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丫就比她大那么几岁,不可能那么早成亲的,必须得叫着识字了,读书能成亲晚点儿。崔如英觉得十五六岁也早,太早了。
那么早成亲,生一堆孩子……绝对不成的。
崔如英现在满脑子都是赚钱经营铺子,到时候买大宅子。这些日子上街,她还留意能不能再定个大单子呢。
刘婶儿希望崔如英说给崔大山他们听,省得多想。赵川是不太愿意,不过时间长了也就能想通了,这别人家的始终是别人家的,能过来跟着做活儿就是靠着两家的情分了。
除非赵家也有钱了,不然刘婶儿肯定不会提两家结亲的事儿。
说完这些二人就忙活去了。
今儿客人不少,崔如英又去跟酒坊订了酒,四十文一斤,每日送来十斤,这样一来酒水铺子每日就卖五十斤。
酒坊那边常有生意往来,这回定酒也能便宜了些。
到晚上铺子人不少,空的桌子就一两桌,眼看着生意不错,剩的包子也不太多,酱肉的总共剩了六个。
就剩三桌客人的时候,崔大山叫大家伙吃饭。
累了一晚上,该填饱肚子了。
孙娘子先上前道:“崔老板,今儿我跟家里说了带包子回去,能不能带三个酱肉的?”
三个包子足够大人吃,也没多拿。
崔大山是无所谓,他吃啥都行,只要是吃饱了。刘婶儿也是,说了一声,“我吃别的就行。”
赵掌柜一个大男人,自是不好跟着女人抢,就道:“那我也吃别的,老板再做份焖面吧,我吃焖面就行。”
崔如英也没所谓,也没往心里去。
等孙娘子拿完,还剩三个包子,刘婶儿拿了一个,四郎五郎以前吃够了,今儿想吃焖面。
崔大山又做了一大锅焖面,还做了几个水煎包,就着没卖完的卤菜,吃得倒也香。
崔如英吃了个包子馅儿,皮掰了点儿给了小黄和小黑,不过两只狗总吃客人剩的包子焖面,有皮有馅儿,还吃过羊肉的包子,闻一闻,大抵是不饿,就走开了。
崔如英:“……”
看着两只圆滚滚的肚子,她把小块包子皮捡起来扔了,剩下的自己吃,但总吃也吃腻了。
她突然想到孙娘子来铺子做工也有一个月了,她中午跟晚上都是带包子回去,算着每日差不多六个,就算不剩多少包子,每日也能四五个呢,难道不会吃腻吗?
要么就是家里孩子多,分着吃一人就吃一个,但再好吃的东西也经不住日日吃呀。
今儿还非要三个。
崔如英觉得是自己想多了,可一往这边想,开始没觉得有啥,现在却觉得哪里都不对,有古怪。
孙娘子已经走了,她悄声问了问赵掌柜,“孙娘子中午拿回去几个包子?”
赵掌柜还真记着呢,“也是三个。”
他见崔如英愣了愣神,又道:“每日都是这个数,都是酱肉包子,小娘子是觉得不对劲儿?”
崔如英摇了摇头,平白怀疑人不好,一旦说出来,对孙娘子更不好,她道:“没呀,我问问,这有啥不对劲的,三个包子也不多。”
就是觉得总吃会吃腻,而且包子这个东西,又不是多金贵。铺子里焖面也好吃呀,家里就没孩子要焖面的?
想想孙娘子的确很少带焖面回去,今儿又特意要包子,就觉得有些不对。
崔如英想明天再看看,要是包子少了,孙娘子还会不会要包子。
次日中午,崔如英去了趟后厨,包子还剩十几个,她拿盆子装了几个,这回还剩七个。
酱肉包子样子都不算好看,崔如英又找了双干净筷子,把其中两个的皮弄破了。
到了吃饭的时辰,她就从厨房出来了,等崔大山招呼吃饭,孙娘子又道:“崔老板,我还拿包子吧,我带三个就行。”
第七十六章 倒卖
崔如英进厨房看了一眼,说道:“婶子,里面还有七个,要不问问别人吃不吃?昨天晚上你就拿了三个包子,铺子里人这么多呢,对吧?”
人多不能总依着孙娘子一个,万一别人想吃包子呢,昨儿吃了,总得先依着别人。
孙娘子神色有些紧张,看了一眼崔大山,没等她问崔大山就说道:“还剩水煎包的馅儿,我吃水煎包就行。”
刘婶儿也是好说话,“我呀啥都行,吃啥都行。”
酱肉包子她是总吃,以前崔家还总送呢,酱肉包子她吃腻了。
二丫刚刚看见崔如英拿包子了,不过刘婶儿没见,就算见了也不会多问。
她不知道妹妹为何拿,兴许是为了铺子的生意,就像那回去书院似的,兴许给谁家送,吃着好吃就来铺子定了。
她没多问,道:“我也是,吃什么都行,我吃焖面吧,想吃焖面了。”
孙娘子松了口气,目光望向赵掌柜,“赵掌柜,你是吃包子还是吃啥?”
还剩三个,按理说足够赵掌柜吃,不过还有俩孩子,崔如英也没说吃啥呢,总得问一问赵掌柜。
赵掌柜道:“我今天还真挺想吃酱肉包子,这四郎五郎吃啥呀,还有小娘子,小娘子你吃啥?”
