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买活_分节阅读_第57节
小说作者:御井烹香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14 MB   上传时间:2024-12-17 19:12:59

  “告诉朕,谢六姐无意天下,只愿南图,此言……到底是真是假!”

第124章 至少止渴

  “火烛注意, 下千两——”

  在悠扬的喊叫声中,渐渐浓黑的天色里,宫门正一重一重地往内关合, 小中人抱着沉重的‘千两’锁在一旁躬身等候,这便是入夜时分隔内外的‘下千两’,除非是当值的阁臣,要在南书房留宿,否则入夜之后, 紫禁城中不见灯火人烟, 一片乌漆麻黑的, 伸手不见五指, 那些当值的官员若是出来散步游荡, 遇到月黑风高之时,被吹灭了灯笼, 倒霉跌入金水河的都有过。

  国势诚然是一年不如一年了,从前宫中各处夜里都是供灯的,可自从九千岁得宠,第一件事便是废了‘宫中各处灯火使费’,因仅此一项每年就要耗用十万两白银以上,对内库而言已经构成沉重负担。从此以后,宫中入夜便是这般,众多殿宇蛰伏在黑暗之中, 宛若择人而噬的猛兽,不知为何, 又有一丝凄清诡谲之感, 仿若白日为宫城, 黑夜为冥府, 那些托着蜡烛、点着灯笼在其中穿行的人影,半像人,半像鬼,远远看去,实在令人有几分不寒而栗呢。

  “皇爷,今夜是去坤宁宫,还是回下处去?”

  皇帝放下轿帘子,不再眺望外头,他心里实是不爽快,时而便沉浸在思绪之中,外头人小心翼翼问了三遍,他才听明白,“不去皇后那里了,今晚想清净,不摘灯笼。”

  所谓摘灯笼,是宫中后妃侍寝规矩,入夜后各主位在自己殿门外点红灯笼,若当夜得幸,便有阉人前来,摘下灯笼迎走后妃,唯独皇后是例外,皇帝找她要去坤宁宫,也可以过夜。其余摘灯笼迎来的妃子,完事后照样被送回去,不会留下和皇帝共寝,这也都是祖辈留下的老教训——有就寝时险些被宫人勒死的先皇。

  虽然宫中除了皇后,没有更多主位,多是一些选侍,但这是因为封妃多少也要有些耗费的缘故,皇帝年轻,从前在这些事上是很热衷的,甚至可以说是荒唐,灯笼夜夜要摘,有时一摘还是两三对,尤其是服丹之后,更是通宵达旦。不过这一切在去年黄谨进京,敬献买活军大礼之后戛然而止,不仅仅是因为买活军送给皇帝许多好玩的小物件,足可以消磨时间,更重要的是,皇帝十分信服谢六姐的养生理念,此后疏远道士,再也没服用过他们进献的仙丹,更是按着谢六姐的办法安排食宿,又习练了黄谨偷学的所谓‘健身体操’,不过几个月便觉得身体日益壮健,由是便越发保养起来,一旬最多招幸两次——当然也是因为有了更好玩的事儿去做,没时间光惦记着胯下这二两肉的事了。

  也因此,迎候他回宫的小中人并不诧异,一顶小轿将皇帝送回乾清宫西暖房,热水已预备下了,几个小中人、宫女眼观鼻、鼻观心等在那里,见皇帝进门,微微点头示意,便一拥而上,为他脱下道袍,用热水绞了毛巾,先为皇帝敷脸,又有宫人为他按摩肩膀,将他按得浑身松软,此时澡桶中也已经注满了热水,众人便扶着皇帝,让他跨到了澡桶中,又为他拉上‘拉链’,只露出一个头在外面,皇帝便往后一靠,舒舒服服地享受起了宫人按头,又听到水声潺潺,这是他们另外预备了一盆水,要来给他洗头了。

  要说买活军,享受是真会享受,虽然听说他们不许澡堂子里开浴池,但这样的所谓‘便携式’澡桶,却诚然是令人啧啧赞叹的仙器,叫人更加肯定谢六姐的来历不凡——若说这结构倒也简单的,皇帝看了几眼便明白了,用一种前所未见的所谓‘塑料’材质做的支架,里头是个一人多长的底,中间有一段是特制柔软塑料——这塑料竟是可刚可柔,令人着迷。这样要使用时,将其提起卡好,而沐浴完毕之后,只需要将其抬到明渠上方,拔掉塞子,则所有积水顿时涌出,随后擦干盆身,重新折叠摆放,实在是再方便也没有了!

