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是九六年加入的凤凰卫视,那时候凤凰卫视还在筹备之中,他们刚到香港,人生地不熟,租住在同一个小区。
小陈和小许住在一起,彼此有个照应。
如今,三人都有了自己的节目,在凤凰卫视站稳了脚跟,和这个年轻的电视台共同成长。
这顿饭在酒店的餐厅里,还算丰盛,大家就是叙旧和闲聊。
在座的都是主播,嘴皮子利索,言语风趣,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他们聊着过去在内地的生活,和现在在香港的感受。
时间过得很快,林子轩大部分时间都是静静的听着。
“你们这些天这么忙,一定要多吃点。”林子轩偶尔劝说道。
“林哥,以前在台里我就听说你是个节目策划的高手,慕姐当初那档《方大综艺》就是你策划的,现在还播着呢。”小陈请求道,“你能不能指点指点我啊,看我适合什么节目。”
林子轩在华国电视台小有名气,有不少传闻。
“你主持的音乐节目不是挺好么?我看了你们台,节目很不错。”林子轩称赞道。
林子轩之所以看凤凰卫视,主要是因为香港这边的电视台要么是粤语,要么是英语,凤凰卫视至少说的是国语,听起来没有障碍。
“我也想有一档自己的节目,就像慕姐的访谈节目一样。”小陈羡慕道。
音乐节目主持起来并不难,换一个主持人都行。
作为一名主持人,最重要的是找准自身的定位,有一档合适的节目,或者说是无可替代的节目,换一个主持人就不行了,这样才算是成功。
他们在凤凰卫视虽然站稳了脚跟,却还不算是当家主持,没有一档代表性的节目。
一个是因为凤凰卫视开播不久,没有太多的资源,还有就是港台主播的竞争。
目前,凤凰卫视的当家主播是来自台湾的主持人,叫做吴晓莉。
“你也可以啊,访谈类节目可以有不同的风格,你的形象适合走轻松亲民的路线,以感情和娱乐话题为主就不错。”林子轩建议道,“比如叫做《鲁俞有约》。”
“那我呢?我适合什么风格?”小许询问道。
“这个,你的形象端庄温和,适合采访社会知名人士,企业家之类的名人,聊聊他们成功背后的故事。”林子轩回应道。
“为什么我就亲民,小许就端庄温和,林哥你这次可看错了,她的性子很强势,只是平时伪装的很好。”小陈爆料道。
“你的性子比我还倔呢,还好意思说我。”小许反击道。
“两位美女,注意形象。”小窦在一旁提醒道,“你们俩住一块还没打起来,真是万幸了。”
“我们俩感情好着呢。”小陈不满道。
“就是,窦哥你羡慕去吧。”小许附和道。
“你们这一唱一和的,也是没谱了,你们都问过了,给我个机会,我也想知道自己适合什么节目。”小窦好奇道。
“我可不是算命的,你们别当真,就是说说我的意见,我看闻涛你说话幽默风趣,脱口秀这类节目应该会很有意思。”林子轩提议道,“这种类型的节目在西方很有市场,咱们这儿还不多见,算是一个创新吧。”
林子轩说这么多倒不是为了刻意和他们结交,主要是想给慕姗姗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
虽说这只是一个短期工作,不过有人照应着总要好一些,大家都来自内地,互帮互助嘛。
晚饭结束,林子轩和慕姗姗把三人送走。
俩人没有急着回酒店,而是在周围慢慢的散步,这儿靠近海港,夜风吹散了暑热。
来到香港后,慕姗姗一直忙碌,他们还没有这么自在独处的时候。
“那个《鲁俞有约》是怎么回事?我以前好像在哪儿听过。”慕姗姗貌似随意的问道。
“我就那么随口一说,人家不一定会用。”林子轩解释道。
几年前,林子轩给慕姗姗策划节目的时候,说过一个《姗姗有约》,慕姗姗记性好,一直没忘,虽然她的节目没有用这个名字,可也不想被其他人占用。
那毕竟是俩人共同拥有的记忆,在这方面,女人往往是小气的。
第三百八十章 分歧
林子轩一行人还是被媒体发现了,倒不是说他们张扬,而是和所住的酒店有关。
陈常乐给他们安排的是五星级酒店,这种等级的酒店在香港有不少,平时没什么,可现在香港记者云集,每家五星级酒店门前基本上都有记者蹲守。
这帮记者关注的重点是香港回归,葛优被逮到只能说是赶巧了,林子轩正好站在一旁。
香港的娱乐业发达,娱乐记者更多,也就是所谓的狗仔队。
他们为了得到独家新闻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香港明星和狗仔队之间的恩怨数不清。
葛优虽说是内地演员,却顶着戛纳影帝的头衔,在港台地区有一定的知名度。
林子轩一直从事幕后工作,不被人熟知,可禁不住记者的打探,这才知道林子轩是内地电影公司的老板,还是金马奖最佳编剧的获得者。
这大小是条新闻,被当地的媒体报道了出来。
