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横放,一个飞梭,刹那间便把原来的成本打了下来!人工上真正节省了太多!哪怕一钱半一匹布,纺织厂照样是赚得盆满钵满,他们的布每天织造出来,立刻就被运走了,用厂长的话说,许多都运到了邻省去,哪怕加了运费,两钱半一匹也是稳稳的赚钱。
这意味着什么,以周小娘子现下的学识和职位,只能模模糊糊地感受,而不是完整地描述出来,但她能想到的变化便已有很多了——棉布既然如此便宜,那么农家也就不必为了省钱自己织布了,能把精力省下来做别的活,布直接买就可以了。因农家都还是老式织布机,也没有横式纺纱机(便有也用不上),效率是完全无法和纺织厂相比的,算下来还不如买布划算。因此这布匹在本地的销量也会比以前高,而织工的收入也高了……这便是政治课上说的,‘生产力的改进’。
她对生产力的概念还不是太清楚,不过若以这个标准来说,买活军这里的生产力当然是高的,而且要比外面高得多,所以这里的物力非常的丰富,什么东西都和外头不同。
周小娘子现在隐约相信她自己也能把两个孩子带大了,她是很有上扫盲班的动力的,而且自信手脚灵便,转为正式工之后,一日赚五十文也不是问题,到那时她的收入将会宽绰得多。
她而且还很有上初级班的动力,初级班毕业之后,她便有考管理岗的资格了,到底来说也管过织场,哪怕是个小组长,是个会计,不必在织机跟前做活,收入也有个四十文起,省力是省力得多了,下班后或许便还有精力给两个孩子做饭。
从老家到买活军这里来已经三个月了,天气逐渐地热了起来,周小娘子曾剃光的头发也慢慢地长成了寸头,她很快或许便可以不戴义髻了——这是她虽然经济紧张但还是坚持买了的东西。日子似乎渐渐地好了起来,在这里她不必担心被宗族觊觎家产,觊觎着自身的那一点可怜的姿色,在买活军这里,单身女娘——不论是不是寡妇,有没有带着孩子,外出做工也不会惹来什么闲言碎语。她时常能留意到有流氓被抓去彬山发配为奴的公告,在这里,凡是循规蹈矩、老实做活的人,似乎都能受到买活军的保护。
若那些作恶的人,不管背后有什么宗族,又是什么体面人家的子弟,也会毫不留情地被送去彬山,甚至连累得一整个家族都因此被扣了最重要的‘政审分’——哪怕就是买活军的嫡系,都不会有任何的宽待!
临城县的黄榜上就曾贴出过榜文,很详尽地讲述了在许县发生的案件:出身彬山的买活军兵丁甲收受了商户的贿赂,帮助他们在争端中出了伪证,而这件事又被买活军的兵丁乙揭发,于是兵丁甲和商户一起被发往许县煤矿为奴,兵丁乙得了加分,兵丁甲的家里人却倒霉地因此被扣了政审分。
这些榜文传递出的信息,令本地人心惊畏惧,却让周小娘子这些外来户由衷地感到了一种说不出的安心,像她们这样没有依靠的人,吏治越是清明,便越能安居乐业,周小娘子已逐渐相信了她可以外出做工也不会惹来闲话——当所有女人都外出做工的时候,便反倒是那些留在家里的女人会被说闲话,这是她在来到这里之前从来没想过的一种现象。
但,即便如此,即便她已经在逐渐地相信自己可以一直外出做工,也可以独自生活,但几个月下来,周小娘子却发觉自己并不如吴老八所说的,“或许到那时,你便发觉你还更喜欢一个人生活”,她还是想再成婚的,也依旧挂念着吴老八——纵使有许多人家都托了媒婆来问她的意思,而在临城县要定下一门不差过吴老八多少的亲事似乎也并不难,但在所有人之中,她还是最想嫁给他。
这理由似乎是很显著的,因为正是他救出了她,把她和孩子们从必死的绝境中拉了出来,但却又不那么的充分,因为连他自己都说,不要将恩情和感情混为一谈。但不论如何,周小娘子还是会时常想起他,并不仅仅是当她体会到眼前的困难,想要找个帮手时,她不再像几个月前那么着急了,但有时在睡前她也会突然地想起:他现在还好吗?已平安归来了吗?他们的婚约还算数吗?是不是他为了安抚自己暂行的缓兵之计,他实在的并未看上自己?
