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等到汤泉一走,大家都没有散会,就这么直接的商量了起来。
秦羽芳自然是占据了优势,得势不饶人的说出了上面的话语。
到了秦羽芳这样的副部级的地步,没有靠山是很难上升的,而且因为她是一个女人,天生在官场上面就要弱一些,所以造成了之前她提出的“小鸟网举办网络春晚试点”的想法,被大多数的副局长给无视了。
可现在不一样,汤泉来说话了,谁都知道如果是正式和广电总局的官员座谈,汤泉肯定不是说自己的想法,他代表着牛儒正。
牛儒正3月份开会的时候,就会成为府院的副总,这一事儿大家都已经知道了。
一个委员就很可怕了,再加一个府院的副职,任凭谁都不敢忽视。
因此秦羽芳说得有点不知道大小,但还是没人敢当众和她顶。
见到大家都不说话,沉默了一阵子,局长大人淡淡的开口了,“那么就再议一议吧,秦局长辛苦一点,让小鸟网再拿一个具体的申请报告出来。既然是有利于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那就应该谨慎而积极的去审核嘛!”
“我知道了。”
秦羽芳早知道是这个结果,回答得很恭敬,但心里已经兴奋了起来。
她没有想到萧奇居然如此舍得花本钱,也不知道萧奇是怎么说动了牛儒正,但可以肯定的是,牛儒正一定不会是因为利益的缘故才来帮萧奇。
既然不是利益关系,那就更加的交情深厚了!
能间接的得到牛儒正的帮忙,自己的野望看来是有实现的一天呐!
第2141章 至少要有清洁的空气
萧奇喜欢想到就去做。
和杜菲杏缠绵了一晚,第二天回到乔果儿的别墅,陪着老婆在家里腻到了11点,萧奇就又到了府院。
不过这一次迎接萧奇的就是李保洪了。
李保洪是萧奇的老熟人,是余承生在蜀川担任省委书记时的专职秘书。
现在他随着余承生到了首都,也是余承生的专职秘书。
虽然没有和汤泉一样的担当府院副秘书长,但他却一点儿都不差,正厅级享受副部级待遇,是余承生办公室的主任。
“老板有大约半个小时的时间。”接到了萧奇,李保洪边走边道,“如果奇少你愿意吃饭的时候聊聊,那倒还有半小时的时间。”
“不用了,让余伯伯能静心吃顿饭吧。”萧奇笑了笑道。
就算他和余承生关系很好,那也得提前预约才能见上余承生,否则你以为府院委员是那么好见的?
李保洪也笑了起来,“平日里老板倒是工作时间比较正常,只不过过几个月后,他就得更加忙碌了。”
萧奇听懂了他的意思,事实上少年也知道了,余承生和牛儒正是要一起升职为府院副总的,也就是3月份的事儿。
比起牛儒正来,余承生单单凭借在蜀川半年的指挥大局,就赢得了巨大的声望,成为副总是顺理成章的。
进到了余承生的办公室,他正喝着茶水。
看到萧奇进来,余承生笑道,“每次看到你过来,我就知道肯定会有事情发生了,还不是小事儿,对吧?”
“自然是的。”萧奇也不客气,坐在了余承生的对面,“余伯伯,我有一个很艰巨困难的事情,但是会对人们的生活有莫大的好处,不知道该不该让你去推动。”
“你说这话……”
余承生气急反笑,“小子,你是故意挖坑让我跳的吧?我说不行,那就是对不起民众对不起良心。我要是说行,那天知道你给我安排什么任务来。”
余承生当然没有生气,不然也会说出“小子”、“安排”之类的词语。
因为他明白,萧奇脑子里有太多太多的想法,如果是他想说又不怎么敢说的,那么一定是有点难度的,但却又不得不去做的事情。
到了余承生的这一步,他已经没有什么好追求的了,所求的不过是青史留名,扎扎实实的做一点利国利民的好事罢了。
所以余承生对萧奇要说的事情很感兴趣。
“嘿嘿,其实只要余伯伯你出马,也不是什么天大的难事儿。”萧奇笑着道,“不知道余伯伯你来首都之后,在生活方面,有什么感觉没有?”
