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沈云莲终于对沈云萱不再嫉妒,是沈云萱让她清醒过来,她还是提起沈云萱,耍了个小聪明,才让李耀升对她另眼相看。所以她感激沈云萱。
日后她们也不会再有交集,她会努力在李家做妾,做小少爷的娘,往上爬,抓住荣华富贵。而沈云萱也许开个铺子,一家人幸福地经营着,安康喜乐。这样挺好的,她们各有各的选择,各有各的人生,只要自己不后悔就好。
那边李老太太派去的人打听清楚了,李老太太也就把沈忠打发了,叫他不要这么大惊小怪,没规没矩。
沈忠被训斥一顿,垂头丧气地回去当差,心中不由愤恨,要不是沈老头喊得那么惨,沈云萱又斩钉截铁说让他们受到教训,他至于这么着急吗?谁成想不过是一场闹剧。
换了旁人,这种小事怕是捕快都不会管,他们把沈家人抓起来,纯粹是因为沈云萱刚得了圣旨,县太爷给面子!
想到这,沈忠更愤恨了。上辈子根本没这回事,什么压缩馍馍?他一辈子都没听过,沈云萱在李家那么好的条件都没做过,怎么窝在村子里竟然做出这么个好东西来?
早知道他当初就不进李家,直接跟李家要一笔钱开铺子,让沈云萱在后厨做事。有老爷子压着,他不考科举也不怕名声受损,沈云萱没有任何威胁他的手段,自然只能乖乖就范。
那他就能拿着压缩馍馍去领功了!一个女子,要褒奖有什么用?这世道是男子当道,女子最大的美德就是做个贤妻良母,得了褒奖又不能建功立业,不能升官。给他就不一样了,说不定他凭着这份功劳就能当个小官呢!
沈忠越想越气,恨不得再重生一次,他就知道该如何做了。好过现在窝在李家当个跑腿的,说是书童,实则和家丁有什么区别?
他还不知道沈云莲在李耀升面前和他划清了界限,听说沈云莲升到一等丫鬟了,惊讶又兴奋,抽空去找沈云莲叮嘱她,“你一定要好好打扮,笼住主子的心,不然咱俩早晚要被赶出去。对了,你挑主子高兴的时候,劝他多读书,那样李老太太高兴肯定赏你。你再跟主子提提我,我才是你的靠山,等我受了重用,你在这府里才算站稳了脚跟,知道吗?”
沈云莲一副没见识的样子,连连点头,“我都听你的。”
沈忠满意地离开,只等沈云莲哪日受宠给他吹枕头风。在他看来,这府中女子往上爬真比男子容易得多。上辈子沈云萱轻而易举就当了妾,这辈子沈云莲也这么快就升了一等丫鬟,他却混得如此艰难。可见富家少爷更爱女色,他也只能先等着堂姐帮他一把了。
他没看到沈云莲在他背后嘲讽的眼神,若真能跟主子说上话,她第一时间就把沈忠踢出府!
第156章 农家小厨娘VS大户书童20
沈云萱在给孩子们上课的时候,特意讲了一节与律法相关的课,好些送孩子来的乡亲见状都留下跟着听了一上午。
沈云萱是为了科普,举的例子都是简单易懂,可能在村子里发生的。比如谁偷了别人家的鸡、谁因为田地划分把人打伤了、谁遗弃了病弱的老人、谁偷偷把落单的小孩卖了等等。
打或抢一定是违法的,只不过到什么程度用什么刑罚大家不清楚,有些在大家眼中只算小矛盾的事,竟然会被判刑。大家觉得挨打还手是应该的,竟然也可能被判刑。
乡亲们听完唏嘘不已,“还是咱村子里好,有啥事找里正就解决了,外头忒复杂。”
沈云萱趁机说:“是啊,那天要不是正好差大哥在场,我也不会报官,请里正处理最好不过。”
张礼山跟着道:“当时里正就在场,沈家人仗着家里有两人在李家当差,不听里正的话,只有差大哥才能压制他们。”
沈云萱点了点头,“好在他们没来得及下狠手,没伤到我奶奶,也没真的抢走钱财。衙门关他们几日就会放回来了,不会给咱们青山村抹黑。”
他们师徒俩一唱一和,村里人对沈云萱报官的那一点芥蒂立马散了,注意力全集中到“抢走钱财”上面。
当时他们都觉得“入室抢劫”是个说辞,没有深想。沈家人就是想搬沈老三的东西回去而已。如今细细想来,众人都是一惊。沈云萱做的那个买卖还请了帮工,怎么说也是赚了钱的,这银钱到了沈家人手中还能还回来吗?不得刮掉沈福一层皮?
