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轩有时间会带着演员过来转一圈,增加人气,如今演员为电视剧做宣传是正常现象,在合同中都会写明演员有进行宣传的义务。
只能说现在的影视行业越来越商业化,越来越规范了。
第四百一十六章 资料片
华国电视金莺奖的颁奖典礼,星光熠熠。
开场之后,第一个单元是回顾过去,大屏幕上播放了一段十五分钟的资料片。
这部资料片从华国的第一部电视剧讲起,一直到现在,横跨了十七年的时间,综述了华国电视剧行业发展的历史。
林子轩在其中占了一分半钟。
《渴望》播出后,全国轰动,他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编辑部的故事》里,他接受了采访,讲了当初拍这部剧的过程。
还有一段是《京城人在纽约》,他们在美国的照片,这是国内电视剧第一次在国外拍摄。
实际上,做这个资料片的时候,林子轩拍了大概十几分钟的时间,不过最后给剪掉了。
想想也是,能给他留下一分半钟已经不错了,那些老艺术家每人不过三十秒左右。
这可是会记录进华国电视行业历史的资料片,出现的都是在这个行业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物,就算是那些领导想露脸都没有机会。
制作这部资料片,为了谁出场,谁不出场,怎么安排时间,组委会的人非常头疼。
那些老艺术家要保证有三十秒的时间,这是为了尊重,像葛优和陈道明这样的大腕也要有三十秒,其他的演员有个两三秒,能保证露个脸就行了。
在最后剪辑的时候,他们发现林子轩出镜的频率太高了,怎么剪都有他。
和《渴望》剧组在一起的时候有他,和葛优在一起的时候有他,和姜文在一起的时候还有他,算下来至少有两分钟的时间。
这些电视剧都是引起全国轰动的经典剧集,不介绍还不行。
可你老这么出镜,就容易破坏平衡,让那些老艺术家怎么看,最后,组委会想方设法的给去掉了三十秒,不能太明显了。
即便是这样,在颁奖典礼现场播出的时候,还是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平常大家或许不觉得,但通过这么一对比,他们发现林子轩了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林子轩不是开创者,他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拍出的剧集能引领当时的风潮,他给华国的电视剧行业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或许以往低估了林子轩的作用,这个念头在大家的脑海里转了转。
资料片播放完毕,颁奖典礼正式开始。
慕姗姗和沪城电视台的一位男主持人站在台上,第一项不用说,是请领导讲话。
领导讲完话,才进入颁奖程序。
这次颁奖嘉宾的阵容非常豪华,不仅有上级部门的领导,还有老艺术家们,以及圈子里的顶尖人物,可以说颁奖的比获奖的腕更大。
葛优给最佳男演员颁奖,俞飞鸿给最佳女演员颁奖,冯小刚给最佳导演颁奖。
林子轩坐在下面,徐静蕾在他旁边。
对于自己即将拿到的最佳新人奖,徐静蕾不是很激动,在见识了大型的国际电影节之后,电视奖项的确没什么吸引力了。
在这两年出道的新人里,她算是风头最盛的,拿这个奖实至名归。
她看了刚才的资料片,虽然林子轩只出现了一分半钟,却展现了他一路走来的历程。
那时候林子轩刚从广播学院毕业,和她现在的情况类似,这对徐静蕾有一种激励作用,林子轩能用六年时间做到这个地步,她不能太差了。
脑子里胡乱想着,听到台上的颁奖嘉宾喊着她的名字。
徐静蕾早有准备,对着镜头露出微笑,站起身和林子轩拥抱,走到了台上,礼貌的接过奖杯,说了一通中规中矩的感言。
最佳新人奖不算重要,放在前面颁发,越重要的奖项越在后面。
就算不重要,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拿到,徐静蕾收获了不少羡慕或者嫉妒的目光。
回到座位上,她把奖杯拿在手里,很珍重的样子。
这是现场直播,要注意形象,不能被拍到把奖杯随手放在一旁的画面。
“下次拿个更好的。”林子轩对她说道。
徐静蕾点点头,不由得想起了林子轩以前和她提起的那个小目标,现在看来,想要实现小目标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
她对未来更有信心了,因为她知道林子轩会支持她。
今年艺术中心没有拿得出手的电视剧集,这次的评选更倾向于南方的电视剧制作单位,无论是最佳男女主演,还是最佳男女配角都是三位。
换句话说,这一届的金莺奖含金量不足。
虽然如此,这一届的颁奖典礼还是历届最隆重的一次,在一片和谐的氛围中落下了帷幕。
散场后,大家回到酒店,小小的庆祝一番,最佳新人奖也是一个奖项。
葛优在酒店匆匆吃了宵夜,就要去赶火车,林子轩把他送到沪城火车站。
他们下一次见面恐怕要到过年的时候了,或者林子轩到《许三观卖血记》的剧组探班。
第二天,媒体对这一届的金莺奖展开了全面的吐槽模式,分蛋糕的痕迹太明显了。