崔如英一直留意着孙娘子的神色,她道:“我也有点想吃酱肉包子了……”
看孙娘子的神色越发紧张,崔如英又改了口,“不过水煎包也行,婶子你拿三个吧。”
孙娘子笑了笑,“多谢小娘子。”
崔如英是觉得若只拿给家里人吃,就算带不回去包子,带别的回家家里孩子也会高高兴兴的,若是她,崔大山许娘子拿什么回来都欢喜。
哪怕她从侯府拿东西回来,二丫她们从不会嫌拿的少了,或是哪一次没拿。四郎五郎也懂事儿,只要不说拿了,都不会翻她书袋。
其中有崔如英在弟弟面前当家惯了的原因,可更多的是因为这种事不该做。
要是少拿一次就不高兴,崔如英一次都不会往家里带。
二丫还总说别老是拿侯府东西呢。
就算孩子不懂事,知道答应的事没做到嚎啕大哭,那做爹娘的也该管一管才是。
崔如英也想过别的可能,要不孙娘子有个凶狠蛮横的相公和不讲理的婆婆,更怕的是把包子带不回去了就挨打,或是这包子带走转头就卖给别人。
除了这个,她也想不出别的缘由。
学铺子的秘方?那大可直接来铺子买,找别人买,日后就算再开一间,也不会怀疑到她身上去。
哪里至于省这几文钱。
孙娘子对着崔如英笑了笑,拿了包子装在盆子里。
崔如英看着,孙娘子是挑着没破皮的装的,这其实也说不得什么,毕竟谁不喜欢好的。
不过孙娘子这样,崔如英就觉得有古怪。
这会儿客人不多,孙娘子收拾收拾也就走了。等她走了会儿,崔如英道:“爹,我有点事儿,出去看看。”
赵掌柜饭还没吃完呢,说道:“崔老板,我也有点事儿,先不吃了。”
崔如英看了一眼赵掌柜,出门之后没走太快,慢慢走着,果然赵掌柜追了上来。
赵掌柜笑了笑道:“小娘子这是去哪儿啊,不知道顺不顺路。”
崔如英道:“要是不顺路,掌柜的就不会跟着出来了。”
赵掌柜嘿嘿一笑,“我这人就爱看热闹,快点儿,别跟丢了。”
赵掌柜盯着孙娘子有些日子了,差不多半个多月了,只不过他是来做活的,多此一举惹人厌烦不说,而且容易结仇。
这是别人家的生意,再说了,万一没事儿呢?
他盯着孙娘子这些日子,孙娘子每日总拿六个酱肉包子,剩的太少拿五个。也不吃,都是带回去。崔大山他们不以为意,但赵掌柜觉得不太对劲。孙娘子很少带焖面,除非实在是没包子,就剩一两个了。
而且很急,一脸愁绪。
按理说在铺子吃得更多,也能混着吃,包子焖面水煎包都能吃到,大多时候还有卤菜。
带回去只带包子,就三个,赵掌柜也不知道是聪明还是傻。
说惦着家里也无妨,可咋就能天天吃包子呢?焖面也好吃,家里孩子咋就不央着要焖面呢。
这哪里说得过去呀。
赵掌柜在别家饭馆做过活儿,各种事儿见过不少。所以就多留了个心眼儿,但无凭无据,不好跟着崔大山说。
今日崔如英出来他才跟着出来了,就是没想到先发现异常的是崔如英。
其实也不是没想到,崔记包子这么多人,崔大山老实,崔大郎二丫也是,崔大郎又去书院了,就崔如英有些心眼子。
崔如英道:“这事儿你别跟我爹说,也别和别人说。”
这么大的人,警告别人还怪有意思的,赵掌柜点了点头,“小娘子放心。”
要是没啥,这般平白无故就怀疑人,传出去多不好,到时候谁还来铺子做活儿,放赵掌柜身上,指摘别人,再想去别处,也难。
崔如英没说要去干什么,赵掌柜也没说,但是两人心知肚明。
崔如英往前快走几步,就看见孙娘子了。
孙娘子拿布包着盆子,揣怀里端着,脚步挺快。
崔如英知道孙娘子家住何处,也住在城南,不过跟崔家不在一条巷子。城南也大,人最多,宅子一间挨着一间,没什么钱的都住这边。
像赵掌柜,家就靠着城东,离铺子也近。
跟了一会儿,孙娘子又往别处走,崔如英愣了愣,这好像不是回她家巷子那条路,再拐就要去城西那边了。
虽然不认得是哪条街,但能分辨方向,崔如英有些疑惑,但还是跟了上去。
俩人远远跟着,人来人往,动静并不大,也没见孙娘子回头看过。
再往前跟,人就少了,两人也不好追太近。等到孙娘子拐进小巷子里,就不好跟着了。
崔如英躲在墙后面,远远看着孙娘子停在一家门口,敲了门进去,过了一会儿又出来了。
孙娘子走出来,还拿着那个包了布的盆子,离得远也瞧不见里面是重了还是轻了,到底是去送东西还是做了什么。
要是送东西是给亲戚还是谁,崔如英也说不好,连包子在不在她都不知道。
崔如英拉着赵掌柜,躲在后面的柴火垛后。她不想打草惊蛇,赵掌柜也没动静。
等着孙娘子从巷子出去,二人才回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