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厂长,你以为我们是来道歉的”冯宇坐在沙发上,翘起二郎腿。
遇上傻逼,你千万不能退缩,在傻逼看来,你退缩就是怕了他,他会更加张狂!
李明德脸色一变,什么意思,不是服软来道歉吗,难道还是来示威的不成?哼,机械厂有市里撑腰,一个外经贸厅算什么?
“既然如此,那么二位是来找茬的喽?我倒要看看,你们小小的泰华公司,能翻起什么大浪!”
李世强焦急的看着冯宇,来的时候,冯宇可没说是找茬来的,这怎么两句话就呛上了,难道真的不做苏联进口的农机具了?
就算不打算做了,得罪李明德也不是什么明智的举动。李明德大小也是一个领导,跟市里关系更好,多得是给泰华公司下绊子的手段。
冯宇忽然笑了:“李厂长误会了,我既不是来道歉的,但也不是来找茬的。我是来跟李厂长谈谈,你们机械厂,是否想要苏联的先进机械设备。”
李世强愣住了,怎么谈到这儿了?李明德更是坐直身体,苏联的先进机械设备,这不是不卖给华夏吗,难道这冯宇能弄得到?
“你什么意思?”
“我如果能搞来苏联的先进机械设备,包括农机具的生产技术等,不知道机械厂打算花多少钱购买?”
苏联的经济萧条已经开始了,原本苏联是靠着出口黄金、石油和军火保持经济增长,但现在他们国家的这些支柱出口产业,已经出现了大量的走私,政府、军方的高层及其家属参与其中,为的就是将财富传给子孙后代。
就像基里连科他们这帮人,就是典型的苏联军二代,想想他们弄到的这条运输线路,原本是属于军队的。而他们在苏联销售的任何东西,从来不用交税,都是以军方的名义在做。
从85年开始,苏联的农业,尤其是粮食种植生产就开始迅速衰退,也导致苏联的农机具销售逐年下降。
以前还能出口欧洲,但现在已经被德法将欧洲市场抢走了,尤其是德国,占据欧洲超过了一半的市场。
苏联的农机具再想出口欧洲,只能降价,降价就意味着亏损,还有损他们大国的风范。怎么办,硬挺着!
而从明年开始,苏联会有更多的工厂停工,到90年,更是天平倾斜,甚至坍塌,而那时候苏联的解体也正式开始了。
冯宇前几天订农机具的时候,就隐晦的试探了一下基里连科的口风。进口农机具,只能是冯宇获利,而进口技术和先进车床生产线,则能让国家获利!
冯宇不是一个特别高尚的人,但如果有机会能自己赚钱的同时,还让国家经济更快发展,何乐而不为呢?更何况如此一来,冯宇还能交好市里,这对他公司未来发展也是有着不可估量的好处。
李世强只记得,冯宇后来跟李明德谈了很久。两人开始的剑拔弩张,不知道怎么就消失了,后来李明德更是亲自送冯宇出门,临别还握着冯宇的手上下摇晃,热情的不得了。
回到公司,所有的员工都在无聊的打着扑克,看到冯宇进来,他们赶紧收起来。
“没事儿,这两天公司放假,你们回家休息几天,等过了国庆节再回来继续上班。李哥,给他们每人发五百块基础奖金,再拿出来两千块,按照他们联系经销商的销售额分下去。”
冯宇心情好,也大方一回,把原本打算给的奖金翻了一倍还多。要让这些人死心塌地的跟他干,他好不容易教出来的人,可不能就这么跑了。
所有人都大声欢呼,昨天早上公司被封,他们一个个都被叫回来,本以为要出大事儿了呢。哪知道昨天晚上公司就解封了,看冯总的样子,似乎一点事儿都没有。今天更是宣布发了这么多的奖金,他们是算了一下,最多的一个人差不多能拿九百多块,这相当于他们电机厂一个工人一年的工资了!
李世强去给那帮小子分钱,冯宇则把几张纸上面的记着的东西翻译成俄文,誊写到另外一张白纸上。
拿着这张白纸去最近的邮电所,给基里连科打国际长途,发国际传真。
“冯,你真的要设备和技术吗?这个不太好弄,就算弄到了,价格也不会很低。”基里连科这几天也打听了,虽然那几个生产农机具的工厂处于半停工状态,但生产线可没打算出售。
“基兄,我的好朋友,你会有办法的。钱的事儿好说,我保证不会让朋友吃亏!”
