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神帖
1997年11月1日,一部叫做《泰坦尼克号》的好莱坞电影在日本首映。
到了12月14日,这部影片在北美地区上映,美国的媒体基本上都在用嘲讽的态度看待这部影片,他们准备看笑话。
大家普遍认为这部投资超过两亿美元的电影会和影片中的泰坦尼克号一样沉没。
两亿美元,相当于十七亿人民币,这种巨额投资在国内完全无法想象。
甚至影片中的一个镜头就用掉了一百万美金,极其奢侈。
两亿美元只是影片的制作费用,还有四千万美元是影片的宣传费用,也就是说,这部影片的总投资高达两亿四千万美元。
美国华尔街的金融专家们预测影片会赔的血本无归,导致电影公司破产。
《泰坦尼克号》上映的时间是北美的圣诞档期,在这个档期会有多部好莱坞大片同时上映,这将是一场惨烈的厮杀。
与此同时,国内的电影行业也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竞争,这是国内的贺岁片档期。
今年多部低成本喜剧片成了贺岁档的主角,投资都在一千万人民币以下。
和北美的电影市场比较起来,差距的确有点大。
国内的媒体对《泰坦尼克号》有所报道,毕竟三年前,卡梅隆的《真实的谎言》在国内取得超过一亿人民币的票房,创造了纪录。
这次的《泰坦尼克号》投资巨大,引起了媒体的兴趣。
不过国内媒体几乎都是引用美国媒体的说法,不看好这部电影的票房。
林子轩觉得这是一个让时光网获得关注的好机会,他在时光网上发表了一个帖子,认为《泰坦尼克号》不仅能够成功,还将打破各项票房纪录。
这不是哗众取宠,他给出了自己的理由。
这个理由很简单,卡梅隆在商业片领域基本上没有失手过,所以,信卡神,没错的。
“林总,咱们是专业的网站,你这个言论太不靠谱了吧?”网站的工作人员怀疑道。
林子轩的帐号工作人员都知道,否则不小心封了老板的帐号,你还想不想干了。
“你们接下来把这个话题炒起来,最好分成两个阵营,炒的越热烈越好。”林子轩安排道,“放心吧,我的推测是有根据的。”
此时,时光网不仅吸引了普通爱好电影的网民,还有影视圈的专业人士。
对于《泰坦尼克号》这部影片,国内影视圈的人不怎么关注,主要是离北美的电影市场太远了,大家还是更注意国内的电影票房。
再说,一部投资超过两亿美元的电影,至少要拿到超过五亿美元的票房才能收回成本。
这是什么概念,四十亿人民币的票房,太吓人了,大家不会朝那个方面想。
林子轩的帖子下面基本上都是嘲讽的回复,还有人引用国外媒体的报道,从各种角度分析《泰坦尼克号》票房失败的原因。
不过也有人支持林子轩,这些都是时光网的工作人员。
老板吩咐了,他们只能照做,把这个话题炒上去。
林子轩发过帖子就离开了,他的目的是吸引仇恨,不是为了看下面的嘲讽,等过两个月再回来打脸,那种感觉应该很不错。
到时候,这个帖子估计会成为神贴,几年后还可能会不停的被人挖坟和膜拜。
他的目的就达到了,网站想要提高知名度,需要不断的制造各种话题吸引网民。
“你真觉得那部投资两亿美金的片子能赚钱?”冯小刚好奇道。
冯小刚从开罗国际电影节拿奖回来后,在电影圈里有了些底气,怎么说也是拿过奖的导演了,精气神不一样了。
《一声叹息》正在宣传之中,冯小刚带着主创接受采访或者参加电视节目。
忙完这个片子,他要休息一阵,按照他的说法,站好这班岗,争取取得好成绩,不能因为拍了一部文艺片,就不在乎票房了。
只有票房和口碑双丰收,才能显出他的本事来,张艺谋的片子就是这样,他要看齐。
实际上,这部片子有了冯小刚和张国立,院线方面比较看好。
于东提出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向院线拍卖影片的首映权,在京城,哪家影院出的价格高,哪家影院能提前上映《一声叹息》。
这在国内还不多见,其实是一个宣传的噱头。
拍卖的资金会全部捐出去,是好梦公司和院线联合起来的一种炒作。
如今圈子里在电影上映前的各种炒作已经不新鲜了,这就是商业化的后果,为了赚钱,为了票房,大家各施手段。
林子轩在时光网上发的帖子,在好梦公司里不是什么秘密,冯小刚听说了很正常。
国内电影圈对拍国产大片一直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支持,一种反对。
支持的人认为只有拍国产大片才能和好莱坞电影相抗衡,否则国内的电影行业永远发展不起来,跟不上好莱坞的步伐。
反对的人觉得现在还不到时候,国产电影要一步步来,我们还有时间。
经过这几年不断的引进,观众对好莱坞大片产生了审美疲劳,好莱坞大片在国内的票房逐渐走低,有时候还不如国产电影。
大家就觉得好莱坞商业片不过如此,差距不是那么大,我们能赶得上,从而放松了警惕。
冯小刚是支持拍国产大片的那类人,他虽然是拍小成本喜剧片起家,可有着一颗拍大片的心,他不满足于目前的状况,想要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在这点上,林子轩和冯小刚的想法是一致的。
