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打磨剧本吧,不管删改多少次,要保证本子的质量,本子不行就不拍,咱们绝不糊弄观众。”林子轩决定道。
好梦公司有专门的创作部门,负责剧本的写作。
作为老板,林子轩现在只负责安排工作,很少亲自写剧本了。
他要求编剧们把《渴望》重新看几遍,梳理清楚剧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并把这十年来国内发生的大事件融入到故事之中。
这部影片的结尾林子轩已经想好了。
今年的十月一日,华国会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刘慧芳一家人去看阅兵。
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镜头逐渐拉远,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把国和家融合在了一起。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算是一部主旋律影片。
在没有决定是否投拍之前,林子轩要求公司的员工对这个项目保密,以免引来记者四处打探,报道各种小道消息。
而且,不光是剧本,还有其他的难题需要解决。
拍摄续集就要找原来的演员出演,像刘慧芳这个角色,观众只认可张凯丽,你找其他人来演肯定不行,已经深入人心了。
还有李雪建老师,同样是饰演宋大成的不二人选。
这对演员来说其实是一种局限,以后无论张凯丽演了多少角色,在观众心目中她都是刘慧芳,大家记不住她演的其他角色。
林子轩如今在京城演艺圈有一点面子,只要剧本好,邀请这些演员出演的难度不大。
还有一个是版权问题,《渴望》这部电视剧的版权归华国电视台所有。
那就存在一个问题,拍摄续集需不需要从华国电视台购买版权。
林子轩本身是《渴望》的编剧,这个故事是他提出来的,那么他应该有著作权,但在国内这种事情很难说清楚。
陈配斯和朱世茂的事情就是如此。
他们的小品是自己创作出来的,只是把版权卖给了华国电视台,著作权还在自己手里。
那么华国电视台有没有权利不经两人的允许就把小品制作成光盘销售呢?
春晚虽然结束了,但这个话题依然火爆。
京城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已经立案,消息瞒不住了,被记者报道了出来,引起一片哗然。
演员状告华国电视台,这可是一件大新闻,尤其还是陈配斯和朱世茂这样的著名演员。
由此,演员和电视台之间的矛盾暴露了出来,华国电视台的霸王条件首次被披露。
老百姓这才知道在春晚一片和谐的氛围下竟然隐藏着这样的猫腻。
有人支持他们的举动,以律师为主。
不少律师在报纸上发文章解释著作权的问题,相当于对国内百姓进行法律普及。
也有人觉得他们是在瞎胡闹,春晚那么大舞台,能让你们上就不错了,还不满足。
还有人感到惋惜,为了这点事闹上法庭,和华国电视台闹僵,到底值不值得。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面对记者的采访,演艺圈内的人大多保持沉默,即便出声支援的也说的很含蓄,比如我相信法院会给出公正的判决。
在这个圈子里混,很难不和华国电视台打交道。
再说,华国电视台是总局的直属单位,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关系,这是一张看不见摸不着,但真实存在的大网。
好梦公司有自己的法务部门,林子轩让法务部门的员工弄清楚拍摄《渴望》的续集需不需要华国电视台的授权。
法务部门经过研究得出了结论。
林子轩写作《渴望》的时候是京城广播电台的员工,不是华国电视台的人,属于独立创作,拥有剧本的著作权,写续集问题不大。
续集只是沿用了原剧中的人物形象,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不过如果续集仍然使用《渴望》,或者于此相关联的名字,并在宣传的时候和《渴望》这部电视剧联系起来,以此吸引观众,那就有问题了。
毕竟这部电视剧的版权属于华国电视台所有。
也就是说,林子轩需要和华国电视台协商版权的事宜,否则就会引起法律纠纷。
这件事不难解决,只要到时候和华国电视台的电影频道合作,双方合拍这部电影,电影频道自然会进行内部沟通,解决版权的麻烦。
还能借助华国电视台的宣传渠道进行宣传。
林子轩相信利益共享才是合作的基础,前提是这个合作者不会太过贪婪。
第五百零七章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件事给林子轩提了个醒,为了避免以后的麻烦,要把版权重视起来。
以《过把瘾》这部剧集为例,版权属于京城电视艺术中心。
此时李虹是艺术中心的领导,艺术中心是好梦公司的股东,双方利益一致,怎么合作都没有问题,不过以后呢?