她的去处是他们一起商定的,由他来做主,而她确定了住处之后,也按照两人约定的办法,往衢县和云县的联络处都分别去了信,虽然当时还是用的拼音,写得也不太工整,但应该不至于认不出来罢?如果他平安回来了,哪怕最后是要解除婚约,应当也会来找她一次的对不对……
哪怕在纺织厂做工,周小娘子对外界的信息也比以前知道得要更快,除了每天在城里走动时可以见到的榜文,纺织厂这里到了新棉花也会惹来一批议论——现在买活军还在向外买籽棉,他们很需要更多的人手来种棉田,去年很多自愿投来的成年人都被安排去了种棉田,县城里以前被荒废的土地现在重新开垦了出来。任何人都可以看得出来,厂房还有空余,织机也远远没有三班不停,只要棉料来得更多,产量还可以再提!
五月底,天气已经很热了,纺织厂来了一批新棉花,是刚到港的,如果吴老八走的是海路,或许就是和这艘船一起到的港。周小娘子这一阵子都心神不宁,她始终都还是有些面嫩的,但也忍不住想要去厂里的收发室问问吴老八的情况——纺织厂里的外地织工很多,多数都关心自己家乡的情况,收发室是纺织厂内勤特设的一个机构,里头那两个女娘平日里除了自己的活计之外,还会帮她们寄信回家,也会统计外来工人的原籍,并且在买活军内部打探一些原籍的消息,很受到工人们的欢迎和尊重。
周小娘子离家已经快半年了,她婆婆是一定已经去世了,但父母仍在,她也想告诉父母,若是今年诸暨的日子依旧不好过,不如到买活军这里来。因为去收发室耽搁了,今天她下班来接孩子便预计要晚一些,雷姐很热心地答应帮她和托儿所的人说一声,饶是如此,她一路也走得很急,才到街口,乍一眼见到儿子就喊道,“大宝,娘在这。”
下一眼才看到大宝旁边的雷姐,还有雷姐身边站着的男人——二宝便正坐在这男人的肩头上,抱着他的头咯咯地笑着,雷姐也正一脸热络地和他说着话。
她的心跳一下快了起来,又好像有一口气噎在嗓子眼里,脚步也因此踟蹰不前,不过托儿所门口的几人也都听到了她的声音,一起扭头看了过来。
那个晒得黝黑,实在也说不上很英俊,但却让她安心而又想亲近的男人对她露齿一笑,自然地问道,“你是不是长高了些了?”
这个让她暗自担心的男人终于还是来看她了,全须全尾,看着康健得很——而且看到了她也很高兴,他的眼睛里迸发出了亮光来,看来他也并不是丝毫都不喜欢她,还是有几分看得上她的。
这明明都是好事儿,可不知为何,她却忍不住一下就哭了起来。
第100章 周小娘子的初恋
男女间的事儿, 有时其实并不需要说得太明白,既然周小娘子见到未婚夫来探望,欢喜得都哭了起来, 而她的未婚夫又来探望了他, 那么他们彼此的心意也就很明显了。庄嫂子是最爱凑热闹爱撮合的,见到这样的画面, 心怀大畅, 再加上她刚已探听到了吴老八的职业,便很热心地张罗起来, 一定要他们去自家吃饭。
“让长寿、长命带着弟弟妹妹们玩一会!”一进院子她就不由分说地安排, “我去买菜, 老庄你看火, 你们俩就在院子里聊聊!”
