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几年来学了新学,偶尔也能服侍着主子们看看报纸的小宫人们,逐渐才能思考到几年前宫中变化的因由所在——宫中女子的日子好过起来,是从皇后掌实权开始的,而皇后掌权却又是因为九千岁对买过于柔媚,数年前因福建道沦陷而引咎离去,他黯然而去带走了奉圣夫人,厂卫田大人借势崛起,虽然权势滔天,但他和九千岁不同,能够调停与内阁的关系,更不干涉宫中内务,因此皇后得以放开手脚,组织宫人、内宦普遍识字,学买式新学,三四年下来,卓有成效,方才有了开女特科的可能。
原本死气沉沉、一成不变的生活,就这样悄然间有了急转弯一般的变化,非止王良妃盼女特科,宫女们难道就不盼望了吗?女特科几乎是唯一一个,能让她们以考生身份出宫行走,甚至是出宫任职的机会——堂堂正正地出宫,出宫后还有一份俸禄养活自己,对于大多数宫女来说,已经是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事儿了,要说南下投买,这些五六岁就入宫的女孩儿们,还没有这份胆量。
但现在,事情不一样了,王良妃此次觐见的缘故,不过是一两个时辰就在别宫中不胫而走,这些宫女子们惊叹于良妃的异想天开,佩服着她的胆量,好奇着她的命运时,心底也难说没有那么一丝骚动,虽然绝不会诉诸于口,但心底也不由想着:“连深受圣恩的良姐姐都……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
“禀皇爷,各别府钥匙均已缴回,并加派侍卫看守,奴婢亦亲自一一探问过,各贵人均平安无事,且府邸四周侧门,全数封堵,侍卫亦个个战兢,查缺补漏、昼夜巡逻,必不使任妃离宫一事重现,至于任妃别府所有侍卫,一律斥责,令归营另行处置。着侍卫陈某某率三十人戍卫别府之中,必不再生事端。”
宫女子们可以议论纷纷,但事情需要有人去做,冬日里天黑得早,下午三点多,皇帝日常起居的东书房已经点起了煤油灯,帝后二人正在炕上对坐着,听中人王至孝回话,皇帝听了,先是长出了一口气,又问道,“查清楚了?谢七姐为何会出现在那处,使团如何回话?”
“使团说的确接到了王妃的备案,至于谢七姐,她连日来都在城中各处发煤,今日也是赶巧……”
王至孝显然已经去别府审问过一干人等了,此时口齿清楚地将各人的口供一一道来,皇帝对照着手上王良妃的那封私信,一边听一边微微点头,皇后在他对面,神色十分不安,她这会儿连缎面罩衫都没穿,只穿了素色薄夹袄,勒了一个宽棉布抹额,手上头上光秃秃的,一件簪环没有,俨然是待罪之姿,便是王至孝回的都是和她有切身干系的话,她也一语不发,不敢有丝毫询问。
“使团可还说了什么没有?”
皇帝的神色则要从容许多,虽然凝重心烦,但不至于乱了方寸,王至孝道,“谢七姐亲自接见奴婢,说并无意干涉天家宫闱之事,然买活军的指导方针未变,不但有《备案令》,且还有《容留招引天下妇女令》,良妃自认有生命危险,当时谢七姐本该把她带回使馆安置,考虑到后续影响,为了……为了表示对皇爷的尊重,于是婉拒良妃请求,只是备案了事。”
他顿了顿,又道,“七姐还说,此事已通报云县总台,良妃的备案信息现在已经登入仙脑之中,因此原件可以出示给奴婢看,奴婢斗胆,抄录了一份回来。”
说着,便小心翼翼从怀中掏出了一张宫笺呈递上来,皇帝取来看了,哼地笑了一声,将宫笺递给皇后,皇后只看了几眼,眼圈就是一红,泪珠滚滚而落,哽咽道,“吾愚钝不才,入宫以来虽不敢称贤称仁,自问于姐妹间亦是一片诚挚厚朴之意,尽力周全上下,待她更是不薄,几番重用嘉奖,都在其余妃嫔之上,不意今日,良妃却以此报我……”
说着,不由得捂着脸拭泪,俨然是伤心无比,王至孝忙劝道,“娘娘仁厚非凡、天日可表,良妃不过是年轻不懂事,遇到大变故,一时左了性子是有的,奈何大错铸成,只能将错就错,她心中又如何不愧悔呢?娘娘万勿伤心,大年下的,正是天冷起病的时候,因情志受损,带累了身子,坐下病来便更不好了。”
这一番话倒劝慰得十分贴心,皇帝则大约是安慰得有些烦腻了,道,“别哭了,这眼泪在朝事上可没丁点用——顺儿要走,说来也不算没来由,咱们对宫人内宦不算多仁厚的,远的,世庙三个皇后没有善终,陈后惊悸而死,张后被废,方后活活被烧死,端妃被凌迟,其余有位分的妃嫔多少早夭的?
