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卧虎藏龙》这部小说的主角就是玉娇龙。
她是刁蛮任性、为所欲为的侯门之女,又是敢爱敢恨、豪情万丈的江湖女侠。
她既具争强好胜的叛逆性格,不服输不信邪,所以敢于盗剑,敢于向俞秀莲挑战,却又冲不破传统名教观念的束缚,不敢“败坏门风”,只能怀着一颗破碎之心黯然离开。
如果把五部小说联系起来看,就是一个牵扯到几代江湖儿女的侠义故事。
《鹤惊昆仑》讲的是李慕白的师傅江小鹤成长和复仇的故事。
《宝剑金钗》和《剑气珠光》讲的是侠士李慕白和侠女俞秀莲的爱情故事。
《铁骑银瓶》讲的是玉娇龙的儿子行走江湖的故事。
林子轩打算把这五部武侠小说写出来,这是为了培养观众基础。
一般来说,看过原著小说的读者更愿意到电影院看电影,如果这五部武侠小说能在国内受到欢迎,接下来才是改编成电影剧本。
等到小说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后,他寻找拍摄资金就会容易的多。
否则,他单单拿着《卧虎藏龙》的剧本,别人连听都没听过这个故事,不知道拍出来会怎么样,谁愿意冒着这么大风险投资啊。
就观众而言,没有原著小说也很难理解电影里的人物关系。
只不过,目前的武侠电影市场并不景气,尤其是传统武侠。
这也是姜文没有兴趣的原因,武侠片已经被香港的电影人拍烂了,现在香港出众的武侠片很少,更别说是原创了,想要拍出新意来很难。
武侠电影在香港经历了几个阶段。
刚开始是单纯的武侠,讲的是武林中人的恩怨情仇,可以称之为传统武侠电影。
后来是现代武侠,从武侠变成了武打,以打斗为主,这种类型的武侠电影在美国很受欢迎,又叫做功夫片。
现在的香港武侠电影则倾向于脱离传统武侠的范畴,加入了家国情怀,把侠客和国家的兴衰命运联系到一起,有了一种新的发展。
虽然说每个华人心中都有一个侠客梦,但不得不说,香港的武侠电影进入了瓶颈。
《卧虎藏龙》这部电影属于人文武侠,或者说是文人心目中的武侠世界。
这个武侠世界不是快意恩仇,也不是家国情怀,而是侠者自身的困境,直指本心。
叛逆的玉娇龙在理想和现实之间难以抉择,传统的李慕白和俞秀莲为了道德,为了群体而活,挣扎在感情和道义之间。
如何看破,什么是本心,道德的困境和悲悯的情怀,这是电影传达出的一点信息。
王度庐以写悲情武侠著称,他生活在京城,行文中自然流露出一股京味儿,语言朴拙,或者说是粗糙,却有一种意境之美。
他不擅长写武打,小说中最绝顶的武技就是点穴。
他的书里没有过于离奇的情节,没有神秘技艺,甚至是各种帮派,看起来平平无奇。
小说中的人物也不是叱咤风云的江湖好汉,而是常常唉声叹气,困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
林子轩清楚这样的武侠小说不会像香港那种快意恩仇的小说流行,受到青年人的追捧,但它更具有人文内涵,只要能看进去,就会让人感同身受。
写小说只是整个计划的开端,如何让小说火爆,如何改编电影,如何拉投资……
这是一次难得的历练,如果林子轩能完成这个计划,那么他在电影行业就站稳了脚跟,他会成为一名国际性的制片人。
这和拍摄《京城人在纽约》一样,都是他人生中的一次挑战。
威尼斯电影节接近尾声,林子轩和姜文参加了颁奖仪式,欧洲的电影节颁奖都很简单,不像奥斯卡那么的花哨。
《阳光灿烂的日子》拿到了最佳男主角奖,姜文代表夏雨上去领奖。
由于这部电影在威尼斯反响很热烈,他乐观的估计能拿到两到三个奖项。
他满心希望能再拿一个最佳导演或者金狮奖,就算是银狮奖和评委会大奖也好,可惜最后都没有,这让他有点泄气,感觉不太完美。
不过在回到酒店之后,姜文就放下了,他一向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
第二百三十八章 踏实
九月中旬,京城国际机场。
林子轩和姜文刚出机场通道就见到几名记者围了上来,他停下脚步,落在后面。
这时候,姜文才是主角。
《阳光灿烂的日子》虽然只拿了一个最佳男主角,却让夏雨成了威尼斯最年轻的影帝。
国内的媒体对于这种打破记录的东西尤为感兴趣,消息刚传到国内,就有记者到青岛采访了正在上学的夏雨。
夏雨对这个奖项比较懵懂,还不太明白威尼斯影帝对他的重要性。
想想看,葛优跑了十年龙套才拿了一个戛纳影帝,他参演第一部电影就拿了威尼斯影帝。
华国男演员想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拿影帝非常的困难,这基本上是欧洲人的主场,但在这一年,出了两名影帝。
葛优那个影帝因为《活着》被禁映,没办法宣传,夏雨没事,这让媒体非常的兴奋。
不过夏雨还只是一名学生,可采访的内容不多,媒体就把焦点对准了电影的导演姜文,并把这部片子前前后后的故事打听了一遍。