天还大亮着, 且又很热了, 院子的周围种着艾草、薄荷驱虫,还有去年新种的西红柿也在花盆里, 沿着架子往上长,冒出了一个个清脆的小果苞, 这几年夏天热, 西红柿都长得快了。院子里的景致是相当不错的, 坐在院中说话, 坦然大方,孩子们在楼上,主人家就在不远处的厨房,不会引来任何非议。此时的临城县再没有比这一处更适合谈话的地方了——周小娘子租的屋子是不许男人进去的, 而这里也总比酒楼里孤男寡女对坐着要好。
吴老八和周小娘子就领了这份好意, 在院子里坐了下来, 四目相对时,都感到有些陌生,却又感到了打从心底产生的彼此亲近的渴望,两个人不分先后都笑了起来,他们都感到了氛围的不同,虽然已经订了婚,但这还是他们头一次这样坐下来好好的、轻松的说话,在此之前,于船上的每一次沟通似乎都令周小娘子紧张而羞耻,而她的情绪反馈给吴老八,也令他又紧张又无奈。
但现在,紧张不知去了何处,话题自然而然地就浮现了出来。“你这一路走来可辛苦?”
“还好,这次去还算是顺当的,只是带回来的人口不多,六姐令我们休息一段时日,去上课。之后再视情况,或许要转岗,或许不要,也看今年的天气。”
“要是今年之江道那边收成还不好,便再去接人吗?”
“对,若是风调雨顺,那便不用走得这么勤快了,可能之后办法也会跟着变,都不好说,反正这几个月暂不用出去了,可在家好生歇着。”
“回许县歇着上课吗?”
“还没定,这种高阶班学生少,开班的地点要跟着六姐的行在走,看六姐到时在哪里,我们跟着过去——可能一边学习,一边也要给别人上课,教他们怎么在外头行走。”
“唔,这里头的学问可的确大了。”
“可不是?我平时也记了不少笔记,正好这段时日有空,便整理出来,写成一份报告,指不定还能加政审分。”
政审分是周小娘子很熟悉的分数了,除非一个人这辈子都不想进买活军做事,只在外头自己做些小买卖,为别人办事,否则这政审分都是很重要的。她道,“我听说连做生意都要政审分呢,我的小组长是这里徐地主家的二媳妇,她说他们公公分数就很高,是以他去拿货都比别人更方便。”
“自然是如此,因此大家都绞尽脑汁地想加分——我倒是托赖你,前阵子写了一封报告,加了些分数,”吴老八告诉她,“这不是就推了你们现在得的那个贷款了吗?”
“原来这是因你写的报告呀!”周小娘子便惊叹起来了,她望着吴老八的眼神更加的崇敬——吴老八不但在危机四伏的‘外头’是可靠而又侠义的,显然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是没有优点,很知道上进,而且也的确给她的生活带来了正面的影响。
她的崇拜似乎让吴老八有些羞涩,他突然抬起手挠挠头,周小娘子忍不住就抿嘴偷笑了起来,这样青涩的表现出现在吴老八这走老了江湖的汉子身上,是有些滑稽。
这让他更不好意思了,但吴老八还是说,“也是受了黄大人的指点,便是在船上你结识他家夫人的那个。像咱们这些人,自小没读过什么书,脑子便不够灵活,处处都慢了人一步,什么道理都在眼前了,却还要被点破了才能明白。所以我现在每有些机会便多读书,多学习。”
周小娘子现在便完全能明白他的意思了,她并不会因为吴老八的坦白而低看了他,反而更觉得他的实在了。“可是呢,我在厂里做事时,那些小组长,修理工,也都争分夺秒的看书学习——会写字才能写报告,就说修飞梭吧,那个飞梭有时会卡住,分了好几种情况,一是要给机簧上油……”
