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到一个月前的时候张文林就到县里送过菜,本地的菜贩子也都知道坝头乡白鹤村在搞蔬菜大棚,这价格谈得比从外面拉进来的其实也不便宜,但是好就好在这路近,省了一笔路费,自然愿意到这边来批发回去卖。
这个时候坝头公路和白鹤村村村通的成果就体现出来了,那些个新来的菜贩子也很诧异,这白鹤村有能人。
笔直的张坝公路尽头就是白鹤村,一条条三米宽的水泥路连接着张坝公路一直延伸进入各个大队,田间地头都是大棚,这路也修得好,别说是他们没见过这种程度的路网,就是在沿海的一些发达地区估计都少见。
“不得了啊,你们看这白鹤村三天变个样,现在都认不出来了,我记得去年来这里拉鱼的时候还是不是这个样子。”
“不得了不得了,这路修得太好了。”
“前几天我岳父老子一听我要到白鹤来批菜还不乐意,我看我这一次是真走对了,听说整个白鹤都在搞大棚,这菜来年要是还有的话,我就不去外面批发了。”
“你们都是来搞批发的?菜票买好了?”
这几天白鹤村里来批菜的人很多,虽然都是百多斤的量,但是这口碑一个传一个,来的人越来越多,张文林的法子比较简单,白鹤村这么多大队,他肯定不会一家家地收菜,再拉去外面卖,所以想了一个主意。
所有接受老张家贷款搞大棚的农户,都要和老张家也就是白湖湾绿色食品签十年的合同,这份合同之所以是十年的期限,其实是张文林为村里着想,老张家拿出来的贷款可以说是无息的,所以村里自然也同意,唯一的担心就是蔬菜种了产了卖不出去,所以就签了个合同,所有蔬菜都由老张家的食品公司买回去,怎么销售那是老张家自己的事情,菜农只管种菜,但是要符合食品公司的质量要求。
原本张文林是打算签五年的,毕竟到后面菜农就会吃亏,但是村里不断有人反映,怕菜卖不出去,就要老张家把时间延长到了十年,这人心就是这样,尽管无奈,但是张文林也只好随他们去了。
菜农分散,老张家的食品公司也只有个名头,所有人加起来也就那么几个,所以张文林和张晨合计着想了个法子,这法子还是张晨看到乡中食堂打饭偶然想出来的。
头一年除外,老张家以食品公司的名义根据省农大的评估结果,每年都列出一个蔬菜单子,白鹤村十几个大队自行由村里主持协商各个大队种什么,种多少,什么时候种的问题
然后食品公司统一请省里的公司印制一部分的菜票,带防伪标志,难倒是不难仿制,但是为了仿制仿造还有另一道措施,每一种菜票有多少,由谁买走了食品公司和各家菜农都有一个数据,每次交易都会双方同时确认。
菜贩子从老张家以食品公司的批发价买到菜票以后,就直接去和食品公司签过合同的菜农家大棚里拉菜,量太大的话是平均分配的,等交易完之后,每个季度末尾的时候,菜农就拿着菜票去食品公司结账,以低于市场价一定比例的价格把菜票再交换给食品公司,尽管食品公司赚了一部分,但是菜农不用管销售问题,没有风险,所以他们也乐意。
“菜票?什么菜票?”
那两人显然是头一次来的,所以听到这句话都是一愣,等弄明白之后这才恍然大悟。
“白鹤村的大棚菜都是张湾张文林家收的,去年腊月我来批过一次,要先去张湾买菜票,然后来拉菜。”
而此时,在张湾,老张家的院子里简直就成了菜市场,由于食品公司刚刚成立,除了一个营业执照以外其实压根就没有一个正儿八经的机构,当初也是以老张家为办公地点注册的,所以在还没有找到公司办公地点的时候,老张家的新别墅就成了白湖湾的驻地。
刘爱平识字不多,所以基本上菜票卖出去的账本都是谭根生在边上记,她和老刘家的老二爱红就在边上数钱发票,这已经是今天第五波人了,院子外面老远就有摩托车的声音,估计又有人要来。
“大姐,我前些日子还跟爱文唠叨说姐夫这菜可怎么菜卖得掉,现在看只怕是菜还少了。”
张晨他二姨是他老娘爱平叫来帮忙的,她妹夫这几天一直跟着张文林在下面各个大队里转悠,只是没想到来张湾批发蔬菜的菜贩子要比一开始预计的多得太多,就连张文林都没想到半个月前通过最早的那一批菜贩子送出去的宣传单会有这么大的作用,这段时间来张湾批发的有一大半是拿着宣传单来找人的。
“这是头一批,后面还有,菜肯定是够了,只是你姐夫这段时间打算去县里开店,家里人手不够,回头你和爱文去乡里把蔬菜超市开起来,怕是要招人回来做事了。”
“根生过几天就要去县里有事,连个记账的都没有,这也成问题。”
谭根生听到自己的名字抬起头看了一眼,一听到这句话心里突然也琢磨开了。
第八十五章谭林荣的选择
