这立体几何却是闻所未闻,恍然间这四个字又比女娘更吸引了他的注意,张大孙扭头问姑姑,“这几日学堂还开课么,姑姑,城中可有书铺?我想买些买活军的教材回家看呢。”

  徐三嫂最喜这侄子聪明上进,闻言忙道,“有的,有的,就在隔街,眼看还要排队,我在这里排着,你——”

  虽然临县不大,但也怕侄子走丢,这里的队伍却又丢不开,徐三嫂一时有些着急,站在那里东张西望,身后的笑语声一下停顿了,过了一会,传来轻轻的话语声,“阿哥,你带小弟去一遭吧,别走丢了。”

  张大孙的耳朵一下都红透了——看来金娘子已留心到他正偷听她们说话,是因此才想去书铺走走。

  似乎是注意到他的羞涩,身后的笑声又响了起来,轻轻地撩拨着张大孙的心扉,张大孙再不敢多看,忙红着脸和金郎君行了一礼,两人一边搭讪着一边往书铺方向走去。

第33章 金县尉被迫进步

  在张大孙心里, 这件事足够他回味许久,甚至要胜过即将尝到的不世美味(或者至少能打平吧),但临县的女娘不像他这样纯朴, 一辈子没见过几个大胆的异性, 金逢春根本没当回事,只觉得这个小孩子看着一脸的聪明相,和爷爷在一起的时候,也表现出对买活军的知识很渴望的样子, 便顺手指点一二而已, 她想多结交的还是徐三嫂——徐三嫂也是精明能干的女娘, 在医院做得蒸蒸日上,虽然这医院目前还看不出什么来, 但人哪能没个三灾六难的,平时抬头不见低头见, 多搭上话也就成朋友了。

  这样的想法,在买活军进城以前或许也有, 但不会如此迅速圆熟, 金逢春这样的女孩子,在谢六姐麾下上了大半年的学, 又半工半读地教了小半年的书, 俨然已十足老练起来了, 她也有些心不在焉, 但和张大孙心里想的全是两码事, 与兄弟们一人两支签子吃了炸串——她吃的是炸年糕洒白糖水,甜滋滋、蓬松松、油汪汪, 糖水流过那凹凸不平的白色表面, 淌进微褐色的孔洞里, 一口咬下香甜无比,又很顶饱,金逢春极爱吃这个,有时下午工作完回家前都绕过来买。

  她哥哥和弟弟吃的都是鸡杂串,鸡胗切得厚厚的,密密麻麻地串在签子上,和年糕是一个价格,都是两文一根,说贵不贵,但也算不得便宜,毕竟无法饱腹,要吃这个吃饱,那一日的所得只怕都要花销进去,不过像是金逢春这样,一日挣三十文,那么偶然来吃两根也算不上过分。金逢春兄妹四人吃好了,还用粽叶包了两个炸鸡架,两只炸鸡腿回去。——金县尉夫妻其实也爱这个,只是不好意思来排队,他们是当家人,觉得还是炸鸡架最划算,五文一个,仔细地吃肉其实不少,而且油分大很下饭,但炸鸡架是穷人爱吃的,孩子们买些也不算什么,他们都是有头有脸的人,亲自来排队买这些还是有些不过意,金逢春兄妹吃完了打包回去,切开鸡架、鸡腿众人分食,便是很丰富的荤菜了。

  金逢春额外又多买了一个炸鸡架,这是帮她的丫鬟双喜带的,双喜现在半日上课,半日给金家做工,金家也给她开发工钱,一日十二文,说起来倒是不如上外头做活的好,但金家能管饭,管住,而且到底双喜是自小在金家长大的,所以还是留在这里,不过金家待下人们现在要更宽和不少,如今买活军四处都缺人,只要考过识字班就是一日二十五文,算来算去,怎么也要和买活军提供的待遇将将差不多,才能留住人。

  双喜她们渐渐地也敢于花销起来,这炸鸡架就是双喜中午托金逢春带的,她要在金家打扫卫生,脱身不了,这个炸鸡架她和余下两个丫鬟一分,也能吃个饱足,而且花销的确并不很大,双喜时常托金逢春为她带,课也上得很用心,金逢春平时暗中算着,等双喜明年从中级班毕业,恐怕这个家就留不住她了。

  想阻碍双喜上进是不可能的,一个这样做不公道,第二个也不敢,临城县不乏有这样的恶主,不许家里的奴婢上课,或是有意设置障碍阻拦,不愿他们考高分,这样的人家下场当然不是很好,逃过了城破时的第一茬,没逃过城破以后的第二茬镰刀,除了十八岁以下的孩子,当家人只要未曾举报告密的,全都‘发往彬山苦役’!

