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拿不出,甚至都不敢想。
过去的这一年,两人摆小摊属实是挣了不少,有时候一个月能挣个一千多块,少的时候也能有个七八百。
零零散散加起来可有个七八千呢,老本确实是快掏没了,但没到掏干净的程度。
在大人们忙忙碌碌收拾铺子的时候,西西开学了,她已经是个成熟的小学生了,自己拿着钱跟朋友们去报了道,一点没让家里操心。
平慈街这边,铺子看着是能拎包入住,但真等收拾起来才发现,事情还是不少的,桌子椅子、锅碗瓢盆这些都得弄,还有手续得办。
这一弄,转眼就便过了一个礼拜。
聂思慧早穆绵两天开学,她二十七号就正式上课了,穆绵是三月一号。
赶在开学前,穆绵把铺子牌匾给整了出来,没花钱,她纯手写的。
名字也挺简单粗暴,一家子一起商量了不到十分钟便定了下来,就叫穆氏小吃。
以前卖的那些油炸小吃会继续卖,除此之外还有家常菜,暂时先这么弄,以后看情况再改。
牌匾上除了名字,穆绵还给设计了一点画,画的当然是店里会卖的那些吃的,五颜六色的,瞅着挺显眼,主要是独特、好看。
是有人路过会下意识扫两眼的程度,穆绵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在外面看多了,指定也会想进里面瞅瞅的。
二月份就在这一天天的忙碌中过完了,穆绵也正式开启了她大二的学习生活。
一个寒假没见,同学们变化都不大,硬要说的其实也有,比如个别人也跟向学武一样,放假的时候顺便结了个婚,上课第一天还给一些关系好的人发了喜糖。
穆绵收到了四五颗,嘴里含着糖,闲置了一个假期的脑子跟着回归了课堂,大二的课程比大一多,有时候一整天都有课,充实又忙碌。
穆绵开学不到一个礼拜,老两口找了个吉利日子,店铺正式开业了。
第175章 穆晚到来。
老两口开业开得并不高调,没整鞭炮什么的,就在门口挂了一个正在营业的牌子。
平慈街上就这样多了一家小吃店。
也不知道是因为街上铺子少,还是穆绵设计的那牌匾起了作用,第一天就有不少人进店,营业额比摆小摊的时候多些。
不过这里面不光是卖油炸小吃的钱,家常菜占了一大半,以前摆小摊的时候可没卖家常菜。
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才第一天嘛,顺利的话以后营业额肯定会更多。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后面几天都是一天比一天多,除了新客人外,还有回头客。
中午饭点炒菜掌勺的都是柳双翠,好歹是跟老太太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的人,不说得了十成真传,□□成还是有的。
如果说穆晚是小辈里手艺最好的,那柳双翠就是长辈里除了老太太外最好的。
分量大、味道又好,回头客可不就多了么。
老两口开业那天是礼拜二,等一个礼拜过去,礼拜天穆绵她们去店里看的时候,这小吃店已经算是步上正轨了。
老太太有空的时候会带着心心北北和十一过去帮帮忙,老太太忙里面,两小只就坐门口当招牌,十一趴在不远处看着小孩儿。
两小只偶尔会抱着小吃,坐门口吃得贼香。
故技重施,但好用。
给路过小娃子都馋哭了,街边经常能听到,有小娃子嚷嚷让家长也给买的声音,不买就嚎,一哭二闹三打滚。
兄妹俩比去年大了一岁,除了依旧吃得香长得好外,脑子也跟着灵光不少。
心心不再是哪个只会数数的小丫头,她那记性真是好得没边,以前一些大叔婶婶喜欢拿数数逗她。
今年升级了,明明字还不认识几个呢,但已经能精准说出她姥爷姥姥卖的菜有啥,多少钱,哪道最好吃。
这些菜单上都有,但这不妨碍有些大人喜欢逗她。
心心可不是个会怯场的小孩儿,小小服务员干得有模有样。
北北记性没心心好,但是能说会道的,马上就四岁的小男娃很能叭叭,嘴可甜了,也招人稀罕得很。
穆富贵同志还一本正经地表示要给兄妹俩发工钱,可惜这两小员工经常旷工,能不能上工取决于老太太有没有空。
三月份的日子眨眼间便过完了,忙忙碌碌一个月收获属实是不少,事实也证明,搞个店面确实比小摊子挣钱。
以前支小摊的时候,一个月最多也就一千多块,少的时候几百块。
现在满打满算还没到一个月的时间呢,净利润就有两千五左右,这还只是第一个月,以后如果能维持住的话,一年少说能有个两万多。
老两口那叫一个高兴啊,不出三个月,买铺子的钱就能挣回来,算钱的这天晚上穆富贵同志还喝了好些,一喝多便不停地开始叭叭。
他嘴里一个劲儿念叨着,等以后挣大钱了,给家里三个小娃子的房子都买上,一人一套还不行,要买两套、三套。
显然是受了自个儿闺女的影响,动不动就想买房。
说到穆绵,她这个季度钱也不少,虽然她大部分时间都在上课,没空捣鼓别的,但还有连环画的版税在嘛。
这几年出版社都是一个季度结算一次,穆绵这个季度拿到了快五千块,都是《小丫和朋友们》挣来的。
除了系列二以外,今年开年的时候,出版社还重新印刷了《小丫和朋友们》,两本都卖得好,版税可不就是多了么。
照现在这个趋势下去,这两年她即使啥也不干,一年能拿到的钱基本也是万元起步,作为一个已经画了十六年的老作者,这稿费一点也不夸张,她开始得早嘛。
三月份除了拿到了版税分成外,穆绵还收到了电影制片厂的信,是汪晓瑶主任寄来的,汪主任是这个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前签合同的时候,也是她在跟穆绵对接。
汪主任寄信来说的也不是什么大事,主要是说《小丫和朋友们》动画片完成进度过半了。
从七七年底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能有这个进度已经算是可以了的,这年头技术有限嘛。
简单说了说动画片进度后,汪主任后面还对系列二的畅销表示了祝贺,重点是…她说有机会的话希望可以继续合作,也欢迎穆绵去电影制片厂参观《小丫和朋友们》动画片的制作。
字里行间无一不在表达她对系列二的看好,如果真有机会继续合作的话,穆绵当然是开心的啊。
不过也能看出来,这事儿不是汪主任一个人说了算。
而且也不着急,《小丫和朋友们》的动画片都还没制作出来呢,反响怎么样还是未知数,现在就说系列二有点为时过早。
至于去沪市这事儿,穆绵确实是非常心动,能亲眼看看自己作品的诞生这真的很有意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
她馋沪东的房子!!