他们现在有很多话说了,不比在船上的时候,似乎除了婚事以外,没有任何能交流的东西,周小娘子的过往是伤心事,不好提,而吴老八的工作和她说了她也不懂。现在,他对她的工作也很有兴趣,更赞成她的结论,“……道理是多少都懂的,但是张妹儿会写字,有那个心眼,抢先总结了报告,打上去之后,便得了表彰,加了政审分,她的报告还被发往许县他们那的纺织厂去参考,黄婶心里酸呢,又没有办法,可见读书写字什么时候都能占个先机——黄婶子气得吃午饭都捧着本书在看。”
说到这里,他们一起笑了起来,周小娘子的眼睛就像是两弯月牙,这是她到了买活军这里来以后,逐渐发展出的新的笑容,她的牙齿也露了一些出来,这在诸暨无疑是不体面的,周家和赵家都是有教养的人家,不论男女,‘笑不露齿’是最基本的礼仪要求,只有在买活军这里才能时常见到这样肆意的笑容。
“临城县的纺织厂怎么样?和你家的织场像吗?”吴老八主动问她。
“自然是不像的,赵家你也去过,便是在自家院子不远又建了个院子,都是木造的房子,一间房子里两三架织机,很拥挤,这里便不同了,都是水泥房,造得很大,便很宽绰,而且是玻璃窗,光照就好。做活的时候还要戴口罩,免得棉絮乱飘,激得人打喷嚏,考虑得是极周到的。”
周小娘子的话匣子便打开了,她仔细地说着观察到的不同,这些话题只有去过她前夫家的吴老八能理解,“规矩也是多的,进出管得都严的很,每日都来登记劳动量,实在是偷不得懒。不过班长、组长对我们组员都很关心,生活中处处都过问着,还帮我们识字——中午吃得也很好。”
吴老八笑道,“必定是她们也想加政审分,你们这些组员从扫盲班毕业的速度越快,她们加分也就越多,若是要竞聘车间主任,这些都是有用的。”
“可是了,总之还有许多我想不到也看不清,却觉得有道理的规矩,这般下来,咱们厂三百多人,只要棉花足够了,真能保证本县城内的日用棉布供给。”最后几个字虽然新式,但周小娘子几个月来听着组长天天说,也早熟悉了。“按我说,就这个价,农家也不必自己织布了,来买布真费不了多少。”
“可不是?我在港口还听说,现在就愁棉花不够,来多少棉花都能织了。”吴老八也笑了,压低声音说,“我猜过不了多久,或许就又要往外吞并了——现在是真缺人缺地种棉花!”
这话是真的不假,周小娘子也觉得厂子的‘产能’尚未完全释放。她道,“来了那么多人,进咱们厂的就几十个,其余人也不知道都去做什么了呢。”
“做什么的都有,搞机械的,种地的,上山看林子伐木的,造船的,进印刷厂的——还有当警察的,做吏目的,嗐,现在是只有缺人。”吴老八道,“便比如说海船,开口要造,那便需要许多人去铺垫,这叫‘上游产业’,倘若咱们能有几艘专门的客船,来云县这一路也就不至于那样辛苦将就了。”
这是确实的,还有临城县的地也没有完全地种出来,人手还是不够,依旧可以引入,周小娘子笑道,“秋后你若还去诸暨,那边的日子又不好了,你便为我捎个信,让我爹娘哥哥他们都来。”
想到在诸暨经历的危机,她的笑容变淡了,有些愤愤地道,“那就不是个好地儿,远不如咱们买活军这里!——便他们一时不来,你也带一册教材过去,我爹我哥哥都认字的,很可以自学。”
她说一句,吴老八就应一声,应道,“全凭你的吩咐。”他望着周小娘子,止不住的笑,就连庄掌柜也在厨房里贴着门偷笑。
周小娘子先没觉得异样,被他笑得倒脸红起来,又垂下头去,望着手指尖喃喃赔罪,“我……我吩咐了你,可莫怪我专横。”
吴老八忙道,“怎么会呢?我便专喜欢有主见的小娘子,难道你不知道?”
他的脸也红了,讷讷道,“先我们讲定了,等你扫盲班毕业之后,再议婚书,你现如今……可有了新的主见?”
