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总是在琢磨观众爱看什么,用什么方式吸引观众,这是一个商业片导演的基本素养。
《一声叹息》在全国的影院上映,影片中的京味变淡了,南方观众也能接受。
这是一种改变,为了适应全国的电影市场,影片虽然还是发生在京城的故事,张国立在言谈举止间不时流露出京味的幽默,可总体来看,京味少了很多。
加上影片题材的关系,这部影片在南方的电影市场居然反响不错。
冯小刚清楚想要在导演的路上走的更远,就不能把自己局限在京味喜剧电影的小圈子里,他要让全国百姓都接受他的电影。
这么做会流失一些观众,那些就想看京味喜剧的观众会觉得《一声叹息》没有了以前的味道。
冯小刚和张国立的组合远不如冯小刚和葛优的组合好看,这些大都是京城的观众,每年看冯氏贺岁片习惯了,这个婚外情的题材显然不合他们的口味。
有所得就要有所失,没有人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估计上帝都不行。
根据全国各地票房数据的统计,《一声叹息》前期的票房涨势明显,后期乏力。
前期是因为观众对冯小刚新片的期待,还有在国外电影节拿奖,以及各种宣传,造成了一种观影热潮,形势一片大好。
到了后期,大家知道了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口碑出现了分化,热情消退,自然后续乏力。
不过结果还不错,目前票房已经超过了两千万,估计下档的时候票房能达到两千五百万。
在国产电影的票房里能排进前三名了,这个数据再次证明了冯小刚的票房号召力。
有媒体曾说冯小刚离开葛优就不行了,这种说法有失偏颇,只能说两人的合作能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但不能说冯小刚离开葛优就玩不转了。
他们两人是一种互相的作用,放在一起就起了化学反应。
《一声叹息》票房的成功,除了冯小刚和张国立的组合,宣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预见,以后宣传在一部电影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第四百三十二章 成名之后
闫昵拍完《潜伏》回到空政电视艺术中心,她的生活没有太大的改变。
空政艺术中心排戏,她还是要跑龙套,到外边剧组试镜,虽然待遇好了一点,不过仍然没有剧组让她出演女主角。
影视剧组里选女主角,外貌是一项重要条件,和演技一样。
闫昵不能说不漂亮,只能说不太符合这个时代大众的审美。
过年期间,空政艺术中心不能闲着,作为部队单位,有到部队上慰问演出的任务,就算她只是一个小角色,也要跟着大家伙一起跑。
她不时会关注《潜伏》的情况,据说津门电视台会在过年的时候播出。
此时津门电视台还没有上星,只能面向津京冀地区播出,本身具有局限性。
在京城周边的百姓,看电视首选的肯定是华国电视台,其次是京城台,然后才是津门台。
津门电视台购买《潜伏》和这部电视剧的故事有关,讲的就是发生在津门的事儿。
他们觉得这部剧集不错,只不过谍战剧没有经过市场的检验,现在的老百姓喜欢看都市情感剧和戏说历史剧。
这两种类型的剧集节奏舒缓,都市剧贴近生活,戏说剧搞笑娱乐。
观众看电视剧是为了消遣,茶余饭后消磨时间,不是为了思考人生,所以在选择上倾向于轻松的剧集,看着不累。
就算隔了两集不看,也能大致猜到中间的剧情,不复杂。
谍战剧有所不同,它的节奏快,情节惊险刺激,让观众在观看的时候会参与到剧情之中。
所以,观众能不能接受这种类型的电视剧是一个未知数。
津门电视台看在由林子轩制作王志文主演的份上,才花八十万购买了《潜伏》的首播权。
他们没有做太多的宣传,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过年后低调的播出了。
闫昵守在电视旁和家人一起看了《潜伏》。
这毕竟是她第一次演女主角的电视剧,心里有点小激动,免不了胡思乱想。
观众会怎么看这个角色?我会不会走红?走红之后怎么办?还要不要跑龙套?
