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徐朝阳见惯了胆大心细贪心不足的人,各方面的能力都具备了,但是却逃不掉自己的贪欲。
“我有八成的把握相信他!”
徐朝阳似乎是经过一番斟酌。
他相信张晨吗?不用怀疑,否则他大可不必要理会这件事情。
财帛动人心,徐朝阳也不例外,只是他比大多数人更加谨慎、更加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个道理而已。
根据张晨的分析,这一次金融危机一旦爆发,极有可能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会席卷整个东南亚,甚至是日本和韩国都不能幸免。
因为在庞大的国际游资面前,这些国家的金融外汇储备实在是太弱了,几乎连反抗的余地都没有,二者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上的对手。
日本之所以无法抵挡,那是因为他们是携着席卷东南也的雷霆之势而来的,首先在气势上就会先人一招。
按照张晨的意思就是,他们如果真的要进去捞一笔,大可不必先行而动,国际炒家最终的目标是在香港,他们出手的机会在这里,而不是境外。
因为香港回归。
中央政府断然不会眼睁睁地看着香港被国际游资席卷国境,留下一个一滩烂泥一般的香港。
在庞大的共和国金融体系之前,尽管国际金融巨头们很强大,但是在更恐怖的大国金融体系面前,他们还是会不够看,最终胜利的一方肯定不是他们。
张晨看中的机会就在这里,趁着他们四处逃窜的时候,狠狠地咬下一块肉,既不伤筋动骨又不会引起注意。
而且前期做空恒指,肯定也能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
张晨虽然不记得香港是什么时候受到冲击的,但是只要是知道这件事情的人就清楚早期香港是遇到过**烦的。
如果心理上过得去,趁机宰上一刀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张晨无法确定到时候事情结束了,等一切都风平浪静了,全能的调查机构会不会秋后算账。
如果是这样可就得不偿失了。
最终徐朝阳对张晨的信任或者说对这一次机会的看好还是超过了内存的迟疑。
尽管不知道张晨如此准确的判断到底从何而来,但是徐朝阳也不是一个市场小白,有些东西尤其是基础性的市场经验,他比张晨更精通。
虽然对大方向的把握远远不及张晨诡异。
在四月末五月初的时候,徐氏兄弟开始一边筹集资金,一边收齐有关国际游资动向的资料。
甚至有关东南亚国家经济局势的资料也陡然多了起来。
在细心进行跟踪观察之后,徐朝阳也开始发现其中的蛛丝马迹了。
徐朝阳的路子的确很稳固,张晨在六月末的时候将老张家留做后备的资金一举通过十几个不同的账号渠道跟徐朝阳兄弟俩手中的资金会和。
七月初东南亚的局势陡然发生了变化。
彷佛是在一夜之间。
第二天看到消息的徐朝阳难以掩饰心中的激动,他意识到,这场赌局已经开始了。
每一个有血性的人面对这样的豪赌时都会难以自拔,他也不例外。
与此同时。
在张晨和徐朝阳兄弟俩的资金整戈待旦,准备随时出击的时候,远在首都的共和国情报信息中心。
在危机还没有爆发的时候,便已经捕捉到了不寻常的讯息。
张晨可以很自信地认为,除了共和国政府,恐怕就只有他知道这次危机的大致情况。
这样庞大的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无孔不入的情报机构,恐怕谁都不会相信,但是能够对这次金融风暴掌控到一个什么程度,张晨真有些不确定。
所以在危机还没有开始之前,他就想过各种乌七八糟的法子折腾过是不是要把这个信息透露给某些相关人员。
但是同样。
他还是难以判断到时候会不会有人秋后算账。
涉及到这种事情,很难说国家不会追究,再民主的国家也会打着为大多数的利益服务的旗帜来坑人,这根本就不是民主与否公正与否的问题,而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府维持稳定和国家安全必须存在的一种机制。
所以他很忐忑。
但是最终,一份没有落款姓名,甚至张晨连动手制作这封信的时候都是带着手套,一个个字从书里面剪下来再帖上去,这才凑成了这张古怪的信文。
内容很简单。
短短的百十来个字,说清楚了国际游资大概会干什么以及最终的目的和脑子里还残存的他们会用的手段。
但是这封最终经过千转百折才落到一个核心办公室里的信件,却在暗地里掀起了一阵风暴。
所有认为这封信夸大其词的人在7月初的时候都被赤裸裸地打脸这已经成为了既定事实。
当然,这封信到底从何而来。
张晨也不清楚自己有没有被查出来的可能。
因为挣钱的机会已经来了。
这是一场惊天大豪赌,赌对了,前途一片光明;赌错了-------------张晨写的童话里没有这种结局。
146白湖湾商业广场
(第二卷开张了!求个推荐,求个支持!)
百城一中位于井冈山路和民主路之间靠近东侧的位置,作为一所省级示范中学,百城一中的校门显得有些太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