其实他们对彼此的心意已很明白了,但吴老八仍很羞涩,周小娘子面上也是红的,不过这确实是要紧的事,她如今已完全明白为何吴老八不肯在船上签婚书,也不愿她去寻下家,辗转请了黄太太强来劝她了。
不肯乘人之危,这人品便比金子还宝贵。她若要和他在一处,便也不肯让他小看了去,因此她害羞了一会便很快地说道,“我是这样想的,先一个,人身权,这自然是平等的了。我不打你,你也莫来打我。”
“这是自然。”
“第二个财产权,这个,我想的是,既然已是一家人了,生活上,花不了太多,也不必分得太清楚,计较着你多吃了一口肉,我多吃了一块饼子——若是从前,或许是要计较的,如今日子过得好了,便好说了。如今你我收入十分悬殊,便不用说比例,而是走数字为好,譬如我一月出六百文,你出一千文,充作咱们家的公账,除了吃喝之外,置办些家具、孝敬长辈、人情走礼,都从这里头出。倘若还有剩余,置了产业,这产业便属于你我将来的子女。”
寡妇带了子女要再嫁,便难在这家产上,尤其是吴老八还比她更能赚钱,而却是光身一人,平时在家吃用自然是少的,家用都是周小娘子和两个孩子花销,一个月一千六百文,若只是家常日用是十分宽绰了,但倘若还要日常走礼、置办大件,那也不能乱花的。两个孩子的生活质量会有提升,但也有限,不算是越过了那无形的尺度。
周小娘子对此事已思忖了许久,有很多想法是她慢慢萌发的,也有些是参考了同屋那些寡妇的婚书,她的要求在几个月前来看几乎是不可思议,但一旦进入了脑海,不知为何却又觉得很有道理——为什么不能这样想呢?她似乎真可以这样想,也不会有什么人来反对她。
她越说越是顺畅,“而我将来下剩的那些钱,便归我自己支配,或是积攒,或是做买卖,将来要分的时候,不论有多少子女,一律都是平分。有大宝、二宝的一份,却也不会亏了将来的孩子。”
吴老八下剩的钱要如何支配,这就由他自己了,这样的分配算是合理的,又要比在船上的要求更进了一步,将来不论丰厚还是微薄,也保证了如今这一对儿女的继承权,但也不忘照顾还没出生的子女利益。若是这样的婚书,新媳妇在婆家也可以直起腰做人。吴老八道,“这样便很好。”
——他是见多了恩怨情仇、人情冷暖的,此时便不会说什么漂亮话,反而挤占了将来自己子息的好处。可见人品端方之外,处事亦精明,他虽怜小怜弱,或许也会慷慨解囊,但亦不会因此便将自己的大利都舍了出去。
周小娘子心道这样也好,在外行走才不会吃亏。她虽有微微的失落,却也知道理想中那将她解救出苦难,又有万贯家财,且将她一双儿女视为亲生的如意郎君,终究只能存在于梦里。便是吴老八,实在地说她也是有些高攀了,他大可去寻那些姿容出色又没带孩子的俏寡妇,签旧式的婚书——新式的婚书虽然给了她极大的自由,但却也让她不能再想着占旁人的便宜,钱上是真的只能靠着自己,便是结婚了也没有高枕无忧,一心依靠着丈夫的。
“至于忠贞,那自然也是双方平等的,”因为她并没有多占了什么值得说嘴的便宜,所以说这话时也就有了底气,“若你我任谁不忠贞于对方,那便净身出户,连之前归自己支配的私蓄,置的产业都要交给对方,如何?孩子归无过错方。”
以眼下两人的收入来说,这还是周小娘子占了便宜,因为她如今一个月就六百,交完了生活费便没有积蓄了,而吴老八每个月都能剩下许多工资来,但从抓奸的难度来说,那当然又掉了个,周小娘子带着孩子,还要上工,本就难以有偷人的空闲,若是在许县定居,邻里等于都是吴老八的耳目,现在买活军治下是没有皮肉买卖了,可吴老八常年的走南闯北,他在外头有什么勾当,周小娘子哪能得知?
吴老八毫不犹豫地道,“你放心。我从不曾沾这个,这你也是知道的。”
周小娘子抿唇道,“我暂便只想到这些了,还有什么?”