有媒体提出金莺奖是要大众化还是专业化的问题,是完全按照观众的投票来,还是按照评委的喜好来,两者所占的比重是多少。
还有媒体大胆提议让观众现场投票来决定奖项归属,削弱评委的影响力。
然而,金莺奖毕竟是国家级的奖项,它对电视剧行业的发展起到引导和促进的作用,不可能任由观众和媒体说了算。
好消息是这一届颁奖典礼的收视率不错,由于来的明星众多,观众的热情很高。
虽说观众看完后还会吐槽和抱怨,不过这给金莺奖的电视直播开了一个好头。
收视率代表着广告收入,下一届颁奖典礼的直播版权能卖个好价格了。
也有媒体注意到颁奖典礼开头的资料片,这或许是这届颁奖典礼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有报纸对资料片进行了解读,用大篇幅报道了华国电视剧事业的发展过程。
报社的编辑发现了林子轩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前关于林子轩的报道是零零散散的,不够集中,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
这次的资料片把他给凸显了出来,大家恍然发觉,原来那么多经典的剧集都和他有关。
第四百一十七章 女性电影
林子轩对媒体的报道不太在意,这就是圈内人和圈外人对待颁奖典礼的态度。
对于圈内人来说,颁奖结束这个事儿就完了,大家该干嘛干嘛去。
圈外人会围着这个事不停的折腾,没什么实际意义,就是大家娱乐一下。
有戏拍的都走了,没戏拍的留了下来,过几天就是第三届沪城国际电影节了。
在华国国内,这是一个大型的国际电影节,能够露个脸也好。
冯小刚接到了电影节组委会的邀请,想让《一声叹息》这部片子入围,他在国内虽然不算一线的大导演,不过知名度很高。
冯小刚最终还是拒绝了,因为《一声叹息》要参加埃及的开罗国际电影节。
参加开罗电影节的影片有个条件,就是不能在其他电影节放映过,要在开罗首映才行。
林子轩和沪城国际电影节组委会接触过,把《小城之春》送过来参赛。
组委会想利用《小城之春》和俞飞鸿来提升电影节的人气,林子轩则抱着能拿奖就拿奖的心态,大家一拍即合。
《小城之春》会在电影节上展映,这是影片首次在国内放映。
林子轩和慕姗姗走在沪城的街道上,他们对这座城市不陌生,刚结婚那会就来旅游过。
趁着这几天的空闲,两人随便走走。
不远处正在施工的是国内最高的大楼,有四百多米,两个月前封顶,耸立在黄浦江畔,以后就是沪城的标志性建筑。
这座城市的发展速度超出人们的想象。
“以前在纽约那会,咱们还羡慕纽约到处是高楼大厦,现在来看,这儿不比纽约差。”林子轩感慨道。
“这几年发展的太快,问题越来越多,我觉得还是慢点好,稳妥。”慕姗姗回应道。
慕姗姗的《姗姗访谈录》以民生访谈为主,对眼下华国的状况有所了解。
一方面经济快速发展,像沪城这样的大城市日新月异,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
另一方面,下岗职工越来越多,矛盾不断,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与日俱增,精神文明建设没有跟上来。
按照报纸上的说法,这属于改革的阵痛。
他们是来放松的,这个话题就此打住,两人在吴江路小吃街找了家店铺,品尝地道的沪城美食,随意的聊着。
“晓玲的剧本怎么样了?能申请到监狱实地拍摄么?”慕姗姗询问道。
“不太容易,要看总局愿不愿意帮忙了,国内还没有哪部影片能到监狱实拍的,要真能实拍算是开了先例了。”林子轩摇头道。
林晓玲的《回家》有一个问题,如果采用纪实风格,最好是在监狱里拍。
目前,国内监狱的政策还没有宽松到让剧组到监狱里拍电影的地步,尤其是女子监狱,审查相当严格,想拍摄监狱里犯人生活的真实画面,除非是上级领导的命令。
国内电影里出现的监狱,往往是在警察局或者派出所里完成的。
或者干脆是在影视基地拍,没有到监狱里拍的,不是说申请麻烦,而是申请了也不会批。
林子轩是想先把剧本写出来,递交给上面看看,再申请进入监狱拍摄。
实在不行,就只能想其他办法,不过那样会削弱影片的纪实风格,让观众感觉到不真实。
“我支持晓玲,看了她的本子我觉得我们对弱势群体太不关心了。”慕姗姗关切道,“你想想看,一个坐了十几年牢的犯人,出来后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估计她都不会上公交车买票,也不会打电话联络,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就像一个孩子。”
“你想怎么办?做一期节目,对一个刚出狱的犯人做访谈?”林子轩好奇道。
“试试看吧,我还没想好通过什么形式来反映这种状况,是做访谈,还是用纪录片的形式。”慕姗姗不确定道。
“那你和晓玲商量吧,她也要搜集资料,这两天就该来了。”林子轩建议道。
林晓玲同样要来沪城参加沪城国际电影节。
这一届的电影节有一个专题,叫做“华国女性导演作品研讨”,会在电影节期间集中放映一批女性导演的电影,包括港台地区的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