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三个还在铺子睡了会儿,但这会儿晚,也困得不行。回去之后连脸都没洗,就躺床上睡了去。
崔如英还刷了牙洗干净脸,临睡之前跟崔大山说:“爹,明天早上我跟你一块包包子送包子去,我要是没醒,你记得叫我。”
崔大山点点头,“如英,你说你大哥明儿上午回来,要不做点好的吃?”
崔大郎去书院都二十天了,当爹的自然是担心。虽说也往书院送包子,知道书院伙食不错,可还是担心儿子吃不好睡不好。
儿行千里母担忧,当娘的不在,就得当爹的操心。
崔大郎不在的时候家里还吃好吃的呢,这崔大郎回来了,该买点肉做了吃。
不过都是崔如英做,让崔大山来白瞎了肉,但女儿费事儿,他也不好意思说明儿你大哥回来,做点好的吃。
女儿也是从侯府回来的,而且明儿早上跟着包包子,也辛苦,不比读书轻巧。
直接使唤,崔大山还干不出来这事儿。
崔如英道:“行呀,明个结了账,爹你多给我点钱,咱们买点儿好的吃。”
吃肉也得结了账,是这个理儿没错。
多给点儿,她就能多落下点儿。
崔大山:“肯定爹掏钱,还能让你花钱呀!”
明儿就结钱了,高兴是高兴,可崔大山还有点不安。
那十几两银子呢,一日不到手上他就一日不安生,他估计今儿这一宿估计都睡不好。
崔如英也喜欢做菜,只要多给钱,做一回就做一回。
次日一早,崔如英是被崔大山叫起来的。崔大山还不是醒了就叫闺女起来,他先把六丫送二丫屋里去,点了盏油灯,这才叫崔如英。
这个时节晚上睡觉都开着窗户,崔如英往外看了一眼,月底这几日都不见月亮,天黑得惊人,外头好像一盆浓墨被打翻了,伸手不见五指,更别说看见左右的房檐和屋舍。
她揉揉眼睛爬起来,简单梳洗,父女俩往铺子赶。崔如英还没彻底醒过来,被崔大山的推车推着的。
到了铺子才算彻底精神了,开始了洗萝卜削萝卜皮,擦丝炒鸡蛋,虽然去了侯府几日,但这些活儿她还记着呢。
现在多了两个锅也方便,包好的包子直接上锅蒸,蒸包子的时间比只有两口大锅短多了。
不过包还是得人包,就算包得快,那也是五百个包子。
崔如英觉得自己就是个会说话的包包子机器,每个动作都是一样的,一大早也是为生活所迫呀。
等包子出锅,崔大山就往木桶里装,然后绑好推车送去书院。一个早上忙这些,又守在锅旁烧火添柴,崔大山热得大汗淋漓。
他现在就穿了短打,脖子上挂一条汗巾,留着擦汗用。
做吃食生意得干净,崔大山现在可看重这个了,装包子都得垫着干净的纱布拿。
就是太热,现在还没热起来呢,真等夏天到了,不知道啥样。
崔大郎推车,崔如英就在一旁走着,时不时给崔大山擦擦汗。
等到了书院,没怎么等,就有人出来拿包子了,除了搬包子的三个,今儿还多了个人,是那日来签文书的陈三。
陈三没管搬包子,就在前头盯着,包子数完,小工告诉他,“一共五百零六个。”
陈三笑呵呵的,“崔老板先进屋坐会儿,一会儿把帐给结了。”
崔大山的心落在肚子里,不过只落了一半,钱没到手,那就不算安心。
陈三回屋拿着账本过来,崔如英翘着脚看,崔大山道:“我不认字,让我闺女看吧。”
陈三点点头,又把账本给崔如英,钱袋子也一并放桌上了,“这月一共送了十四个整天和一个半天,总共是十八两八百一十文,小娘子看看对不对,若是对了,在这上头签个名字按个手印……不识字的话,只按手印就行。”
那日签文书写了名字,陈三记得是歪歪扭扭,字还挺大。
来之前崔如英也跟崔大山说了,今儿能收多少钱,十八两八百一十文,数目正好跟陈三说的对上。
账本上写了每日送的,记得都是整数,三百五百的,崔如英看账本没啥问题,就点了点头,“爹,是对的。”
陈三:“钱也数数,看对得上不。”
崔大山把银子拿出来,八百一十个铜板,数了倒是对,银子用秤称过,秤是他自己带的,正好十八两,也没错。
他用印泥印了自己的手印,“陈管事,你看看。”
陈三点点头,“下回再送就是初一了,晚上送一次,早上不用。”
别给送错了。
崔大山连说了几声好,一时忘了说别的,陈三道:“包子学生们挺爱吃的。”
崔大山愣了愣,送了半个月的包子,他还真没关心过学生爱不爱吃包子。
崔如英也没关心过,一来包子味道不错,不然书院饭堂也不会跟铺子定。而来这是订出去的生意,是好是坏都签了半年,崔家按时按点给送就是了。学生喜欢吃也不会多给铺子钱,不喜欢吃也不会少给。
崔如英和崔大山自然就不关心这事儿了。
不过陈三以为崔大山不走是想问问这个,包子挺好吃,早上一个包子,还有粥和面饼,晚上的包子少点儿,因为有世家子弟不在书院吃。
这些日子学生吃得不错,上课的劲头足,院长还夸了句饭堂。
