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文艺生活_分节阅读_第165节
小说作者:薪越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1.44 MB   上传时间:2017-09-08 11:40:35

  “那行吧,我就帮你一回,要是把他们骂哭了,出了事可别找我。”陈道明答应道。

  “我就说道明是个很好说话的人,你偏不信,还把我拉来作陪,怎么样,他答应了吧,这说明道明是个通情达理的好同志。”冯小刚显摆道。

  冯小刚和陈道明的关系不错,开开玩笑无伤大雅。

  林子轩把冯小刚拉过来就是为了缓和氛围,以免闹出矛盾。

  他让陈道明指导徐静蕾和夏雨,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增强陈道明在剧组里的责任感,让陈道明能很好的融入剧组。

  陈道明是一个说话算话的人,既然答应了就会做到。

  这样一来,林子轩就放心了,至于徐静蕾和夏雨会不会被陈道明骂哭,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了,反正也是为了他们好。

第二百八十七章 素描

  回到公司,林子轩和冯小刚商量起《不见不散》的宣传事宜。

  这部片子和去年的《甲方乙方》一样,定在了12月25日上映,不过今年他们不能像去年那么被动了,在宣传上要主动出击。

  观众看了一年的好莱坞大片,眼光高了,要是不弄点新花样出来,他们不一定会买账。

  再说,去年没什么竞争,今年就不同了,有部香港的动作片也是冲着贺岁档来的。

  在一番协调下,华影公司对放映时间做出了调整,《不见不散》在元旦这个档期,香港的动作片放到了春节前后,避免了两部电影的直接撞车。

  但带来的影响仍然不可避免。

  两部影片的上映时间只差了一个月左右,想想看,如果观众知道接下来会有一部惊险刺激的香港动作片上映,还会掏钱看一部没有大场面的喜剧片么?

  这就是国产电影面临的现状,看哪部电影的选择权在观众手上。

  相对于其他国产电影,《不见不散》已经相当幸运了。

  这一年,因为引进了好莱坞大片,严重挤压了国产电影的生存空间,有至少七十部国产电影没能进入影院发行,占了国产电影年产量的一半。

  最好的档期都给了好莱坞大片和主旋律电影,国产电影在宣传和营销上的劣势明显。

  就这样,十部引进大片轻松的占据了华国电影市场的大半江山。

  一个残酷竞争的时代来临了。

  以前导演和演员拍完电影就结束了,没有宣传任务,票房靠的是观众的口碑。

  现在不行了,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不见不散》,为了票房成绩,只有使用各种手段进行宣传,把观众吸引进电影院。

  “咱们暂定跑八个城市,每个城市两到三天的时间,活动包括观众见面会和当地媒体的采访,要是其他城市有邀请的意向,也可以临时安排。”林子轩交待道,“到时候说什么就自由发挥好了,只要记住一点就行,要夸咱们的电影好。”

  这种活动一般由当地的电影公司来安排。

  好梦公司会派人先去联系,弄好活动流程,各地的大环境不同,安排的活动会差别很大。

  比如到东北三省,主办方可能会安排冯小刚和演员们慰问下岗职工,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到了南方的城市,娱乐性会更强一些。

  说实话,《不见不散》这部戏没有多少话题可以炒作。

  你要是炒作男女主角的绯闻吧,葛优肯定不同意,那是破坏人家家庭的和谐稳定。

  所以只能是从电影入手,说一些演戏时候的趣事和在美国经历等等。

  这一拨宣传活动会从12月17日开始,自北向南,用掉大半个月的时间,争取在全国各大城市都能引起反响,把声势造起来。

  “现在都是市场经济了,市场需要什么咱们就要做什么,以后电影行业的玩法要变了。”冯小刚感慨道,“会做事的不如会闹事的,这种宣传炒作要是流行起来,那圈子里就热闹了,整天净忙着打嘴仗了。”

  冯小刚刚忙完《不见不散》的后期,在内部小范围的放映一遍,大家普遍认为不错。

  电影把故事背景放到洛杉矶,一下子就把片子的档次提上去了,这不是说洛杉矶就比京城好,但能给国内的观众带来新鲜感。

  国产电影在国外拍摄这还属于首次,是一个不错的宣传噱头。

  《不见不散》的故事虽然以调侃为主,不过这一回调侃的对象大多是美国人,还带着点海外游子思乡的情怀,两人在美国兜兜转转,最后感觉还是家乡好。

  主题积极向上,内容轻松幽默,在拍摄手法上比《甲方乙方》更为成熟。

  当然,上映后肯定会有影评人批评电影俗气,没有内涵等等,冯小刚都习惯了。

  第一次成功是运气,第二次成功是实力,只要《不见不散》取得了高票房,冯小刚在国内电影导演的圈子里也算是一个人物了。

  有的导演用奖项证明自己,有的导演用票房证明自己。

  “以后宣传炒作是潮流,现在的观众不是以前了,你拍什么他就只能看什么,那些文艺片导演就是这么被惯坏的,以为观众只能看他们拍的片子。”林子轩沉声道,“观众的选择多了,要是觉得不好看,就不会花钱买票。”

  国内的观众从被动的看电影到主动的选择电影,这就是市场的变化。

  如果导演不能适应这种变化,拍不出观众喜欢看的电影,就会被市场无情的淘汰。

  林晓玲的剧本经过几番删改,终于获得了郑洞添的认可,可以进入影片的筹备阶段了。

  事实上,郑洞添帮她做了不少修改,林晓玲年纪还轻,对于剧本中老太太的角色还不能很好的把握,这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行。

