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这匣子上的山水图,这花鸟,还有这月亮,哪个都好看!”
如果能选上,给五两银子也不算太多。
不过现在还是先不和崔大山说,省着选不上白高兴一场。
崔大山道:“有规,好做,就是锯的时候小心点儿,别歪了。”
崔如英以前就喜欢月饼盒子,崔大山做的这个也好看,若是吃完月饼,还能放别的东西。
而且也不俗气,这盖子上头还有水波起伏的浪纹,崔大山以前做过屏风,上面就雕刻这些,没想到放在匣子上也不丑。
就是……
崔如英道:“爹,这个要是成批成量地做,能好做吗。”
崔大山道:“竹编的不太好做,但是这个木头的还成。”
这样子是崔大山自己琢磨的,要是照着做肯定会更快,不过竹编的费事,相比之下,圆的还是没那么好做。
崔如英道:“我先拿出去看看,这两个都好看。”
或许两个都用得上,崔如英高兴地捧着匣子,“爹,你也太厉害了,能做的这么好看。”
崔大山被闺女说的都快不好意思了,这人人都喜欢听好话,他也不例外,“没啥,做惯木工的,都会做这些。我差不多画了画,照着就知道怎么做了。”
闺女总在侯府住着,能为崔如英做点儿事儿,崔大山心里高兴。
崔如英说道:“那也是我爹最厉害。爹,我先回去问问三娘子能不能用上,后天下午我再回来,也准备咱们家过中秋的东西。大哥是中秋那天回来吗?”
崔大山听这话皱了皱眉,“你大哥上午回,就放一天,你这是要走,这不刚回来吗?”
崔如英道:“铺子里又没别的事儿,现在天黑得早,早点回去吧。”
她现在迫不及待地想让陆云蓁看看这匣子。
这东西是没急着用的,但她爹做的嘛,要是能选上崔如英也欢喜。
只不过回去的时候陆云蓁还没回来,许娘子这两日看白日,也不在,旁边传来田娘子轻微的鼾声,崔如英也睡不着,就看崔大山从前给做的屏风。
虽然简单,可上头也有花纹,还挺好看的。
或许这事过了之后,崔大山还能接些别的单子,也比从前在木工坊赚的钱多,这又能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又能赚钱多好呀。
也是崔如英没想到,他爹从前在木工房,明面上不能接私活,如果之前不开铺子,她爹自己干,她也有把握能把她爹做的东西给卖出去。
不过跟陆云蓁就不必说那些话了,本来就是陆云蓁要的,看看合不合适就行了。
傍晚陆云蓁从外面回来,她下午在布庄待了半天,去和回来时车夫总说有人鬼鬼祟祟跟着,想来是大房的人。
再去个两次,估计赵婉芝就信以为真了。
等她回来没坐一会儿,明月就进来说崔如英过来,陆云蓁道:“快把人请进来。”
崔如英一手拎了两个木匣子,进去之后刚要行礼,就被陆云蓁止住,“好了好了,这是……做好了?”
崔如英点点头,把匣子放在桌上,“我爹做了装一斤的和装两斤的,还做了两种样子的,三娘子你先看看。”
陆云蓁之前想过,模具就是崔大山做的,只要不是太差,肯定是可着身边的人来。
但没想到,做出来的匣子这样好看。
圆的恰到好处,里面有六个小格子,正好把月饼放上。
陆云蓁摸着匣子盖子上浮起的山峦,说道:“好看,你爹的手艺可真好,我想着这匣子是不是也能卖,让客人自己选,若是送人就买匣子,送出去也有面子。”
“你爹做了两个,只给五两银子就不合适了。”
第九十二章 囤货
陆云蓁觉得这两个都好,竹编的看着更精巧,也更好看。
木条拼的这个也不错,两个匣子盖子的图案大差不差,匣身算是各有千秋。
当初说好了一个五两,既然两个都想要,那给五两就不合适了。
崔如英摆摆手道:“三娘子,五两银子就够了。你若觉得我爹做得好,日后有什么活儿,还找他吧。”
五两银子不少了,若是日后也能有活儿,那肯定是长期发展更好。
就算不长远考虑,那陆云蓁因为自己选了崔大山,她也不能狮子大开口呀。
陆云蓁笑了笑,点头说道:“那也好,一会儿让明月给你拿银子,再写个文书。对了这可有图纸,怎么做怎么编……”
光看个样子,能学会吗。
崔如英从怀里把图纸翻出来,“我爹用炭笔画了,我给带回来了。”
崔大山写得很详细了,很多尺寸也给标出来了,陆云蓁看了看,她是门外汉,有图纸也看不明白,明儿去木工坊问问,还有不知道的地方,再让崔如英回家问吧。
看了几眼,陆云蓁就把图纸收起来了,笑着道:“你爹这也会写字呀。”
崔如英笑了笑,然后抱怨道:“三娘子,你说奇不奇怪,跟木工活儿有关的就会,别的就不会。我还问了,蛋黄莲蓉和玫瑰豆沙都会写,‘莲’字笔画那么多都会的。”
陆云蓁眼中有些许笑意,劝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做木工活的手艺就没人比得过他。你爹在铺子里坐镇就好了,其他的事儿请掌柜的来办也好。”
有个当家的,不受欺负,但到底当不当家就不重要了。
崔如英也觉得是这个道理,“我家铺子的掌柜的虽比不上陆掌柜,可也不错。”
崔大山不是那种管不好还非要管事的,他也懒得管,怕管不好给家里添麻烦。
赵掌柜呢也没啥坏心,万事都会问她,这样就挺好。
陆云蓁笑着道:“嗯,下面人得利,自己也轻巧。”
崔如英说了会儿话就从正屋出去了,等到晚上,许娘子拖着一身疲惫回来了。
崔如英兴冲冲地说道:“娘,我爹给点心铺子做了装月饼的匣子,三娘子说好看,把匣子买了下来,给了五两银子呢。”
五两银子,那是崔大山从前做木工活儿时工钱的十倍,差不多就是一年赚的工钱了。
别看现在许娘子拿月钱赏钱不少,家里铺子每月赚得也不少,可乍一听做了个匣子就给了五两银子,许娘子还是不敢相信。
许娘子是知道的,崔大山性子老实,在木工坊干得多,活儿做得也好,可私活却接的不多,他也不敢。
本事是有,可性子摆在那儿,眼下可好了。
劳累了一日,可听到这话许娘子脸上疲惫的神色都消失了,“给这么多呢!”