这都不说,就说神庙王祖母,这是我自幼听闻的,宫人多罹捶楚,死者百余,性苛至极,神庙自己,不多说了,宫人动辄得咎,因小过而赐死者数不胜数。至于西李,哼。”
西李是皇帝养母,但皇帝生母正是被她揉搓而死,可见宫中风气一贯如何了,再往下,则是奉圣夫人横行后宫,不过皇帝不提而已,只皇后顺着想下去,眼泪又止不住了,哽咽道,“便正因如此,我也素有心更易宫中风气,连裕庶人的性命我都保下来了,她还有什么不能信我的?竟防备至此吗?”
说到裕庶人,这又是宫中的一段糊涂案了,此女本为宫女,逢幸有孕,因此册妃,这本来是件喜事,但坏就坏在,裕妃这一胎超期未生,而且超了并非数日,而是有十日之多,这不能不引人疑窦,毕竟若按幸日推算,这一胎早该生产了。
裕妃若是妃嫔,那还好说,偏偏她在有孕册妃之前,只是宫人而已,行动较宫妃要自由得多,而敏朝此时宫禁,较立国时已经十分废弛,梃击案可就在不到十年之前,一个精神有问题的百姓能够抄一根木棍,从自己家里一路闯入东宫,畅通无阻逢人就打——
这打的就是皇帝之父光庙,可见宫禁疏漏已到了何等地步。裕妃的贞洁因此便遭到怀疑,再加上当时奉圣夫人仍在宫中未出,和张裕妃又不和,便矫诏让人将裕妃囚禁起来,且不给食水,皇帝当时对此事一无所知,还是皇后斗胆向皇帝谏言,说是研读了买活周报,其中提到妊娠时间表,42周都在产期之内。
这句话救了裕妃,皇帝对奉圣夫人自作主张之事根本并不知晓,当时福建战事紧张,他许久不去后宫,听闻此事便下令释放裕妃,奉圣夫人出宫不复见,皇后掌实权,固然是南面战事的影响,但出宫之后,夫人不能再入宫伴驾,也不能说没有此事的一点原因在。
至于裕妃之子,到底是不是皇上的,已无从考证,因裕妃迟迟不产,最后哪怕按买活军的方法来算,也是妊娠44周发动——比一般38周生产的孕妇足足多了一个半月!
毫无疑问,生产极为艰难,且生下来的孩子形容丑怪,极其消瘦,不过一两个时辰就咽了气,皇帝因此十分不喜裕妃,认为此子不祥,便将她废为庶人,又多亏了皇后婉言遮护,这才保住了裕妃的部分待遇,如今不过是幽居深宫,比一般的宫人还是要强些,不必做活,吃食上也是不缺的。
若是按前朝的作风,连皇后都能被活活烧死,民间还有传言,这是因为神庙对方后凌迟端妃心存不满,有意报复,是以在宫中起火时故意不令宫人救火之语,虽然是捕风捉影,但也可见敏宫妃嫔朝不保夕之感。
可以说如今宫中妃嫔的好日子,哪个不是皇后争取过来的?王良妃提防皇帝也罢了,甚至连皇帝自己都能理解,但她提防皇后确实是伤人心了,这不但说明王良妃自己性情凉薄,也说明皇后的工作出了疏漏,皇后焉能不伤心失态呢?