  买活军入城以来,陆陆续续又送了将两百人去彬山,彬山在临城县已成了极其险恶的所在,临城县上下无不噤若寒蝉,现在还留下的架势人家,多数都和徐地主一般,平时就与人为善、忠厚老实,从来未曾和买活军作对,而且也乖乖地把手里的田产换成了筹子,又在买活军的授意下向外找了生意来做。这样的人家日子倒是一天好过一天,譬如徐三嫂,一买就是十只鸡腿十只鸡翅,还买了二十几串炸串,由着侄子先挑,固然是家里来了客,手要松些的,但也可见徐家这段日子着实是赚到钱了。

  金逢春心里越发和猫抓了一样,回到家在饭桌上就和父亲发脾气,“徐家眼看着就要发起来了,也不知道大伯他们还在斟酌什么,送上门的富贵不要,娘你回家写信把舅舅们叫过来!”

  在买活军入城以前,金逢春这样的女孩子,用这种语气说话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女子要的就是贞淑婉约,况且她还小,家里是个人都能教训她。若是以往,女孩子是几乎不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态度的,但大半年的买活军生活显然改变了一切。金逢春长高了,强壮了,剪了短发,考了高分,走起路来一样大摇大摆,抬头看人,每天早上还出去晨练,当了半年的老师以后话多了许多,态度也变得强势,“爹啊,都这时候了还在等什么,你难道没听说吗,《人事条例》很快就要颁发了,买活军拿下许县之后,便会开始从我们临县招人进去当兵,招人进买活军当官——这些可不是全靠卷面分数的!”

  金县尉和于县令、马百户等人一样,有生以来最忙碌的官宦生涯便是在买活军入城之后,他们一边要读书,力争通过高级班考试(这对马百户来说特别不容易,他没和买活军打交道以前不怎么识字),一边还要忙碌买活军交办的差使,比如组织民夫修路,凭借着自己对地理和人事的熟悉,领着先生们下乡开扫盲班,并且推广买活军的种植方法等等。金县尉入冬以后还是最近才能回家吃晚饭,成天在外奔波,消息便不如女儿灵通了,金逢春无疑是小辈里最能来事的一个人,他对女儿的态度也渐渐有所不同,闻言并不生气,而是细问道,“《条例》终于要出来了?这是怎么说的?”

  “我是听小月说的,她二哥想参军,她也在四处打听,谢队长便透了底。六姐他们已在归纳买活军需要的岗位,分为军岗、吏岗、民岗,每岗不同,”金逢春便忙细细地解说了起来,“三个岗位都是要招考的,民岗要求最低,就是那些修路的民夫,还有在澡堂、砖窑、养鸡场这些地方做粗活的,只要能考过每岗随设的考教便可,也就是初级班毕业,便是没有,也能上岗,只是那样便只能算半个工,必须有半日去上课,而且半年内若不能从初级班毕业,便不能永远干下去。”

  这个是和现在的规矩差不多的,没有什么相悖之处,众人都点头,金逢春说,“吏岗就是豪村那个葛爱娣的岗位,和原来的吏员一般,不过进去了以后便可往上考——以后没有官吏之分了,从吏目开始,往上各科科长,局长,县长……目前还没有县长。”

  目前没有,那就是以后会有,金县尉听得入神,一家人的筷子也都慢了下来,彼此交换着眼神:买活军入城大半年以后,已经不再有人怀疑谢双瑶的志向了,摊子铺开这么大,她若不图谋天下,谁信?

  “吏目岗的考试可能日后便要加大难度了,而且晋升考试还要结合绩效——也便是考评。”这考评是金家很熟悉的,原本县衙也考评,只是多数走过场,金逢春没有过多解释,道,“听说到局长级别便要加政审,政审是打分的,目前审查什么还不知道,听于小月说,政审评分很主观,现在都由六姑来给,评的是此人对买活军忠心不忠心,是否一心一意跟随买活军做事。”

  众人顿时恍然大悟,金二哥迫不及待问,“那军岗呢?军岗都有甚么,也要政审么?”

  “军岗从参军时便要政审,”金逢春看了二哥一眼,着重说,“而且有前提限制,新占之地三年内不招兵!”

