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十年代,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谁会请律师辩护啊。
那时估计律师都不多,更何况收费不菲,公益律师更是少之又少,老百姓的法律意识淡薄,觉得法院判决肯定就对了,不知道通过辩护还能减轻罪行。
整件案子相当清楚,就是个杀人案,事实证据俱在,直接就宣判了。
十七年后,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大家仍然觉得很正常,直到国外媒体提出质疑。
整个案件里律师在哪儿?法律援助在哪儿?
在欧美等国家,律师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种作用有好有坏,不好评价。
在西方媒体看来,《回家》这部影片展现了华国国内法律制度的不健全。
这是影片遭到冷处理的原因之一。
当然,就算不冷处理,《回家》的票房也不会太好。
故事情节那么沉闷的片子观众的反应可想而知,只有文艺片爱好者才会觉得有内涵。
趁着拿奖的热乎劲,观众还有印象,在影院里来个半月游,收获几十万票房就行了。
这是院线对于文艺片的普遍做法,并不是特别针对这部电影。
要真是被院线搁置个一两年再上映,那才叫真的惨。
本来就不指望这部片子的票房赚钱,林子轩的态度相当淡然,他用和华国电视台的关系,把《回家》卖给了电影频道。
虽然只有十几万,也是一笔收益。
不过作为导演,林晓玲还是希望自己辛苦拍出来的影片能有更多的观众看到。
获奖是一种满足,观众的评价同样是一种满足。
“你就不要管这部片子了,要往前看,有时间想想新片,姜哥的片子被禁了也没说什么,现在都开始谈新片的投资了。”林子轩举例道。
“老哥,你请公司的员工看电影呗。”林晓玲提议道。
“我请他们看《泰坦尼克号》他们会说我好,请他们看这部片子,你觉得他们看完会说我什么?”林子轩调侃道。
“这可是咱们公司投资拍的片子,老哥你怎么能这么说,太让我伤心了,我还给公司拿到荣誉了呢,怎么着也要奖励一下吧。”林晓玲可怜道。
“你自己有钱,自己花钱请朋友看吧。”林子轩不为所动道。
林晓玲拍《回家》拿到了六万块的薪酬,相对于那些大导演动辄上百万的片酬低了点,但和普通工人相比已经很多了。
这时候,普通工人一年下来也就两三万的收入。
这次拿奖后,拍下一部片子的时候林晓玲就能拿到不少于三十万的片酬了。
这是新人导演和著名导演的差距,要是成为大导演,也能拿上百万,要是进入好莱坞的主流电影圈,就是上百万美金了。
“我那点钱还要交房租和吃饭呢,根本不够花好吧,你们这些资本家太抠门了,一点都不支持青年导演艺术事业的发展。”林晓玲挖苦道。
“行啦,你们兄妹俩别斗嘴了,到时候我给小玲包个场。”慕姗姗劝说道。
“看看,嫂子的觉悟多高,老哥你要反思啊。”林晓玲埋汰道。
“你啊,就知道顺着她。”林子轩无奈道。
按照一张电影票十五块钱计算,一间普通的放映厅大概有三四百个座位,包一场电影需要五六千块钱,一天放映六场,四万块足够了。
四万块对现在的林子轩和慕姗姗来说不算什么,林子轩不想林晓玲太在意票房成绩。
慕姗姗觉得支持林晓玲的电影,能让小姑子高兴,家庭和睦比什么都重要。
第四百七十九章 主动
相对于《回家》被冷处理,《生死抉择》则是全国爆红。
在京城上映半个月票房近千万,打破了国产电影在京城地区的票房纪录,随着影片在全国的院线铺开,总票房已经超过两千万。
冯小刚的贺岁片在京城上映一个月只能拿到一千万的票房。
一般的国产电影能拿到两千万票房就算成功了,《生死抉择》半个月就完成了。
这部主旋律电影完全违背了国产影片的票房规律。
在京城院线的排片率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就算南方的各大城市也没有低于百分之六十,各地院线的上座率均在百分五十以上。
这说明真有观众进场看电影,而不是光买票没人看,影片在观众中的口碑不错。
不可否认,前期的运作起到了效果,不过关键还是上面定下了调子,加大了宣传力度。
《华国日报》对影片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配发了评论员文章。
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反腐问题刻不容缓,这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又是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
评论员文章是新闻评论中仅次于社论的重要评论。
社论的数量较少,一般只有国家出现重大事件的时候才会发表社论。
评论员文章是指结合新闻事件和新闻报道配写的重头评论,旨在体现编辑部的立场、观点和态度,起到导向的作用。