还有便是若要离婚,财产的分配了,两人的意见倒没什么出入,那便是倘若不是因为移情别恋而导致的离婚,财产便将共同财产分一分便好了,吴老八意思是不论谁提出,他赚得多,会给周小娘子一些补偿,周小娘子却觉得自己并不需要。
彼此还在谈结婚的事,又是这样也算是经过考验的婚约,对离婚的事项便不会约定得很仔细,三言两语,大略已定了下来,彼此心里都十分喜欢,周小娘子冲着吴老八笑,道,“倘若你在临城县上学,我就在临城县再读几个月的书,若你是去许县上学,我便调动到许县去。”
买活军这里婚书是最繁琐的,婚俗反而简易得多,大概也因为此时的婚姻多数都是寡妇走道,没有什么仪式,两家合在一块请亲朋好友吃顿饭便罢了,再醮的寡妇也不像女儿家那般矜持,周小娘子以为二人都回了许县,请吴老八的亲戚吃顿饭,再做两身新衣裳便可以算是礼成了。
吴老八也觉得如今人人都朴素,他结婚若是大操大办,经了众人的眼,等他离家以后会生出事端,周小娘子这般安顿颇是妥当,两人便商谈定了,正好庄嫂子也把酒菜买了回来,庄掌柜出来一叠声恭贺二人的喜事,又教两个孩子喊叔。
这两个孩子,大宝三岁,二宝才一岁,不懂事的不必说了,大宝对吴老八印象是很深刻的,晓得他是自家的大恩人。小孩懵懂,父亲去世已久,祖父也去世一年多了,如今也不太记得奶奶,念叨的都是托儿所的某老师,对吴叔叔并不排斥。
吴老八也很会带孩子——不知是不是这两年在外带孩子带出来的经验,他请庄嫂子、庄家两个孩子一起都共桌坐了,周小娘子也上桌,两人一人抱了一个孩子,吴老八将大宝抱在怀里,一边和庄掌柜闲聊一边哄他吃蛋羹,大家吹着晚风,吃着下酒的花生米、卤味双拼,慢慢地饮着酒,说些吴老八在外头的见闻。
庄掌柜是做生意的人,天然地便对外间的消息感兴趣,吴老八走过的地方极多,见闻广博,有见识的人在本地是相当受到敬重的,他说了些自己在外的经历,譬如驿站遇尸、水路遇匪等等,连一心惦记着看小说的庄长寿都惊得张大了嘴,听得极为入神,又说起外间的民生,庄掌柜、庄嫂子都是连声叹息摇头,又庆幸道,“好在咱们在买活军这儿,这些年来都得太平。”
危险距离他们是相当近的,百姓们因此很惜福,说到此处都不由念诵六姑的尊号,一顿饭吃了许久,直到外头喊了八点半,周小娘子担心再晚回去房东要闩门,这才抱着孩子告辞。吴老八一手把熟睡的大宝托在肩头,另一手提了灯笼,周小娘子抱着妞儿,心下也是感慨:倘若没个男人,这会儿她连两个孩子都带不回去。
还是要有个男人更方便,她想着——倘若吴老八一年能在家半年那便更好了,但也知道这个并非他能决定,只得如此奢望,也不好说出来。二人在巷子里并肩走着,吴老八时不时提醒道,“留神脚下,这青石板有些滑。”
老城区还有地面是青石的,难免凹凸不平,走得就慢,从北门巷出来还有个下坡,两人手都占满了,吴老八怕周小娘子滑倒,便走在她略前方,道,“不怕,你只管走,若不稳了也是撞在我身上,我支撑得住。”
周小娘子心里骤然升起一股说不清的甜意,这似乎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从男女的交往中尝到了喜悦——现在要她回顾来到买活军治下以前,所有的记忆都似乎是混沌的,既没有喜,也没有怒,只有糊糊涂涂的随波逐流,还有那追蹑着的焦虑与恐惧,她早就不大想起亡夫了,他们之间可曾有过这样的时刻么?
似乎是没有的,他们结亲以前都没见几次面,她总被关在家里做活,成亲后便是换了一个家做活,而丈夫成天到晚都在外头,他也要忙活家业,白日里不大能见到人,到了晚上,灯火又总是不够亮,她的公婆是很持家的。
她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昏暗的烛光下,一个人影凑过去噗地一声吹了蜡烛,这就是要睡了——就这样她生了两个孩子,而关于怀孕的一切似乎都还是蒙昧的,也谈不上舒服,更像是一种该做的事情。妹妹还在肚子里时他很突然地便死了,带给她前所未有的危机,后来她思念丈夫还在的日子,多数都是在思念那时候的平淡与安全。对他那个人,她已经几乎什么都不记得了,他们甚至连争执都很少有,因为家里的事当然是男人做主,她能说得出什么呢?