“首都比蜀川要干爽,不过春秋季节的风沙很大,空气的质量也一般。”余承生顺口就道,“水质也不好,汽车也太多了。但这就是繁华大都市的情形吧?充满着工业社会的味道。”
“那是你没有去过国外的真正发达大城市。”萧奇道:“我虽然不喜欢新加坡,但我却很推崇新加坡的环保发展,虽然新加坡靠港口和石油加工来维生,但他们对于城市的发展,是充满了想象的。还有纽约、东京、柏林等等,甚至包括伦敦,他们的老百姓都能抬头看到蓝天,PM2.5指数都能在35以下。”
“PM2.5指数是什么?”余承生反问道。
“PM2.5指的就是环境空气里面,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这些细颗粒物主要就是承载着有害物质,比如硝酸盐、硫酸盐、铵盐等等,反正您把PM2.5看成是有害细微颗粒就好了。”萧奇道,“这些颗粒物当然我们是看不见的,但它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PM2.5指数越高,就代表着空气污染越严重,通常的表现就是现在外面能看到的那种黄色的雾霾。
而PM2.5也是可以直接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体内的,长期累积下来,会对肺产生极大的伤害……首都不是到了冬天就容易呼吸道疾病增多吗?这就是人们呼吸了这些有毒的细颗粒物,所以引发了疾病!”
余承生听得很认真,在华国发展的这么几十年,环境问题可谓是出了不少,但大家都不怎么在意。
听着萧奇这么严肃的说起“PM2.5”的问题,余承生再联想起进入冬季之后,首都的天气情况,不觉是微微点头。
“按照你这么说,首都冬天雾蒙蒙的一片,那就不是水雾,而是雾霾了?”余承生是老一辈的人,自然知道“雾气”和“雾霾”的区别。
“是。”萧奇道,“不然我给您找几个国外的专家……嗯,就日本的吧,让他们来测一测华国主要城市的PM2.5指数,您就能有清晰的对比了……再查一查这里面有害物质的组成,恐怕就更触目惊心了。”
“我看挺多人戴口罩的。”余承生道。
“PM2.5这东西,戴口罩根本没有用,现在的口罩根本不能阻止它渗透进来,得专门的。而且专门的口罩效果都不怎么好。”萧奇道,“如果余伯伯您有这个意思,我这儿就请一个东京大学的研究团队过来,他们的本事可比什么清华北大要强多了,绝对动手能力强。”
作为一个华国人,萧奇当然希望自己国家的教育和科研能力强悍。
但事实就是,清华北大加起来的学术研究和荣耀,都比不了一个东京大学——你不用说什么16个日本首相这种东西了,人家一口气能有8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4个是物理学奖,1个化学奖,还有数学界最高荣誉的几个奖项,也有多人获得。
在和平年代,这种工科成就的最大奖项,日本人屡屡获得,这就代表着他们的厉害,而且东京大学也基本上要排名世界前十,而清华北大……呵呵。
还有在学术谨慎性来说,东京大学也是强于华国的大部分大学的,其余的一部分又没有东京大学的能力,所以就近选择来说,东京大学的团队最为合适。
这一点可不是萧奇胡说,华国大学的学术造假问题,早就臭名远扬了,而且在面对金钱时的节操,也让人不敢恭维。
关键你要说华国人笨也就罢了,问题就是华国人绝对比日本人聪明,但为什么不能比日本人取得更多的成就?
其中的问题,那就不是萧奇去琢磨的了。
而且还不仅仅是萧奇一个人这么觉得,许多人宁愿贵点,也要去买纯日本进口的东西。
比如前世在2008年之后火爆起来的日本奶粉,华国妈妈们直接把日本的商场买断了货,这不就是一个证明吗?老百姓又不是傻的!
好吧。
略开这个让人有些郁闷的问题,为了让余承生明白问题的严重性,萧奇决定请东京大学的研究团队过来,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
“嗯,那就请他们来看看吧!”余承生道,“另外我会请他们讲解一下这PM2.5的详细事情,到时候出台一个环境监测数据,这样应该是对人们直观的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有所帮助吧?”