差一点他们大伙儿就成了“偷到抢劫犯”的帮凶了!而且要是被沈家人做成了,他们村子出了这种犯人名声都坏了,谁还敢和他们谈婚论嫁?沈家人真是害人精!亏沈家还有读书人,一家子丢人现眼!
乡亲们带孩子离开的时候,还在骂骂咧咧地怨怪沈家。沈云萱和张礼山对视了一眼,同时笑出声来。
下午沈云萱就带家人继续到县里看铺子,要找个合适的铺子也要看缘分,不是那么好找的。
卖货的事暂时交给了秦氏他们,沈云萱则跟着牙行到处看铺子。他们需要铺面带后院住宅的那种,这样做早餐或者晚上收拾都很方便,节省路上来回的时间,冬天供暖也节省一些。
试想累了一天能立马进后院休息不就是最舒服的吗?
而且铺面也要大一些,能多摆几桌,她对自己的厨艺还是很有信心的,不能出现客人多了没地方坐的情况。各种要求跟牙行说清楚,沈云萱连续看了五天才找到一个合心意的铺子。
铺子的位置略偏了点,不是热闹的街道,附近个人住宅更多一些,它算是住宅区域外面临街的一家,所以有院子也有铺子。是几年前一个大户人家的夫人开的米行,后院一直没住人略显破败,铺子倒是没什么损坏,买齐了桌椅和灶房用具直接就能开店。
一直没卖出去一是位置偏铺面却大,小本生意用不上这么大铺面,红火的生意看不上这位置,且那么大的后院也算价格,县里人都有自己的住宅不需要,这就不实用也不划算了。
再一个是这铺子前主人那一家,是因为生意失败才变卖资产,全家都搬去小房子住了。做生意的都觉得不吉利,刚开始牙行都没给沈云萱推荐。
没想到沈云萱一看就相中了,这简直完美符合她的需求!而且铺子在县城东头,青山村就在县城东边,想回村采摘山货、打猎要近很多。
白杏花感觉前院后院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不由咋舌,“这……太大了吧。后头这房子院子比咱家还大一倍呢!不是说县里房子都小,没村里的宽敞吗?”
沈云萱笑道:“这一片住的都是不缺衣食的人家,院子当然要大一些。昨日看的县北边房子就小得多了。这院子正好,三间大正房够咱们住,西厢房连着灶房,就做仓房。东厢房比较明亮,有孩子想跟我继续学的,就让他们在东厢房读书。”
吴老太想得长远,沈云萱能得皇上褒奖还不骄不躁,显然是肚子里有货,将来还能拿出更多好东西,那这铺子就差不了。弄个小的不久后还得搬,不如一次到位,能开很久。
她转了一圈笑说:“挺好挺好,房后还有一个小院,正好养些鸡鸭羊啊之类的,还能种点小菜。”
至于牙行说的后院房子有些破败,对于村里的房子来说,这青砖瓦房绝对算得上极好了。简单修修,添些家具就住得很舒服了!
沈云萱又去附近转了转,同街上的老人聊聊天,确定这铺子没有什么不妥之后,就直接去衙门办了手续。一百两银子就这么花出去了!