林子轩作为业内的金牌制作人,制作的电视剧没有失手过,闫昵对此很有信心,她担心的是观众对她扮演的角色如何评价。
第二天,她特意跑出去买了几份报纸,在娱乐版面寻找相关的新闻。
还别说,真给她找到了,不过只是很刻板的介绍,就是说有这么一部电视剧正在播出。
这段时间正是媒体集中吐槽春晚节目的时候,大部分娱乐版面都是对春晚的报道,这种热潮要到元宵节之后才会消散。
这一年的春晚居然收获了不少好评,被认为具有开放创新的精神。
闫昵关注了好几天,倒是对今年春晚的节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一夜爆红没有出现,记者上门采访没有出现,领导重视也没有出现。
她的日子依然这么的平静,该上班的时候上班,下班的时候下班。
她琢磨着给林子轩打电话问问情况,想想还是没有打。
就这么过了几天,闫昵自嘲的笑了笑,跑了这么多年龙套,终于熬到了一个机会,难免患得患失,失去了平常心。
以前跑龙套的时候她总是提醒自己是一个演员,这样才能坚持下来。
现在还没出名呢,就忘了这句话,她是一个演员,做好演员的本职工作就好了,别想那些有的没的,和演员的关系不大。
从那以后,闫昵就没太在意《潜伏》播出的事情。
她偶尔看报纸,知道《潜伏》在津门地区的评价还行,南方的沪城电视台和湘南卫视陆续播出,观众的反响都不错。
到了三月中旬,闫昵发现自己的生活开始有了改变。
空政艺术中心的人员对她的态度不同了,领导找她谈了次话,让她好好干。
“小闫,这回你要红了。”一位和她关系很好的朋友对闫昵说道。
这时候,《潜伏》在津门电视台早已播完,正在应观众的要求重播,其他的电视台播出到了大结局,正是最高潮、最感人的时刻。
南方的新闻媒体大篇幅的报道了这部剧集,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相对于北方媒体的保守,南方媒体在言论上更为自由一些。
《潜伏》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谍战剧,剧中人物个性鲜明,情节紧张刺激,演员感情饱满,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精品剧集。
它让观众有了追剧的动力,看了这一集还想看下一集,欲罢不能。
剧中王志文和闫昵的表演获得媒体和观众的一致好评,闫昵在刚出场的时候由于总是好心办坏事,让不少观众不能接受。
但随着剧情的深入,她的转变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并最终被这个人物所感动。
这股《潜伏》的旋风从南方刮到了北方,京城电视台加入了播出的行列。
如此以来,京城的媒体开始对《潜伏》进行报道,有记者上门采访闫昵,想知道这部电视剧的幕后故事,她是怎么来演绎王翠平这个人物的。
记者的采访,同事的羡慕,领导的重视,观众的热情,闫昵逐渐尝到了走红的滋味。
与此同时,林子轩告诉她有几家电视台邀请她做节目,她接下来估计要忙碌起来了。
上电视一方面可以宣传电视剧,演员也能借机增加曝光度,被观众熟知。
闫昵收拾行李,跟着《潜伏》剧组的主创人员一起到南方各大城市奔忙。
她没有上节目的经验,经常实话实说,和剧中王翠平的性格相似,受到观众的喜爱。
每到一处,观众的反响热烈,要求签名合影,送给她小礼物。
望着那一张张热切的面孔,闫昵感慨不已。
只是一部戏,让她从不为人知的龙套成为了受人瞩目的明星,在这期间,她接到不少剧组的电话,邀请她出演女主角。
有些是以前拒绝过她的剧组,现在愿意出高价请她演戏。
这就是成名,让她在圈子里的地位和身价倍增,让她有资格挑选角色,而不是被挑选。
演艺圈现实和浮华的一面展现在她的面前,接下来怎么走,要看她自己的选择。
第四百三十三章 市场决定价值
林子轩没想到《潜伏》从南方火了起来,他选择津门电视台首播是经过认真考虑的。
不光是因为故事发生在津门,还因为这部电视剧更容易被北方观众接受。
根据相关的调查,南方观众喜欢娱乐性强的电视剧,北方观众喜欢题材厚重的剧集。
现在看来,这个调查只能针对普通的电视剧,或者说一般情况而言,不适合《潜伏》。
从媒体报道上看,南方观众认为《潜伏》里融合了幽默、言情、浪漫、悬疑和智斗等多种元素,非常新颖,和以往的谍战剧或者战争片截然不同。
不仅吸引了年轻观众,老年观众同样喜欢看。
老年观众看重的是在特殊年代里地下工作者和敌人斗智斗勇,不怕牺牲的精神。
从这点可以看出,南方的媒体和观众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以后拍电视剧应该多加考虑。
无论是京城电视艺术中心还是好梦公司,对每一部热播的电视剧都会进行追踪研究,从中找到成功的经验和观众的喜好。
不管怎么说,《潜伏》这部剧集经过一个月的低调后,在三月份红遍了大江南北。
很多家电视台前来洽谈第二轮的播出事宜。
一般而言,电视剧的首轮播放权价格最高,到了第二轮至少低一半左右,但林子轩不打算这么做,这种热播剧,最能吸引广告商的关注。
电视台急着购买播放权,就是和广告商谈好了价格。
《潜伏》的投资是六百万,三十集的长度,制作成本相当于一集二十万。
这在目前的电视剧行业算是高投资了,高投资要获得高回报,才能显出精品剧集的价值。
当初低价卖给津门电视台是不得已,想要找到一个播出平台,现在形势不同了,价格自然要水涨船高,他准备卖四万一集,三十集是一百二十万。
有十家电视台购买就是一千两百万,这是第二轮播放权的价格。
第三轮播放权可以慢慢谈,那要一年后才能播出,但价格不能低于两万一集。
这么粗略的算下来,《潜伏》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收益将超过两千万,比拍电影赚钱。
电视行业的政策放开后,电视剧的收购价格不再由国家来定,而是由市场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