“那……好吧,我试试,一个星期内给你回信。”
第81章 扒苞米
国庆节前一天,学校组织所有学生去秋收,这是学校的传统,据说是为了让学生们了解农民伯伯的辛苦,谨记不能浪费粮食。
每个班级里墙上挂着的诗句,都有悯农二首。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绅的名篇,不过喜欢历史的冯宇却知道,李绅写这两首诗,不过是为了博皇上的喜爱,借此升官。而升官之后,李绅却恢复本性,变得穷极享受,根本从来都不理会农民的疾苦。
虽然冯宇对李绅没什么太大的好感,但这两首诗,确实是妇孺皆知,千古传诵。
坐着学校借来的大客车,花了两个多小时,来到了哈尔滨北面的一个农场,距离冯宇家所在的农场,也不过就剩一个小时不到的路程。
这块有一片玉米田,冯宇他们学校就是负责将玉米割倒,玉米棒剥出来,聚成一堆,等候拖拉机来收走。
现在龙江主要种植的作物是小麦,然后是黄豆,玉米很少,否则也不会让他们来这么远,这已经是学校能联系上的最近的一片玉米田了。
三个年级,总数五百多人,以班级为单位,学校给大家分配了各班级的分担区。
一个班级四十多人,就弄这么点玉米,这要是放在农场,五个人一天不到就能干完。在冯宇看来,同学们兴致还挺高的,似乎都当做了秋游一样。
不过也有的同学再抱怨,家里本来就是农场或者农村的,自家地都没干活呢,却被学校强制着扒玉米。
冯宇跟文东军等几个因为是农场出来的学生,对农活明显比那些城里的孩子更加熟练,老师也安排他们用镰刀将玉米割倒,剩余的同学在后面聚堆扒玉米。
文东军这个蛮牛,吭哧吭哧的速度飞快,不一会儿就遥遥领先。
“看看,哥们弄得多快,哪像你们几个,慢的跟蜗牛似的。”文东军将镰刀扛在肩膀上,一脸的得意。
冯宇摇摇头,这个白痴啊。
“东军,你没发现你是所有人中割玉米杆最快的一个?就连高三的学生都不如你快,你就不想想为什么?”
文东军挠挠头:“为啥?”
“因为地就这么多,你把玉米割完了,下午难道看着别的同学扒玉米?也就是说,你干的越快,干的就越多!你觉得老师会表扬你,还是同学们会佩服你?”
文东军傻眼了,原来不是别人干得慢,而是别人都在故意偷懒。他回头看了一下,那些坐在玉米杆上扒玉米的同学,也都是聊天多过于干活,整了半天,就他一个傻小子!
“喏,学学我们,干一会儿,站着休息一会儿,或者还可以坐在玉米杆上休息。你要是真的继续这么干下去,可就凸显出我们偷懒了,你觉得这样好吗?”冯宇耐心的教文东军偷懒的精髓,这小子平时的机灵劲儿都哪儿去了?
文东军二话没说,一屁股坐在玉米杆上,开始休息。可不一会儿,他就坐不住了,没事儿干,连个聊天的人都没有,干坐着太无聊了。
看到玉米杆,文东军想出来一个好主意。
冯宇看到两根还明显绿着的细玉米杆,他用镰刀砍断,削掉一块儿皮,留下中间带汁液的部分,一口咬下去,满嘴都是甜水。
南方有甘蔗,北方则有一种跟玉米、高粱一样的东西,叫做甜杆。手指头那么粗细,味道跟甘蔗差不多。而玉米杆如果长得慢,雨水足,晒到的阳光少,下面一块也会留下很甜的几节。
冯宇用镰刀三两下将自己咬的地方削去,然后将两节玉米杆削皮,拎在手里,朝李娜走过去。
“渴了吧,吃点甜杆。”
冯宇将尝过的那根递给李娜,而另外一根,则被李娜的同桌胖妞夺走了。这堆玉米只有李娜跟胖妞两个人,现在其他同学不大敢跟李娜一起玩,还不是因为胖妞说冯宇家人是黑社会,而李娜则被冯宇给连累了。
李娜曾经犹豫过,但这个年纪的小心思,怎么斗得过冯宇四十多岁的心智。几句话就让李娜打消疑虑,两人依然跟以前一样好,情愫还在继续累积。
李娜咬了一小口,慢慢的在嘴里咀嚼,眼睛眯成了月牙,露出幸福的笑容。
“真甜。”
“呸呸呸,什么甜杆,就是一股馊水味儿,还有点涩。”胖妞一边吐着渣子,一边不满的控诉。
冯宇淡定地说道:“可能你运气不好吧,这毕竟只是苞米杆,不是甜杆,有不甜的也很正常。”
李娜看了看,用力把手里的甜杆掰断,然后分了一节给胖妞。胖妞小心翼翼的咬了一口,眼睛顿时一亮,还真甜!