也是因为情绪太上头了,她竟口无遮拦提到裕妃,这是本朝的不祥丑事,本该讳莫如深才对,皇帝皱眉说了声,“皇后气糊涂了,扶她下去洗把脸。”
两个宫人连忙上前,扶着皇后去净房了——这是附在东书房一角新造起来的,也吸取了各别府中的净房设计经验,别宫中的这处暖房,虽然建得早,但屡经改造,竟丝毫不比后造的房子要差。
情绪崩溃的人下去了,还有理智的人也松了口气:一味夹缠谁对不起谁,心里有多苦,这对话实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现在事情在前,最重要的是探明各方反应,使馆的态度——不能明说,但的确是几方态度里最重要的一方,是以必须要弄明白王良妃是虚张声势演了一出大戏,还是的确和买活军联系上了。
确认了王良妃没有说谎之后,现在最在意的,便是买活军的态度又是如何,是否想要借此挑起和朝廷的争端,撕毁和议,进一步侵蚀敏朝的地盘,甚至,说大一点,直攻京城腹心而来,在如此重要的大事面前,任妃是否和宫外人有了私情才频繁外出,良妃是否出宫,这都是完全可以忽略的细枝末节。
“以我之见,买活军像是被顺儿架起来了,倒不像是有心主使,或者推波助澜。”皇帝说出自己的看法,“毕竟信王乃至探子来信,都是一个口径,买活军奉行‘先消化、再扩张,人为重、地为轻’的政策,不培养出一批新的合格官吏绝不会轻易扩张。”
“正是如此,他们今年刚吞并南洋,那处对于官吏的数量,肯定是占用得多而贡献得少,因此之后几年都不会有主动扩张之念,更不说在京城天家后院生事了,”王至孝也是这么认为,“按奴婢与谢七姐谈话时来看,七姐神色也十分为难,此事,当是良妃拿捏住了使团的七寸——六姐一向言出必行,吏目当场亦不敢食言。而话既然已经说了,事既然已经做了,七姐便不可再出尔反尔,只能公事公办,对良妃表示支持。”
“是了,现在她们也骑虎难下,而顺儿亦知自己性命无虞,只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她首先保住自己的性命,其次便要再图谋得多些了,如此大张旗鼓,想来也是放手一搏了。”
皇帝弹了弹那张《离婚表》,沉吟片刻,忽然说道,“说实话,此举倒令我对她刮目相看,她虽然或许是无意,但却正搔到了我的痒处,此事,我要助她一臂之力。”
“乘着内阁还没收到消息,你立刻拿这张表去找田任丘,让他用厂卫的印刷机,印刷数千份出来,连夜在城内城外发放,此表只字不得更改——速去措办,此举,不容有失!”
饶是王至孝一向聪明机变,自忖学习了买活军的政治课本,乃至读报之后,视野逐渐打开,看问题的角度早非从前那样单薄,此时却也不由得目瞪口呆,惊叹道,“啊?!皇爷,这?!”
“你只去操办就是了——”
可以说是亲自把一顶绿帽子在头上坐实的皇帝,反而显得极为淡定,一面让宫人扶着惊呆了的皇后在炕上坐好,一面吩咐王至孝,“另外,出去的时候顺便把顺儿叫进来,屈才,屈才,此女从前,着实屈才——今日我要和她好好谈谈!”
第478章 弱势博弈者策略
“娘娘,奴婢这里,已经让人收拾了小公主的包袱,只是一点,今日天色已晚,外头风势又大,夜出恐怕受寒生病,不若娘娘也将就在别宫歇息一晚,明日一早,出了日头,炭火也是齐备的,到时再走不迟?”
“这……”
“娘娘还请放心,王大珰适才已经吩咐奴婢了,他说他这会儿便是要去锦衣卫,用那活字印刷机连夜翻印娘娘的陈情表——”
话一说出口,王顺儿便长出一口气,爽快地答应了下来,“可有纸,我写一张手书给别府众人看去,也安一安他们的心!”
纸笔自然是有的,炭笔这东西,要比毛笔方便得多了,也不必磨墨,又比眉笔好用得多,拿起来就能用。而皇后这几年来对宫妃的教育,也使得王顺儿和别府的交流顺畅得多了。翠儿、小福子都可以分辨她的笔迹,更能读懂她的便条,知识的散播,使得信息的交换更加便利,也让信任更容易建筑,焦虑更容易消除,否则,王顺儿贸然在别宫留宿,只怕今晚别府众人谁也别想睡着了,是否会有人在重压之下,又继续闹出事来,还很不好说呢。
写完手书,王顺儿便不再拖延,也不提去育幼楼看望女儿的事情,直接裹上大斗篷,跟着宫人们沿着抄手游廊,在寒风中瑟缩前行,穿过两个院落,走进了原本就多次来访,十分熟悉的水泥暖房。
“顺儿拜见陛下!”
