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舍不得用面粉洗,崔如英就用灶膛的草木灰洗的,反正草木灰也是烧过的,还听闻用草木灰止血,这东西并不脏。
用草木灰搓洗几遍,倒也干净。
崔大郎做着生煎,偶尔朝崔如英看一眼,做这个是比做红烧肉费事,光清洗就花不少功夫。
崔如英洗好这些,站起来揉了揉腰,准备工作这就做好了,接下来要焯水。从前家里没酒,如今有了崔如英就从酒坛子里倒了一点,今儿的有下水,加些酒去腥,比光用葱姜蒜管用。
冷水下锅,焯过水后,崔如英炒了点糖色,这步不要也成,但上点糖色卤肉好看点儿。
做饭讲究色香味俱全,颜色也不能差了。
猪蹄剁两半,大肠没切,打了结放进去的,猪耳朵是整个放的,还有一块瘦多肥少的猪肉,怕时间久煮散了,找了草绳扎上。
肉放进锅里,再把鸡蛋、土豆片儿,萝卜块都倒了进去,再加热水,调味儿崔如英只用了盐和酱油。
酱油也能上色,不过加糖色颜色更好看。
等锅再开上来,小火慢慢炖煮着就行了。
土豆片崔如英还提前泡了好一会儿,想把里面淀粉泡出去,若是不泡,煮的时间过长肯定面了。而卤菜注重的是味道和口感,太面反而不好吃。
崔如英最喜欢卤菜里面的萝卜,爽口入味儿,一咬全是汤汁。
菜有了,晚上吃啥还不知道呢,崔大郎和二丫已经出门去卖包子了,家里许久不做酱肉包子,也不蒸馒头。
不如晚上蒸馒头吃,馒头卤菜,最是下饭。
如今天气热,这会儿再发馒头也赶得上,崔如英回屋看了眼六丫,一切如常就开始和面发面。
以往都是二丫发,崔如英做饭以来极少发面,也不知道她今儿能不能成,如果是没发起来就改成烙饼。正好空着平底锅,烙饼也方便。
就不用烙那种葱油千层饼了,少点油的大饼,吃应该也好吃。
退而求其次,卤菜就大饼也成。
崔大山下午就在院子里忙活做椅子,累了起身站会儿,或是做点别的,比如筷子筒和筷子,挂在铺子的门匾,这些都得用。
不能等最后一日再做,到时候铁定着急,尤其是门匾,铺子名字就叫崔记包子,崔大山还是请人写的字。
锅里咕嘟咕嘟冒着泡,下午四郎五郎都没出门,就守在灶台边上,四郎烧火也有模有样的,五郎年纪小,拿了个烧成炭的木块儿,在地上写写画画。
他年纪小,也没读过书,就是随便画的,但崔如英觉得有趣极了,“画得真好看。”
五郎不好意思道:“我就是随便画的……”
四郎眼巴巴看着,崔如英又道:“四郎火烧得也好。”
四郎:“这我可不是随便烧的!”
巴拉巴拉小嘴说了一通。
崔如英:“都懂事听话,一会儿让你们先尝两口。”
*
天长夜短,过了申时太阳也才落山,崔大郎和二丫还没回来,但崔家厨房的香味儿越来越浓郁。
崔如英在厨房烙大饼,崔大山看着时辰还早,把做好的桌子送去铺子,顺便刷漆。
铺子里东西是越来越多,别的不说,还真有要开业的样子。
崔大山到家天还没黑,崔大郎和二丫也没回来,按照平日的时间,还得两刻钟。
崔大山道:“不然你先吃吧,吃完早点儿回侯府。”
崔如英道:“今儿不急,等会儿吧。”
都说了借她用一日马车,反正也晚了,早回去那么一会儿,也显不出什么。想来崔大郎和二丫为了晚上吃肉也会早一点儿回来。
崔如英想得没错,又等了一会儿,崔大郎和二丫就背着扁担回来了。
二人是跑回来的,还剩一点儿生煎没卖完,大郎道:“一会儿三丫回去给车夫带去,跑一趟也不容易。”
崔如英没拒绝,“行,辛苦一日了,快洗洗手准备开饭吧。”
四郎早就饿了,推兄长去洗手,大郎去了井边,二丫先进屋看了眼,锅还没揭开,肉香四溢,煎锅上还有饼,她笑着道:“晚上吃饼?”