“你把这个掰断,一人一半。”李娜把手里剩下的一节玉米杆递给冯宇,她看冯宇的嘴唇似乎也有些干。
“我也掰不动,你吃吧,我在前面割苞米,肯定还能找到。”
李娜执着的把玉米杆递给冯宇,最少也要咬一口。冯宇正准备凑过去咬一口呢,尤其目标是李娜咬过的地方。
“谁?谁打我?”冯宇愤怒的转头寻找,刚要咬的时候,就感觉后脑勺被什么东西打了一下。
“哈哈哈,怎么样,哥自制的苞米弩怎么样?这么远,一下子就打中你小子的后脑勺了!”几米开外,文东军双手端着一个用玉米杆自制的弓弩在那里得意的看着冯宇。刚才打中冯宇后脑勺的,就是一小块玉米杆。
你妹,你个二货,又打扰老子的好事儿!
“苞米弩是吧?我看看你那个准,还是我扔的玉米杆准!”
冯宇低头捡起来刚才胖妞扔的那节玉米杆,随手掰断一块,用力砸向文东军。文东军一边后退,一边还击。冯宇将玉米杆掰成小块儿,一块块的砸过去,今天非得教训教训这个二货不可!
李娜看到冯宇随手就把一节玉米杆掰成了小块,再想想刚才冯宇说掰不动,然后打算咬一口,她的脸腾的一下就红了。
第82章 借钱的烦恼
国庆节加上周末,一共休息两天,这个年月可没有什么黄金周的概念,甚至双休还没实行呢。
下午的时候,冯宇他们就把玉米扒完了,等农户开着拖拉机过来的时候,他们把玉米装上车,这次活动也就结束了。
附近农场H县里的学生都直接回家过节去了,2号周日晚上返校就行。冯宇已经提前告诉了父亲,冯兴泰的小吉普此时就停在地头。
冯宇他们四个人坐上车,一起返回农场,周日下午冯兴泰再送他们回哈尔滨。
三个小伙子坐在后面,李娜坐在副驾驶。她脸一直红红的,低着头,不敢看冯兴泰,偏偏冯兴泰还总是问她话。
文东军和刘坤很不厚道的在偷笑,冯宇则一直想办法岔开话题。如果冯兴泰知道冯宇跟李娜在早恋,恐怕冯兴泰回家就会祭出家法,鸡毛掸子狂抽冯宇的屁股。好不容易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高中,居然不思进取,就知道搞对象!
先把李娜和刘坤送到场部,小吉普一拐,走小路回连队。
到家门口,冯宇看到门外的路边停了好几辆自行车,他觉得很奇怪,这是家里来客人了?
冯兴泰看到自行车脸色一变,车也没停,绕了一圈,把冯宇又送去文东军家里。
“你先到东军家玩一会儿,半个小时后再回家。”
冯宇一脸的好奇:“爸,咋地了?”
“你别管,半个小时后回去就行,听话!”
看到冯宇进来,文东军也挺惊讶。冯宇不是刚回家吗,怎么又过来了,干了一天活他不累吗?
“冯宇,你爸妈下地了?吃点花生吧,喝水自己倒。”
“我家地上个星期就收完了,下什么地?我也不知道咋回事,反正我爸让我在这儿等半个小时。”
文东军母亲这时候接话道:“肯定又是有人到你家借钱去了。现在天天有人去,你爸比东军他爸这个当队长的还忙!”
“借钱?借什么钱?”文东军一脸的疑惑,冯宇家在连队就没有亲戚,谁来借钱?
冯宇这时候明白了,这就是连队不好的地方。太小,哪家发生点什么事儿,一天不到,全连队就都知道了。
连队的人都说,冯家现在发财了,女儿找了一个市里的有钱女婿,你看,冯兴泰小吉普都开上了,队长都只能骑小嘉陵(嘉陵摩托,最早的那种黄色弯跨的嘉陵五十)呢。
有跟冯兴泰关系尚可的,到冯家一开口,三千块,冯兴泰眼睛不眨就借了。这下子其他人确定了,冯家肯定是发大财了。
一些人也来冯家借钱,要么说家里想买拖拉机,还差几千块钱;要么说今年种地没挣钱,老婆孩子没饭吃,借点钱度日;甚至还有人说想买联合收割机,借的也不多,十万块就行,过两年一准还给你!
刚开始,冯兴泰因为家里有五六万块钱,有人张口借三千,他也不好意思不借。但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来家里借钱,甚至脸皮厚的不但不给利息,还说三五年还不上,以后慢慢还,更有不要脸的说什么当初帮过冯兴泰扛种子,冯兴泰现在发财了,怎么不得给个三五千的,这就不是借,而是要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