“起来吧。”东书房内,氛围还算是比较轻松,只有两个心腹大宫女在墙角低眉顺眼地站着,皇后一身素衣,一手支在炕桌上,扶着脑袋似乎有些头疼,双目低垂不和王顺儿对视,皇帝倒显得很有精神,一脸兴致勃勃的样子,对王顺儿依旧十分亲切,甚至还指了八仙桌边的绣墩儿,“坐下说话吧!”
这体面依然是受宠妃嫔的级别,王顺儿也不谦逊,又福身致谢,便大大方方在绣墩上坐了,皇后摇了摇头,越发不看他们了。皇帝也不管她,只问道,“顺儿,你私下怕也是淘登了买活军的政治课本来看,甚至,有时来书房伺候笔墨时,还偷看了六姐和我的通信吧?”
王顺儿心尖也是一颤,皇帝的聪明才智,有时确实让她有惊叹之感,她固然也会揣摩圣意,但解读夫主、妻主的行为和需要,本就是作为嫔妃的职业素养,倘若王顺儿当了五年皇帝,高高在上久了,只怕这听其言、观其行、揣摩其心的功夫也得荒废。更不说是留意一个小妃嫔的行为了,真不知道皇帝是如何从她的行动中,猜到她曾经多次偷读谢六姐给皇帝的来信的。
“是偷看过几次,”她也就坦然承认了下来,“倒并非早有离去之意,只是既然接触了买式的学问,由不得就想多看多学,皇爷也知道,我最喜欢的就是逻辑、科学,而买活军的政治课本,乃至六姐来信中,所充斥的逻辑简明严密,却又要比那些四六骈文更让我沉醉,便想方设法地只想多看一些读物。”
记住网址m.x63xS.
顿了顿,又有些大胆的说,“皇爷屡次召我来伺候笔墨,给六姐回信,又随意将信件搁在柜子里,我以为皇爷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在乎这信是否被人瞧去呢。”
“信里多是些科普的言论,又有六姐点评时事,介绍买地政策的言语,也没什么不能给人看的。”皇爷爽然一笑,“你爱看这是你的福缘到了,知识就在这里,人人都可接触,但是否有兴趣钻研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多少妃嫔里,你是胆子最大的,脑子也是最活,今日之举,更令我刮目相看,你如今之余地,全是自己盘算周旋出来的,连买活军都算进去了,这份胆量决断,倒令我佩服!六姐的学问,看来你是全学到心里去了!”
“皇爷过奖!我是一时失算,不得不拼命往回找补罢了,皇爷、皇后待我、佳儿的深情厚谊,不敢有片刻或忘,我所畏惧者,亦非皇爷夫妇,奈何形格势禁之下,又不得不辜负了二位深恩,心下实在愧悔至极!”
王顺儿又跪了下来,在地上给帝后二人磕头,不得不说,她这话说得很有水平,毕竟多少也洗脱了她此举忘恩负义的色彩,叫人更能体谅她些——她所畏惧的,既然不是皇帝夫妇,那自然就是无所不在,甚至连皇帝本人,有时都深受束缚,感到行动不能自主的东西:那祖祖辈辈流传下来,无法嬗变的森严规矩!
见她进退如此得宜,皇帝的容色更加和悦,连声让人扶她起来,又对两个宫女说道,“下去罢,把门关好了。”
水泥房有一点好,那就是偷听的确不容易,尤其是别宫这里,不惜成本,用的木门料很厚,门一关什么声音都传不出去,屋内顷刻间门就只剩下帝后妃三人,皇帝这才问道,“顺儿,此处就你我三人,可以敞开心扉说话,我先问你,你凭什么认为我会助你散布此表?”
