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藏龙》的系列小说在《古今传奇》杂志上的连载快要结束了,图书出版也在进行之中。
今年张纪钟会拍摄《卧虎藏龙》的后传,给整个故事画上一个句号。
后传叫做《铁骑银瓶》,讲的是玉娇龙和罗小虎分手十个月后,在大漠的野店生下一名男婴,没想到被同店居住的方二太太用自己产下的女婴调换,只留下一只银瓶为记。
玉娇龙追赶过去,方二太太却被祁连山的盗匪劫走,男婴不知所踪。
玉娇龙把女婴养大,取名春雪瓶,男婴被祁连山的盗匪收养,取名韩铁芳。
这是韩铁芳在大漠里为了寻找父母闯荡江湖,行侠仗义的故事。
徐静蕾和夏雨在这部后传中继续出演玉娇龙和罗小虎,韩铁芳和春雪瓶找新的演员演出。
这部后传拍完就代表着这个系列的完结。
通过杂志、图书出版和电视播出,三年时间,《卧虎藏龙》在国内虽然不能说是家喻户晓,却也成为了热门话题。
尤其是前传的播出,让李慕白和俞秀莲的角色深入人心。
读者和观众记住了李慕白、俞秀莲和玉娇龙等人的形象,提到这些人,大家心里知道有这么个故事,如此就达到了效果。
到了明年,是时候启动电影的拍摄计划了。
第三百六十章 新角度
三月份,慕姗姗看着一张收视率的调查表,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这是《姗姗访谈录》近几个月在各地电视台收视率的统计结果,自从过年之后,这几期节目的收视率一直在下滑,形势不容乐观。
倒不是说节目的质量下降了,而是观众的兴趣发生了转变。
今年,香港回归成了民众期盼的大事件,观众对这一类的节目关注度骤增,相对应的,其他节目的收视率就会降低不少。
一些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会想方设法的和香港回归扯上关系。
或者直接做有关香港的专题节目,各大电视台邀请香港明星的次数愈发的频繁,播放香港的老电视剧照样能吸引大批观众的收看。
国内的百姓处在一种兴奋的情绪之中,这毕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大家有种自豪感。
慕姗姗估计这大半年的时间都会如此,香港回归成为国内的电视节目绕不过去的话题。
《姗姗访谈录》一向的定位是国内的民生问题,以及影视行业的热点话题。
现在要么坚持这个方向不动摇,等这段时间过去,收视率自然会慢慢攀升,要么和其他节目一样,找一些和香港相关的访谈内容。
不过,她一直做的是国内节目,不太好找切入点,不可能跑到香港去关注那里的民生。
最简单的办法是邀请几位香港的明星做访谈,可天王级明星的出场费太高,二流明星的档次太低,观众不一定有兴趣。
香港明星和内地不同,他们都有经纪人,交情归交情,价格要分明。
公司里的员工拟定了几位一线的香港电视明星,询问了之后,出场费高得离谱。
如果是在电视台工作,明星的出场费会由台里负责,如今慕姗姗自己是老板,就要考虑怎么花最少的钱达到最大的效果。
这时候,林子轩走了过来,看到慕姗姗手里拿着的统计表格。
“大家都请香港的明星,这不是哄抬他们的身价么?一个二线明星跑到内地充大腕,咱们不惯他们这个毛病。”林子轩否决道。
事实正是如此,由于内地电视台想和香港回归沾边,就重金邀请香港演员参加节目。
不少在香港不怎么出名的艺人纷纷跑到内地捞金,开出的价码比国内的一线演员还高,行为举止嚣张的不行,浑身透着一种不知所谓的优越感。
这帮人在香港不过是龙套和配角,别说是天王了,离一线都有很大的差距。
这类综艺节目虽然吸引了观众的注意,暂时提高了收视率,但节目的档次降低了。
《姗姗访谈录》是一档高质量的节目,坚持自身的定位没有错,没必要因此妥协。
“那行,这半年就这样吧。”慕姗姗无奈道。
“这样,接下来的几期节目你找几位国内的经济学家,谈谈香港回归对国内经济的影响,还有东南亚经济未来的发展走势。”林子轩想了想,出主意道,“这不就和回归的话题联系上了么?”
“这是国际经济吧?以前没做过这个啊。”慕姗姗惊讶道。
慕姗姗以前只做国内这一块,这下子的跨度有些大,需要筹备的材料会很多。
“现在不是提倡和国际接轨嘛。”林子轩解释道,“香港是亚洲四小龙之一,香港的回归肯定会对东南亚的经济造成影响,对国内的经济也会有所触动,你要用亚洲一盘棋的战略眼光看待这个问题。”
“这个题目有点大,谈不好就成了空谈,没什么实际意义。”慕姗姗考虑道。
这应该是财经频道的节目,他们做起来会较为专业。
“试试看吧,咱们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林子轩提议道,“大家都在看好亚洲经济的发展,那在这种高速发展的背后是不是也存在着危机呢?”
