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文如刀枪
“潘主任,谢谢您的关心,我明白,我这么年轻,身体倍儿棒,两情缱绻也正常吧?”接触这一个多月来,陆为民也知道这位顶头上司很好说话,而且私下里喜欢开玩笑,挺风趣一个人,他对对方印象也很好,从某种角度来说,比起高初来,这种人更值得信赖。
“呵呵,你小子,说你胖你就喘上了啊。”笑吟吟的潘小方给了陆为民一个盖瓢,拍了陆为民脑袋一掌,“晚上没啥事儿吧?夏书记要去参加组织部牵头的老干部团拜会,秘书长也要参加,我也就落得个偷个懒,大垣温书记和蒋书记以及佟主任要过来吃顿饭,没事儿你就跟我一块去吧。”
陆为民略略有些惊讶,潘小方是地委副秘书长兼地委办副主任,实际上就是主持地委办日常工作,安德健很放手,基本上地委办的工作都是潘小方在安排布置,除了特别重大的事情安德健要亲自过问外,一般事务潘小方都是口头向安德健汇报一下就行了,处于这个位置,下边县委书记们年前来邀约坐一坐联络联络感情,也很正常,可把自己拉上是啥意思?
见陆为民表情,潘小方似笑非笑的瞅了陆为民一眼,“怎么,我这个地委办副主任请不动你这个政研室的科长咋的?”
“潘主任,您这话可让我有些受不起啊,我哪儿敢?您老一召唤,我还不得屁颠屁颠跟着您来,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得上啊,再说了,您安排我也是正份儿不是?”陆为民赶紧接上话头。
“嘿嘿,现在我安排你还有点儿名不正言不顺,不过没准儿过了年,就该理顺了。”潘小方嘿嘿一笑。
陆为民一听乍然一惊,目光落在潘小方脸上,“潘主任,我这话可有些不明白,……”
“得,我不给你打马虎眼儿,我和秘书长说了,也和夏书记说过你的事情,你为夏书记服务,照说编制就该在地委办,高秘书长先下手为强,把你给弄到政研室,这不合道理,咱们丰州地区初建,但是也得讲规矩按谱子来,秘书长已经答应考虑这个问题,我的态度很明确,你的编制就该在地委办,一切按照正常规矩来。”潘小方一本正经的道。
一愣之下,陆为民还真有些不明白潘小方打的啥主意了,自己虽说编制在政研室,但是对他这个地委办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可是相当尊重的,怎么这一说有点像自己因为编制不在地委办就不听招呼似的,非得要把自己编制转回地委办了呢?有这个必要么?
“算了,这事儿等到年后再说吧,今晚跟我去就行了,温书记也早就说了找个机会大家在一起坐一坐,蒋书记和你还是老乡,我记得你是南潭人吧,蒋明富也是你们南潭人,还有县委办主任佟国立,你和他们两位可能还不太熟,你也得抓紧时间学会熟悉情况,这开了年你就得自个儿独立开展工作了,别指望别人还能帮你一辈子。”
陆为民觉得潘小方似乎话里有话,但是这一时半刻他也琢磨不出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肯定和高初有关。
这两位副秘书长的关系不像表面上那样月白风清,这一点无论是他们自己还是陆为民都清楚。
高初在黎阳地委办担任副主任,但是黎阳地委办主任是一位副秘书长兼任,他过来担任副秘书长兼政研室主任也算是升了一级,成为正经八百的正处级干部;潘小方在黎阳那边就已经是正处级干部,过来之后依然是正处级,对于他来说或许接任安德健的地委办主任这一职务是在情理之中,但是却需要面临来自高初的挑战,这种情形下,两人如果还能毫无芥蒂的“友好相处”,那未免也就是有些侮辱大家的智商了。
“潘秘书长您说的是,我就跟附您的骥尾去混一顿饭吃。”陆为民看了看表,笑着道。
“嗯,这还差不多。”潘小方屁股从陆为民办公桌上挪下来,正待离开,却看见了陆为民案桌上那一叠手写材料,目光一动,顺手就拿了起来,陆为民拦也没拦住,“这是夏书记要的?”