  要说这仙器澡桶,也很是有一番故事,宫中原本也不是没有澡堂——不但有,而且是很有异国风情的,叫做‘奥斯曼式’的一个小澡堂子,在武英殿附近,名为浴德堂,从前皇帝洗澡多是去那处,但那里距离乾清宫不近,还要特意劳动,很不便宜,再加上这些年宫中用度日益局促,浴德堂每动用一次,消耗人力不说,光是柴火煤炭便所费不赀,皇帝原本也不怎么注意个人卫生,由是浴德堂也少有启用,逐渐废弛,他不去,其余妃嫔连傍边的忌讳也都没有了。

  这样一来,紫禁城中洗澡便更加是个难题了,因为各宫中便是设了小厨房,火力也并不大,只够做两三个快火炒菜的,要说同时烧许多热水,确实很难办到。还有更多不受宠的妃嫔最多是自备一个小炉子,热菜热饭,烧水抹身,不但热水不够,废水也难以处理——宫中虽然有渠,但都在殿外,真的要淋浴、坐浴,那澡桶都是木制,非常沉重,是搬不动的,要靠太监宫女一桶桶提进热水,注满水早都凉了,便是勉强洗完了,还要再一桶桶提出去,最后扛着大澡桶出去洗涮,实在是兴师动众,一般不受宠的妃嫔也没有这样大的体面。

  原本众人都是惯了这般,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待黄谨去买活军治下见识一番,回来说起见闻,皇帝这爱好工程建筑的心思便动了,他让黄谨去浴德堂看看,能否将浴德堂改建为淋浴——倒是可以的,只需要一些铜来制水管,再要一个水车便成了,所费也不太多。但因为‘祖宗规矩’,而且‘国用日蹙’,这件事最终还是搁浅了。

  买活军不知是否听说了黄谨的转述,第一船送上京的货物之外,还送给他一个仙器澡桶,做工精致已极,材质前所未有,令人啧啧称奇,而且是独他有,连九千岁都无——其实九千岁也用不上,他常在宫外住,想洗澡,大可以开凿浴池,九千岁有钱,也不在乎那点子煤炭的花费。

  有了这澡桶,皇帝便一改前性,也坚持每日沐浴起来,其余妃嫔也受到了买活军的恩惠——虽然澡桶只有一个,但蜂窝煤却是在第一批货到京城时便送进宫里几吨,这煤球和从前所用的一切炭火不同,火力不但足,而且很持久,一个三眼炉子,至少可以烧热两三大壶的水,虽不说什么淋浴、泡澡,但坐在盆子里,往身上浇淋些热水,也不再和以前一样奢侈,便是选侍们也可以时常洗洗澡:虽然皇帝的待遇还是差了九千岁一筹,但选侍们现在是可以赶得上富贵人家得宠的姬妾了。

  至于皇后那里,皇帝得了这个折叠浴桶之后,便百般琢磨着想要仿制,到底还是箍了一个架高的大澡盆子,上头严丝合缝做了盖子,又在澡桶下方凿了螺旋纹的塞口,令宫造司度其尺寸,做了精钢的旋钮塞子来,几番试验,的确不太漏水,只是十分笨重,不能扛着出去倒水,只能在架空的澡桶下方放盆子接水出去倾倒,不过是比原本的方式更方便一点儿。好在坤宁宫地方也大,安排一个浴房倒也还算便宜。皇帝做了一个,十分满意,又给皇弟信王也做了一个不提。

  热水中加了买活军送来的香精,又有巧手打出的浴液泡泡,香喷喷的热气全闷在盖子下头,绵密的泡沫浮在水上,滋润着皮肤,皇帝闭上眼享受着头皮处那舒适的按压感,还有洗发水的芬芳,这一天心情大起大落带来的疲劳感一扫而空。宫人巧手,洗完头之后,又为他细细地打了护发素,用买活军送来的干发帽包裹起来,拿来特意缝制的暖袋,装了热水,塞在脑后保温。

  这也是黄谨写在信中献上的方法,叫做‘焗油’,听说能让头发乌黑有光泽,而这讲究一下就在宫中风靡了起来,就连对买活军的事物一向有些戒心的皇后,都以极大的热忱拥抱了这个全新的美发办法,很快又让数量不多的洗护套装卖出了五十两以上的高价,让内库大赚了一笔。