这是姜文第一次执导电影,拍摄期间发生了剧组罢工事件,因为缺少资金而多次停拍,在圈子里不被人看好,甚至认为片子根本完成不了。
就是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电影拍完了,还参加了电影节,拿回了一个最年轻的影帝。
听起来就像是一个励志的传奇故事,记者们会有很多的素材可以写。
前来接机的不光是记者,夏雨和一些演员也来到了机场,还送上了鲜花。
姜文应付这种场面驾轻就熟,他从行李箱里拿出了威尼斯影帝的奖杯,并和夏雨一起高高举起,让记者们尽情的拍照。
在满足了记者的要求后,他们才出了机场,坐车离开。
“载誉而归的感觉怎么样?”林子轩打趣道。
“还行吧,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接下来肯定还会有各种采访,明天晚上咱们请剧组的人吃顿饭,算是庆功宴了,这阵子怕是都不清闲了。”姜文回应道,“回头咱们再聊聊电影公司的事儿。”
“等资金过来再说吧,又不急于一时。”林子轩劝说道。
进入九四年,京城的民营影视公司越来越多,有时候几个人凑一块就注册一公司,找到资金就开始拍影视剧,极为盲目和混乱。
姜文打算开一家电影制作公司,主要是为他个人服务,相当于是个人工作室。
事实上,国内还没有个人工作室的说法,像张艺谋这样的大导演,不属于任何一家电影公司,极为自由,平时的事情比较多,手下会有一帮人帮着他处理各种事务。
有人专门写剧本,有人负责看外景,有人联系国外的投资商等等。
这些人有些是固定的,有些是临时的,跟着张艺谋混饭吃。
姜文就想弄一个这样的公司,找一帮熟人组建自己的班底,有人帮忙,以后拍电影就不会这么混乱和忙碌了。
这一次的成功给了他极大的信心,《阳光灿烂的日子》卖得不错,他有了资金,就想自己当家作主,掌握主动权,拍自己想拍的片子。
在拍电影方面,姜文是个掌控欲望极强的人。
他想按照好梦公司的模式打造自己的班底,这是他要和林子轩商量的事情。
林子轩和姜文告别,回到家里。
电影学院开学,林晓玲搬到学校去了,慕姗姗在上班,家里没有人,院子里稍显空落。
他先打了个电话给慕姗姗,告诉她自己回来了,让她放心。
然后把行李整理好,泡了杯茶,坐在沙发上休息,他翻了翻家里订的几份报纸,看看最近国内有什么新闻。
今年是华国建国45周年,还要召开十四届四中全会。
这是一次很重要的会议,是华国第二代领导集体向第三代领导集体胜利过度的一次大会。
林子轩在娱乐版看到了张艺谋对《阳光灿烂的日子》的评价。
此时,张艺谋正在沪城拍摄新片,这不是记者采访的结果,而是从剧组流传出来的消息。
前天,张艺谋和剧组里的一帮人半夜一点多钟出去吃宵夜,熬夜拍戏对剧组来说非常正常,电影剧组的作息都不怎么规律。
国内电影圈已经知道《阳光灿烂的日子》获奖的消息,大家免不了议论一番。
“我喜欢这部片子,首先这部片子很激情。”张艺谋评价道。
“我不喜欢。”他身旁的文学策划王宾说道。
这个王宾就是在筹备拍摄《活着》的时候和林子轩意见分歧很大的人。
所谓文学策划并不是编剧,而是帮着在剧本的语言和艺术性上进行深度加工的人。
王宾原来是个作家,不过在作家的圈子里没有混出名堂来,便找了个机会进入电影圈,跟着张艺谋讨生活,他最擅长的就是把别人的小说改的面目全非。
“的确不错,姜文很懂戏,在一些镜头的处理上,往往很多老导演也难以控制。”张艺谋继续道,“另一点,这部片子拍的很有个性,激情和个性很重要。”
林子轩看了张艺谋的评价,就知道他们这帮拍艺术电影的都是一个思维。
冯小刚就不会追求激情和个性,他追求的是市场,是观众的满意度。
报纸上大都是对姜文和夏雨的赞誉之声,就连女主角宁静都红了起来,不过真正电影圈里的人看的是幕后。
有人说是张艺谋捧红了葛优,姜文把夏雨推上了威尼斯电影节影帝的宝座,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活着》和《阳光灿烂的日子》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都有林子轩的参与。
正是这两部片子出了两位欧洲电影节的影帝,以前没有过,以后恐怕也很难重现。
眼看着快到下班的时间,林子轩起身,到厨房开始做饭。
慕姗姗下班回来,听到厨房里的响动,就倚在门口看着林子轩忙活,俩人也就是七八天时间没见面,倒不是多么想念。
这些天,她自己一个人住在偌大的院子里,总觉得空荡,不安稳。
她想把母亲叫过来一起住,又觉得有点可笑,现在好了,心里踏实了。
第二百三十九章 闲言
晚饭的时候,林子轩把在威尼斯电影节上的情形大略说了一番。
他在威尼斯一直很忙碌,要么是和片商谈价格,要么就是和电影人会面,只有在颁奖过后才真正的放松下来。
几个人花费一天的时间游览了一下当地的名胜古迹,拍了些照片,不枉出来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