但现在这个男人——即使最开始是绝望中唯一的希望,现在也是她自己喜欢的,她自己牵挂的,她自己选择的。
一切便似乎因此而不一样了,哪怕现在这样的黑,她仿佛依旧能看见他的面孔,看见他急切中透着无奈的神色,看见他暗藏的精明和挑剔,也看见他的善良。
周小娘子在过去的几个月滋长了不少力气,她调整了一下姿势,单手抱住女儿,左右看了看——屋舍都几乎黑了,天地间除了他们便只有夜空中的弯月亮,时间很晚,邻舍们都睡了。
“没事。”她的声音像是蚊子叫,但仍伸出手挽住了吴老八的胳膊。“我……我挽着你走。”
他的动作顿了一瞬间,肌肉也僵硬地绷紧了,片刻后才恢复了脚步,虽然看不见,但声音里能感到他现在一定正在脸红。“行……行,这样稳当。”
他们便这样在温驯的黑夜里静静地走着,伴着脚步,听着彼此那响亮的,如擂鼓一般的心跳,一道走向前去。
第101章 新来的农民们
“快快, 咱们这还有新来的农户吗?都种过了牛痘没有?快给登记上!”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千百年来都未曾改变的起居习惯,买活军这里, 由于白日里回家的机会不多, 因此许多家务必须找时间来干,白天的时间便更紧了,人们往往在日出前就起了,女娘们借着曦色洗漱做饭, 男人们则扛起锄头下地去, 干了一道活再回来吃早饭——城里人的早餐多数是粥面之类,但村里人的早饭, 在农忙时分也是实实在在的干饭, 甚至还有直接用猪油来拌的, 这是因为早上没有太多时间做菜,而要干活的人必须吃得有油水。
日子诚然是好过起来了,好过就好过在饭上, 在往常,哪怕是农忙, 也不过就是干饭尽量吃饱而已,与此同时, 家里其余不做‘全活’的人便只能节衣缩食,喝些稀粥来混个肚儿圆,孩子们则成天在田里野外疯跑, 逮着一切有肉的东西来解馋, 田鼠、蛇、蚂蚱, 就没有他们不吃的。只有青蛙因为是益虫会被家里人呵斥着不敢吃, 偶尔还去田间偷菜——现在倒没什么人偷菜了, 不仅因为日子好过了,也因为孩子们也忙了起来,五岁以上的孩子,半日帮家里做活,半日便要去村头上课,六七岁的大孩子抱着弟弟妹妹在村口听课,这已经是众人都习以为常的景象了。
而且,现在孩子们也没有那样馋了,现如今做活的大人在农忙时分可以吃干饭,吃炒鸡蛋,吃猪油——孩儿们虽然只有土豆干饭和咸菜,但只要去上学,一天也能吃一个鸡蛋,而且下了晚学以后,母亲会较有时间做饭,便可以掐了新出的小青菜,用猪油和冬腌菜炒上一碟来下饭,全家人都能将干粮尽力吃饱,这在从前已经是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了!
除此之外,对疾病的担忧也减少了一些,孩子们的记忆是较模糊的,不太会去留心疾病的消息,就更不会恐惧了。但大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三不五时就要面对同龄人的损失——发天花痘、发水痘、得了疟疾、肺痨、百日咳,掉到水里或是冬日洗澡感了风寒,得了搅肠痧、大肚病……一个孩子平平安安地长到能成亲的年岁是不容易的,福建道这里,十个孩子生下来,或许只有五个孩子能被养活,其余都化作了婴儿塔中的尸骨,而这五个孩子里只有两个长大成人也再正常不过了。
买活军倒也没有带来什么灵丹妙药,倒是带来了一大堆的忌讳,譬如要防止肺痨便不能随地吐痰,要防止大肚病便不能吃钉螺,要防止疟疾便要防蚊子咬,要用艾草时不时地熏屋子。现在扫盲班要毕业,第一个考的是语文,第二个是算学,第三个便是常识,除了防疫的常识之外,还有一些在买活军治下生活要明白的常识,譬如说对筹子的使用和分辨,对纠纷的处理,以及买活军的一些律条,不能私自斗殴,不能私自买卖人口,不能买卖田地,不能收二重租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