  都说谢六姐是神农氏,是无生老母,是天妃,是药童,怎么没人说她是财神爷?皇帝昏昏欲睡地想着,再没有比她更会做买卖的人了,什么买卖她都稳赚不赔——这还不是本事,最大的本事是她能把棋走到这一步:和她合作便大赚特赚,而若是和她敌对,甚至只是保持冷淡,都会让人感到有难以忍受的亏损……

  谢六姐是不是神人,这个在皇帝看来是毋庸置疑的,那些西洋人若真有所谓的短波电台,还会像现在这样恭顺吗?恐怕不会,他们还会发疯地想要收买手表,甚至请求皇帝赐予吗?也不会的。正是这些东西构成了一个强大而不可侵犯的买活军形象,谢六姐有了船,自己也在造船,从这一点来说,她似乎就比皇帝还要更有权力,至少这是皇帝现在办不到的事,他没有钱,也说服不了大臣们。

  她显然还拥有在大海中随意航行的能力,在大海上随时和船只交谈的能力,火力压制所有敌军的能力……她还会多少?她还藏着多少?这完全是……是个未知数!

  皇帝不知不觉地应用上了买活军的新词儿,朝廷真的能承受和谢六姐开战的结果吗?再多一个无法剿灭的敌人?

  他压根就不会抱着打赢的希望——他太清楚手下这些武将了,也不能怪他们,没有粮饷怎么养兵呢?没有兵怎么打仗呢?敏军已经失去了能赢得战争的传承,便是退一万步说,回到立朝初期,那些还能打仗的兵员都到了现在,去打建贼,打闯贼,那或许还有些微赢下的希望,但和买活军?

  代差战争,这个词真的好,太形象了,代差战争,这根本就不是一场公平的较量,莫看现在双方的领土规模有极大的差距,但在皇帝来看,战争将是买活军单方面的碾压,这就是代差,买活军的‘单位产量’要比敏朝更高得多了,以至于国土的‘面积’在此时几乎都可以忽略……

  谢六姐已经在称量的一端堆了太多筹码了,开战根本就不可能成为一个选项。甚至这样的份量让皇帝开始愿意重新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大敏会不会就亡在他的手上。在此之前,他一直不愿去想这些,只是因为心底其实是有答案的——皇帝一直觉得,如果他活得足够久,再活十年、二十年,那么总有一天,他要么就是南迁去金陵,要么就是和建庶人一样一把火把自己烧死在宫里,这北面河山,恐怕的确是很难守住了。

  即便是知道这些,又能如何呢?他实在地什么都做不了,什么也办不到,他就连在宫里骑骑自行车的自由都没有。当皇帝登临上九五至尊之位之后,不过多久他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成为了这世上最有权力而又最无能的人,少了阉党的帮助,他什么都办不到,而被他的太祖粉碎分担的相权,并未因为执掌的人更多而更好操纵,恰恰相反,内阁人数的增加反而助长了士大夫们的力量。

  他们已意识到了,当他们联合起来的时候,连皇帝都不堪一击,甚至无法通过正常手段办到任何事情,只能借助阉党胡搅蛮缠。而尽管这些大臣并不会轻易地联盟行使自己的权利,但皇帝知道,哪怕是一点点改革,都会遇到极端的阻力,他不像祖父,幸运地拥有张太岳那样的能臣,皇帝能找到的,能驾驭的也只有九千岁而已,他清楚的知道,内阁里全是一群废物,他们最擅长的就是联手排挤那些没有融入他们的同僚,断绝皇帝接触到他们的途径。

  至于他呢……皇帝知道,他也不是什么很好的皇帝,他比祖父还更没有耐心,他手里的权力比祖父还少。这或许也是王朝气数将尽的表示,父亲确实不得祖父的欢心,也确实不如祖父,而他或许便更加不如了,一代不如一代……不知他是否就是末代……

  如果谢六姐当真对北地没有兴趣的话,或许他还不是末代,或许这裱糊匠还能当下去,或许这艘风雨飘摇的船还能再开一段时间。开几年呢?开往什么方向呢?

  如果谢六姐当真对北地没有兴趣的话……他心底有个声音轻轻在说,你真觉得她对北地没有兴趣吗?