《泰坦尼克号》不仅是好莱坞大片,从投资的角度讲应该是好莱坞巨片,这部片子的成败会对好莱坞电影公司投资的信心有一定的影响。
想想看,如果这部片子失败了,电影公司在投资上亿美元大片的时候会更加谨慎。
正是由于《泰坦尼克号》的成功,促使好莱坞电影公司在拍摄大片的路上越走越远,从而让全世界都进入了好莱坞大片的时代。
冯小刚这么问是觉得如果《泰坦尼克号》都能赚钱,那咱们还犹豫什么,也拍大片呗。
“能不能赚钱咱们等过年之后就知道了。”林子轩回应道。
第四百二十四章 批准
林晓玲到女子监狱里拍电影的申请获得了批准,同时有几项附加条件。
不得拍摄有损监狱形象的镜头,不得拍摄抹黑狱警的剧情,不得影响监狱的正常秩序,不得使用监狱里的狱警和囚犯作为临时演员。
在拍摄期间需要配合监狱人员的监督,服从监狱方面的安排。
如果拍出来的影片违反了以上条件,电影将禁止在国内上映和发行,同时对影片导演和涉及到的电影公司按照情节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罚。
这些条件相当正常。
林晓玲没觉得意外,她没打算抹黑监狱的形象,只是为了让影片更为真实一些。
在好莱坞或者香港,监狱题材的影视剧相当普遍,基本上都是反映监狱里的阴暗面。
要么是囚犯受到不公正待遇,要么是狱警贪污受贿,要么是展现监狱里的暴力,要么是高智商的囚犯图谋越狱等等。
作为一个囚禁罪犯的场所,一个大家不熟悉的地方,这类题材容易引起观众的兴趣。
想想看,那么多作奸犯科的罪犯待在一块,非常容易产生矛盾冲突。
这是好莱坞喜欢拍这类影视剧的原因,暴力和犯罪能让观众感到紧张和刺激。
但在国内,想都不要想,这类题材是一个禁区。
这次总局能让林晓玲进入监狱实地拍摄,一个是剧本不错,故事相当正面。
还有公益广告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总局觉得这部片子能宣传国内监狱对待犯人的政策,让表现良好的犯人假释获得回家和家人团聚的机会,这本身就是一种人情味。
电影拍好了,可以在监狱里放给犯人观看,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
得到上级部门的许可,林晓玲立刻组建剧组,试镜演员,准备执导自己的第二部影片。
《回家》的主要演员不多,只有五个角色,女犯人陶兰,女警官陈洁,父亲于正高,母亲陶爱容,还有一个角色是死去的于小琴。
电影中不会使用真实人物的姓名,家庭关系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只是故事类似罢了。
徐静蕾和刘霖分别饰演犯人和警官,父亲和母亲要找两位四十岁左右的老演员。
至于于小琴这个人物,戏份不多,在艺术院校找一名学表演的学生就行了。
从剧本上看,影片的前三十分钟讲的是1980年的故事,着重描述了这个再婚家庭的矛盾冲突,交代事情发生的经过。
因此需要重现八十年代初京城的部分社会生活场景,这是剧组主要花钱的地方。
过了这三十分钟,接下来一个小时的剧情都是1997年的故事,实景拍摄就可以了。
林子轩出任这部影片的制片人,控制着剧组的财务支出,他担心林晓玲没有经验。
两百万的投资不算多,可也经不住乱花。
新手导演的问题是什么都想拍好,结果超支了,只能停拍四处找资金,拍摄计划被打乱,弄的一塌糊涂,难以收场。
姜文拍《阳光灿烂的日子》就是最好的反面例证。
林晓玲拍过《我们俩》,不过那部投资仅有三十万的片子不能证明她有管控剧组的能力。
林子轩亲自坐镇,保证影片的顺利进行,剧组成员不敢在他面前捣鬼。
这就是为什么新人导演往往会找一位强力的制片人或监制的原因,一方面能保证影片的质量,另一方面这些人能镇得住场面。
在《回家》这部影片里,徐静蕾的片酬是十万,刘霖的片酬是八万,父亲和母亲的片酬是五万,这是拍文艺片的价码。
如果是投资五百万以上的娱乐片,演员的片酬会更高一些。
在拍摄之前,徐静蕾和刘霖要进入女子监狱体验生活,与狱警和犯人接触。
这需要在监狱人员的陪同下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时间,主要是感受那种氛围,这部影片在监狱里的戏份不多。
徐静蕾拍完了《将爱情进行到底》,这部二十集的电视剧确定明年会在华国电视台播出。
这部剧能在华国电视台播出,不仅是因为林子轩和华国电视台良好的合作关系,还有剧集本身展现出来的东西。
这不是单纯的青春偶像剧,它契合了这个时代大学生面临的困境。
提出了像是大学生就业困难,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对人生的困惑和迷茫,对爱情的追求和青涩,在事业上的拼搏和奋斗等等。
全方位的展现了当下青年人的工作和生活。
剧中的演员基本上是本色出演,表现略显稚嫩,正因为如此,才更能引起青年人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