报纸上葛优和林子轩从酒店出来,照片旁还有解说:内地影帝来港,疑为参加庆典。
现在报纸的头版,媒体的头条都是和香港回归相关的报道,政治人物成为了舞台的主角,娱乐明星只能是陪衬。
在娱乐版面,报道最多的是回归庆典,讨论哪些歌星将会上场。
对香港的演艺界来说,这同样是一场盛大的活动。
在这种背景下,关于葛优的报道只能算是一条小新闻,没想到也被人注意到了,这说明香港真的不大,任何消息都传的很快。
比如文隽就找上门来,认为林子轩过来应该先联系他,让他尽一回地主之谊。
还有个让林子轩意想不到的人物,那就是台湾的电影人徐立公,他刚好也在香港。
说起来,林子轩和徐立公没见过面,双方通过中间人或者信件往来,《卧虎藏龙》的剧本就是林子轩寄给了徐立公,然后徐立公再转交给李桉。
李桉接到剧本后翻译成英文,解释给老外听,同时还找熟悉的编剧做出修改。
一个剧本的完善需要不少的时间,尤其是这种带有文艺倾向的片子,但李桉心里已经有了一定的把握,整个故事的架构完整了。
他觉得这个项目可以进入实际操作的阶段了。
想要操作一个电影项目需要几个条件,在确定了剧本,也就是要拍什么之后,首先要解决的是资金问题,其次是团队,第三是拍摄地点。
李桉信任有过长期合作的徐立公,就请徐立公来处理电影的前期事宜。
在给徐立公的电话里,他大致确定了一些内容。
这部片的投资至少要八百万美元以上,现在可以开始找投资了,拍摄的时候需要香港的制作团队,尤其是武行这一块。
李桉善于拍文戏,对于武戏虽然有想法,但还是找专业的武行来才能实现他的想象。
毕竟香港的武行在业内都有知名度,他们有丰富的经验。
在拍摄地点上,如果在台湾拍,能够节省资金,到内地拍的话场景会更好,花费却高。
徐立公要做的就是和内地的林子轩联系,商讨双方采取哪种合作方式,还要寻找合适的香港制作团队加入,这会是一个不小的电影项目。
李桉要到明年下半年才有空闲,他们有一年的时间来筹备这件事。
徐立公来香港是想寻找投资人,共同承担风险,这是李桉第一次拍武侠片,还是这么大的投资,成败未定,能够拉到投资总是好的。
在融资方面,内地和港台的电影人心态不同。
内地的影视公司往往喜欢自己投资,不愿意其他资本介入,一个是在拍片的过程中掌握话语权的问题,还有就是一种吃独食的心态。
总觉得其他资本的介入就是把利润分摊了出去。
这是在片子能够赚钱的情况下,他们不怎么考虑片子赔本的时候有人承担了亏损。
在海外的电影投资中,更多的是采取利益均摊,风险共担的方式。
他们先考虑的不是这个片子赚钱了大家分多少,而是赔钱的时候怎么少赔一点,把风险降到最低,这才是好莱坞电影公司的生存之道。
徐立公看到林子轩在香港的消息,就给酒店打了电话。
两人在酒店碰面,讨论了《卧虎藏龙》这个项目,双方存在着不小的分歧。
徐立公仍然坚持购买原著小说的改编权,而且是关于《卧虎藏龙》这个系列武侠小说的所有电影版权,想把版权握在自己手里。
为此给出了一百万改编费的高价,因为李桉和他谈了一个三部曲的计划。
如果《卧虎藏龙》获得了成功,李桉还想拍摄前传,也就是李慕白和俞秀莲的故事。
这两人之间的故事更符合李桉心目中文人武侠的意境。
所以,徐立公才会如此的坚持,没有版权在手,即便《卧虎藏龙》取得成功,那也相当于给他人做嫁衣,自己没有任何的好处。
这一点林子轩当然不会答应。
关于投资额度,林子轩觉得八百万美元可以接受,他能拿出三百万美元,但片中的主演要用内地演员,影片要在内地拍摄。
三百万美元相当于好梦公司的全部家底了,只是不用一下子拿出来。
林子轩不会这么孤注一掷,等拍片的时候恐怕要到九八年底了,相信那时候好梦公司能够拿出这么多的资金,甚至可能会更多。
在演员和拍摄地点的选择上,他们同样意见不一。
徐立公倾向于使用港台演员,因为港台的演员更有知名度,林子轩则认为港台演员的片酬太高,演技一般,性价比过低。
林子轩对港台演员的高片酬不以为然,如非必要,他不愿意使用港台演员。
徐立公想把拍摄地点放到台湾,那里是他的地盘,可以动用大量的资源,节省成本。
林子轩坚持在大陆拍摄,大陆的风光景致和历史底蕴不是台湾能比的。
这次的交谈除了大家都有意拍这部片子外,没有取得任何的共识,或者说是不欢而散。
林子轩清楚这只是一次试探,如果他太好说话,对方肯定会得寸进尺。
谈判就是一个互相妥协的过程,有的地方妥协没关系,但在关键的地方要坚持到底。
第三百八十一章 这一刻
因为身份被披露,葛优和林子轩接到不少邀请,参加各种名目的酒会。
这段时间可能是香港举行酒会最多的时期,有点像是一种狂欢,在演艺圈里最为盛行。
香港不仅是一个繁忙的金融城市,还是一个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