  水有些温了,皇帝哼了一声,坐直身子,宫人们立刻上前打开盖板,搀扶着他起身,两块在炭火上烘得暖热的浴巾一前一后将皇帝包裹住了,那绵软蓬松的触感,舒服得让人几乎要呻.吟起来,皇帝心底的郁气仿佛一下又被浴巾给揉搓散了,他顺着宫人们的安排换了棉质的寝衣——黄谨今日刚敬献的,皇帝心切尝试,连洗都不叫洗,立刻就换上了——歪在了软榻上。

  暖熏笼的香味从榻下丝丝缕缕地传了过来,暖热的丝衾盖住身子,将微凉的风隔绝在外——因为藻井的关系,宫里总是偏阴冷,即便关紧了门窗也还是有风。宫人们抱来了灌着热水的高瓷枕,放在皇帝脖子底下,温软的大腿承着后脑,长发被毛巾绞紧了轻轻擦拭。

  皇帝惬意地闭上眼,享受着这人间最高等级的服侍,唇边不知何时又挂上了朦胧的笑容:谢双瑶怎么可能对北地没有兴趣?她是个统治者,统治者就没有不想扩大疆土的,她现在不来取,只是因为她认为尚且不是时机。

  但那又如何?还能如何?难道还有别的办法吗?饮鸩止渴的人,心中难道不知道这是一杯毒药吗?只是在将来被毒死,和现在渴死之间,他选择了赌一把将来的变数而已。

  这样也好,他不喜欢冲突,也不喜欢战争,更不喜欢听到死人的消息。不用和买活军冲突,这些东西便会源源不绝地涌来,不管怎么样,反正少不了他的用度。

  这样的日子,能享受一日,为什么不享受呢?江南那些地方,由得她慢慢去吞吧,一年一两个县,可以喂养好几年呢,听说谢六姐从不亏待跟随她的人,朝廷也算和她做了买卖,应该不会太吃亏吧。

  能少死些百姓总是好的……

  要不然干脆封她一个护国天女算了……

  如果买活军能解决东江岛的补给问题,辽饷至少可以减征一半以上,但要不要减这么多呢?

  是不是该挪一部分银子出来,至少试着从买活军那里偷学一点练兵的办法……

  种种想法在心头浮浮沉沉,睡意倒一直没浓,这一阵困头过去了,皇帝有了些精神,懒洋洋靠坐在榻上,寻思了一下那个多联骨牌猜想验证器,又觉得这样的好东西还是明日再来钻研,入睡时都有期待,便随意地道,“今日带回来的报纸呢?还附了一份手抄本的,对,就是那个《吏目参考》——念给我听……算了,还是我自己看。”

  他取过了一叠麻纸,先读标题,“谈谈我们为何不能用恐惧和迷信统治百姓……哈!有趣!竟还是谢六姐撰写,太有趣!”

  皇帝一边笑一边往下读,他的笑意很快就消失了,脸色也逐渐严肃了起来。

  这一夜,乾清宫的新式蜡烛熄得很迟。

第125章 东江岛的粮来了

  “有船来了!”

  “有船来了?”

  “还是艘大福船!”

  几乎是一大早, 东江岛居民便轰动于这个新消息,从码头到军营, 再到深处以地窝子为主的居民区,都有孩子以嘹亮的声音,半是咏叹半是歌唱地叫道,“船来啦,船来啦,粮来啦,粮来啦!朝廷的福船来啦!朝廷的军粮到啦!”

  “粮来了?”

  更多的头颅从地窝子里冒出头来了, 多数是蓬乱着头发,也只肯探出一个头,更多的是没有探出来的, “喂, 小孩,你听谁说的粮来了?”

  “兵爷们说的——老大的船——他们说那叫福船!兵爷们从船上往下搬粮食,一袋袋, 好香呀!袋子漏了,滚在地上, 我们抓着吃,你看——金灿灿的。”

  这里的孩子多数是很瘦小的, 又分外的调皮,张开手给大人看掌心的那金黄色的圆粒子, 又很快塞到自己嘴巴里,夸张地咂摸了起来, “好香啊!我去拿给我娘吃!”

  “哎, 你等等你等等——臭小子!”

  地窝子里时不时地便响起了一阵笑骂声, 虽然粮食还没有发到手, 但听说了这个消息,众人的心情显然都很轻松。女人们还是没有出门,而是隔着地窝子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天来,“一会等男人们回来便让他们去问问,真有粮食,一户怎么也能发个十几斤的。”

  “今年过年倒有着落了。”

  “能不饿死人就好。”

  “是!”

