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基本上没有人敢顶风作案,尤其是在涉及到外国人的事情上,某些机构总是很有作为。
“老板,这几天你来的不是时候,要是以往这路边上到处都看得见吃烤鱼的地方,您瞧好了,我给你换个泡椒鱼怎么样?”
张文林点了点头那老板就自顾着去后厨忙活去了,不到一会儿就端出两盘菜,一盘正是老板说的泡椒鱼。
白嫩的鱼肉翻卷过来,刀口切得很细致,辣椒熬出的红油浸在鱼肉四周,上面洒满了红色的泡椒和青绿色的小葱,还没动筷子胃液就一阵翻滚,一股子的酸味辣味和香味冒进鼻孔,口腔里竟似要流出口水一般。
“哎呦老板你这鱼烧得真不错,又酸又辣还香!”
“这是我们这边的特色菜,我也就这么一道菜做得还像样,老板你吃好就行。”
张文林从小生在白湖湾,这鱼肯定是没少吃的,但是这菜色大江南北的各有不同,同一道菜做法大有区别,江南地方的鱼多用来红烧和清蒸出汤汁,很少有这种把辣味香味酸味完全浸入鱼肉中的吃法,初一吃起来辣得不行,但是这肚子里的馋虫和停不下来的筷子已经表明了这味道肯定是极好的。
“这还是头一次吃这种做法,这鱼真不错。”
“姐夫,这鱼我以前在部队的时候吃过战友做的,不过没这老板做的真宗,这泡椒鱼是川渝地区的特色做法,一般人吃不习惯,太辣太咸,不过今天这泡椒鱼味道正好,咸辣适宜。”
“哎呦,这位老板你说得到位,我们这边的鱼一般都做得又咸又辣,今天看两位老板是外地来的,所以我少放了料子,要是太重了怕你们吃不习惯。”
两人边下筷子边和那老板聊得火热,看得出来饭馆里的生意也不多,不大一会儿一盘鱼就差不多只剩下个骨架子了,等老板娘把两个家常小菜端上来吃了一会儿也差不多饱了。
“老板你这里一顿饭吃得爽快,我就问问您这边烤鱼做得最地道最好的是哪一家,我听说你们溪岭这边还有全州那边烤鱼都做得不错,这次来山城顺便就是来吃烤鱼的。”
“您二位是生意人吧!”
见张文林点了点头,谭林荣笑了笑,他这家老谭饭馆开了将近四五年,这些年也见过不少客商来下馆子,多半是来吃烤鱼的,张文林和石卫兵一走进来他就看出来两人应该是生意人。
刚才张文林和石卫兵跟谭林荣聊得热火的时候也知道最近几天来吃烤鱼不是时候,他又不是神仙哪能知道这几天刚好在整顿呢,但是事情也不能耽搁,还不知道要整顿到什么时候,他等得起,家里的事等不起,如今他也算是老板了,白湖湾的乡土品牌下面也从一开始的玩笑发展成了几个产业。
建筑工程队具体的事情他已经完全交给了张文明去负责,鱼塘里的事情做了两三年了现在也步入正轨,石秀红和晨子他妈基本上就能够维持,白湖湾服饰远在沪市,张晨的两个舅舅前段时间还打电话回来厂子发展的很好,规模扩大了好几倍。
家里需要操心的恐怕就是白鹤村的大棚了,这季节越来越冷,12月一过,大棚里的菜只怕再长一茬就能出棚了,这事张文林也不含糊让儿子张晨去想法子了,他也清楚有些事情自家那小子想得比他清楚,外人不清楚老张家的事情他张文林还不清楚嘛,如果不是儿子张晨这几年突然跟变了个人似的鬼主意一个接一个,恐怕也打不出这局面。
这事儿一耽搁恐怕到时候麻烦就多,所以张文林也没打算一直在这里等。
“也不知道老板你打哪里知道的消息,要说烤鱼啊,我看还是我们溪岭这里正宗,老板你不是本地人不知道,全州的烤鱼也就这一两年的事情,我们这里是师傅,它那里是徒弟,谁好谁坏这还用说啥子嘛!”