“不,不,我瞎写的,那天听到夏书记和孙书记、秘书长交流,我也有点触动,所以就随手把他们的一些观点和意见写下来。”陆为民见潘小方看得挺投入,也就懒得再多解释,这些事儿你越解释他越不相信,还不如大大方方承认下来,也不是啥大不了的事情,只不过对于对方来说会有一些什么样的想法,就不是陆为民能控制的了。
潘小方的确有些震动,手里的稿子应该是一组系列文章,虽然只是轻飘飘的几页,但是落在他手上却是沉甸甸的很有些分量。
陆为民说是听了夏书记和孙书记以及安秘书长的交谈有感,有这个可能。
夏力行的水准不用说,孙震也是从团省委副书记下来的,更重要的是孙震还是前任省委书记秘书,其理论素养相当高,潘小方和孙震接触这么久,也对孙震的眼界思路很是佩服,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当过省委书记秘书的角色,其心胸眼光层次都很有一览众山小之后的气势。
但听夏孙安三人交谈就能揣摩他们的观点想法写下这一组文章来,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得到的,看看题目,《迎难而上,负重前行》,《敢于创新,敢于胜利》,《检验社会主义经济政策的标准》,一个题目比一个题目大,语意一篇比一篇铿锵。
“我拿去看一看。”潘小方没等陆为民回答,挥了挥手,自顾自的拿起稿子,头也不回就走了,显然是要回去好好看一看。
这样也好,陆为民看着潘小方消失的背影,耸耸肩,这位潘主任还真有点性情中人的味道,让他帮自己看一看,也算是打下一个伏笔。
从雷达那里获知了南巡之事并无改变时陆为民就在琢磨自己是不是该做些什么,他知道自己现在这样稳步发展的势头已经相当不错了,从夏力行对自己的态度就可以看得出他对自己的日益看重,而自己也成功的在包括孙震、王舟山那里留下相当深刻的印象,至于说安德健那里就更不用说了,这位地位秘书长对自己的信任和器重已经超过了自己的想象,这让陆为民有时候心里都下意识的涌起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情绪。
知晓大势而无所作为显得太过于保守了,怎么样抢在即将滚滚而来的南巡春潮之前先拔头筹这无疑是一个有些考究人的活儿,陆为民清楚自己要想有所作为,就得要有所动作,而就目前自己的身份来说,提起笔来写一写文章无疑是最佳策略。
正好赶上了夏力行、孙震和安德健那一日在总结会之后在一起闲谈交流,三人没有避开陆为民,而陆为民也瞅准了这个机会抛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引来了三人的探讨,一个下午几乎就成了三人就目前国内政治经济发展局势的一个分析判断会。
夏力行不用说,多年地委书记,无论是理论素养还是工作经验都堪称大匠,而孙震的特殊经历也使得他有着异于常人的眼界目光,而安德健长期在基层工作,加上到了地委秘书长这个位置之后也有意识的在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也总结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由于大家都喝了一些酒,在情绪上都比较放得开,探讨的观点也就没有平日那么含蓄隐晦,一些较为犀利深刻的观点也都直言不讳,可以说三人的讨论让陆为民也饱了一回耳福。
所以陆为民就动手了,而且一动手就是三篇。
《敢于创新,敢于胜利》是按照夏力行的思路所处位置角度来写的,结合了丰州目前实际情况,但是又体现了他本人对眼下时局气候的展望,应该说已经在理论观点上有点突破的味道,至于说投向哪里,对方敢不敢发,那还另说。
《迎难而上,负重前行》是以安德健的一些观点想法来写的,大体是把安德健的想法和夏力行在向省委汇报会上的一些观点糅合在了一起,也加了一些自己的观点,陆为民认为这能够符合安德健的思路。
至于《检验社会主义经济政策的标准》这一篇是陆为民用笔造句最为大胆的一篇,直接用了决定社会主义经济政策优劣的标准就是是否能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解放生产力,是否能加强我国的综合实力,事实上放在日后本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在这个时候却显得那样突兀尖利,孙震在交流中提到了这方面的一些想法,但是陆为民将之归纳提炼出来,孙震敢不敢以他自己的名义投稿,有没有谁敢发出来,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可以说这篇文章太过于锋芒毕露,揭开了一些很多人都回避的东西,但陆为民觉得这符合孙震的风格。
陆为民刚刚把这三篇文章修缮完,还没有来得及交给三位领导看,就被这潘小方给拿走了,这让他也无可奈何。
第四节 选择项
潘小方搁下这几篇稿子足足在椅子里沉思了好半晌,才算把自己的心境调整过来。
能坐上这个位置光靠啥人脉关系资历阅历之类的东西那纯粹就是胡说八道,他潘小方能坐上这个位置首要原因就是他能坐这个位置,坐上这个位置能把这个位置上的工作拿得起来,领导能放心满意,这才是关键。
坐上这个位置的要求是什么?第一要能写,写出来的东西能符合领导心意,能让领导满意,能让上级部门觉得可用;第二要有超强的协调能力,能游刃有余的在地委行署各部委局行里边把工作理顺安排到家,能最大限度的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
这两条是基本功,而一般说来也都能做到,在潘小方看来,做到这两点不难,要做得更好,还得加上一条,敏锐精准的政治嗅觉。
而这一点恰恰是很多人都难以做到或者说难以做好的。
政治嗅觉并不仅仅是指对于本地区的政治生态气候的敏感和判断,还包括对于更高层甚至国内的政治气候变化的分析判断,并由此做出正确及时的反应,在前者或者说也有人能做到,而后者很多人则做不到甚至也无法做到。
潘小方自认为自己在努力的去做到,但是距离目标还很远,而今天他看到了一个具有很大成长潜力的异类。
敢写这样的文章,不仅仅是文笔思路和观点想法那么简单了,这意味着风向的判断,这个陆为民怎么就敢这么写?他凭什么?