这篇文章一出,表示上面定下了基调,下面的人就知道怎么做了。
与此同时,华国电视台的新闻上报道了《生死抉择》在京城热映的情况,不少家影院售票处排起了长队,就为了看这部片子。
那些接受采访的观众纷纷表示这部电影真实反映了社会问题,领导干部就是要为官清廉。
华国自古以来就有对清官的推崇,历史上不少清官在各地都有庙宇,受后人拜祭,对于贪官污吏,百姓则是愤恨不已。
《生死抉择》迎合了大众的这种心理,说得通俗点,这就是一部清官和贪官斗争的影片。
按照这部电影票房的走势,一个月内能够突破四千万,后续的票房随着排片率的降低和观众的减少,会逐渐下滑。
不过两个月内达到七千万还是有把握的,到年底票房破亿的希望很大。
一部国产主旋律影片能够有这个成绩,并不多见。
韩三平知道自己这一把赌对了,上面的领导找他谈了话,问了他对国产电影产业的看法。
这相当于一场面试,对此他早有准备。
他认为华国的电影产业要进行改革,实行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
制片行业虽然是龙头,却不是全部,后期制作、院线放映和发行等旱涝保收的产业会越来越重要,硬件和软件都要跟上,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韩三平清楚自己不可能成为华影集团的当家人,他只想争取一个好位置。
所以,他把重点放在了自己熟悉的方面,那就是电影制作。
他分析了未来华影集团的大体结构,主要是三大块,一块是电影制作,一块是后期发行,还有一块是院线管理。
他没做过后期发行和院线管理,后期发行他还懂一点,院线方面就没太多接触了。
当然,这三块都属于电影产业,只要给他时间,很容易上手。
韩三平觉得自己还是要在制片上下功夫,这是一家电影企业的根本,只要在未来几年取得成绩,他相信自己还有上升的空间。
根据传言,未来的华影集团董事长可能是总局的某位副局长兼任。
这就是所谓的空降了。
想想也合理,只有有这种资历的人才能使七家厅局级单位顺利整合,其他人上位的话难免会有人不服,到时候内斗起来就没完了。
面试结束,回到京城电影制片厂,韩三平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应该是没问题了。
他今年才四十五岁,还很年轻,只要这一步走好了,以后就好走了。
官场上就是这样,一步没跟上,或许就这么掉队了。
坐在办公室里,看着桌子上《生死抉择》最新的票房,他有点心疼。
如果《生死抉择》最终的票房破亿,按照投资分账比例,京城电影制片厂只能拿到一千万的分账,好梦公司能拿到三千万。
要是这四千万都是京影厂的该有多好,有了这些资金,京影厂能拍更多的影片,还能改善职工的生活,让他在厂子里获得好口碑。
然而,这个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儿。
韩三平明白以后还会和好梦公司合作,倒不是说他离不开好梦公司,而是大家合作惯了,如果找其他民营影视公司合作,还要有个磨合的过程。
信任是一点点建立起来的,而且,好梦公司在民营影视公司中发展的最好。
等到他进入华影集团后,会培养自己的班底,占有更多的主动权。
说到底,韩三平是一个性格强势的人,他喜欢掌握主动。
《生死抉择》的票房大卖对好梦公司是利好消息,到了明年几千万入账,好梦公司的总资产超过六千万,会有更大的发展机遇。
林子轩考虑过和韩三平的关系,目前以合作为主。
等到好梦公司拥有影片自主发行的权利后,和华影集团就有了竞争的关系,在未来应该是既合作,又竞争。
十月份,《卧虎藏龙》的香港制作团队来到京城。
第一批主要是造型师和武行,造型师要给演员设计造型和服装,武行则要对演员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训练,包括体能和基本的招式演练。
还要给演员找武行替身,至少身形上要差不多。
拍摄武侠片就算是花架子,也要有那个架势,不能松松垮垮的,那就不上相了。
何况李桉的要求比较严格,要和武行协商,大家一起研究。
为了协调香港的制作团队和内地的工作人员,江至强同样来到了京城,和林子轩见面,介绍了香港方面的情况。
《卧虎藏龙》的制片人分别是林子轩、江至强和徐立公等人。
这部影片终于从计划进入到了实际筹拍的阶段,接下来的一年时间会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第四百八十章 全明星阵容
随着九七年香港的回归,香港和内地电影行业合作拍摄的电影项目逐渐增多。
这种项目以往是以香港的制作团队为主导,内地的工作人员只是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
比如帮忙寻找外景地,协助制作道具和搭建外景,组织群众演员等等。
剧组主要的部门都由香港的人员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