银子在沈福身上揣着,他递出去的时候手心都在冒汗。这就给出去了一百两?他活到三十多岁,赚的所有钱加起来还不到二十两呢,怪不得村里人想要到县城生活这么困难呢。
村里好歹有地,在县里要是没个好差事,真不知猴年马月才能买个自己的房子。
不过几人激动了一下也就算了,毕竟沈云萱得的赏赐有三千两。这一百两虽说挺多,但这铺子要不是几年卖不出去也不可能这么便宜。
买了铺子,几人就热火朝天地收拾起来。沈云萱规划哪里放什么,找来匠人交代清楚。沈福盯着别出差错,重点把铺子和后院的几个灶台修建好,火炕也重新弄了一下。沈云萱还特意让人加修了火墙。
这里比京城还靠北,冬天真的会冻死人。如今不缺钱,自然让家人舒适才是最重要的,冬天屋里暖和比什么都幸福。
吴老太和白杏花则带着秦氏几个,一起缝制新被褥新衣裳。秋季的衣裳、冬季的棉袄,都得准备起来。开了铺子不像在村里在街上,必须体面干净没有一块补丁,还得多几套换洗的。
这一样样准备起来,比过年还热闹。沈云萱给帮工都加了工钱,他们也是喜气洋洋的。
翠儿缝衣服的时候问沈云萱,“姑娘,开了铺子还用咱们吧?”
沈云萱笑道:“当然,跟你们签的可是长期契约。不过也要你们自己考虑好,我这暂时没有住的地方,你们每日早上要从村里过来,晚上收了工再回去。”
还没等沈云萱说别的,翠儿六人连忙表示他们不怕折腾,沈兴的爹沈南一摆手说道:“不就走点路吗?咱农家人腿儿勤着呢。再说还可以跟牛大商量每天用牛车接送,咱们六个人一起也不怕有危险。”
秦氏点头道:“跟着姑娘做工以来涨了很多见识,每天大家凑在一块儿也高兴得很,干活都有劲儿,我也想一直做下去。”
翠儿笑道:“小玥他们也七八岁了,能当半个大人,到时候让他们帮忙上菜洗碗,晚上再把他们带回去。那他们就能继续来跟着姑娘读书了。我觉着姑娘有大才,我们大伙儿就想跟着姑娘。”
沈云萱道:“那咱们就一起好好干,开了
铺子会更累,一天到晚都要在这,工钱就一个月三百文。等咱们生意红火了,再给你们加。”
几人震惊地互相看了看,确定沈云萱不是开玩笑,才惊呼出声,连连道谢。工钱一下子涨了一百文,他们每年就能赚三两半了!够全家人过一年的!
几人开心不已,干完活一起去买了布料,回家做新衣裳。沈云萱给他们每人发了一套新衣裳,颜色款式都差不多,显示他们是铺子里的帮工。但他们自己肯定也要做一套换洗的才够用。
每个人回村的时候脸上都带着笑,村里人好奇地上来问:“咋了这是?不年不节的咋还买上布了?沈姑娘给你们发的?”
翠儿笑说:“姑娘是给我们发了一套衣裳,开铺子嘛,讲究一点。这是我们自己买的。”
有人倒抽一口气,“一下子两套衣服,沈姑娘是真赚着了啊。”
翠儿笑眯眯地说:“姑娘小本买卖能赚多少?这不是皇上给了赏赐吗?肯定要过好一点的。”
“那沈姑娘开铺子还招人吗?”
翠儿摇摇头,“暂时不招了,还要看铺子开了之后生意怎样。”
大伙儿见问不出什么才渐渐散了,多少有些后悔当初没争取到这份工。但也没有说特别嫉妒的,毕竟,他们仍然不清楚沈云萱赚了多少。只当沈云萱这么大方是因为那一箱赏赐罢了。
不知不觉间,大伙已经开始称呼沈云萱为“沈姑娘”了,也不太敢去跟沈云萱问什么,总感觉他们一家已经和村里人不一样了。
大家还关心孩子们读书怎么办,沈云萱当然不可能天天回村子里教书,就说谁家孩子想读书可以让孩子跟翠儿他们早上去铺子,晚上再一起回来。
有人觉得自家孩子不是读书那块料,一走走一天,帮不上家里什么忙,算了。有孩子嫌远,不想去。还有人小心眼,猜测沈云萱是想让孩子去铺子里当白工。
总之因为沈云萱不是正经的教书先生,愿意让孩子去县里跟她读书的只剩下三分之一,十个孩子。
没几天,沈云萱的新铺子弄好了,他们在铺子开张前一天搬去县城。雇了两辆马车还有村里的牛车,将要带走的东西装上,在乡亲们的目送中离开青山村。
有人在人群中大喊:“记得常回来啊!”