他说是把几位领导的探讨交流加以糅合和提炼了一下,这么简单?他写这几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潘小方不认为这几篇文章敢随便发出来,就算是在《丰州日报》只怕也得要掂量再三,除非是署名领导名字,那又另说,但这样就相当于是公然表明政治态度了。
担任这个地委副秘书长兼地委办副主任潘小方就一直对国内高层的风向很敏感,除了《求是》、《半月谈》这些中央刊物每个月是一个不漏下之外,像《南方周末》和《南风窗》这一类在黎阳丰州这边很少订户的报刊杂志他也专门订了。
孙震来地委办调研时看到了这两份东西还专门要求地委办要把《参考消息》和这两份报刊杂志都给他订一份,对自己能想到订阅《南方周末》和《南风窗》这两份源于岭南的报刊杂志也是高看了自己不少。
孙震还在地委全会上建议地委委员们应当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多接受来自沿海开放地区的新思想和新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新局面,这一点也得到了夏力行的赞同。
潘小方对陆为民是越来越看不穿了。
这个从南潭上来的家伙如此突兀的一下子就成了夏书记的秘书,而且是占了政研室的编制,最初他也只是抱着冷眼旁观的态度,看看这个小家伙能有啥能耐,究竟是哪位领导的关系,还是真有什么大不了的本事,以潘小方对夏力行的了解,在挑选秘书这个问题上只怕夏力行不会受任何人的影响,除非是他自己看好认可,前面那一个不是没呆几天就给换了,这一个又能呆多久?
但是很快潘小方就知道了这个家伙的不简单,那是在南潭搅起了不小波澜风雨的角色,最年轻的副科级干部,最年轻的管委会副主任,但是旋即被流放到了团委,这里边的大起大落免不了有无数精彩的故事,这让潘小方也对这个陆为民充满了兴趣。
今天这一出再度给了潘小方一个深刻的印象。
晚上和大垣县里几位领导在一起吃饭时,觥筹交错间,陆为民就能感受到来自潘小方不一样的目光。
虽然潘小方掩饰得很好,但是对于在这方面有特殊直觉的陆为民来说,还是能觉察到对方心思的细微变化。
这也在他的预测范围之内,如果说看了自己那三篇文章潘小方都无动于衷,要么潘小方的政治嗅觉就真是太过迟钝,要么他就是大智若愚不动如山了。
潘小方力图做到后一点,但态度的细微变化还是出卖了他,毕竟他也对潘小方很熟悉了。
……
“嗯,有点意思,你说这是你结合我们那天探讨的想法提炼出来的东西?!”夏力行压抑住内心波动的心绪,目光如水,落在陆为民身上。
陆为民坐在沙发里显得有些腼腆,“嗯,我觉得那天您和孙书记、秘书长的探讨对我很有启迪,而且我也觉得很切合我们国家目前的发展境况,所以就记了下来,然后我又分别把你们三位的一些观点细化和提炼了一下,然后又结合你们前期的一些讲话补充了一些,就这样,我看《昌江之声》在约稿,所以我就想……”
《昌江之声》是中共昌江省委机关刊物,不过夏力行对于这份刊物还真不怎么看得上,办刊形式呆板,风格保守,除了省委几位领导在这上边的一些讲话他需要看一看外,基本上他不怎么看这个刊物。
关键不在于这几篇文章在哪里发表,而在于这些观点发表合适不合适!