  当兵在从前,那是贱业中的贱业,民众对这群丘八的观感也极差,甚至觉得他们比地痞流氓还可怕,所谓贼过如梳,兵过如篦,乱兵那就如洗,溃兵、逃兵、乱兵闯入城中烧杀抢掠,比贼不差什么甚至更残忍。但买活军用大半年时间洗刷了众人的印象,兵——还是可怕的,但买活军却不同,买活军的男兵女兵吃得都极好,顿顿有肉,白米白面管饱,都壮实、聪明、文雅,而且透着一股子身怀绝技的沉稳。

  生逢乱世,这种气质格外引人倾慕,因这是很简单的逻辑,想要在乱世护住家小,读书是无用的,要和买活军这样,才有那么一丝希望,武力能带来自信,这正是这一批年轻人急缺的、渴望的东西,只是他们从前并不能发觉自己的心思,直到买活军来了临城县,才明白自己真正想要变成什么样的人。

  自然了,便是拥有这般的素质,若只是个人,那心中也是没底,若能加入了买活军这样的组织……非但于二郎,便是金家几个兄弟,心中也暗自都想进买活军做事,只是从前苦无门路,如今听说买活军似乎要招兵了,个个动心,听到这三年之期,全都大失所望,叫道,“三年?这样久?!”

  “我料着他们人手也不够罢!三年后都打到哪里去了,难道不用招兵的吗?!”

  金逢春瞪了兄弟们一眼,他们便安静了下来,她道,“新占之地,什么叫新占之地?临城县现在就是新占之地,若是买活军拿下了许县,那临城就不是新占之地了,还不明白吗?!今天和我一起去的炸鸡店,你们都知道徐三嫂是许县张家的人,她娘家侄儿年边新到这里,你想,大年下的谁走亲戚?他来必定是长辈有事,顺道带来的。那个张老丈来做什么?一定要在年边来?肯定是六姐吩咐他们回许县办大事去!说不准开年就要打许县了!”

  她实在觉得父母兄弟都是有些笨的,至少和她比是这样,语气一时变得很严厉,有些恨铁不成钢地说,“打下了许县,临城县便不是新占之地,就可以招兵了,我问你们,就算你们体格、文化都不比于二哥差,政审你们有什么?徐地主献了自己的田地,盖了第一座水泥房,牵起了临城县和许县的商路,他亲家还做内应,他们家那几个儿郎,政审分数你们能比吗?还有于二哥,于县令介绍来了王举人,王举人那是投效的第一个举人,正在编写新算学课本,那是对买活军有大用的!于县令还能源源不绝地介绍进士同年,我们家有什么?我们如何和他们相比?哪怕我们都进了买活军,将来晋升时一样要看政审分数,我们能和他们比么?”

  三兄弟一时间终于恍然大悟,和金逢春一起看向父亲,生出了同一种急迫感,便连金太太也是急得直跺脚,“哎呀,哎呀,这可怎生是好!春娘说得一点错都没有,我们家那些关系都在吴兴——”

  金县尉其实并不傻,否则也不能钻营到这个位置,他望着四个目光灼灼,脸上写着指责的儿女,苦笑道,“好太太,你还不明白春娘的意思吗?”

  这半年来新诞生的小野心家金逢春仿佛没意识到父亲的犹豫和无奈,气势凌人地望着父亲,以督促他进步的严厉口吻说,“许县我们是赶不上了,但从许县往吴兴那就近了呀,买活军拿下许县之后,为什么不能多拿下吴兴呢?爹,你不能再装聋作哑了,此时一旦错过,永不可能比上别家。”

  “我金家必须要献力献策,让买活军看到拿下吴兴的好处,为买活军取吴兴立下大功!”

第34章 金逢春算账

  金县尉被迫进步, 内心感受只怕是五味杂陈,像他这样的中低层小官僚,捐官与其说是有什么雄心壮志, 不如说是家族决策,金家有个官在,迎来送往便有几分体面,且生意也好做一些。金县尉的才能足以胜任自己的职务, 但野心却远远不如女儿, 他或许不是不明白谢六姐的种种用意,但却觉得这么中中庸庸地混日子也没什么不好的:买活军好, 那末金家也差不到哪里去, 总能跟着喝一口汤, 若是买活军有一日不好了呢,金家到底也没有做过什么出格的事, 不至于被官府特意追究。

  这是中年人特有的一种混日子的思想, 或许不能说错,但金逢春却觉得父亲没远见, 她大费唇舌,希望金县尉对生活成本的上涨有所准备。“便是爹爹考过高级班, 还能做县尉, 那么一天开多少钱?如今一天能开到一百文那算是高的了。便按一个月三千文来算, 够用什么的?双喜、双红、忠伯、阿富, 我们家至少也要这四个下人,并厨子、厨娘两人, 六个人哪怕只读了初级班, 一天二十五文, 一个月便是四千五百文!不吃饭了么?不穿衣了么?”