实际上,聪明人办事是不需要过多交流的,就像是王顺儿,她给别宫递了两封信,一封私信,一封离婚表,前者就是后者的解释和注脚,能看得懂前者,就会明白王顺儿上这么一封官样离婚表的意思,就是要把事情闹大。
而皇帝这里,连夜让厂卫去散播此表,不但足以说明他对王顺儿的用意洞若观火,还说明一点,那就是皇帝打算让王顺儿来对散播离婚表事件负责,至少是明面上,他肯定不会承认这是他为了和众官博弈的安排。这也是为了在后续的争议之中,继续维持自己裁判者身份的主动,把矛盾局限在王顺儿和内阁之中,他来做这个调解者。
这里的权术功夫,虽然不算太深奥——其实权术也并不需要过于深奥,大多时候都是这样,根据突发事件因势利导,玩的是一个阳谋。但,如果不懂,那就没有资格参与到博弈中来,只能和皇后一样,做个旁观者。王顺儿是懂得的,至少她一直对此有所思考,她也必须展现出自己的懂得,换取皇帝对她的支持,因此,她毫不犹豫地回答,“因为皇爷想要裁撤禁宫人事,进行完全改制!”
就连皇后都讶然抬头,吃惊地看向了王顺儿,又疑惑地看了看皇帝,皇帝倒是眼前一亮,更加兴致勃勃。
“哦!”他说,“那你不妨说说,为何我要这么做?如今内阁西林几乎是铁板一块,我不正应该接纳内宦的力量以为抗衡吗?为什么还要对禁宫人事进行完全改制呢?”
“因为,如今特科已经逐渐形成气候,而特科举士者将成为皇爷和传统科举所选拔的士者,进行对弈的助力,以阶级论而言,老式科举进士代表的是农耕守旧阶级,而特科进士,不论其出身为何,当其研习科学,并因此举士入仕之后,都会形成一个新的利益团体——追求科学进步,技术立身,学习买活军先进技术甚至是仿设工厂的工业前驱阶级!”
“只要皇爷能完全代表特进士们的利益,又适当调停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促使其由旧到新的转化,皇室的基础便依然牢固——皇帝可以是天下人的皇帝,而不止是朝廷的皇帝,但如今的朝廷却只是地主的朝廷!”
“朝廷和皇爷的利益,已经逐渐不再一致,皇爷既然有心在未来若干年内,去动佃租这一块谁碰谁死的禁区,那就是做好了要替换朝廷基石的准备,倘若可以成功地将工业力量引入朝廷,完成基石的逐渐代换,瓦解超额地租对敏地经济的汲取,皇爷的意志也将重新贯彻到神州的四肢百骸,如此,在与买地的竞争中,方才能发挥出敏地最大的优势——”
“什么优势?”
“地大物博!人员众多!”王顺儿毫不犹豫地回答,“买地一直通过剪刀差在汲取敏地的财富,但又受到运输的制约,倘若能在本地培养出特进士群体,哪怕技术上仍落后于买地,不能学个十成十,但哪怕只学个三成、四成吧,在本地设厂,较低下的运输成本都会是极突出的优势,买地的货倘若卖不动了,本地的日子好过了,人员的流失就能得到遏制,如此我们依然拥有突出的优势——那就是极大的市场和极多的人口,还有较买地而言,极丰饶的资源!”
不知不觉,皇后的脸也转过来了,她轻咬着下唇,震惊而又疑惑地看着王顺儿,像是从未想到这个勤勉聪慧的宠妃,心中居然藏着如此丘壑,还有这样大的胆量——这些话语,或许不止一个人有想到,但至少只有王顺儿敢于把它说出来。
“特科之势已成,皇权便不必再只能倚靠阉人群体,也就不必为了维持阉人群体的活力,让选拔的余地更加充分,而不断对外引入阉人。过多的阉人,不但造成财政上极大的负担,事实上对于禁城的安全也是弊大于利,我等皇室住在禁城中时,似乎反而只是寄居其中,并不能真正做主,地方过大,皇室家族的成员,和宫人相比甚至是极微小的力量,既没有坐拥三山五海的享受与便利,也不知这些宫人的钱粮都耗用去了何处,又无法从政治上得到太多的助力,健康还常常受到禁城建筑缺陷的影响。”
“反而是别宫、别府,地盘小,需要的人也少,既然不必上朝,不必居住在禁宫中也一样能维持朝廷的运转,裁撤禁宫,把禁宫转为一个礼仪化的场所,更符合皇爷的利益,如此还可顺便解决本朝和买地攀比的需要——买地要建博物馆了,而若不腾出禁宫,博物馆该去何处建?圈地新建不知要拖到何年何月,直接划用禁宫的一部分,那就很容易建成了。”
“而腾出的阉人、宫女,则可以通过特科、女特科出身,让其中聪慧可造就者正式入仕,成为前往各地兴建工程、推广教育的人手,如今国朝财政的收入,有六成以上来自买活军递解的关税银子,这笔钱是直入内库的,皇爷可以随意支配,如此,皇爷要人有人,要钱有钱,新政可以兴矣!”