要知道,等到九十年代初,沪东会成立开发办,到时候沪东的房子可是成片成片地拆迁啊。
这会儿大家还不稀罕,便宜的几百块就能买一套,名副其实的白菜价。
这要是不买几套放着,上辈子就算白活了。
不过也不用急就是了,要去也得等假期,现在指定是不行的,还得上课呢,根本走不开。
眼下,进入四月份后,天气一天天暖和了起来,中午热的时候能有个十几度,穿一件单衣就可以了。
早上冷一点,就四五度的样子,骑自行车还是有点冻手。
开学一个月,家里的大学生小学生都在按部就班地上课学习。
小吃店那边,老两口也是越来越忙了,客人多嘛,礼拜天的时候还好些,家里空闲人多,都能帮忙。
平时真是有点忙不过来,又要处理鸡鸭这些,还得备菜。
不过早在三月下旬的时候,穆富贵就给家里打了电话,说了一下小吃店的情况,穆晚激动得很,当即表示工作处理好就过来。
在哪做饭不是做啊,在机械厂做饭一个月只有四十多块,殷承福在国营饭店还要少一些,一个月三十出头,他不是主要掌勺的大师傅嘛。
小夫妻俩加起来一个月接近八十块,在红星公社条件算是可以了的,但这工资已经快到头了,再涨也涨不到哪里去。
首都这边不一样,大城市机会多。
她们这工作处理起来简单得很,没办理转让,找了人顶班,顶班期间的工资啊票据福利啥的,自然都归人家。
主要是殷承福他老爹这人有点保守,老人家觉得铁饭碗得端在手里才行,转让出去最少是可以拿到三四百块钱,但这代表没有退路了。
不只是他,这个时代大部分人都是这个想法。
现实就是,只需要十年时间下岗潮便会来临,当然这都是以后的事情。
当下,四月十二号的时候,穆晚小夫妻俩带着枣枣到了。
这天上午穆绵刚好没课,她一个人去接的。
一家三口一出站穆绵就看见了,穆晚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拎了两个袋子,殷承福背着一个大包,手里还拎了不少。
穆绵快快挤到前面,“小晚姐,这儿呢!”
穆晚大步流星的,一走到穆绵跟前就开始叭叭,“我的妈呀,总算是到了,几十个小时啊,小绵你以前咋下车都跟个没事儿人一样?”
穆绵:“第一次也给我累够呛,多坐几次就好了。”
殷承福:“还好是卧铺票,硬座真是不敢想。”
穆绵把枣枣抱了过来,“奶在家做好吃的呢。”
小枣枣立马响应,“三姨,我要吃,吃多多。”
小胖墩胃口好得很,一点也没有被长途旅程影响到。
穆绵笑眯眯的,“少不了你的。”
穆绵一边说着,一边带着一家三口去了公交车站,第一次坐火车的穆晚两口子刚刚还在吐槽火车上的种种呢,这会儿全然顾不上了。
两人探着个脑袋东张西望的,一模一样的神情里全是对首都的好奇、憧憬。
到了公交车上后,两人也一直望着窗外。
偶尔穆晚还凑在穆绵耳边很小声地感慨,“首都真的好不一样啊。”
又大又干净,往前倒个十年,都不敢想她还有拖家带口来首都生活的一天。
往后再倒十年,那时已经管理着一座大酒楼的穆晚回想过去时总是忘不了这一天。
她被小绵拉着,从火车站走到了四合院,从公社走到了首都,没啥忐忑,只有激动憧憬。
从小到大都是这样,大伯一家永远是她们的定海神针。
大酒楼什么的,这当然都是后话了。
以后怎么样,现在大伙儿还不知道,穆晚一家三口的到来让家里又热闹了几分。
小夫妻俩二十多岁,年轻有干劲,歇了一天后便马不停蹄地去帮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