如果是以前,谭根生的性子是绝无可能会花心思去琢磨这些心思的,在部队里就是一根筋,上级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讲究的是令行禁止,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直到退役后的小半年内他都没有多大的改变,但是自从跟着张文林来坝头,应该说是到张湾以后,他的性子也慢慢出现了一些变化。
虽然军人的那种耿直性子基本上是不可能磨灭了,但是心思也比以前多拐了个弯,就譬如现在,老板娘刚才说的那句话让他心里突然一动。
招人来负责老张家记账出货这件事情,他转念一想就想到了自家老子。
谭林荣年轻从学校里出来的时候学过做会计,后来自己开了那家小饭馆,老张家这事请人来做肯定不光是请个人来记账本,依他这段时间的观察,老板张文林这个人做事情很有一套。
打一开始的时候他的确以为张文林是个大老板,到张湾后才知道具体情况,那时候心里虽然没说什么,但是失望还是有一点的,但是后来白湖湾开业后的那一段时间,他才隐约知道一些老张家的底蕴。
张文林和张晨在家里商量问题也不避着他,相反有时候还总是叫上他一起出个主意,所以在听到张文林打算花几百万来扩张白湖湾的时候,他才发现尽管这段时间改变了当初的那种以貌取人的心思,但是还是小看了这个农村的小老板。
不说别的,就这段时间他眼见的,耳听的,老张家打前两年独资捐赠修了如今的这条张坝公路不说,临时上马村支书的张文林还搞了村村通公路网,贷款数百万搞起了大棚蔬菜,现在看来这条路是走对了。
光是这一份魄力和底气大部分生意人就没有,所以谭根生很看好老张家的前景,从前段时间张家父子决定将白湖湾开到县城起,谭根生就看得出来老张家走出乡村就在眼前了。
白湖湾的潜力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但是这东西并不是谁都做得成产业,张文林之所以有这个机会那是张晨一早就把握住了时机,可以说现在即使是在溪岭也不会有第二个人能有机会把老万烤鱼的秘方弄到手,最后到烂大街的地步。
即使是张晨见过的那些做的很好的烤鱼品牌,白湖湾之利也不是他们能比得上的,白湖湾本身的养殖资源可以说就是一个大卖点,一旦白湖湾的品牌被打出去了,这肯定会是一个大杀器,如果张文林的村村通计划顺利实现并扩大到周边地区,那么将来整个白湖湾周边将不存在个人农业生产活动,到时候湖岸线全部由林木种植带围绕,外层高大棚绿色蔬菜种植,污水源遭到污染的概率将会变得极低。
尽管在未来的几年之内,短期不会收到裨益,但是张晨十分肯定,在十年后甚至二十年后食品安全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时,白湖湾绝对会成为国内食品品牌里面的一个奇葩。
谭根生看不到这一点,但是他看得到老张家的前途挺美的。
想到这里,手里的笔就停了下来。
“嫂子,我倒有个人给您推荐一下。”
“哎呦,根生,你说话声音小点,被你吓一跳。”
谭根生被刘爱平闹了个脸红,他的嗓门确实不小。
他们这称呼也是让人醉了,谭根生一开始来老张家的时候是叫刘爱平“老板娘”,但是刘爱平死活就是不同意,只好也跟刘爱琴一样的称呼,叫嫂子,叫张文林老板,以谭根生的年龄和身份这样叫是合理的,但是怪就怪在张晨叫谭根生“谭哥”,这就令人哭笑不得了。
打一开始,老早的时候张文林也好,刘爱平也好都纠正过这个问题,要他叫谭根生叔,但是以张晨的心理年龄这绝对是不可能的,结果就成了这幅样子,谭根生叫张文林老板,叫刘爱平嫂子,张晨叫他谭哥。
“你爸?我前些时候倒是听文林提起过你爸,诶!根生,你爸爸是在老家开饭店的吧?”
“嗯!做个小本买卖讨口饭吃。”
谭根生想让谭林荣过来是存了让老谭家换个环境的心思,溪岭的条件比以往的坝头还要差一些,比之如今的张湾就差了更不止了,事实上谭根生的想法并没有错,即使是后来溪岭发展的速度也并不乐观,就像大盘中的个股,基本上是没有跑赢大盘的。
但是能不能说服谭林荣丢掉溪岭的饭店背井离乡换个地方,谭根生有些底气不足,那毕竟是埋骨之地,祖祖辈辈在那里就没有出来过,这突然换个地方,对在那里待了大半辈子的谭林荣夫妇来讲,肯定是有些顾虑的。
但是谭根生已经认定了搭上老张家的这次机遇,很有可能这一辈子就只有这么一次,错过了就再难找到第二个,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张文林这么好的运气。
“谭师傅,你家开饭店啊,那应该挣得不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