这……
皇后的眼睛,已经瞪得滚圆,在皇帝和王顺儿之间门来回游移,至于皇帝,他则早已敛去了最后一丝随意和轻佻,坐起身端正地看着王顺儿,严肃地问道,“果然佳策,竟似从我脑袋里钻出来的话儿一般,但我问你——你说这些,可虑过买地的态度没有?”
“我们在这里屡兴大事,整顿山河,难道谢六姐就只会坐视不成?难道,她不会出手干预,断去这革新之举吗?”
这问话实在颇有些悲哀,以敏朝地盘之巨、人口之多,却仍然要看南方敌对势力的脸色,但这就是事实!谁能无视谢六姐的影响力,那就完全是在纸上谈兵——关键还不在于她拥有的兵力,若真是要打生死战,以现在买地的兵力,在敏地的战略纵深上也是要吃亏,要被拖入消耗战的。
但谢六姐不但有兵还有仙器,如果一个人可以随随便便一个动念,就在千里之外取人首级,那毫无疑问,这片大地上任何一点大的变化都得看她脸色行事。不计算她的态度,那不是勇敢,那是不知天高地厚!
提到谢六姐,王顺儿也顿了顿,她注视着皇帝的眼神,带上了一丝深意,“顺儿倒斗胆反问皇爷几句——皇爷为何常年居于别宫,也不扩建暖房,把妃嫔们都搬来居住,如今又在城中广置别府,安顿妃嫔们乃至皇子皇女们呢?”
“这……”
“若说皇爷不好女色,为何又在接触到买地学识之后,完全按照买地医学的建议,排班侍寝,一年内添了皇嗣数名,随后便搬到别宫居住,开始教化宫人,驱策我们读书识字、强身健体呢?”
“如此看来,你心中已有猜测了?”
“正是。”王顺儿点了点头,“为何要养育皇嗣,因主少国疑,皇爷登基前从未出阁读书,又年少,在群臣心中不过是个人肉图章罢了,大政掌于内阁,信服皇爷者又有几人?因此,皇爷一面读书,一面信用九千岁和内阁抗衡,又要生育皇嗣,如此后继有人,皇爷在群臣心中也逐渐长大,不再是个傀儡——撤九千岁而重用田任丘时起,皇爷方才可以说是将朝廷的一部分权柄握在手中,有了真正掌控自己命运的权力。”
“从这一刻开始,皇爷才有资格谈论自己该用什么策略来应对买地的崛起——朝廷的策略,并非是皇爷的策略,朝廷只能代表地主的利益顽抗到底,但皇爷在掌权之后,却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选择培养新的势力,革新朝廷的基石……”
王顺儿抬起头,注视着满面讶然的皇后,以及严肃异常的皇帝,大胆地说,“我将皇爷的策略,总结为弱势博弈者策略——在皇室和买地的博弈中,敏地、皇室毫无疑问都处于弱势方,但弱势方,并不意味着不能参与博弈!”
“就如同我作为三方博弈中最弱势的一方,依旧可以两面利用,通过买地对自己政策的公信力需要,而引其入局,皇爷又助我散播离婚表,如此引入买地的威慑为新政推行扫平障碍一样。皇爷也可以在弱势方,通过推行新政,在博弈中来对自己进行一个有保底收益的超额展望!”