崔大山挠了挠脑袋,嘿嘿一笑,道:“爱吃好,爱吃好呀。”
崔如英扯了扯崔大山的衣袖,“爹,咱们走啦。”
第七十一章 十八两
从书院离开,崔大山大笑,笑声回荡在山脚下,好在这会儿时辰还早,没啥人,不然乍一听还得被吓一跳。
崔大山跟女儿说道:“你爹今儿犯了傻,拿了钱走就行了,还搁那儿等着呢。”
以往送了包子就走了,今儿拿了钱,都高兴得忘了要干啥了。
别人还得笑话,怪没见过世面的,
崔如英道:“才不傻,赚了钱高兴嘛,我也高兴。”
这可是钱呀,崔如英都没见过这么多银子。
十八两银子,将近两斤,沉甸甸的,让崔大山分开放了,一半给装怀里了,剩下的给崔如英怀里塞了些,放在木桶里一些。
鸡蛋可不能放在一个笼子里,京城这地方,崔大山也怕半路被抢了。
也难怪崔大山高兴,崔家卖包子来赚的钱不少,可是多是铜板,钱匣子铜钱不少,但没见这么多银子过。
这才半个月,就拿了这么多钱,高兴点儿也是情有可原。
崔大山道:“如英呀,这回可多亏了你,要不是你,家里哪儿有这桩生意。”
闺女跑的书院,崔大山后来想想,估计是给崔大郎送包子的两次,不然生意哪儿会自己找上门。
崔如英道:“爹,我也就试着找了找人,谁能想到真的就成了。送来的包子也是你做得多,早起和面做包子多辛苦呀,爹,赚这银子你占大功劳!”
崔大山被女儿这几句话说得心花怒放,当爹的,就希望当顶梁柱,给家里遮风挡雨,累点儿不怕,被别人说也不怕,自家人知道他干活辛苦就行。
崔大山这会儿神清气爽,一点儿都不觉得累,也不觉得热,反而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哎,你不去书院,那啥都没有。这么着,回去了去金云阁挑个首饰去,上回给你二姐买了个钗子,没给你买。”
崔大山记着上回只给崔如英买了对耳珠,小小的,他都不敢碰,怕给捏扁了。
崔如英惊喜道:“真哒!爹你可真好,你就是天底下最好的爹,谁也没法儿跟你比!”
崔如英觉得这才算不白跑书院,崔大山还记着上回她只买了对耳珠呢。
反正也跟二丫说好了,以后给她买大的不许生气。
崔如英不觉得这是偏心,这生意是她找来的,给她买个首饰,那也是她应得的。
况且上次的确是给二丫买的大,她就只要了对银耳珠。
可以买对银镯子,她小,银镯子也不会太重,戴在手上多好看呀。
再说了,本来一碗水就没办法端平,只要不偏心太过,崔如英觉得都成。
她也不会让二丫太吃亏。
崔大山也意识不到,自己有点偏心。
明明去侯府享福的是崔如英,在家里干活的是二丫,但是崔如英偶尔回来一趟崔大山就觉得她记挂在家里,是个好孩子。也会给钱去买早饭吃,二丫也给过,但不要,就不再给了。
二丫呢干活更多,可时间长了就觉得不干活干啥呢,也就认为是理所应当了。
不过大体上没偏心太多,人总有喜恶,有崔如英在,二丫也不缺啥。
崔大山哈哈直笑,“行了行了,财不外露,一会儿见了人就不许高兴了。咱们爷俩乐呵乐呵就行了,真好呀。”
回到家再给钱,这回多给点儿钱买肉,中午做肉吃。
等月初铺子盘点还有一笔钱到账,到时候家里的钱就多了。
不过这里头可不全是赚的钱,这个崔大山心里还是有数的。
回到家太阳还没升起,二丫也没醒,崔大山把这钱放一块儿,拿出来一两留着给崔如英买首饰,剩下的铜钱留作家用。
十七两银子,看着是不少,但利润其实也就八两,剩下的十两都是本钱。
而且这十七两还有用呢,下个月还要给书院送包子,这些钱都得投进去。
不过下个月也能多拿钱,毕竟天数多,能送二十八天,结的钱也多,只要铺子不出岔子,就能结三十六两,还多一百二十文。
崔如英又在心里算了一遍,嗯,没算错。
崔大山给了她八十文钱,留着买肉和菜,买首饰的钱想给来着,因为知道女儿不会乱花,自己去买也成,但崔如英没要。
“爹带着我去买吧,也让别人看看,谁家爹总带着女儿去买首饰,对我们这般好,不让人看见怎么行。况且我要看上的比一两银子轻了,那还剩下钱呢,多的我不要。”
崔如英蹦蹦跳跳的,这样赚钱好,要是赚钱全给崔大郎花了或是存着给兄弟们娶媳妇儿,她就不管家里赚钱了。
崔大山咧着嘴笑,“哎,你知道就行了。”
崔如英说道:“那不成,爹你最好,反正就你带我去!”
要是多个几文钱,崔大山还能给掏了不是。
崔大山被哄得都想再拿一两银子出来了,不过还是忍住了,下个月还得做生意呢,不能花太多。
等着二丫醒了,得知结了账也很高兴。
崔如英还跟她说了要去买首饰,“上回说好了,再给我买你不许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