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买活_分节阅读_第401节
小说作者:御井烹香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14 MB   上传时间:2024-12-17 19:12:59

  广济县户房司吏搓了搓手指, 示意钱钞就要由本地的士绅富户合伙凑一凑了, 他脸上有些苦笑, “听水利队的意思, 如果冬闲时路全修好了, 那么剩下的河工还可以整修一下文庙,在城里修几个扫盲班的教室,到时候有些砖瓦的花费,少不得也要诸位老大人们慷慨解囊了。”

  “当真是岂有此理!”

  “反了天了!这是皇敏之地,焉有, 啊,焉有——”

  窄小的厅堂内,一下就热闹起来了,许多人都是抵触地高声嚷叫了起来,但这种沸腾的声浪却又显得有些矛盾和荒谬, 因为这些反弹的意气之语往往也是没有下文的,说到一半,来到贬低买活军这个环节时,便不由得止住了,没有再说下去,嗫嚅着转为了轻轻的抱怨,“焉有如此自说自话的道理……便是要出钱,也该是官民协力,县衙挑头才好,水利队这样做,当真是有些欠考虑了,那个佘队长——还是太年轻!王司吏,您是个老成人,县里多少事情,都是你一手托两边办下来的,这件事,只怕还要你居中调停为好啊!”

  “正是啊!”

  已有心急的老书生说穿了,“本来么,县里疏浚河滩,我们这样的人家也是该要出钱出力的,这个奉献一些不打紧——”

  这话是不假的,一般来说,整修河工也好,县里修文庙、寺庙这些公家的场所也好,百姓们都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当然,有力的实实在在是出了力的,有钱的出了多少钱,那往往就很模糊了。但不管怎么说,这几家富户倒也是做好了出钱的准备,一开始买活军的水利队到此时,他们都是等着对方开口的,还有些人事前都做好了杀猪宰羊‘劳军’的准备,却不想水利队始终没有开口,佘队长乃至其余队员,对于和本地士绅的来往也非常的不热心。

  一开始,众人心中还有些忐忑,就怕是有什么后招等着,可眼看着几个月过去,水利队没有一点动静,当真是认认真真在炸石清运,除了感慨六姐的神威,买活军的能耐,对敏朝的将来越发不看好之外,倒也逐渐习以为常,放下心来。但没想到的是,眼看着广济这里的工程都要到尾声了,忽然间又出了这么一摊子事,水利队直接把工钱摊派到他们头上来了!

  钱,估计最后是要出一点的,这个大家心里也是有数,但不能唯唯诺诺,一点价钱不讲,张老板脑子也转得快,立刻就附和着主张起来,“杀鸡宰鸭,慰劳河工,这都是该当做的,也不值得什么,可买活军开给河工的日钱,我们哪里开销得起!一日一人四五十文,修个路要一两个月的功夫,上千人,这是要杀了我们么?就是杀了我老头子,骨血嚼碎了,也凑不出这么多钱啊——还要买水泥粉!倒不如索性直接把我杀了算数!”

  他立刻就伸着脖子,叫王司吏去砍,摆出了一副无赖的样子来,众人也都跟着附和着探头,王司吏好气又好笑,道,“老大人们,你们勒逼我,那是无用的,我也是个传话的,这银钱,衙门丝毫都不沾手,说实话罢,今日我来,还是因为我们县父母,嫌若是水利队直接登门传话,县衙面子上须不好看,叫我登门跑一趟的!”

  他这话大概有几分真,但要说十成十那也未必,张老板心里想道:“什么县衙面子上须不好看,知县若能装聋作哑,还会往自己身上揽事不成?这事必定是水利队找到县衙头上,他们推诿不过,才出面跑腿。也是,水利队是来修水利的,有些事还是得通过县衙做,那佘队长对上也好交代一些。”

  这话是不能说破的,说破那就真是要翻脸了,也是平白无故得罪人,他只静听王司吏分说道,“修路不比做河工苦,工钱肯定没那么多,二十、三十文一天罢了,至于水泥粉,没你们想得那么贵,买地往外卖是一个价钱,他们水利队本来就有份额,能从买地用便宜的价格买一些过来,说白了,你们若是肯出钱,多买几袋来,自己修房子,那也不是不能通融——还有码头边的青石路,全都撬起来了,不也是能卖钱的?出钱的各家,按份额分一分,回去拿水泥一糊,院子里的小路就有了,这不也是实惠?”

