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城,《亡命天涯》受到了强力抵制,被各方联手狙击。
不仅电影只能在海淀区的影院放映,其他地区的电影院放映的都是很有分量的国产电影,这是要压缩好莱坞大片的票房。
更有意思的是,在《亡命天涯》电影海报的上方印有一行字。
“改革年代,激烈论争,电影市场,风险上映。”
这里的“风险”指的不仅是商业风险,还暗指其中的政治风险,由此就能看出,京城的电影行业对好莱坞大片的态度。
对于华国的电影行业来说,《亡命天涯》是第一声枪响,要么被打死,要么被惊醒。
第二百四十八章 提前下线
华影公司把《亡命天涯》的档期定在了十一月十二日,正好是礼拜六,明天不上班,大家晚上可以到电影院享受好莱坞大片带来的刺激。
由于报纸上的争论,京城的百姓大都知道这件事。
年纪大的人听听也就过去了,真正活跃的还是年轻人,他们喜欢新鲜事物。
看好莱坞大片无疑成了一种时髦,如果能带着女朋友一起去看感觉会倍有面子。
不过买票成了一道难题,尤其是在京城,放映的影院不多,电影院外边排起了长队,电影票极为抢手,由此催生了票贩子的出现。
票贩子把一张15块的电影票炒到了50块,就这样还供不应求。
这在以前是不可能出现的。
说起来和新闻媒体的宣传有很大关系,争论越大越能引起观众的兴趣,当然,好莱坞大片本身就具有吸引力,谁都想看个稀奇。
“老哥,你能不能弄到内部的票子?那些票贩子太不靠谱了。”林晓玲抱怨道。
“怎么?你们电影学院的学生也有兴趣?你们不是搞艺术的么?”林子轩取笑道。
“我们是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的,不去看看怎么知道该怎么批判。”林晓玲辩解道。
“别找借口了,我这儿可没票,反正我看过了,也就那么回事儿,没什么可看的,一点艺术性都没有,不适合你们看,你还是该干嘛干嘛去吧。”林子轩说笑道。
“你蒙我呢,我们学院的一位教授提前看了,据说挺震撼的。”林晓玲不信道。
“我这儿有张票,是礼拜天晚上的,你要不要?”慕姗姗插话道。
“那嫂子你呢?”林晓玲不好意思道。
“我不爱看这类犯罪题材的片子,都是打打杀杀的,没什么意思。”慕姗姗解释道。
“那谢谢嫂子了。”林晓玲高兴道。
慕姗姗手里的电影票是华影公司的人送的,前几天《文化访谈》邀请的嘉宾正是华影公司的副总经理王赠夫,此人是一位改革派。
引进好莱坞大片是社会热点,《文化访谈》自然不会错过。
有时候,林子轩看到某个新闻,觉得有挖掘的价值,就会推荐给慕姗姗。
事实证明,这么制作的《文化访谈》播出后,会产生不小的社会反响,或者是刚好和国家要下发的某个文件不谋而合。
这无形中增加了《文化访谈》的份量,这档节目总是能和这个时代的脉搏合拍。
华国电视台的同事知道慕姗姗的父亲是文化部的官员,倒是不会有什么想法。
“你真不去看啊?片子挺好看的,都审查过了,没什么太血腥的镜头,就是怕小孩子也去看。”林晓玲走后,林子轩询问道。
“你又不去,我去干嘛。”慕姗姗反问道。
“早说啊,我是不想看第二遍,再好的片子看多了也难受。”林子轩醒悟道,“要不这样,咱们去支持国产电影得了,明儿晚上有几部不错的片子,我记得有部是爱情片,名字挺文艺的。”
为了狙击《亡命天涯》,几家电影制片厂拿出了自己厂子制作的电影。
这些片子在国产电影里质量算是很好了,不过大多是文艺片和主旋律电影。
就这样,在礼拜六晚上,当别人都兴冲冲的去看好莱坞大片的时候,林子轩和慕姗姗前往西城区的一家影院看电影,票价是六块钱。
和好莱坞大片需要排队买票不同,这里的观众并不多。
俩人走进电影院,放映厅里连四分之一的位子都没有坐满,显得空荡荡的。
他们挑了个位子坐下,等待着电影放映,不远处有个女孩抱怨男朋友没有买到《亡命天涯》的电影票,才不得不来看国产片。
林子轩和慕姗姗对视一眼,笑了笑。
两个人来看电影,看什么片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两人在一起看,这就够了。
电影开始,放映厅内安静下来。
看得出,这部片子的导演下了一番功夫,不过还是有点老套了,要是在八十年代或许会受到欢迎,现在的观众可不会买账。
这说明国有电影制片厂的体制陈旧,导演的思想僵化,不去学习新的东西,跟不上时代。
这还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问题。
如今好莱坞大片进入华国,逼着电影厂进行改革,逼着电影导演和演员们解放思想,否则就会被观众所淘汰。
电影放到一半,观众纷纷退场。
林子轩和慕姗姗看到最后,虽然结局早在意料之中,不过反正是消磨时间,难得的周末。
离开电影院,俩人去吃了宵夜,这才返回家里。
随着《亡命天涯》的上映,让华国观众大开眼界,据说在看那场火车和囚车相撞的片段时,不少观众用手紧紧抓住椅子,紧张的不行。