“余伯伯英明。”萧奇颌首道,“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只要把首都周围去工业化,首都的雾霾天气就能解决一半。另外再在防止内孟古风沙、建筑工地、汽车尾气等方面做点文章,最多一年的时间,首都就能经常看到蓝天白云。”
“去工业化……你是说钢铁行业啊。”余承生是主管宏观经济的,自然一听就懂。
首都被燕赵包裹着,或者可以加上一个津卫。
首都因为是华国的政治中心,所以根本就没有什么大型工业,而燕赵和津卫这两个地方最大的工业,就是钢铁工厂,而且那些落后产能的工厂不计其数,就造成了大量的污染。
谁都知道钢铁行业是重污染行业,又加上排放和工艺不达标的话,那就更加污染严重。
偏偏钢铁行业能带动GDP非常多,又牵涉到地方的经济,所以这些年还是没有怎么整治,要到了2013年,大家明白了污染的来源,才开始大批大批的严厉整顿关闭。
“根据伦敦和东京的经验,基本上附近的钢铁污染占据30%,内孟古风沙占20%,建筑工地占15%,汽车尾气占10%。”萧奇借伦敦和东京,说起了以后首都检查出来的百分比,“如果这几个方面做好了,再加上一些其它政策,不敢说首都能达到35以下的优等级,35—75的良等级也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我明白了。”
余承生思索着点头,“那么其它城市呢?”
“其它城市和首都也是差不多的,基本上就这几种污染,最多加上矿山采矿的污染等等,这些问题日本来的专家会分别列出来给您看的。”萧奇平声的回答道。
“为什么忽然会对我说这些?”余承生忽然问道。
“您也知道,我有一个女朋友现在住在首都,她马上就要生孩子了。”萧奇赶紧恳切的道:“我不想孩子生下来就和有毒空气做斗争,所以琢磨着想要怎么解决掉这个隐患……咱们这些有点能耐的人,自然应该多为社会做一些事情……别的不说,至少要给民众清洁的空气啊!”
“说得好!”
余承生欣慰的笑了起来,“还算你有点社会责任感啊!”
第2142章 关于汽车和拥堵
华国的雾霾天气,并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形成的。
事实上从五六十年代大发展开始,在许多工业化城市,就有不小的雾霾天气。
但那时候整体范围并不多,所以显得情况并不严重。
这些年随着华国的工业越来越发达,对环境的保护却没有跟上来,自然而然雾霾和PM2.5就形成了一个大问题,然后在过后几年集中爆发。
当然了,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
那就是华国在2008年全球的金融危机之后,启动了一个拉动经济的基础建设工程,前前后后中央和地方一共用了数十万亿的资金,造成了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产值又一次大幅度增加,从而工业污染再次加重了的缘故。
萧奇早知道这样的无限制提高产能,却没有抓到最精华的技术更新换代、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是并不正确的。
所以萧奇早早的就把这种观念灌输给了老爹和牛大叔,让他们去奔走和呼吁,一定不能盲目的扩张,而是应该进一步的削减产能,把落后的产能全部扔掉。
否则等到欧美恢复元气以后,这些工厂不但不能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反而会因为没有技术上的优势,直接被人家挤压得破产,最后反而是浪费了钱又没有带来多少好处,总的说来有点得不偿失的感觉。
牛儒正和萧旭都很赞同这种观点,特别是牛儒正,在府院会议上已经多次提到了这个问题,也正是因为他的努力,前世的那个数万亿的振兴计划,现在都还没有出炉。
不过牛儒正一个人的力量肯定不够,因此萧奇要找个人来帮他,这个人就是余承生。
余承生不用专门说什么削减落后产能,他只用从这个PM2.5入手,讲解细微颗粒物对人体的侵害,那么燕赵和津卫的钢铁厂就得遭殃——大佬和他们的家人们可都生活在首都,谁敢说余承生说得不对,肯定会惹发众怒。
而且你总不能说只有你首都最重要,其余的城市都不用管雾霾吧?
所以钢铁厂、矿山、石山、建筑工地等等,一定会被严厉的清查和关闭。
一旦重污染的钢铁、矿山等行业被制止了,那么一方面环境质量会不断的变好,落后产能也更加可以被砍掉,从另外一个方面支持牛儒正的提案。
说起来,这也是一举两得啊。
余承生能到这一步,当然是已经想通了萧奇的一石二鸟之策。
不过他一点也不在乎,因为他觉得萧奇说得对,应该这么去做,所以丝毫不在意自己是不是被萧奇给“利用”了。
更何况,削减落后产能,增加国家的真正核心竞争力,这也是余承生很赞同的啊。
一个国家刚刚开始发展工业的时候,那么一些必要的牺牲是在所难免的。
但华国的工业化进程已经到了现在的地步,那么就应该可以进行第二步的升级了,渐渐向更高的产业链地位奋进,逐渐占据更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