  当然, 金家现在不止金县尉一个人挣钱,而且下人们拿的也并没有这么多,但在金逢春来看这只是时间问题,在买活军的统治下,生活水平提升最多的其实恰恰是徐地主这样的有地家庭,他们把田产变现之后能收一大笔钱,用这钱来做生意,进项很丰厚不说,而且因为原本的生活习惯没有改变,生活成本比金家这样的官僚家庭要低得多:徐地主家是没丫鬟没小厮的,他们家的地虽多,但以前不做生意,每年的进项也有限,从社会层次来说,也并不需要雇人来维持体面,就是乡下地主的生活方式,杂活家里人分着做,儿子女儿都不得闲,到了农忙时节全家人还要回村去给长工保证后勤。

  这么一来,他们就不用承担暴涨的人工成本了,但金家却不一样,原本金家的日子比较好过,毕竟金县尉除了家里寄来的用度,还有在县尉任上的孝敬,太太陪嫁几间铺子的出息,而他们家六个下人的月钱开发加在一起也不到四两半。其中丫鬟小厮都是用养子养女的名义收进来——聘用丫鬟,签的契书上往往要言明月钱,而且约满了可以辞工,但收养子女就不同了,主动权完全在主家这里,给不给钱,使用多久,放走后是否还能找麻烦……全看主家的心情,因此中低层人家,雇工有限时便很喜欢用收养子女的方式,只有高门大户,奴仆如云,才会认真签卖身契。

  买活军来了以后,一切都和从前不同了,首先,外头多了很多工作岗位,其次,所有人都要受到培训,金逢春发现上课是这世上最可怕也最有用的手段,奴仆一旦上过课,知晓了这世间最基本的知识,心思便会活络起来,他们此前的忠心或许完全是出于对外部世界的恐惧和无知。一旦他们开始上课,信息——买活军教晓的这个新词——开始流动,那就几乎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止他们为自己盘算。

  活,外面是尽有的,报酬,外面是比在家要多的,就连住处也很快就要有了——买活军正在城外开辟空地,打算营造一批新屋子,屋子很小,是连成一排的砖屋,但男女是分住的,而且听说打算严格看管,月租也非常便宜,一个月只要一百文,不过是一个最低级的雇工四天的工钱!

  即便是这样小的屋子,对双喜这些丫鬟来说也是居住上的提升,这些丫鬟雇工在主家哪有自己的屋子,甚至没有自己的床铺,在买活军到来以前,她们就睡在床边的脚踏、阁楼中的衣箱上,还有些夏天就睡在堂屋外夹廊地上,冬天藏身墙洞,每日起来叠铺盖,身无长物,连一点自己的地盘都没有。双喜没说,但金逢春知道她热切地期盼那屋子快些盖好,她宁可到时候每日来金家上工——或者既然踏出了这一步,为何不更进一步,到买活军正要开办的纺织厂里去做工呢?

  到了明年的这个时候,雇工成本势必会大幅上升,金家要么就是完全放弃自己的生活习惯,削减雇工人数,要么就是提工钱,而且工钱还要提得比二十五文更高——二十五文人家可以去纺织厂做,那还有提升的希望,在金家一辈子都是服侍人,用金逢春这些日子从书里和那些买活军口中学到的新词来形容的话……要买断机会成本,势必要给出溢价。没有三十文,很难留住人。

  虽然买活军来了以后,生活上多出了许多便利,但要维持一定的体面,依旧是需要雇工的。每日里官房要倒、炉子要升、饭要做、柴要劈、衣服要洗、水要挑,还有老祖母要照顾。徐地主家人口多,粗活都是分着做的,几个儿子早起了挑水生炉子劈柴,女儿媳妇倒官房洗衣洗碗,徐太太买菜做饭——他们平时吃得也粗糙,这些事不耽误他们上工。但金家能行么?金太太一辈子没有亲自下过厨,金逢春也没倒过自己的官房,她那几个哥哥不提也罢。他们能把自己的铺盖叠好,金逢春能给几个哥哥做些小衣服就算是勤快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6页  当前第1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61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买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