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腕的葬礼》虽说花了一千万做宣传,但效果不如人意。
如果按照好莱坞这种针对不同观众群体,有目标性的宣传,不仅能够省钱,还能达到最大的宣传效果。
国内的电影产业还处在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好莱坞则是集约型管理,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
好梦公司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卧虎藏龙》的宣传就是一次尝试。
第五百八十八章 输出
这一天,林子轩来到了华国文化部。
慕致远事先和他提过,是关于《小雪的大冒险》在国外的出版事宜,文化部门需要了解情况,是好事儿。
自从二月份《小雪的大冒险》在其他国家出版后,销量虽然没有英国好,却也不算差,在美国、法国和意大利都登上了畅销书排行榜。
这个故事的背景是在英国,自然更受英国读者的欢迎。
林子轩在欧洲有一定的名气,法国和意大利的读者认可他的作品。
美国和英国同属英语系国家,美国的出版社善于宣传,《小雪的大冒险》甚至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第五名。
换句话说,这个系列的小说有了在全球畅销的潜力。
负责接待林子轩的是一位主管出版工作的副局长,这种场合不需要慕致远出面,厅局级干部就足够了。
这位副局长和林子轩谈了半个小时。
林子轩提前做了准备,详细的讲了后续的写作计划,以及准备和好莱坞电影公司合作拍电影的事情。
目前已经接触了几家电影公司,正在洽谈之中。
这次约谈只是走个过场,记录备案,文化部门做了深入的调查,手里掌握着详实的数据,包括小说在各个国家的销售情况。
他们经过分析后才决定约见林子轩。
政府部门做事讲究程序,这次会面只是第一个环节,林子轩表达了愿意配合的决心,才能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操作。
这种做法或许效率不高,但较为稳妥。
林子轩肯定愿意配合,有国家出面相当于开了外挂,以后《小雪的大冒险》拍成电影在国内上映会一路绿灯。
还有建造相关的游乐园,打造一整套的产业链。
他要做的是代表华国和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象征意义更大。
那位副局长最后谈到了华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不一定非要用西方的背景,东方也有动人的神话故事。
他鼓励林子轩在此基础上创作出东方背景的童话故事。
这牵扯到文化输出的问题。
《小雪的大冒险》是不错,但用的是魔法背景,华国的传统文化太少了,虽然有利于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可总有些遗憾。
怎么把华国的文化输出到世界各国,增强华国的影响力,这是一个难题。
林子轩答应下来。
在这个系列结束后,下个系列会是小雪在东方的大冒险,一个神话版本。
故事里会出现龙宫、地府和天上的神仙。
他打算用讲童话的形式写作小雪的冒险故事。
一旦《小雪的大冒险》的电影火遍全球,小雪这个人物形象会成为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品牌,那么后续的故事也能引起各国读者的关注。
东方的传统文化就这样进入西方世界,被更多的人接受。
林子轩稍微透露了这个写作计划,得到了那位副局长的肯定。
既然想要获得国家的支持,就要拿出诚意来。
再说,这本来就在林子轩的计划之中,只是需要时间好好构思而已。
离开文化部,林子轩暂时放下这件事,他要忙着《卧虎藏龙》的宣传工作。
那位副局长拿着约谈记录向上面汇报了谈话结果,对林子轩的表现颇为满意。
文化部门和外交部门的相关人员开了几次会,做出了最终决定。
如果把国家的行政机构比作是一个个齿轮,那么在决定做出之后,这些齿轮就开始缓慢的运转。
虽然缓慢,却不会停止。
外交部门负责和英国皇室沟通,这需要很长的时间。
文化部门将把《小雪的大冒险》推荐为中小学生的课外读物。