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担任副部级以下的干部,一般年龄不能超过六十岁。
副部级以上的干部,如果工作需要可以适当延迟退休年龄。
李虹在职务上属于厅局级,还有五六年就要退休了,她退休后谁来接管艺术中心,势必影响到艺术中心和好梦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
如果是一个和林子轩关系不错,通情达理的人还好,可要是一个不熟悉的人那就麻烦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以前林子轩觉得时间还早,五六年后的事儿谁也说不准,但有了《渴望》的例子,是时候认真梳理和艺术中心之间的关系了。
好梦公司刚起步那会一穷二白,资金缺乏,无人可用。
这才需要从艺术中心筹集资金,使用艺术中心的人员拍戏,作为回报,这些年好梦公司为艺术中心创造了两千多万的利润。
可以说,双方共同成长。
只是好梦公司成长的速度远超过艺术中心,电视剧市场虽然火爆,但没有林子轩把握方向,艺术中心制作的剧集很难做到每一部都赚钱。
再说,国有单位制约太多,艺术中心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只能是勉强维持罢了。
林子轩不是想和艺术中心彻底断绝关系,在电视剧制作上艺术中心仍然具有优势。
他是想尽可能的削弱艺术中心对好梦公司的影响,更好的应对李虹退休后的新局面。
就当是每年花点钱维持这种合作关系了,否则艺术中心的新领导要是想在好梦公司闹事,那会影响到公司的长远发展。
内耗是一家公司走向衰落的开端。
林子轩对艺术中心有着深厚的感情,那是他曾经奋斗过的地方,他看着艺术中心一点点的发展壮大,有一种作为创造者的自豪感。
然而,形势在改变,他也需要做出改变。
第一步就是把那些经典电视剧的版权厘清,如果版权属于艺术中心,那么好梦公司要和艺术中心签订翻拍和拍摄续集的相关协议。
第二步趁着李虹还在艺术中心,协商艺术中心在好梦公司的股份问题。
林子轩愿意拿出相应的资金购买艺术中心手里的股份,确保艺术中心的股份对好梦公司不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这些事情不需要一步到位,只要在未来两三年内完成就行了。
三月份,《卧虎藏龙》的演员和制作团队齐聚京城,做着开机前最后的准备工作。
整个剧组共有两百多人,以香港的制作团队为主,内地的工作人员有上百人,台湾来了两人,协助李桉处理日常事务。
还有两人来自好莱坞,负责现场录音。
每个部门做着各自的工作,李桉进行最后的审核。
拍摄时用的道具和演员的服装都在大陆各地的工厂赶工,做好了会送过来,让演员试穿,不行的话还要返工。
演员的造型和培训基本完成,接下来是彼此之间的排练和磨合。
李桉会和演员交流,讲出他的要求,让演员做给他看,或者他亲身来示范应该怎么做。
在试拍的时候出现不少问题。
武侠片不像其他电影,可以安安静静的念对白,很多时候要一边右手舞剑,左手持剑诀比划,加上对打时的真切感,脸上要做表情,嘴里还要念台词。
十几个动作一连串的做下来,一镜到底。
演员时常做了这个,忘了那个,丢三落四,表演的不够协调。
如果是香港的武侠片,会分开来拍,打斗的时候拍远景,念台词的时候是特写,只有脸部出现在镜头里,那样演员就不会手忙脚乱了。
一镜到底就是把所有的动作和表演放在一个镜头里,极为考验演员的协调性和表演功底。
李桉相当严格,他要求演员尽可能的亲自上场,只有在做不到的情况下才用替身。
但替身也有个问题,香港的武行不兴用女人,武行是一个男人的行业。
他们认为女人动作慢、不经摔、力度感不够,只能摆个架子,不能硬碰,所以就算是女演员的替身也是男人,只不过是男扮女装而已。
《卧虎藏龙》这部戏里有不少俞飞鸿和徐静蕾对打的场面,需要替身。
李桉看了替身后感觉不行,男武行扮女人怎么看怎么丑,面貌体态都不合适。
观众或许不会那么挑剔,不仔细看也看不出来。
但李桉就是觉得没有美感,这么拍达不到他心目中想象的画面,尤其是这时候京城的天气还比较冷,武行里面穿着毛衣,显得身形臃肿。
粗胖的模样像是粽子一样,看的李桉直摇头。
他决定使用女武行做替身。
不过香港来的袁家班没有女武行,或者说整个香港都很难找到女武行,更何况还要找貌似俞飞鸿和徐静蕾的替身,更是难上加难。
没办法,只好在内地的武术学校寻找。
最终勉强找到了两个女武行,一个有过拍戏的经验,却不怎么熟悉吊威亚,一个从武校过来应征,没有拍戏的经验,只能一边拍戏一边训练。
通过这段时间的摸索,李桉深刻感受到内地电影工业的落后。
在好莱坞,只要导演有需求,无论是道具还是演员,都能很快的找到,和电影相关的配套设施非常完善,不需要导演操心。
内地的电影市场逐渐发展起来,但整个工业体系没有跟上。
拍片还能凑合,后期制作没法做,设备达不到要求,只能回到纽约做剪辑和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