崔大山在外头听见姐妹俩说话,打趣道:“本来打算吃馒头的,但是你妹妹面没发好,半道改成烙饼了。不过吃饼也好,吃饼也好。”
崔大山笑声憨厚,崔如英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以前总是二姐发面,我发面是不太好。”
二丫:“馒头有啥好吃的,我正好想吃饼了。”
不过今儿的饼还有些不同,虽然说面没发好,但是烙的时候还里面还是微微鼓起,做好崔如英尝了尝,是比平常的饼更筋道,更有嚼劲儿。
家里人都齐了,崔如英就赶紧揭锅,四郎拿着油灯在旁边照着。
锅一揭开,屋里热气腾腾,猪蹄猪耳朵都在卤汤里,鸡蛋已经变成了褐色。土豆片没碎,跟萝卜块儿一起看着十分水润。
卤肉卤了半个多时辰,不过后面又泡了许久,倒是不那么烫,崔如英先把猪蹄儿这些捞出来,给切成小块儿,土豆片萝卜又盛了一盘。
一荤一素两盘菜,四郎举了油灯又去给崔大山拿酒,菜和饼都端上桌,崔家一家人才开始吃饭。
孩子们都在,崔大山心里高兴,先喝了一口酒,辣味从喉口直接烧到胃里,他赶紧夹了一口猪耳朵压了一下,外软里脆,辣味肉味混在一块儿,别说这个还真不错。
他知道女儿做菜的手艺,可没想到能这么好吃。
如果说炖肉炖鱼是为了解馋,许久不吃肉,连肥带瘦吃着香,但这些东西,更像是吃得起红烧肉后解馋用的。
四郎五郎闷头啃猪蹄儿,崔大郎忙一下午肚子也饿了,直接夹了一片肉吃。
崔如英在侯府倒是不缺吃的,她尝了尝土豆片,薄且脆,最要紧的是入味儿。什么东西跟肉一起炖煮味道都不会差了,况且还有香料。
萝卜水润,本来萝卜就全是水,泡了这么久,一咬下去全汁水在嘴里爆开,就是五个辣椒还是不够辣,一口萝卜一口发面大饼,等了这么久,早就饿了的胃里总算好受了。
刚煮好时崔如英还尝了尝,但是味道不够,泡了这么久,吃着好吃。
崔如英:“爹你们尝尝素菜。”
崔大山夹了一口,尝过说道:“这个也好吃,不比肉差呀。”
崔大郎也尝了尝,“萝卜最好。”
崔如英道:“你们说把这个加在菜单里成不?”