  这里的女人,便没有没男人的,哪怕是自己的男人死了,也会立刻找上一个,不愿找的都离开了东江岛,至于孩子也并不多,多数是千方百计带到岛上来的——东江岛说来并不大,不过是一座小县城的大小,附近还有几座大大小小的岛屿,上头都住了守军,这里生活着的女人主要都是守军的家眷,而守军则全都是辽东的逃民。

  自从建贼起势,侵占了辽东之后,辽东的汉人有不愿为奴的,也有禁受不住摧残的,陆续都往外逃走。这其中往西的,甚至有逃去通古斯方向,往东南的则逃入高丽境内,此时高丽西面的几座大岛,汉民甚至有反客为主的,达到了汉七鲜三。而位处在高丽和敏朝之间,在鸭梨江东高丽湾的这座东江岛,也正为这些逃离建贼的辽民提供着宛若灯塔一般的作用,只要东江岛仍在,饱受铁蹄□□的辽民便还有一丝希望,逃到东江岛去,不论是往高丽种田,留在东江岛抗击建贼,还是设法前往祖国敏朝的土地上重新谋生……只要东江岛仍在,他们就还有个奔头,就还有个去处,东江岛,就是如今辽境敏军最后的火种。

  也因此,东江岛被建贼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却又因为不善水战而颇有几分无可奈何。而东江岛的人马抗击建贼的意志是最坚决不过的——现在留在东江岛的兵丁,几乎都和建贼有生死血债、不共戴天。他们留在东江岛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要用自己的生命为死去的家人复仇。

  而这些愿意嫁给兵丁们的妇女,她们的意志也是最坚决的一批——东江岛上很少有原配夫妻,因为这座小岛的原住民极罕见,而逃民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完整抵达此处的,大多数携家带口的汉民,都会选择转入中原或者高丽继续耕种为生,而选择了留在东江岛嫁给士兵的女娘,大多都没了家人,其目的也相当的明显,那就是要杀鞑子,多多的杀鞑子,即便不能杀鞑子,也要给这些杀鞑子的人提供后勤上的帮助。还要让后代传承他们复仇的使命,永永远远地和鞑子战斗下去,不死不休。

  但,复仇是长期目标,而人毕竟是要吃饭的,东江岛本是个贫瘠地方,岛上的沙石地几乎无法耕种,这里原来只住了一些渔民,便是逃民来了这里,也无法变出黑土来,而此处和敏朝的联系又相当的不便——补给的船只由于船速慢、火力弱小,很容易便沦为海盗和倭寇垂涎的目标,因此东江岛获取的补给,更多地还来自高丽朝廷的援助,以及现在寓居于高丽两道中的汉民自发的奉献。

  既然是靠别人给,而且高丽处的农业也不算多么的发达,那么吃食总是紧张的,虽然也有些渔夫在东江岛边为大军渔猎,但这支军队也还是要为了最基本的衣食住行而奔波。这些地窝子中的女人们并非是懒于出门,也并不是因为懒惰而不愿建房,而是因为此地以沙石为主,木材并不多,是不够建房的,倘若采石建房,以如今天气的寒冷,一旦入秋之后,石屋根本无法住人,反倒是地窝子要暖和得多——至于她们不愿出门的原因也是很了然的,此时天气已相当的寒冷,没有棉衣,只有几件单衫,那就只能在正午最暖和的时候,披着烂棉被出门拣些宝贵的柴火,等着大帅的亲兵们前来发粮了。

  因为东江岛的特殊地位,这里的居民全都是军管,不从事农业生产,吃多吃少只能靠上头发放,到了冬天就是饥一顿饱一顿,连热源都相当的珍贵,每年冬天东江岛的军民几乎都在饥寒中度过,是要死不少人的,但即便是这样,也比生活在鞑子皮鞭之下要好得多,而高丽的汉民们,他们的日子也没比东江岛好上多少,高丽的平民日子也很苦,即便是两班贵族,也谈不上多少的享受。

  孩子们在东江岛的地位是与众不同的,不但是自己的母亲会想方设法地让他们吃饱,就连那些曾做过母亲的邻居,也会从本就不多的口粮中给他们省下一口,他们身上的衣服也比成年人更齐全——耗用的布料少,还有人试着给他们做鱼皮袄子,是以天气冷下来以后,他们还能从地窝子里出去,瞧一瞧、跑一跑,带些金灿灿的玉米回来。他们像小狗一样扑到地上去捡拾玉米碴子的时候,那些士兵也不太驱赶他们。

  “娘!”其中有些回到窝棚里,便懂事地将手里的几粒玉米递给了母亲,甚至还从嘴里吐出了那么珍贵的一两粒玉米,含了一路也舍不得嚼的——“娘,你吃呀!”