  被他这么一说,花费自然远没有想得那么大,各家略略气平,却仍然不解水利队为何要兴出这个事来,还一定要他们给钱——给不给钱的,能给饱饭吃,难道还怕河工们不肯做事么?在买活军,他们想修路,路修起来即可,凭什么非得帮着这些河工讨要工钱?

  “这有什么不明白的?他们这是给河工找点事做,不叫他们跟到黄冈去碍事,黄冈那里的活自然有黄冈的河工来做,这些广济的河工便给他们一些盼头和赚头,留在本地修路,不必走那么远,饭照样吃饱,他们也就不想着去黄冈了。不然的话,这些河工不想回家去,在县里闹起事来,你们吃得消?”

  见有人想说话,王司吏一指他,威严道,“可别想着挑拨离间,叫河工对水利队作乱,这些河工现在个个知书达礼,又有厉害人物带着,可是齐心协力得很,想要把他们当枪使,就怕你们自家被拽到泥潭里去了!我可是把话撂在这里了,老大人们,佘队长已经和河工们商议好工钱了,也都知道工钱是谁家出的,这要是谁家不肯出……哼,广济两处工地,河工凑在一起,上千人是有的!”

  “那都是精壮能干苦活的汉子,又吃了两个月的饱饭,浑身都是力气,受了买活军两个月的操练,都聪明起来了,纪律比卫所兵严明百倍!买活军和他们都说好的,扫盲班毕业的,二十五文一天,没毕业的二十文一天,管两顿饱饭——米他们出了,钱也是他们定下的。乡亲们也都是情愿,虽然拿到手的钱少了,可能为家乡修路,这点利舍了也就舍了!”

  “俗话说得好,花花轿子人人抬,人家给脸,咱们得接住才行,真要是给脸不要脸的……县父母听了都要摇头,到时候滋生出什么乱子来,老父母大不了就投了买活军去,他多少个同年都在买地当官了。”王司吏一只手背拍着另一只手心,满脸痛心疾首的样子,“吃亏的会是谁?还不是诸位老大人!”

  这一席话,说得众人都是满脸死灰,惨然无语,半点没有讲价的心思了:道理都被点透了,想要再蒙混,万万不能。王司吏说得也没错,从前这些富贵人家,对抗乱民也就是那么三板斧,第一结团自保,第二请县衙出面,第三联络附近卫所出手,可这老三招,最多对付一下零星乱党,那都是被逼得活不下去的农户,本身人数少、营养差不说,脑子也糊涂,和如今这些河工根本不可同日而语。这些河工……光人数摆在这里,那就不是城门卒能对付得了的,真要闹乱起来,恐怕除了江城水师之外,没人能镇压得住!

  但是,真到了惊动江城水师那一步,且不说水利队和河工最后结局如何,他们这些富贵人家首先就要家破人亡了,后续如何,还有意义吗?这些人个个都是有家有口的,根本不可能去赌这个,话说到这里,便知道出钱已是定局,都是嗒然而叹,垂下头去不肯出声了——这笔工钱,毛估估各家至少也要摊大几十两银子,这还是建立在县衙没说假话,当真不在这些银钱上沾手的前提下,但凡沾手,一百多两银子那是少说的。

  这笔钱,对各家来说也都不小了,有些地主只怕是要典田才能换到这么些现银,要说对买活军没有怨气,这是不可能的。王司吏看在眼里,本也无关痛痒,但思及这件事水利队指名要县衙出面,县父母又叫他来操办,便忖道:“个板马!驴草的佘四海,说什么新嫩,我看他手段老辣得很,硬是不肯自己出面,偏叫老子来讲,那今日老子少不得帮他圆圆场。这些小畜生是哪里学来的刁精,难道买活军那里当真是没有一个草包?”

  因此,就捻起一片董糖——也叫孝母酥的糖片吃了,又喝了一口酽茶,董糖入口即溶,只有一片桂花香味,甜滋滋的不知多么喜人,茶水涩味一冲,并不甜腻,反而回味无穷,王司吏便打叠精神,先指着这糖赞了一声好,又借着这个由头说道,“张老爷,这桂花董糖一向是我们广济的名物,南来北往的商贩,多有买去馈赠家人亲友的,可话说回来,自从前些年三峡堵塞,大江航运萧条,董糖生意也没先前那么好做了吧?”