卖卤肉恐怕抢了水煎包风头,街上卖卤肉的不少,而且水煎包就有肉,素菜就酒也不错。
“当然成啊,这么好吃,”崔大山道:“我觉得卤肉也不差。”
崔如英:“卤肉是挺好,不过最开始也不知道做多少,素菜成本低,先少做卤肉多做素菜好了。爹,我想了想菜单,除了酱肉包子生煎包外,加上酱菜、卤菜、酒水。还再加一个焖面,这个好做,十六下午回来了我再教给你们,咱们家里也尝尝。”
“铺子刚开业,肯定是咱们自家人忙活放心,到时候生意不好,咱们别气馁,一家人一起想办法,若是好了,肯定得请人来做。”崔如英道,“我心里是有个人选的。”
第四十五章 母女
崔如英觉得刘婶儿不错,一来相处得久,邻里邻居都许多年了,她信得过刘婶儿的人品。而且崔家做这门生意也有些日子了,但刘婶对她家一如既往,该帮忙的帮忙,也总往这边拿东西。
用葱多,院子里地也不够用,刘婶儿往家里拿葱都拿了好多次了。
崔大山在一开始家里葱不够时还去别人家买过,有的拿钱买都不乐意卖给崔家,甚至说赚了这么多钱还能缺葱的风凉话。
偏偏给的钱不少,不卖就不卖,也不能逼着别人卖。
但是刘婶儿连钱都不要,可别说是因为总往她家送东西,自打崔家做包子后,附近的邻里邻居也吃过。
崔如英觉得,就冲帮六丫找奶喝,这就算得上崔家的大恩人了,如果崔家生意越来越好,肯定会想着置办田产地产,不可能总待在这条巷子。
真搬走了时间久了来往自然而然就少了,这门亲戚也就断了。
请刘婶儿来店里帮忙不全是为了帮忙,也是为了刘婶儿,只要刘婶儿拎得清,崔如英觉得可以拉一把。日后生意好了估计不止一家铺子,那刘婶儿也不可能总是来帮忙的。
退一万步讲,帮忙做活儿少不了月钱,要按行情给的话一个月怎么着也得五钱银子,加上两家情分,那必然在这之上。
刘婶儿家孩子比崔家少,日子是不紧巴,可一家好几口,谁不想日子好过些。
崔大郎试探着道:“三丫,你说的是不是刘婶儿家?”
崔如英点了点头,“爹,刘婶儿家帮咱们家不少,不过这都是生意好才能想的事儿,要是生意不好,考虑这些就太早了。行了行了先吃饭,过几日我还回来呢,咱们再合计。”
崔大山点点头,“你刘婶儿是好婶子,要是愿意的话,我觉得成。”
家里不可能一直忙活铺子,崔家人多,但是能去铺子的也就两个,因为孩子也多,四郎五郎现在是不用看着,可六丫用。
三丫只偶尔去帮忙,平日都要上课,若是放假赶上刮风下雨也回不来,招人是早晚的事儿。二丫是姑娘家,也干不了太多。
而且,崔大山也惦记着家里赚钱了,给崔大郎送书院去。
崔如英道:“那是。”
若不愿意就算了,自己觉得是拉扯,可刘婶儿未见得愿意干,到时候再说呗。
崔大山觉得这是要紧的事儿,再少个人,铺子人手肯定不够。他偶尔也会动让许娘子回来的念头,可在侯府干活,哪儿能干到一半儿就走。
再说崔家有今日,也是靠侯府,不去做奶娘就没有做生意的本钱,就算崔大山提了,许娘子也不同意,她还得留下报恩呢。
再者说了,大户人家惹不起,怎可能说走就走,尤其还是为了自家生意走。
吃过饭,崔大山送崔如英上马车,还给她装了两个卤鸡蛋,“路上吃明儿早上吃都行,告诉你娘家里都好。”
崔如英点点头,崔大山还没走,她问:“爹,还有事儿?”
夜里黑漆漆的,崔大山眼里带着几分期盼,“铺子开业你娘能去不?”
一家人,又是大事儿,崔大山自然是想家里人都在,但崔如英摇了摇头,“够呛,今儿娘看白日,后头几天都是。”
若是夜里看白日无事还能来看看,算着也有一个月没回家了,若是有机会,该回来一趟的。
崔大山有些失望,“没事儿,到时候回来一看,家里啥都好了更高兴。你快回去吧。”
留着没卖的生煎也给车夫包上了,崔如英跟崔大山挥挥手,“爹,你快回去吧。”
天已黑透,幸好有个马车,一刻钟多,马车就到了侯府。
可是真快。
从马房到燕归堂还走了半刻钟多,崔如英今儿是连走带跑,跑到厢房正赶上许娘子在吃晚饭。奶娘的饭菜清淡少盐,许娘子吃得也慢。
白日李嬷嬷过来和她说了早上发生的事,看见女儿,许娘子眼中带了两分急色,“又这个时辰回来,你看天都黑了,咋回来这晚,吃过饭了没有?”
崔如英道:“吃啦,今儿买了肉,做了卤肉,娘你能吃卤鸡蛋不。”
许娘子摇了摇头,“怕是不成,我这饭菜少盐,你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