夏力行已经记不太清楚哪天自己和孙震、安德健究竟探讨了一些什么观点,自己又说了一些什么,也就只能有一个大概印象。
那天酒稍稍喝得有点过量,孙震和安德健估计也差不多,正是在那种状态下,几个人的谈兴才被勾引起来,有些观点和看法估计就有些出格之处,当时也没有怎么在意,没想到却被这家伙给记录了下来,现在还整理了出来。
“嗯,基本上就是这些观点看法,我整理之后适当完善了一下,觉得可以发表出来。”陆为民并不怵,既然打定主要要干这事儿,就得要把话说透,当然,要说服夏力行也不容易,相比之下,陆为民估计要说服孙震和安德健就要容易许多,尤其是在夏力行这边同意的话,那就更简单。
“你觉得可以发表?”夏力行又好气又好笑,你以为你是中宣部的要人?
看见夏力行似笑非笑的目光,陆为民挠了挠头,“夏书记,我是这样想的,改革开放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而这十多年来我们国家综合实力的迅速提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改善,虽说有一些意外因素干扰,但是都不是主流,在这种情形下,结合各地实际,继续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开放也应当是主流,旗帜鲜明的阐明这个观点有助于大家提高认识,推进工作。”
“就这么简单?那有必要发表到《昌江之声》上去么?”夏力行更觉得自己这个秘书有点意思,“而且我看有些观点我虽然也提过,但是并没有像你这篇文章里提到的这样绝对,而是觉得有待于商榷,比如解放生产力和姓社姓资的关系,嗯?”
陆为民听出了夏力行语气中并无责怪之意,心里底气更壮,“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阐明自己观点无可厚非,而且我也觉得夏书记您其实已经很审慎了,作为个人,表明自己对待这个问题上的一些看法,这很正常。”
夏力行没有就陆为民这个观点立即表态,而是陷入了沉思中。
陆为民的这几篇文章触动了他的神经,去京里的时候他也听到了一些信息,但是京里不比其他地方,这些消息都是私下四处流传,但是真正要上升到党报党刊上,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不过陆为民说的也有些道理,作为一个普通共产党员也有权利表明自己的一些看法,只不过这个时候阐明这些观点,有什么意义?
“夏书记,我觉得中央高层对待改革开放的态度已经日趋明朗化,这已经在一些具体领域表现出来,意识形态领域素来要落后一拍,这也是我们国家政治生态形成的定势,其实我觉得适当超前的阐明态度,引起共鸣,对于我们丰州乃至昌江这样的落后地区的工作来说也是一个触动和促进,……”
夏力行不为人觉察的微微颌首,燕青说这小子在京里有些门道,尤其是有个同学可能家里有些背景,看样子也是得到了一些消息,这才敢如此大胆,虽然自己也认同对方的看法,但处在自己这个位置上,却不能不考虑更周密谨慎一些。
风险和利益并存,夏力行当然明白这一点,他倒是很激赏陆为民的这一手,也许有些时候该大胆一回就得要大胆一回,但这一次却真的有点像孤注一掷的味道,虽然夏力行并不认为自己的观点有什么问题,但在这个时候实在太敏感了一些。
还真是一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选择项啊。
第五节 各人的路
陆为民很知趣的把这三篇文章交给了三位领导之后就不再过问了,做了自己该做的能做的,至于说能不能入领导法眼,领导打算怎么处置,这就不是他所能过问的事情了。
自己只是把三人的一些观点加以丰富完善,再加以提炼升华,也就如此而已,领导们对他们自己的观点能够丰富完善到这种程度有些意外,但是内心深处怕也是有些企盼的,能不能现在发表,怎么来发表,发表在什么刊物上,这就要看领导们自己选择了。
不过陆为民也很含蓄的提到了他自己的观点,一年之计在于春,要表明态度,就应当抢在这春节前后。
领导的心思不好把握,但陆为民知道以孙震的信息灵通和脾性,自己这篇文章很符合他的口味,可以确定他会接纳自己的意见,至于说夏力行和安德健,的确不好说,夏力行是处于不同位置,而安德健沉稳的风格也使得他在是否敢于突破甚至可以说是冒险上陆为民并无把握。