  “买活军兴修水利,疏通港口,大江航运从此繁盛,好处最大的是谁?不正是你张老爷么?你们这些码头商户,本就是占了大便宜的,此言不假吧?便是那码头道路,翻修了以后,他佘队长能走几天?官道连着码头的路,本来是黄泥路,又是翻浆又是塌陷的,一年好走的也没有几天,那么一小段青石路,年深日久,一年要滑倒多少人!都修成水泥路了,广济北面的州县来做生意不也方便了吗?货郎多来进货,便宜的雪花糖又从下游过来了,你今日出点血,不几年生意上全挣回来了,我说的可有错没有?”

  没人不喜欢听这样的话,展望生意,的确让广济富商面上都现出了笑意,张掌柜摇头道,“你说的这都是远话了,不敢想,不敢想!如今这世道,今天只敢想后天的事,再多一天都是不敢想!”

  “有甚么不敢想的!最不敢想的,不就是买活军入城么?越发把话说白了。”王司吏这会儿倒有点买活军一般的飞扬跋扈了,他无所顾忌地道,“这不也是迟早的事?到了那一天,大家算起出身来,要把那些为富不仁、坑蒙拐骗的恶徒拿去斩了——张掌柜,您可就有话说了啊,咱们广济一向是民风淳朴,上下一心,当年修码头,你们不也是出过银子——难道,买活军好意思不记一点政审分给你吗?都是沿江的老人了,这点道理,不至于思量不明白吧?”

  这些人可和来自山村大泽的河工不同,是广济的老地头蛇了,买活军的流行,早已对他们的生活潜移默化起来了,王司吏都学会了买活军数钱的动作,便可见一斑——敏朝这里,大家数钱是一个排铜板的动作,不像买活军数钞票,两只手指是互相摩擦在一起的!这番话究竟有没有道理,众人各自有本帐:再说白了,买活军的水利队一道,好几家富户就紧急搬迁走了,今日这些富户也有些是前几年搬过来的,包括王司吏的前任都是弃职而去,他新补上来没有两年,这其中缘故为何,大家心里有数!

  “这话说到哪里去了!改朝换代那是多大的事,王老爷您也慎言,慎言。”

  “就是,我们出钱那也是该当的,都是为了乡情么!”

  这帮人便再没一丝火气了,反而显得踊跃起来,还有人放出豪言,就算把田全典了,也要交上这笔银子。王司吏听了,心底方才满意,又对众人道,“现在这年头,种田已是末流了,有远见的人都做生意,咱们广济别的不多,矿还是有一些的,只是历年来开采不旺,如今买活军那里,是个吃矿的血盆大口,只要是矿石,几乎没有不要的。老父母也久已有意开源,只是人手不足,如今这些河工岂不是现成的好工人?诸位若有什么好主意,咱们私下再谈。”

  实际上,采矿和县衙本是不太搭嘎的,那是矿监的活计,在府道有人来管,只是规定是规定,执行看执行,如今买活军的水利队都在县衙耀武扬威了,看来,县父母也是动了一些心思,想为自己投买,或者是将来被迫入买时攒点本钱……

  这件事,王司吏只说了个开头,众人一听,便知道大有文章可做,不乏有心思活动者,对于修路就更加热心了——开矿的工人,那是真的要仔细挑选的,修路中若能多加接触,正可以好好看看他们的为人……

  于是几日内,银钱居然都到了,摊子立刻就铺开了,广济河滩上,刚结束了河工的村民们,立刻又来到码头边敲敲打打起来,一天都没有耽误,又吃上了白米饭,赚上了虽然不多,但也不少,足以让他们满意的工钱。水利队整修码头道路的计划,执行得非常顺利,甚至在民间也是赞颂声一片,还有城里的百姓自发给修路队送吃喝,挽着袖子要来帮忙的——于百姓来说,不管是谁,只要肯给他们修路,那就值得他们这么开心!

  于张老板这样的士绅,银子花了固然心疼,但也积攒了一波名声,对日后的政审分也多了指望,心里也觉得这笔钱花得值得。于县衙,河工能不出去打群架,他们就松了一大口气了——黄冈是黄州府的州治所在,也是广济县所隶属的大州,别的不说,这个计划至少缓解了广济河工去黄冈打群架的危险,对县衙来说这就已经是足够的好处了!