吴老太他们掀开车帘,用力同大伙挥手,“一定一定!”
这边热热闹闹地往外走,沈云萱他们衣着光鲜,对村里人来说就是绝对的发达了。
巧了,沈家人正是今日被放回来的。一家子在衙门里担惊受怕,吃不好睡不好,才几日就瘦了一大圈,衣服头发都脏乱着,互相搀扶着往村里走,要多落魄有多落魄。
他们看见马车连忙避到一边,擦肩而过时,才看清里面竟是沈云萱一家!
有人看见他们,惊呼道:“这不是老沈头吗?可算是放回来了!”
“要说当初老沈头还是因为上沈姑娘家找麻烦才被抓的,如今沈姑娘都开了大铺子,当上老板了!”
“自作孽不可活,他们一家就是活该。好好的金娃娃非逼得过继,这下好了,人家发达了也跟他们没关系。”
“话说老沈头不是总念着要兴旺沈家吗?这是瞎了眼,把能兴旺家族的姑娘逼走了,供着一个干啥啥不行的家丁啊。”
“以前还不咋相信沈家耀去当家丁,现在总算信了,没看他们被关起来这么多天都没救出来吗?”
乡亲的指指点点让沈家人抬不起头,一个个缩着脑袋快步往家走。等人群散去之后,他们还悄悄跑去吴老太家里看了,院门上挂着大锁,里头几个门也都锁了,沈云萱是真的搬走了。
听说在县里开了铺子?怎么可能呢?这才几天啊?
沈家人满心震惊,还有些惶然。关起门之后,刘氏忍不住说:“我们是不是……是不是不该让二丫走……”
沈老头猛地一摔茶杯,“你是怨我做错了?”
“不是!儿媳不敢!”刘氏连忙藏到沈财身后,不敢再说。
沈财却突然开口,“爹,事情都这样了,你也该放下旧怨了吧?还以为老三跟二丫是任你拿捏的窝囊废吗?全家跟着你进衙门,差点就要蹲大牢,今天就算你说我不孝我也要说,老三跟二丫已经是我们高攀不起的人了,你在这件事上就是做错了!”
“你!不孝子!”沈老头暴怒,沈老太急忙让沈财道歉。
沈财冷声道:“实在不行就分家,你跟老二过,别一天天供着老二的孩子,欺负大房还连累大房。我跟刘氏反正也没儿子,这辈子就这样了,吃饱不饿,啥也不用顾忌,分了家我们还痛快点。”
沈老头这才意识到事情闹大了,这个家的心散了!他无比后悔,早知道,当初就别看轻三房,别提卖掉二丫的事。谁能想到三房的人这么有本事呢?早露出这本事,他也不会看轻他们啊,那家里早就发达了。
沈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沈老头再也不是一言堂,沈财通过被关这几天想清楚了,沈家耀这书读了还不如没读,根本提携不了他们,如今又去少爷身边当牛做马,等沈家耀发达还不知道要等多少年。
这些年里他却有可能被连累出事,还不如自己当家做主,左右只要不分家,到时候沈家耀发达了也扔不下他们。
这些事外人不清楚,暂时也没造成什么影响,大家只知道,沈家沉寂下来了,终于消停了。
沈家也发现,他们在村子里变成了最不受待见的一户人家,毕竟是被抓进去过的,乡亲教育孩子都会说:“再不好好听话,长大就跟老沈家似的进大牢!”
沈家人无比憋屈却又无力改变现状,只期盼着沈忠和沈云莲在李家能出头,让他们荣耀起来。
沈云萱站在新家院子里,对三位长辈笑道:“以后这就是我们的家了!”
白杏花激动道:“当初落难我流浪到这,做梦都没想过这辈子还能过上这种好日子!”
沈福看着四周,感慨道:“别人总说我这个名字带福气,我看啊,我这辈子最大的福气就是有个这么好的女儿!”
吴老太笑眯眯地,“那还是我福气大,白得个孝顺孙媳!”
沈云萱走向灶房,“今儿咱可得吃顿好的庆祝,叫翠儿他们别忙了,歇一歇等着吃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