崔如英笑着道:“点心铺子生意还成,做匣子是锦上添花的事,三娘子也愿意在这上头忙活,估计匣子还能在铺子里卖。”
上头虽有圆月,可不是只能做月饼匣子,只要把里面的垫层换了就是,日后做成方的也合适,盖子图案不变就行了。
许娘子眼角露出笑纹,“这可真好,你爹愿意做这些。”
崔如英道:“现在家里铺子请了人,用不着爹做太多活儿,他也就早起做包子,做这些也好,正好多攒点钱,年底换宅子。”
崔如英对这些钱有打算,多几两银子,没准儿到时候就多些选择。
许娘子不住地点头,“好,挺好,等做得多了,拿给我也看看。”
她这个月算赏钱拿了三两银子呢,中秋肯定还有节礼,不算铺子赚的,这个加起来都有好几两了。上个月铺子利润差不多是四十两,她拿了五两银子,这眼看着已经攒了近一百两银子了。
也是快。
“点心……”许娘子看了看女儿,还是把想问点心铺子生意咋样的话咽下去了,三娘子说那是给女儿攒的嫁妆,她也不想动。
许娘子也 怕日后陆云蓁给女儿说亲事,说门好亲事,攒的嫁妆钱却被家里花了,日后嫁人去婆家抬不起头来。
多余问,咋样都是闺女和三娘子的事儿。
崔如英看了看许娘子,说道:“点心铺子生意挺好的,就是不知道下个月分多少钱。”
她是想过,若买宅子,差那么些钱就能买个更合适的,正好自己也有,可以给垫上。
一家人计较太多不好,而且崔家没有贪心的人。
还有一句话叫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家里孩子多,就是得如此,有钱了总得帮帮。
若是日后崔大郎他们发达了,崔如英也希望兄长能拉扯自己。
不过也只能差一点银子的时候,崔如英可以给添上,要是差太多,那就算了。
救急不救穷,要是真花崔家赚不到的钱买个宅子,那也受用不起。
崔如英心里有这个打算,但这会儿没跟许娘子说,没做成的事,还是少说。而且,也没到时候差几十两银子,自己突然说给垫上,他们高兴。
现在说了,万一时间一长,当作理所当然怎么办。
许娘子是真觉得高兴,不仅是高兴,还有一种满足感。闺女乖巧懂事,儿子也按照她的心意送出去读书了,虽不知读成什么样,可崔大郎是踏实性子,就算不是最好的,也绝不会太差。
如今就连崔大山都有自己的活儿干,能自己赚钱了。
许娘子觉着这苦日子已经到头了,往后的都是好日子。
她这个二闺女最是有福气了,跟着三娘子忙活铺子里的事儿,还能给她爹揽活呢。
许娘子说道:“这多亏了你呀。”
崔如英:“那还不是爹做的好,不然三娘子能用吗,家里娘你就别担心了。”
崔如英还跟许娘子说了说家里的事,比如小黑小黄快要长成大黑大黄了,再比如六丫会坐着了,现在也吃米糊鸡蛋羹,她还做了肉松,六丫很喜欢。
还有铺子马上要上生煎包子了,都是絮絮叨叨的小事。
不过许娘子喜欢听,她不常回去,所以家里的事格外关心。母女俩吃过饭,许娘子也不困了,就听着崔如英说。
虽然许娘子不管铺子里的事,但是心里也关心,毕竟自家的生意。
崔如英还想着,日后崔大山若是不管事,家里总得有个管事的人。许娘子性子虽柔和,可为人坚韧,家里的事儿都是听她的,在侯府这些日子,跟以前也不太一样。
不是那么软乎乎的受人欺负了,偶尔也会跟她说,田娘子是比陈娘子好。
崔如英:“娘,我打算过些日子,在铺子里上些新菜。”
崔家开的是包子铺,其实也就是上一些新口味的包子。
其中一样是麻婆豆腐馅儿,麻婆豆腐这菜崔如英本来打算中秋节那天吃的,上回吃的肉末豆腐,就挺好吃。
这回过中秋,不怎么忙就准备一桌菜,素菜她想着做麻婆豆腐,后来想想这也能往馅儿里包,香香辣辣的很好吃,再加上豆腐便宜,素包子一文一个也能赚钱。
要是许娘子看夜里,没准儿还能回家呢,不过回来也是光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