  于水利队,只是付出了若干二道磨的高产稻而已,却是把一个棘手的问题,成功地化解为了皆大欢喜,对买活军好处也极多的大好事。佘四海乘船往上游,在黄冈借用办事处的对讲机做简报时特意提到了这一点:这一批河工修完路之后,他估计很可能有一多半的人会发现,只要大江通畅,粮食能随时运来,他们还不如去做修路工赚得更多。这样一来,水利工程至少就给买活军又提供了五百多个熟练的修路工,将来他们不管在哪里修路,反正总是和买活军的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的,假以时日,这些河工就会变成买活军揿在广济乡野中的钉子,买活军消化广济的工作,就很好做了。

  当然,他这么做,确实是有些打擦边球的意思了,按道理佘四海是该写信报告,等批复后再动的,但这么一来时日实在太长,而广济工程拖不了那么久,因此他只能如此自作主张,现在成绩虽然是有了,但究竟是被嘉奖还是受罚,却还不好说的。

  且不说他个人的得失,只说他的这番话,透过传音法螺,却是充分地在买活军内陆线的所有通话单位中进行了传播——现在,电池不再是问题了,办事处都有发电机,能给对讲机供上电,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对讲机再也不是用到的时候再开机,而是保持着全天候的开机状态,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你来我去的,也总有人在对讲机边上,听着通话单位和总台之间的传讯。

  按从前的规定说,这是不太允许的事情,但毕竟从前是因为节电的考虑,现在,技术进步了,电力不再是限制,规定却迟迟没有更新,底下人难免不怎么遵从,再加上对讲机有没有开机,这是非常难以抓到把柄的事情,是以也成为了一个公开的秘密,反正各办事处的干事们也总能找到种类繁多的理由——毕竟是孤身在外,机动两个字是最要紧的,有些消息等到总台中转传话就来不及了!反而是自己听到一手消息,还能直接做些反应!

  当然了,归根到底,其实还是人类希望知悉更多消息的天性在作怪,这些消息往往还对自己的工作相当有用,也就难怪办事处众人了。不说别的,就说佘四海的这个鬼主意,顷刻间,岂不是给大江上下游那些几乎同时烦恼于相似问题的水利队长们提了个醒?

  “对啊!这个佘四海,真是有点鬼脑筋的,我们也是害怕械斗,害怕械斗,这几天我都没睡好——”

  “妙啊,把码头通往官道的路修了,将来我们的兵丁要从码头去官道再往村镇走,起码能节省大半天的时间,辎重也好运得多了……”

  “小许,咱们真得好好参详一下,这主意我看真不错……不然我差点要往巴州送信,请他们派兵过来了……”

  只怕就连佘四海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的灵光一闪,竟在大江上下游掀起了一股修路的浪潮,各地的地主富商,也因此大感肉疼,深夜未眠时,都是咬牙切齿地念着他的名字,“佘四海!这人当真毒辣,用我们的钱给买活军卖好……这些河工得了买活军安排工作,岂不是对他们更加忠心耿耿了?这不是……这不是用我们的钱来养兵,再反过来打我们么?!”

  也有些思虑敏感的读书人,语气激烈地上书,一个是抨击朝廷软弱,使得水利队如此飞扬跋扈,另一个也是传达了自己的忧虑:用士绅的钱来结纳河工暴民,重贿养士……这是不是意味着,买活军下一步要往大江沿线出手,事实上达成皇帝之前提出的设想,即‘半壁江山,隔江而治’一说了?

  虽然立论的根据非常捕风捉影,但误打误撞的却反而说中了买活军的战略构思,就这样,一封封预警书,在春天到来之时,前后抵达了京城,反而让敏朝朝廷得到了一个结果上很靠谱的消息:

  买活军要对大江以南出手了!从此之后,还真要隔江而治了!

第835章 河北墒情 京城.田任丘 江南小人,止……

  “隔江而治, 已经在做完全吞并大江以南的准备了?”

  京城,承天门千步廊西侧,五军都督府之旁, 六部正对过, 一座巍峨森严、门禁严密的官署傲然矗立,其中出入的人丁虽然络绎不绝,但都是满面肃穆,没有丝毫多余的寒暄。这正是这些年来重新攫取大权, 正由所谓‘田千岁’田任丘所盘踞的锦衣卫衙门了。

  中堂后舍,田任丘的公廨之内,这几年来消瘦清减不少的田千岁, 正逐字逐句地读出了密报上的奏文, 他玩味而又自嘲地一笑, “哦?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连我们锦衣卫都没有探听到的动静,他们这些沿江的小户人家,反而个个都得知了买活军的大秘密了?”

  “大人明鉴!”前来回话的文书额角已经沁出汗珠了,这些年来, 田任丘居于上位太久,早已养成了深重威仪, 众人受他所慑,在他面前对答几句话便出乖露丑的比比皆是,就这还是回报一般案情, 如此的大事, 又怎能不让这文书战战兢兢?“小人也觉得,此言不可轻信,买活军做事一向小心, 尤其重视保密,岂会把如此重大的消息沿岸传播?只是职责所在,不得不上报备案,并请示大人,此言该如何回复?是否要行文沿岸镇守太监,着他们呵斥震慑,免得如此流言,反而引来江岸板荡?”