“这时候做这个节目合适么?”慕姗姗担心道。
“只能说是有这种可能性,怎么解释就是经济学家的工作了。”林子轩无所谓地说道,“你让下面的人注意一下有没有发表类似观点的学者,他们肯定愿意上节目发表意见,还不用花钱。”
“我再想想吧。”慕姗姗琢磨道。
“走吧,别忙活了,要不你也找个总经理得了,省得什么事都管。”林子轩建议道。
“就这么十几个人,没有必要。”慕姗姗摇头道。
说实话,慕姗姗的管理才能比林子轩要强,这和家庭教育有关。
林子轩更多的是依靠前瞻性来做出判断,给人的感觉似乎每次都能做出正确的决定,久而久之,下面的员工也就信服了。
这并不能算是管理才能,更多的是林子轩个人的独断专行。
林子轩意识到这个问题,他更适合在大方向上掌舵,具体的事务交给其他人处理。
目前,慕姗姗的公司规模还不大,不过随着一档档节目的制作播出,公司将会获得快速发展的机会,综艺节目大爆炸的时代即将来临。
这和全国各地的电视台陆续上星有关。
以前地方台可能不太重视综艺节目,但通过卫星向全国观众播出后,地方台为了面子,也为了争夺收视率,肯定会重金打造一档王牌综艺节目。
到时候的竞争会非常激烈,这是慕姗姗的机遇。
“你要早做准备,租一间更大的办公室,招更多的员工,这个行业发展很快,一不留神就错过去了。”林子轩提醒道。
“说的好像我能影响这个行业一样,还是一步步的来,先把《鉴宝》这档节目做起来再说吧。”慕姗姗务实道。
林子轩想想也是,就算再能干也不可能把所有东西都抓到自己手里。
那不是能干,而是不知足,要真是那样的话,生活会很累,没有必要。
这毕竟是自己的生活,不是一场你追我赶的比赛,不需要金牌的奖励,只要自己和家人过得舒服就好,其他的都不算重要。
“行,听你的。”林子轩回应道。
两人走出办公室,和员工打着招呼,下了写字楼,在停车场找到车子,一起开车回家。
第三百六十一章 鉴宝
《鉴宝》节目的录制现场,一团忙碌。
这是京城电视台最大的演播厅,导演正在指挥人员调试机器,有人对观众交代着什么。
节目组请了三位文玩专家,两位来自国家级的博物馆,一位是大学考古专业的教授。
马未都是第四位专家,正在和其他三位聊着什么,相谈甚欢的样子。
还有一位是嘉德拍卖行派过来的人员,评估古董的价值。
国内的拍卖行兴起于1993年,也就是国家的文物政策放开的那一年,国家允许一定范围内的文物交易,于是,嘉德拍卖行在京城正式成立了。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嘉德每年主要进行春季和秋季的大型拍卖会,还有不定期的小拍。
在这个行当有句话,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拍卖行也是如此,每年拍卖两次就够了。
《鉴宝》这档节目有助于收藏这个行业的发展,带动大家收藏的积极性,拍卖行自然支持,不过前来评估的专家也是收钱的。
等到这个节目火爆之后,才会有专家愿意免费过来。
现在是专家给这个节目撑台面,以后就是节目给专家提升知名度了。
这是第一期节目,说实话,虽然京城电视台做了宣传,可报名的人数并不多,老百姓不太明白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形式。
在大家的传统观念里,财不露白的思想深入人心。
就算自己家里真有古董,那也不能拿出去给人鉴定啊,还要现场估价,万一值个几百万,在电视上一播出,那不谁都知道了。
要是被小偷惦记上,或者被街坊邻里知道,这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所以,家里有古董的人宁愿去潘家园和琉璃厂私下交易,也不愿意到电视上露脸。
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还有一部分人胆子大,不怕上电视,有专家现场鉴定和估价,就不怕被人宰了,知道值多少钱,心里踏实。
只要是老京城人,谁家没有些瓶瓶罐罐,平时看着不起眼,但保不齐就是一个金疙瘩。
过来的人大都抱着捡漏的心态,这些物件不可能都拿来给专家鉴定,会事先做一次筛选,从中挑出有代表性的物件给专家讲解。
即便是假的,也要有个说法,给观众普及一下收藏方面的知识。
节目时长有限,所以筛选出来的物件还要给专家把关,挑选出那些有价值的文物。
在录制节目之前,这些物件专家都上过手了,真假心里都清楚,实在拿不准的也可以和其他专家商量,这样就不会出现看走眼的情况。
这毕竟是一档专业的鉴宝节目,如果播出后被其他专家挑出了毛病,那就不专业了。
或者说,录制节目就是走个过场。
这档节目的前期筹备非常重要,整整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选出三十多位持宝人,这些人都是愿意配合上电视的,可以录制两期的节目。
等到节目播出后,相信会有更多的百姓愿意参与进来。
“马哥,怎么样?听说你还自己拿了几件宝物出来压轴。”林子轩询问道。
“就是大家一起参详参详,不算什么。”马未都谦虚道。
想要吸引观众的注意,提高收视率,就必须拿出有分量的宝物,或者说值钱的物件。
要是一场节目下来都是小几万的物件,观众看着没劲,提不起精神,要是有价值上百万的物件,那就不一样了。
如果有稀有的宝物,观众为了长见识也会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