  于是地窝子便都知道,的确有船来了,船也的确带来了粮食,她们手中缝补的劲儿似乎都大了一点——在地窝子里不代表她们就不做活了,她们要为那些渡海作战的将士们缝制军衣,天气暖和时也要帮助翻晒渔获,以及去军营里帮助做饭——等到这天中午,来发饭的人就比平时要多了两个,他们肩上的担子也比平时压得更弯。

  “吃吧!今天管够呢!”

  今天的粥也比平时稠,金灿灿的‘玉米’、黄橙橙的‘土豆’,和粗糙的白米混在一起,熬得很浓,甚至可以挂壁,一人还有一个拳头大的土豆。发饭的兵丁脸上也浮现了笑容,“吃吧,吃吧!看,桶里还有呢!吃不够了让孩子再来打!”

  在东江岛,佐餐的咸鱼至少是不缺的,但人不能不吃粮食,这是鱼鲜不能取代的美味,女人孩子们狼吞虎咽着粗陶碗里的稠粥,第一碗甚至不用咸鱼来配,她们同时不忘了打探,“是朝廷的船吗?运了多少粮食来?”

  “是买活军的船!”

  “买活军?”

  这是从未听过的名字,尽管买活军在帝国的东部已经引起了广泛的注意,但东江岛和大陆的联系相当稀少,妇女们迷惑地听着士兵们描述细节,“是南面的义军!听说领袖谢六姐是无生老母转世!”

  和完全局限于南部的天妃比,无生老母在北地还算是有些信仰,人们给了些反应,“哦哦!”

  最重要的还是粮食,“运了多少来?是和我们做买卖的吗?”

  “二三百石是有的!这会还在往城里挑呢!”

  “二三百石?!!!”

  “阿弥陀佛,老母保佑!”大多数人当场就成为无生老母的信徒。“老母保佑!谢六姐慈悲!”

  “那今年可饿不死人了!”

  “可是的呢!二三百石,一年都管够吃的了。”

  算学不好的缺点在这里便显示出来了,五吨粮食,一万人撒开了来吃,也不过就是十天二十天的份量而已,东江岛这里的驻军就有一万多人了,还有这些家小,这一次补给完全是杯水车薪,不过是几顿饱饭而已,但前景令人很憧憬,东江岛总算又得到了外部势力的援助,这里一时半会也还灭亡不了,那么辽东的汉民,他们的希望仿佛也因此增大了一分。

  “还不止,还运了些棉袄来,再是暖和不过的。”兵丁们满脸的喜色,“还有叫什么毛衣毛裤的,说是和乌拉草一样,再暖和不过了——等着吧,看大帅怎么和他们谈!”

  “还有棉袄!”这就是更好的消息了。

  “那可有棉絮吗?”有些勤俭持家的妇女立刻便问了,因为棉絮是可以自由分配的,还能为孩子的冬衣多添一些保证。

  “有没有煤啊!”开始异想天开了。

  “可有药?!”东江岛也十分缺药,什么草药都缺。

  各式各样的问题让兵丁们无暇应答,便化为了呵斥,“吃你们的吧!哪问那么多,粥都结了!”

  众人也都笑了,“是稠呢,以前喝的稀粥,这时候可结不了冰。”

  已有孩子抽动着鼻尖,很是向往地闻着空气,“好像闻到了一股味儿——好香呀——娘,这像是从前咱们家吃的熏香肠的味儿!”

  #

  这是个鼻子灵的孩子,他说得不错,此时军营中确实正蒸着腊肠,一根一根暗红色的肉.肠叠在蒸屉里,几乎是九肥一瘦,遇得热来,便冒出了一滴滴发红的油纸,全都透过蒸屉落到了下头白花花的大米饭里,那香味飘出厨房,几乎是销魂蚀骨,连厨子们都不由得大咽口水,眼馋地张望着大灶。

  只听着一声,“开锅盛饭!”锅盖一掀,蒸屉一提,香肠被装到盘里,米饭盛入桶中,余下的锅巴刚被铲起来,众人便一拥而上迫不及待地分而食之,将锅巴蘸着蒸屉上剩余的红油,塞在嘴里,烫得嘶嘶喘气,还在不断地说,“好香!好香!香杀人了!”

  派来上菜的几个亲兵可不理他们,急急忙忙迈过门槛,将滚热的菜盘子放上八仙桌面,毛大帅满面红光,笑着端起酒碗,又向连豪生道,“多劳关照,老弟,我这是借花献佛,来,我们再喝一杯!”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6页  当前第5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7/61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买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