  这一听,就是精于事务的老文书了,否则,按照职责限定,锦衣卫没有移文镇守太监的道理,各地的镇守太监,都是直接向皇帝回话,而且和锦衣卫也不是一个系统,如此行文未免冒昧。只有老文书心里才是有数:随着国朝承平,锦衣卫在大多数内陆地区,尤其是大江沿岸这种比较少生乱的地方,衙门已经逐渐形同虚设,如今不过是一些世袭老百户领干薪找出身的一个台阶,指望他们办成什么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要说沿岸还有什么能办事的‘特情’——这个词还是和买活军学的——那自然是镇守太监府的人马了,甭管这些人贪不贪,只要是京城直接派出去的,那就还能差使他们办事。

  中央要把自己的命令下达到地方贯彻,哪怕只是简单的平复舆论,也得深入依赖嫡系人马,这也是中央地方分权最大的表现,当然,这不是说锦衣卫出了京城就完全无用了,这些年来,锦衣卫的势力急剧扩张,不仅仅在一些重点地区,如盛京、买地,广布耳目,借助特科的扩张,于北方几道也扎下了深深的根基,只是大江南岸距离实在太远,确实是锦衣卫势力的一个空白区,且田任丘这些年来位高权重,气焰极盛,锦衣卫隐然成为帝党首脑,还要压了阉党一头,因此,这文书才能随口说出‘行文镇守太监府’的话来。

  别看只是短短几句话,京里几个衙门的强弱关系已经清晰呈现了,当然,锦衣卫衙门这些年来到底有多得意,也根本不需要这几句话来强调,甚至于光看衙署都是一目了然:就说这中堂后舍吧,头顶的电灯,角落里的电扇,一应俱全,角落里一面人高的穿衣镜,搭着云锦镜袱——这云锦迄今为止都是贡品,外头一寸也难寻的,在这里也只好做穿衣镜的陪衬了。别的衙门,主官连云锦补子都没有呢,哪舍得把如此名贵的料子拿来做镜袱?

  至于其他买地的奢物,那就更不必说了,不过,以锦衣卫在奢物贸易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亲买的政治立场,这些东西在他们本来也要比旁人更好得一些。田任丘又是个待手下人大方的,不仅仅自家私宅享用,也给衙门都装扮上了,这一点让锦衣卫众人颇是扬眉吐气了一阵子——对过的六部,想装个电灯还扯皮了许久呢,要不是皇帝开腔,怕是两年都装不好,他们这里,连电扇都有了!

  正所谓,人的名树的影,官宦各衙门之间的地位,也看主官气势的强弱,主官气势足,连文书都有谈吐,见田任丘不置可否,似乎有默许之色,文书也是精神一振,不由得便侃侃而谈起来,又道,“此外,或者也可传书申饬各地的县官,让他们收敛一些,这些书生有些拿捏不住分寸了!以兴修水利之事,诱惑买贼空耗国力本是良策,却也没让他们对买贼予取予求、为虎作伥呀!”

  什么时候,锦衣卫都能直接越过皇帝去申饬地方官了?田任丘瞪了文书一眼,摆了摆手,他依旧在随意地翻看着消息折子。

  “此事的原委,我已经尽知道了,无非就是要给被纠集起来的河工找些事做,再把其中一些头子带去买地罢了,买活军对百姓太好,自然就有河工依附过来,若不能妥善打发了,是要出事的。各地的亲民官便是知道这点,才仔细配合,便是这些刁民,别人出力,他们便连一点钱也不肯出,危言耸听,竟不怕引发大乱,非得挑拨是非,只图一时之快,竟不惮于引来官兵,让大江成为接战场了!”

  他好气又好笑地把折子扔到了案头上,“真是只有一时之智,却无寸远谋!若是朝廷听信了预警,真要动兵的话,他们就不想想,这军饷该从哪里来吗?到时候,就不是破些小财了,只怕是倾家荡产,沦为乞丐也未可知啊!”

