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为各位的产品提供最合适的展出平台,最高的曝光度,并通过演员进行宣传,起到最大的宣传效果。”冯小刚保证道。
台下的厂商代表对这种宣传手法很有兴趣,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
这些知名品牌在电视台做一支广告也要几百万,而且只能是半年或者一年,有个限期。
在电影里植入广告的持续时间长,影响广泛。
尤其是冯小刚和葛优的贺岁片,质量上有保障,观众爱看,不仅在影院放映,还会在电视台播出,甚至是通过录像带和光碟走进千家万户。
贺岁片的受众包括各个年龄层的观众。
只要有人通过以上的方式看到电影,就相当于看到了广告,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投资比单纯的在电视台做广告要划算。
当然,只有这种具有生命力的电影才值得他们投资。
如果是一般的导演,没有葛优出演,或者不是贺岁片,观众不爱看,他们肯定不会掏钱。
招商会结束,有几家厂商当场决定愿意赞助,他们对冯小刚和葛优的组合有信心,更多的厂商感兴趣,但要回去研究。
每家公司都有广告预算,两百万并不算多。
林子轩选择在年底举行广告招商会,是因为这时候公司会对明年的广告宣传做出安排。
如果等到明年,人家的宣传计划都安排好了,资金拨出去了,想要挤出两百万就难了。
“结果比咱们想象的要好,有五家厂商当场签了合作协议,还有二十几家非常感兴趣,要和咱们保持联系,其他的厂家持观望态度,我觉得还能再从中发展几家。”于东介绍道,“只是这么多广告,会不会影响影片的效果?”
“我认为问题不大,咱们这个片子讲的就是广告的事儿,现在的广告越来越多,生活中到处都是广告,咱们主要是讽刺这种现象,越夸张越好。”冯小刚解释道。
“既然冯导这么说了,那我就放心了。”于东点头道,“初步估计这次能有三四千万的收入,我们把广告分成几个级别,每个级别的价格不同,植入方式也不同,厂商可以自主选择。”
植入广告分为全程赞助,价码是两百万,产品会一直出现的电影里。
比如葛优的职业在影片里是个下岗的摄影师,作为摄影师,他要有相机啊。
生产相机的厂商就可以全程赞助,他们的相机会成为葛优的随身物品,出镜率非常高。
还有饮料,手机和汽车等等都能全程赞助。
其次是特定赞助,这类产品只能出现在影片的特定位置,曝光的频率不高,不过会有特写镜头,价码是一百万。
如果想要让演员说出产品的名字,还要加五十万。
最后一种是荣誉赞助,只会通过横幅或者广告牌的方式出现在电影里,价码是五十万。
这样厂商们就能根据各自的广告宣传预算来确定采取哪种赞助方式。
冯小刚新片的招商会在圈子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媒体同样进行了报道。
大家对这种大张旗鼓植入广告的做法评价不一,圈子里搞艺术的导演觉得这是在玷污电影,也有人觉得这是商业和电影的结合。
有人批评冯小刚过于商业化,同样有人羡慕冯小刚赚钱的能力。
在目前国内的电影行业,谁能说自己的电影在没拍之前就收回投资。
以前国产电影主要是靠票房,如今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盈利,这算是给国产电影,尤其是商业片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不过也有人担心,植入广告过多会让观众厌倦,冯小刚做了一个坏榜样。
“这些人就是瞎担心,好莱坞影片同样植入广告,在国内还不是照样受欢迎,所以说和广告的关系不大,重点是电影好不好看。”林子轩反驳道。
“我都被骂习惯了,他们骂我的时候心里估计羡慕着呢。”冯小刚自得道。
冯小刚的心情不错,这次的广告招商证明了他的影响力。
厂商愿意拿出真金白银赞助一部连剧本都没写完的片子,在国内没有几个导演能够做到。
除此之外,下个月他要和徐帆结婚了。
忙完这件事冯小刚就要忙着办婚礼,到时会在京城饭店里请圈子里的朋友吃顿饭,举行简单的仪式,林子轩和慕姗姗也会帮着张罗。
他们是认识多年的朋友,当初林子轩结婚还是冯小刚去接的亲。
这一晃,就是七八年过去了。
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赛
圣诞节前夕,李桉和香港的制作团队离开了京城。
在美国和香港,圣诞节是法定假期,香港虽然已经回归,可很多方面仍然向着西方看齐。
接下来是元旦和农历新年,他们会在农历新年过后才会回来。
那时候已经是三月份,李桉预备明年五月份开机拍摄《卧虎藏龙》。
他们觉得过圣诞节很重要,内地的工作人员则对这种洋节没什么感觉,还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双方在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这些年圣诞节在国内流行起来,尤其是学校的学生们,颇为热衷。
但老百姓并不买账,华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没必要追求时髦。