从丰州回昌州的路上,夏力行半句都没有提起文章的事儿,但陆为民感觉得到,夏力行的心绪还是被自己那几篇文章给扰乱了,这是一种直觉,唯有他身边的人才能觉察得到。
或许夏力行到现在都还没有下定决心,但陆为民相信夏力行应该可以作出决定。
夏力行两口子回昌州团年,陆为民也顺带搭车,一路上陆为民也不知道夏力行的妻子怎么就对自己私生活如此感兴趣,在哪里读书,家庭情况,还有现在有没有女朋友,女朋友是哪儿的,这些问题一个接一个的抛出来,弄得马志勇都侧目而视。
陆为民也很纳闷儿,夏书记就两个儿子,都在读大学,所以夏书记两口子也就成了洒脱人,这么刨根究底的问自己这些情况,怎么看都觉得有些不一样,但领导家属的关心自己还得承情。
奥迪在195厂甲二区十字路口把陆为民给放了下来,先送陆为民,然后再送夏力行,这让陆为民也很感动,虽说195厂甲二区绕道不远,但这也是一个姿态,足以证明自己在夏力行心目中的分量,相信这一点马志勇也能看得出来。
马志勇也得这个机会可以回昆湖去,夏力行也给了陆为民和马志勇半天假,要明天中午才回丰州,可以借这个机会休息半天。
……
“这就是你让我来看的路子?”陆为民看了看熙熙攘攘的人流,眯缝着眼睛向四处打量,这里就是昌州市区最繁华的御马庄,成品字形的一纵两横三条街构成了昌州商业核心区,“你打算干啥?”
萧劲风搓着手,呼吸似乎都急促了不少,有些发红的脸色暴露了他此时的想法:“大民,你知道我这么久一直在倒腾传呼机,我觉得这生意能做,那边,青云街新开发出来一顺溜儿门面,铺子不算大,但是紧邻御马庄这边,我看了好机会,如果这条遮断要拆开的话,那边生意肯定就能带动起来,预计这一片遮断翻年之后就能撤掉,我找人去问过市政方面的人了。”
“你想做通讯器材生意?渠道来源呢?”陆为民微微一扬眉毛,他还这没想到萧劲风竟然看中了这个行道,目前来说通讯器材生意基本上是被邮电部门垄断,或者就是和邮电部门有千丝万缕关系的才敢插手,萧劲风虽然判断很准确,这一行的确会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开始火热起来,但是关键在于你怎么入手。
萧劲风脸上露出得意的微笑,“大民,这事儿你知道就行,我找了邮电部门一个关系,挂靠联办,他提供渠道,我负责经营。”
“就这么简单?”陆为民当然不会相信这么简单,如果都这么简单,那根本就轮不到他萧劲风来搞这一行了。
“当然没有这么简单,不过邮电局正在逐渐放开这方面,我估计要不了一年半载,就得要放开闸门,我一方面是打算借用这个渠道,另一方面是打算从那边进货,借这个名头罢了。”
陆为民知道萧劲风已经利用黄绍成在岭南那边的关系成功的发展出了属于他自己的人脉网络,这小子在这方面天生就是人精,黄绍成不过是为他引了路,他就能在那边捣腾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来。
“劲风,我只能说这个门道在一段时间内会火爆起来,但是随着通讯器材入门门槛越来越低,这个生意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你自己要有思想准备,不过,总之我支持你。”陆为民拍了拍萧劲风的肩膀,笑着道:“你自己看好的事情,就大胆去做,就算是失手了,也没关系,还是那句话,咱们年轻,可以从来。”
萧劲风重重的把陆为民的肩膀揽住勒了勒,却不言语,陆为民知道这是他情绪激动的表现,心里也是一阵感慨,正是萧劲风这种豪爽而又义气的性格让他交到了很多朋友,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种过分讲义气的性格也让他前世中受此牵累不少。
“对了,我听说甄妮她爸到丰州那边去了?”
“嗯,怎么了?”陆为民虽然没有刻意隐瞒什么,但是也没有刻意宣扬,即便是对甄婕甄妮她们两姊妹也只是让她们对外说父亲辞职应聘到外地一家企业,没有多说其他,萧劲风这话里透露出来的意思不仅仅是他知晓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