  锦衣卫谈到官兵,那股子厌恶和轻鄙是没有任何遮掩的,也的确,现在大敏的军队,除了极少数之外,军纪败坏已经到达人神共愤的地步了,这一点除了武将系统之外,没有任何其余官员会为他们掩饰,朝廷对这些军队,也是捏着鼻子在用。买活军的兵,军纪军容比较起来都要好得多了,这其实也是未曾大肆宣扬的共识。

  “毕竟是山野村人,没有见识,也没遭过什么兵乱,因此才如此天真。”文书也是笑着附和了一句,“这要是之江道的百姓,绝不会写这封信的。他们那里讨倭是讨得多了,可谓是吃足了苦头。”

  这是实话,沿海的百姓,除非在倭寇和官兵之间,才会不得已选择官兵,自从买活军崛起,把倭寇扫荡一空,他们是绝不会去官府告发造反的,就是各村打群架,也宁可去找买活军的办事处来评理,反正绝不会惊动官府,这就是他们经过上百年血的教训,经验丰富的地方了。不过,这又有什么值得敏朝衙门自得的呢?

  田任丘扯了扯唇角,见天色有些暗了,便示意文书去拉亮了电灯,沉思片刻,在折子上做了节略,道,“送去御览,听上吩咐,此事我等不可自专。”

  “是是,大人说得是!”

  这文书自然不会顶嘴,慌忙躬身应是,犹豫片刻,嗫嚅着还是没有说话,碎步退了出去。不过,他想说什么田任丘其实也很清楚:事情本身不大,只需要一纸回文就行了,但不能耽搁,否则只怕小事化大。可皇帝那边……也不能说不勤政,这些年来事真没少做,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工作重心在北面,对南面的奏报只怕没有那么上心,而且,近来天子又在操心京畿一带的旱情,若是一个阴错阳差,把事情耽搁大了,反而不美。

  这些道理,难道田任丘不知道吗?但他既然要压一压,那就也是有自己的考虑在,犯不着对一个文书解释什么。将他打发走了,又发落了几件琐事,等到快入暮时,又有人带着札子从城外返回,田任丘取来之后,翻阅了一下,眉头便皱紧了,他不再耽搁,立刻去行宫准备面圣。“回府交代一声,今日入宫,回来得晚,不再见客了,请客人们都回去罢。”

  他所说的,自然是云集在府邸外前来拜谒的各路宾客,现在田任丘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很多地方官员,入京之后都要前来投帖候见,或者是真的心有锦绣,想要和田大人共商大计,或者只是为了表达出自己对田大人的敬畏,总之,不管有没有话说,等是要等一等的,不然,别人岂不是要认为你对田大人有什么意见了?

  别的不说,特科出身的官员,都以田任丘或王良妃为马首,这两人总是要来拜一个的,因王良妃并非总在京城,田任丘府上,比几个内阁大臣家里都还要热闹,外院倒坐南房那一溜房间平时都是坐满了的,每个月光茶水都是不少的钱。田任丘也不是日日有空见客,实际上他觉得这完全是‘形式主义’,并不以为然,只是囿于多年来的风气,不好从他这里废了这个规矩罢了。

  几句话吩咐下去,也算是为自己府里省了一些电费,田任丘翻身上马,不紧不慢地往行宫而去,他还保持了武官的习惯,出入都骑马,和乘轿子的阁臣形成对比——远远的看到街道上有人骑自行车,他不无羡慕地咧了咧嘴角。骑自行车和骑马比,在短途哪个更快更舒服,这不好说,但既然自行车是新出来的东西,众人自然以乘自行车为时髦,再者,这东西也的确是小,比马匹轻便得多,而且进退完全如意,不像是马还要费心驾驭,要不是大臣自有体统在,朝廷也令五申,严禁骑自行车上朝,他不好公然违规,不然,从锦衣卫衙门骑车抄小道去行宫,能比现在快个一盏茶功夫……

  能骑自行车,地面自然不像从前了,如今四九城内,大多数道路都做了水泥硬化,不再是从前‘天晴满地土、雨后一街泥’,道路层层堆高,甚至齐平到临街人家屋顶的样子了。

  在皇帝的主持和出资下,如今的京城可是大变样了,变化最大的当属几乎全毁的南城,那处现在的规划可比从前要好得多了,达官贵人都是争相前去购房。城东这里,至少道路的清洁、平整、气味上都有很大的改进,只有一点,便是水泥路不利于马匹久走,不过现在其实自行车在城里极度流行,马匹倒逐渐少见了,因此这个问题并不太紧迫。至于田任丘这些大臣……他们的马儿也走不了多久,平日里自然有马倌轮流牵出城去跑。

  “田大人!”