圣诞节那天林子轩过的很平淡,就是上班下班,处理日常事务,今年贺岁档好梦公司没有电影上映,不是很忙,公司的氛围相当轻松。
在快要下班的时候,林子轩接到了一通电话,电话来自沪城,是《新芽》杂志社的主编。
这位主编找林子轩不是为了约稿,而是邀请林子轩做评委。
《新芽》杂志是以广大青少年学生作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文学刊物。
既然面向的是学生,那么就难免涉及到教育问题,今年杂志社以《教育怎么办》为主题组织了一系列的讨论文章。
文章的作者包括教育学家、文学家、教师和社会学者等等。
大家普遍认为现在的中学语文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
中学语文教育将充满人性之美和生活趣味的语文变成了机械枯燥的应试训练。
目前的教育模式更多的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文学不能用逻辑思维来解释,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具有人文性和审美性。
在这种情况下,《新芽》杂志联合了全国七所重点大学,发起了一场“新概念作文大赛”。
大赛的主旨是“面向新世纪,培养新人才”,杂志社将邀请国内一流的文学家、编辑和人文学者担任评委。
赛制分为初赛和复赛。
初赛要求作文的字数限制在五千字以内,不命题,不限制题材,不可在公开的出版刊物上发表过,严禁抄袭或请人代写。
参赛者可以通过信件的方式邮寄到大赛组委会,由组委会确定参加复赛的名额。
复赛需要参赛者前往沪城,当场作文。
参赛者需要三十岁以下,不收取任何报名费,其他没有任何限制。
评委会的主要工作是出题和评审。
《新芽》杂志邀请林子轩作为评委是看重他的影响力,林子轩不仅拿了国外的文学大奖,还是国内著名的畅销书作家。
而且,林子轩三十出头,还很年轻,更能理解青少年的想法。
如果邀请那些五十多岁的老作家,他们和青少年有代沟,在评判上或许会有不同的标准。
“新概念作文大赛”主要是求新,求变,突破原来八股文式的写作模式,不拘一格。
所以,在选择评委上力求年轻化,能够接受新鲜事物,思想开放,不僵化。
在国内的文学界,林子轩无疑是非常合适的人选。
杂志社知道林子轩是影视公司的老总,平时很忙,他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打了这个电话。
如果成功的话,以林子轩在圈子里的影响力,能够提高大赛的知名度。
这是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还没打响名气,杂志社只能通过有限的手段进行宣传。
“是一月份吧?”林子轩询问道。
“是的,我们这边已经在做初赛的工作了,林老师只要参加复赛的选题和评审工作就行了,也就一个星期的时间。”主编回答道。
实际上,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报名的人数并不多,也就几千人。
说起来还是知名度的问题,杂志社还在进行探索,如果说获得了新概念作文大赛第一名就能面试上大学,那参加的人数恐怕要翻上好几倍。
林子轩想了想,自己元旦之后没什么事儿,这个作文大赛应该会很有意思。
他过去只能是评委,而不是评委会主任。
主任的职务肯定要交给一位资历老的作家担任,这是华国的传统。
林子轩答应下来,一月中旬会前往沪城一趟,参加作文大赛的评审工作。
过了元旦,《借枪》第一轮播放结束。
此时媒体的评价已经改变了风向,这部剧或许无法超越《潜伏》,却有着自己的风格。
张嘉绎把一个地下党员的无奈和坚守演绎的淋漓尽致,地下党员也是人,也需要生活。
他要瞒着家里的妻儿,要和敌人周旋,在关键时刻,还要敢于牺牲。
在观众看来,这是一个真实的人物。
电视剧前期的平淡是为了后期的热血,在妻子和女儿被日本人抓住,在津门全城百姓的关注下,他要开枪刺杀日本的将军。
看完了《借枪》,观众记住了张嘉绎这个演员。
什么是代表作,就是要让观众能记住角色的作品,这一点张嘉绎做到了。
以前媒体没有深入采访张嘉绎的过去,一个二三线演员不值得那么做,现在有记者跑到长安电影制片厂打听张嘉绎的情况,挖掘出不少的故事。
这是成名演员都会付出的代价。
成名当然好,却也意味着会遭到曝光,生活在聚光灯下,一举一动都会被人关注。
好在张嘉绎平时做人稳重,在单位风评不错,没有负面的传闻。
有媒体打听到张嘉绎患有脊椎方面的疾病,伸不直腰,这才在电视剧里一直猫着腰,驼着背,晃晃悠悠,一副不正经的模样。
观众还以为这是张嘉绎刻意设计出来的形象,遭到不少人的诟病。
对此,张嘉绎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没有多说,他觉得演员演好戏就行了,没必要向观众诉苦,博取同情。
他不需要同情,而是要用作品说话,这才是演员的根本。
如今张嘉绎虽然还不算是一线演员,却有了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