无论是紧凑的故事情节,还是其中大量的特技镜头,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时间,通过口口相传,京城的百姓争相去看这部好莱坞大片。
他们以前看的都是三四流的国外电影,是华影公司用两万美元的买断价引进的西方烂片,这一次他们看到了真正的好莱坞大片。
到了周一,影院外边排起了长龙,人头攒动,电影院好些年没有这种热闹的场景了。
根据华影公司的不完全统计,光是周六晚上和周日一天的时间,《亡命天涯》在京城的票房就超过了70万。
不可否认,周末的观众会相应多一些,可就算是这样,《亡命天涯》放映一周,仅仅是京城的票房就可能突破400万。
全国六座城市,沪城和花城都是经济发达地区,面对好莱坞大片观众会更为热情。
这么粗算下来,《亡命天涯》一周的票房可能会突破3000万。
这个数字就算是华影公司都没有想到,他们觉得能有一千多万票房就不错了,他们低估了老百姓对于娱乐生活的强烈需求。
这个票房传出去后,在电影行业内部引起了强烈反响。
好莱坞大片一天的票房比国产电影一个月的票房还要高,这种差距太让人沮丧了。
正因为沮丧,才更加坚定了他们抵制好莱坞大片的决心。
在京城,电影行业的人联合起来要求《亡命天涯》立即撤出影院,提前下线。
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的开端
在一片联合抵制声中,《亡命天涯》在京城地区被迫提前下线。
一周过后,根据华影公司的统计,这部好莱坞大片在华国六座城市的总票房是2500万。
虽然没有突破3000万,却也让人非常震惊,这毕竟只是一周的票房成绩。
想想看,假如这部电影在全国十几座大城市连续放映一个月,那么票房极有可能过亿。
这个就相当可怕了,面对这么高的票房成绩,华影公司的高层极为欣喜,这表明他们引进好莱坞大片的做法能够刺激国内的电影市场,把观众重新拉进电影院里来。
在《亡命天涯》下档的时候,各地的观众纷纷要求继续放映,其他城市也有类似的呼声。
这说明老百姓不是不喜欢看电影,而是不喜欢看烂电影。
有了这个数据作为支撑,明年引起十部好莱坞大片的计划一定会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不会像这一次那么的艰难。
至于国内电影行业的出路,就不是华影公司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他们只要牢牢把握住十部好莱坞大片的放映权,就能从中获取巨额的利润。
对于《亡命天涯》逆天的票房成绩,新闻媒体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票房无疑是衡量一部电影成败的重要指标。
有人惊呼娱乐电影打败了艺术电影,有人感慨国产电影将进入低谷,也有人觉得应该学习好莱坞,放下艺术的架子。
以前电影杂志上或者电影行业开座谈会的时候大家会不痛不痒的说一说娱乐电影,大都带着轻视的态度,认为太过肤浅,不值一提。
事实上,国内也有娱乐片,为了迎合市场,单纯追求票房,只是这样的片子太过低俗。
有人夸张的评论说是“杀得一个不剩,脱得一丝不挂”,可以说国内的娱乐片泥沙俱下,没有形成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
拍艺术片的导演不注重市场,他们总以艺术家自居,觉得自己的片子要给观众带来心灵的触动,看完后观众会获得启迪和升华。
他们以高高在上的姿态面对观众,就好像是上帝布道一样。
一些导演甚至埋怨观众的素质低,看不懂他拍的电影,殊不知,观众才是他们的衣食父母,观众才是上帝,他们把这个角色弄反了。
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国内这种畸形的电影环境。
当然,这也和计划经济时期上层对电影行业的瞎指挥有很大关系。
这一次《亡命天涯》的放映,给国产电影行业敲响了一记警钟,以前没有比较,大家浑浑噩噩的照样过日子,不显得寒酸。
现在有了比较,看到了巨大的差距,就没办法装聋作哑了。
保守派仍在坚持己见,改革派已经在呼吁要向好莱坞电影学习,要和国际接轨。
这一年,对国内的电影行业来说,是一个新的开端。
林子轩不在乎外界的纷纷扰扰,只关注《甲方乙方》后期的制作和电影的宣传。
在京城电影制片厂的协调下,《甲方乙方》定在12月24日上映,这天是西方的平安夜,放映一个月的时间,差不多接近春节。
如果票房成绩不错,可以申请延长半个月左右的档期。
主要是这个时间段没什么人争,大家都忙着过年呢,谁去看国产片啊。
贺岁电影在内地的电影行业其实不陌生,香港每年都会拍一两部类似的片子。
到了年底,集合一票香港的大明星,大家一起搞笑一番,没什么内涵,就是夸张逗趣,博观众一笑,图个过年开心,顺便赚取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