  数年过去,这修筑在紫禁城外的行宫,无形间规模也比之前扩大了不少,草木森森、屋舍俨然,站在外头看去,很有些样子了。这里的规矩也逐渐完备起来:驻扎在行宫外的兵士,验了田任丘随时出入宫廷的对牌,便把他引到候见室休息,这是一栋两层小楼,里头放满了买地来的书籍、报纸,乃至不少皇帝打造出的机器模型,用以鼓舞有资格候见的大臣们励精图治,把买地的好东西学到手中。

  不过,用心虽然是好的,但这全盘买化的倾向,也没少遭文人的抨击,这候见室的布置,争议一直未歇,阁臣们进来,或许会翻阅报纸,但对其余东西是一概不看不闻的,也全当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田任丘这里,当然无此顾虑,他饶有兴致地赏玩了好一会皇帝新造出来的蒸汽机模型,暗道,“能工巧匠,我敏地真是不缺,可不知为什么,蒸汽机模型都有了,却硬是仿造不出来……”

  思忖之间,皇帝已经叫进了,田任丘忙袖好了几封奏报,入内见了礼,先做诧异状,恭维皇帝道,“陛下的‘肱头肌’越发巍峨了!”

  几句话把刚刚完成四分化训练的皇帝哄得神色大霁,方才肃容呈了折子上来,道,“陛下,今早信王的仙画到京了,还有南面来的信件、折子,俱已一一写了节略——”

  把一部手机,几封粘了红签子的折子放到桌上,田任丘又取了一封札子道,“还有,前几日查看京畿墒情的探子已然返京——”

  皇帝面上的笑意,才是现出,立刻又阴沉了下来,他急切地盯着田任丘,“如何——”

  田任丘微微摇了摇头,皇帝猛地拍了一下桌子。

  “唉!”他有些气急和灰心,“也是,怎么可能好到哪里去,去年冬天起,连雪都没几场,入春后更是一点雨没有……看来,今年,京畿,不,甚至整个河北,绝收几乎已是定局!”

  “老田,危矣、危矣,你我一人,危矣!”

第836章 让人不安的京城 京城.田任丘 皇帝和……

  河北绝收, 这四个字是何等的让人提心吊胆?哪怕只是京畿绝收,也足够叫满朝文武心中一紧了:绝收一定意味着大量的流民,也意味着北方的游牧人会壮着胆子要往京城方向来打草谷, 毫无疑问,旱灾不会仅局限于农耕地区, 而对草原部落来说, 一场旱灾就意味着大量即将饿死的人口和必然损失惨重的牧群,这样的时候,如果不去汉人的地盘抢一把,攒上一些金银珠宝,他们是很难度过来年的艰难时光的——

  今年还好,一旦确认旱灾无法挽回,牲口在春夏不能养下膘, 牧民就会果断地在牲口们还肥的时候宰杀掉, 制作成肉干,配合着黄米度过今年的冬天, 可到了明年, 今年没有生下小羊羔,来年的牧群也需要一定时间来恢复元气,到了那时候, 他们又该吃什么、喝什么呢?

  对于政权来说,这毫无疑问是一个残酷的宣告,但却又是不得不面对的事实:祸不单行, 一旦发生饥荒,战争、叛乱,后续麻烦也会接踵而至,让局面变得更加不可收拾。而如果饥荒环绕着首都发生的时候, 麻烦还会大量加倍,因为在这个时候,灾民的本能必定是要聚集去京城附近,指望那里有一线生机,而这也会给当地的治安和粮食供应带来更大的负担。当政者必须把守军人数加倍,才能镇压住局面,而这就又引入了又一个不安定因素,就是陌生而有战斗力,同时没有什么节操的军队。

  军队,敏朝现在手里还有,得益于辽东局势的好转,大量边军这会儿可以从盛京防线解甲归田了,抽调一支队伍回防京畿,对朝廷来说问题不大,粮食这块,天大的好消息,买活军那里真不缺粮食,而且甚至于,这么看来,粮食存在他们手里是最好的——倘若福建道、广府道和南洋都是敏朝自己的地盘,土地归属于各个小地主,那么,想要把粮食募集到京城,非得付出极大的代价不可,因为京畿的饥荒,必定会带来江南粮价的上涨,因为京畿的饥荒,江南会多出一批入不敷出,无法糊口的破产百姓不说,就户部那点可怜兮兮的赈灾预算,能搞到多少粮食来京城还不好说呢!