“提拔妃嫔,生育子女,是掌权入局的第一步,释放妃嫔,鼓励参政,遣散宫人,又可为皇爷积攒高额政审分,使皇爷减少被备案清算的难度——倘若依旧保持大量阉人在系统内,则宦官作恶很可能由皇爷作为最终责任人承担连带责任,因为宦官完全是皇权产物,但特进士却是朝廷文官,并非皇爷私奴,理论上说他们的行为并不由皇爷来负责!”
这是王顺儿在心底推敲了无数遍的逻辑因果——牵扯到女特科,她如何能不上心揣摩?如何能不字字珠玑?哪怕皇后有王顺儿一般的天赋,她也绝不会有王顺儿这深度的见解,因为这件事关系到了王顺儿的真心盼望,对皇后来说却只是不关痛痒!
只有像是皇帝这样,对特科有切身利益的人,才能和王顺儿一样,看到如此深刻的程度!
此时此刻,皇后已经完全退化为一个背景了,王顺儿注视着皇帝,一如皇帝也满面肃然地注视着她,这对曾经的夫妾,这一刻似乎非常的陌生却又非常的默契,他们虽然共同生育了一个女儿,但对彼此的了解似乎也从没有这一刻这样的透彻,尽管彼此并不存在丝毫男女情爱,却又仿佛是一见如故的知己。
在皇帝全神贯注、如饥似渴的聆听中,王顺儿一字一句地说,“推行新政,若卓有成效,朝廷力量重新丰满,足以和买地继续博弈对抗,在谢六姐有生之年不说收复买地,但至少能多续一段时间门,继续观望等待机会,那自然是最好。”
“但,哪怕推行新政后依旧不能和买地对抗,皇爷也获得了在改朝换代后继续优裕生活的资本——因推行新政,对买地来说也并非无利可图,甚至于,这虽然会给买地一统天下的壮举制造障碍,但某种程度上来说却又非常符合谢六姐的利益。”
“在以天下为目标的双方博弈中,这将是一次罕见的双赢!”
第479章 皇帝的大暴论
“谢六姐四处扫盲,甚至将教育作为衡量地方政绩非常重要的标准,以及其掌握的种种可以超越时间与空间,在无形大气中传播讯息的仙器,其实说明的都是同一点,那就是,按照谢六姐的政治理念来说,提升生产力的时机已经到来了,她要通过提升生产力,直接跳掉封建社会和大同社会之间,似乎是必经的社会阶段。”
“但从政治课本上似乎也可以揣测出这样一个结论:大同社会需要的组织性,是如今的封建农民难以提供的,因为封建农民的生产相对独立,绝大多数区域都在小农经济中自给自足,有些孤岛式的味道。一个分立的经济系统,注定无法诞生强组织性的百姓,这也是为何历代选兵都从矿奴、刑徒中寻找,因为刑徒和矿奴,工作中需要互相协作,一起一卧服从管理,他们的组织性要比农户强得多了!”
“同样,大同社会需要的消费力也是小农社会难以提供的,如果不限制佃租,阻止财富向地主汇聚,把钱留在农户手中,农户一年劳作下来,完全没有消费需求,那么买活军用工业规模生产出的大量商品该卖给谁呢?只有不断的分田,让高产稻的剩余价值留在农户手中,农户才会去消费,才会购买工厂的产品,经济才会形成一个广大而统一的循环。
试想,原本一县之中,日子过得不错的地主不过百户而已,但农户却至少有数万之多,这些地主对买活军来说完全没有任何坐拥,反而会阻碍买活军的经济运转,所以买活军拿下一地,做得最坚决的事情就是要打击地主,任何一个想要保留自家田地和佃租的地主,下场都极其凄凉,因其存在,对买活军完全无益,反而十分有害!”
“但若是在敏地建厂、扫盲,先把地分了,从封建社会往前一小步,不说全部进入,哪怕是半步进入资本社会,进行先一步的工业化建设,这对买活军是好是坏?”
“自然是好!因为从封建社会跳跃进入大同社会,异常艰难!生产力的提升哪怕已经不是问题,但管理者依旧无处去找,就像是宫中明明用不了如此多的宦人,但阉人数量还是逐年增多一样,要在内书堂中选拔出人才,就必须保持相应的候选人规模。买活军要先扫盲,然后安排工作,从学习和工作中不断选拔管理者,还要注意,这些管理者没有经过太多锻练和考验,最后成材的可能性不好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