其实张文林是被张晨误导了,这烤鱼传到全州还有一段时间才火得起来,正宗的还是在溪岭,但是商业年代炒作也很重要,后来全州之所以火了那是炒作宣传到位,96年的时候恐怕溪岭的烤鱼还是要超过全州的。
“我们也就是图个嘴巴,哪里吃都一样,老板你这么一说我们在这里吃到也是一样啊,图您这手艺我也不说假话,这次来山城一是为了尝尝烤鱼,最主要的还是为了看看您这边鱼是怎么做的,回头打算在我们那边开个店就做鱼。”
谭林荣一听这话心里就是一动。
自古以来家传的手艺都是传男不传女传里不传外,这烤鱼虽说不是什么宝贝手艺,但是真要人家拿出来恐怕也不容易,这两人看得出来都是生意人,就他刚才做的这泡椒鱼,要说是手艺也不假,满溪岭就他一家做的这口味,倒不是因为手艺的原因,还有一个东西别人不知道。
他谭家做鱼做了几十上百年了,这里面有一道熬制酱汁的方子别家都没有,前些时候万州有人来讨了几次他都没给,平白无故他肯定不会给人家的,留在家里守着饭馆过日子还是行的。
但是眼前的状况明眼人也都看在眼里了,溪岭这边的地处山窝窝里,根本就不谈什么发展的问题,谭林荣夫妇也没有什么好守着的,但是愁就愁在夫妇俩有一个老大不小的儿子。
谭根生是96年不久前从部队退伍的,比石卫兵还要晚两年,除了开车修车站岗打枪,在部队也没学什么东西,一个小兵这一退伍回来基本上就没什么前程可言,二十几的年纪成家也成问题。
夫妇俩的心思就生在了这道家传的鱼汁方子上,但是前头万州来的那些个客商一听要解决谭根生的工作和待遇问题基本上就谈崩了,为什么,谭根生除了开车其他的啥都干不了,谭家夫妇又不愿意儿子去给人看仓库,谁愿意养一个闲人,毕竟不花钱想来“借用”一下方子的客商能有什么本钱,自己都没车开还养个开车的,那不是笑话么。
“您是大老板吧,我们这里要说烤鱼做得好的,不用说,那肯定是老万家的,那是祖传下来的方,鱼烤得好是其次,那个炖鱼的方子我敢说全国就这么一张,这几年全州起来的烤鱼就是在老万家学的功夫,不过你想看看人家这房子恐怕不好办。这一嘛是祖传的秘方不能轻传外人,这二嘛,最近老万家出了点事情,现在估计也没心情跟你谈这个事。”
张文林一听这话立马眼前一亮,前面的抑郁一扫而光,这还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又是如此运气,两人满溪岭地转了一天都没找着,这无意中吃顿饭还真就找到本家了。
但是听饭馆老板这话,恐怕事情不好办哪。
“姐夫,饭店老板肯定跟那个叫老万的认识,搞不好还很熟,我看这事还要从他身上下手。”
谭林荣转进后厨,张文林正一筹莫展时,闷声不响半天不说一句话的石卫兵突然小声说了一句。
“对呀,差点忘记了,这老板这么熟悉那个叫老万的,要是不认识就怪了,这就是突破口啊!”
“哎,老板,结账,卫兵,你去把车开过来,我在这里等你,咱们去找找那个叫老万的。”
张文林故意把嗓子提了起来,谭林荣走出来结账,一看张文林拉开随身夹着的那个黑色皮包,露出厚厚的一沓钱,估摸着怎么都有好几万了,心里也是有些震惊,96年拿着几万现金跑路的人可不多,一年下来都不见得碰到一个,这个人不是个大老板也差不多了。
“老板,一百块够了吧?不用找了,你这鱼好吃,回头在这里没走还来您这儿吃几回,就是鱼小了点,明天有大鱼给我留一条。”
谭林荣笑着额接过钱应声点了点头,眼里闪过一丝忧虑的神色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不到几分钟,饭馆外就响起一溜儿的鸣号,张文林笑着说了句就出了门,谭林荣夫妇俩也跟着走了出去。
锃亮的黑色车体在晕黄的路灯光下反射出点点亮光,谭林容也认得出这车。
“这个老板真有钱哪,这么好的车,奥迪,搞不好要四五十万!”
第六十七章老万家的困难
今天保底四更求推荐收藏!!!
在溪岭的老街上,一栋半旧不信、砖木结构的楼房前面,零零散散的电线凌乱得很,电线下面是一块竖着的牌子,上面写着“老万烤鱼”。
往日里这间店一到晚上那肯定是人群如流,呼喝叫骂很热闹,不过自从前几天那档子事一出后,不要说直接出事的老万家,就是路边摊都没几个开业了,满大街都是巡逻的卫生局干部,随便抓到就不是罚款的事了。
万家掌门的是万家上一辈的老人万铁印,此时在老万烤鱼的正堂里,万铁印正在跟自家几个子女商量着什么事情,正赶上相应伟大领袖号召的时候,老万家一口气生了五个儿女。
大儿子万涛,二女儿万红,三女儿万方,四儿子万东来,小儿子万东平,五个儿女也都成家立业了,但是万铁印一直没让三个儿子分家,两个女儿嫁出去了也就算了,但是三个儿子硬是让他拧成了一根绳。
老万烧烤其实也是开起来没多久的一个牌号,这烤鱼嘛是地方特色,要做大不容易,要混口饭吃也简单,尤其是老万家这烤鱼做得有一手,祖传的老方子真要说起来没什么秘密,也就是炖汁下的料的不同,前几年这东西不温不火的,一直到近几年不少人来老万家这店里帮工学徒。
老万也不可能把祖传的东西教给徒弟,除此之外其他的东西倒是一概不漏,愿意学就都教会你,真要学个东西,没个几年是不成的,不过这烤鱼嘛,功夫深就深在练上,做多了技巧也就会了,一两个月速成,关键的东西就在那料子的配方上。
要说老万家的配方是最好的肯定不对,这菜品是不断尝试不断创新才会有进步,但是那一口熬制的油汁,除了老万家还真没人会。
但是也就是这一口油汁出了事,前些日子可能是工序上出了问题,几个外国的客人来店里吃烤鱼,竟然当场就出现了不适,随后送到医院不适的症状加重,甚至引起了溪岭领导的注意,强行下达指令进行全城的大检查和调整。
老万家也被责令歇业整治,负责卫生管理的部门三天两头就来抽样化验检查分析原因,到现在为止已经歇业近一周了,这店每关一天都是钱,老万也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