  但是,这些地盘在买活军手上,那就不一样了,买活军的衙门比敏朝衙门有能力得多了,而且他们那里没有地主,余粮还有收购指导价,基本都是被衙门购入的,他们每年还要查库,每次查库都要砍掉不少粮官的头——总之,不管怎么说,他们能支配的粮食是很多的,敏朝只要拿钱去买就可以了,不论是河漕还是海漕,买活军也有能力和操守足额交付,今年皇帝和田任丘在参谋粮草这块时,至少是要宽绰一些,不比坐困愁城的。

  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高枕无忧了,粮草的丰裕,会带来另一个负面影响,那就是皇帝将没有借口拒绝召辽军入京防卫,取代腐朽不堪的京营,京城中的军事力量将再多一个重量级角色,从原本的腐朽京营、精锐内卫(内库出钱,仿买活军方式,由特科官员练成),再加上久经风霜、舐血归来的辽兵!

  除此以外,还有极速涌来的流民,京城的人口极度膨胀,局势必然加倍复杂,而与此同时可以预见的是,此次旱灾会被西林党——或者说,依旧坚守着老式科举,主要收入来自于地租的那帮读书人,他们所组成的臣党,用来当做攻击皇帝和特科、锦衣卫的借口,臣党很可能想要借此收回京畿一带的治权,让几年下来,才刚刚办出一点眉目的扫盲班,以及在各地有些苗头的新式作坊停工!

  政坛风波诡谲,而京城外来人又多,皇帝还住在行宫内,说穿了,距离乱军也就是几道高墙而已,这就是几个月后,帝党需要面临的局面,谁敢说臣党不会借机炮制一起动乱,趁乱把皇帝……处理掉了?

  皇帝没有这个自信,他是很忧虑这一点的,田任丘在收到今天的墒情报告后,心情也非常沉重,他认为当务之急是尽快返回紫禁城,同时将把守紫禁城的人手都换成内卫,在宫中囤积粮草,以此来打消一些不臣之念,当然了,同时也要把皇后、太子等后妃皇嗣严格地控制起来。

  这既是为了保证皇帝的安全,也是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太子今年已经快八周岁了,种过了牛痘,平时身体健壮,已经算是站住了,大臣们也在议论着他出阁读书的事宜。这样的太子,除了稳定民心,让大家知道王朝传承有序,为他的父亲增添威望之外,也隐隐约约地对他的父亲产生了一种潜在的威胁,如果不能把他牢牢握在手心,皇帝肯定是不会安心的。

  “回宫么……”皇帝显得有些犹豫,田任丘心中雪亮:回宫之后,皇帝的耳目就要被内卫一手掌握了,消息必定不如在行宫灵通,在这里所有人都能接触到他,他也能随时接触到所有人。回宫之后,就必须完全信赖内卫,可在这样一个动荡波折的年代,要让皇帝如何放心把身家性命交给这些还拥有很多其余选择的人?

  这似乎已经不是什么忠君报国的年代了,在买活军带来的新思潮冲击之下,叛君这件事在思想上,似乎已经没有那样禁忌,让人完全不敢触犯了。当然,在此之前有许多人也早已超脱了这种旧思想的约束,但偶有一些人超越,与现在这样大量人投向买地的新道统,那还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皇帝对内卫、特科官员固然非常的提拔,但那只是要借他们的力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和西林党所代表的‘臣’势力抗衡,他心中对于这些大量阅读买活军教材的新进士,难道就没有一丝疑虑么?

  说得难听点,皇帝很可能宁可相信买活军使团的人,也不会完全相信内卫……田任丘并不觉得皇帝的疑虑是可笑的,其实他心中也隐隐有些担忧,对于内卫的忠诚,也对于边军的忠诚——内卫恐怕不会是那些见过血的边军的对手,如果城中一旦举事,皇帝和内卫被关在金水河后,来了个瓮中捉鳖……那还不如留在行宫里呢,到时候有什么不对,也好趁乱逃入民间藏匿起来,就是要去买活军使团,也便宜些呀!

  “墒情如此,民间虽然没有去年的降水数据作为对比,但亦不乏老农,若是再过七八日,还没有下雨,错过了灌浆期,百姓便会立刻开始迁徙,到那时候,调辽军入京之事,必将搬上台面,陛下不如趁此此前,早作准备,请买地推荐辽军边将入朝,如此,岂非可防范于未然,也就少去担忧了?只要彼人可为我所用,便是有再多宵小之谋,我等也是不惧啊!”

  说来也是荒唐,一国之君,还有全国的特务头子,竟是如此公然地将买活军当成了自己的最大靠山,堂而皇之地议论着该如何依靠买活军的力量,来度过今年河北旱情的危机——别说什么师徒皇帝了,便是儿皇帝,只怕也莫过于此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6页  当前第40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01/61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买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