  接下来,晓玲同学在学校的学生中选择了自己的拍摄团队。

  摄影师、灯光师、录音师、美工师、道具师、化妆师,一个都不能少,总共选了十个人,组成了一个简单的摄制组。

  作为导演,林晓玲第一步就是勘察外景,也就是林子轩所在的四合院。

  在四合院里选出两间房子很容易,反正空着也是空着。

  在林晓玲的指挥下,一帮人开始了工作,虽然都是学生,可毕竟在电影学院学习过,受过系统的教育,做起事情来倒是有模有样。

  他们给小院增添了不少的生气。

  徐静蕾拍戏之余也会过来帮忙,在《卧虎藏龙》的剧组里,拍摄不算顺利,一旦演不好,还会遭到陈道明的责备。

  这时候,俞飞鸿就会过来安慰她,还告诉她哪里演的不好,需要怎么改进。

  陈道明和俞飞鸿一个严厉,一个温柔,倒是配合的很默契。

  这一天,徐静蕾坐在四合院的一间房子里,这间房子就是剧本中女孩租的屋子,整体的布置还没有完成,不过倒是有一套用来作画的工具。

  透过窗户,她看到林子轩抱着女儿坐在外边,夕阳的余晖正照在林子轩的身上。

  徐静蕾拿起身边的画笔,在一张白纸上作起画来。

  不一会,一幅素描就完成了。

  她看了看,觉得挺满意,就在素描的右下角签了“老徐”两个字。

第二百八十八章 先河

  徐静蕾想把素描送给林子轩,林子轩送给她一本书,她回送一幅素描,算得上礼尚往来。

  她随即又觉得不妥当,有点像学校里青年男女互相赠送礼物的感觉,感觉怪怪的。

  就这么思前想后,直到林子轩离开也没有想好,只能把素描小心的收好,放在身上,以后再说。

  《我们俩》这部电影看名字就知道需要两名演员,林晓玲还要找到扮演老太太的人选。

  这位老太太可不能随便找人来演,要找一位懂得演戏的老戏骨才行。

  在京城演艺圈,这种老演员要么在京城电影制片厂,要么在京城话剧院,都是业内的老前辈,不是林晓玲这种还没毕业的学生能请得动的,要托人才行。

  再说了,这就是一部学生作品,给不起人家太高的片酬。

  林子轩就在琢磨这个事儿,陈小艺和徐帆都在京城话剧院工作,让她们帮着看看有哪些老演员的性格好,愿意支持年轻人的电影事业。

  找到合适的人后,把《我们俩》的剧本递过去,说明情况。

  毕竟这部片子的拍摄周期太长,要一两年的时间,一般的电影也就几个月,而且,这位老太太的片酬不能超过三万块。

  林晓玲他们做了预算,拍摄《我们俩》至少要30万才行,他们自己都不拿工资,如果演员的片酬过高,可能会超支。

  相对于贾章柯,林晓玲的剧组已经算是幸福了。

  在布置完外景后,晓玲同学的下一个工作就是和那些有意向的老演员交流,说服他们加入剧组,这是一项很锻炼人的差事。

  老演员一般比较有原则,或者说是固执。

  在这个过程中,林晓玲会学会如何和演员沟通,如何把自己的想法传递给别人。

  她通过拍这部戏,就能学会怎么样做一个合格的导演,这是每个导演都必须经历的阶段。

  与此同时,慕姗姗制作的第一期《姗姗访谈录》录制完成。

  整个录制过程很轻松,她和姜文很熟悉了,不用太多准备,就像是朋友间的闲聊一样。

  这和慕姗姗在华国电视台主持节目不同,没有了体制内的限制,可以聊一些相对大胆和敏感的话题,当然不会超越总局设置的尺度。

  做了这么多年的主持人,慕姗姗能够掌握其中的分寸。

  如此一来,节目会显得新颖和有趣,更有深度,能够吸引观众的兴趣。

  录制完节目,慕姗姗把节目的录像带寄给各家电视台和相熟的厂商,接下来就看有没有电视台愿意购买节目的播放权了。

  至于寄给各大厂商,是为了节目的冠名。

  厂商一旦出资冠名《姗姗访谈录》,以后每一期节目都会出现这家厂商的广告。

  这些厂商大都和林子轩有过合作,实力雄厚,适合《姗姗访谈录》这档节目,基本上从事医药和食品行业。

  这类企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根本不差钱。

  林子轩选择的很谨慎,对那些有可能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企业,他都排除在外。

  “现在就找冠名商是不是早了点,等这档节目在电视台播出后再冠名不是更好?到时候冠名的价格说不定会更高。”慕姗姗不解道。

  “先把风声放出去,看看他们的反应再说。”林子轩淡定道。

  在华国,电视节目的制播分离起始于八十年代,不过由于国内制度的限制,一直没有太大的进展,各大电视台都在摸索之中。

  首先被分离出去的是电视剧制作单位,其次才是综艺娱乐节目。

  电视台对于引进电视节目并不排斥,只要节目收视率高,就能吸引广告商的关注。

  如果《姗姗访谈录》已经有了冠名商,会给电视台信心,认为这档节目能带来广告收入。

  录像带寄出去后,慕姗姗接到不少咨询的电话,都是询问节目的价格,大多数电视台只是问一问,并没有太大的诚意。

  只有几家电视台有意向,香港的凤凰卫视就是其中之一。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95页  当前第16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5/49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文艺生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