效率最高的当属工商部门,他们针对《小雪的大冒险》的盗版图书在京城进行了一次大检查,查获了十几万册的盗版图书。
一旦政府部门认真起来,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全国各地的盗版商得到内部消息,以后盗版《小雪的大冒险》要小心。
林子轩对此乐见其成,他清楚这种做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不过只要有了开端,以后会越来越好。
如果《卧虎藏龙》也能有这种待遇就好了。
目前国内的电影很难做到没有盗版,不是说盗版商多么的神通广大,而是监管不严,或者说是内外勾结。
一部电影想在全国上映需要把影片的拷贝送到各地的电影院。
华影集团负责制作电影拷贝,并派人把拷贝送到院线。
拷贝的数量由院线的排片量决定,比如林晓玲的《回家》在京城只有两个拷贝,《大腕的葬礼》在京城有三十个拷贝。
当拷贝进入电影院后,存在着监管漏洞。
华影集团不可能专门派人盯着拷贝,全国数百家电影院,每家电影院安排一个人,那人工成本就太大了。
好梦公司同样没有能力这么做。
盗版商往往和电影院勾结,用低价拿到拷贝,制作成盗版光盘向外销售。
像《卧虎藏龙》这样的大片,一个拷贝至少要十万以上,普通的电影也就两三万块钱,电影院为了谋取私利,和盗版商狼狈为奸。
当然,大城市的电影院很少这么做,他们管理严格,收入不错,没必要冒险。
二三线城市的电影院最容易出问题,盗版商盯着的就是那些影院。
再说,大城市的电影院不允许观众带着摄影机进场,二三线城市的电影院就不会管这些,是盗版的滋生地。
为了防盗版,电影公司会采取首轮放映的方式。
首轮放映只在大城市进行,一般是五到七天,电影公司会派专人护送拷贝,就在电影院盯着拷贝的动向。
这段时间很少出现盗版,到了第二轮放映,院线规模扩大,盗版才会出现。
华影集团真想查的话肯定能查的出来,但牵扯到利益链条,谁也不愿意去碰,盗版就这样成为了一种常态。
想要彻底防盗版,就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跟踪每一张拷贝,在电影院门口进行严格的检查,不允许观众携带任何的摄像装备。
林子轩准备在《卧虎藏龙》上映期间尝试这种措施,至少要保证十天内市面上没有盗版光盘出现。
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标
《华国之声》第二季的招标会在京城举行。
招标的内容只有两个,一个是节目的冠名权,一个是电视的播放权。
前者采用的是明标,后者则是暗标。
明标是指通过现场拍卖的方式选择出价最高的一方。
暗标不进行现场拍卖,电视台把播放权的价格以及合作方式做成计划书,由姗姗文化决定和哪家电视台合作。
因为电视台不仅想拿到节目的播放权,还想参与到节目的制作之中。
这就不能用价格高低来判定了。
如果一家电视台出价很高,但附加条件太多,影响到姗姗文化对节目的掌控,那肯定不会选择和他们合作。
事先把条件讲清楚,写进合同里,省得后续出现纠纷。
招标会的重头戏是冠名权的争夺,国内十几家资金雄厚的厂商对《华国之声》第二季的冠名权很有兴趣。
一旦获得节目的冠名权,接下来的半年内凡是和《华国之声》相关的活动,都会出现冠名厂商的广告。
最终,一家来自粤省的电子企业用四千五百万的价格拿下了冠名权。
这个冠名费在国内并不算高,这方面华国电视台才是领跑者。
自从九四年华国电视台举行广告招标会以来,广告冠名的费用就屡创新高,每年出价最高的企业被称为标王。
九五年到九七年的标王都是酒厂,九七年的标王出价高达三亿两千万。
为了在华国电视台打个广告,花了三个亿,这才叫真的不差钱。
“标王”这个头衔本身就具有广告效应,本来不出名的品牌通过媒体的报道就这么红遍了全国。
不过钱花的值不值只有企业自己心里最清楚。
社会上对标王这种现象褒贬不一。
刚开始大家认为这是市场经济的表现,企业不能光是埋头生产产品,也要注重宣传和市场,标王的出现证明企业走向了市场。
然而,当出现高达三亿元的标王时,有媒体进行了反思。
企业真的有必要花三个亿打广告么,一家酒厂的年产值是多少,这么盲目的投入广告,能收回成本么?
标王不是企业家炫富的头衔,企业应该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华国电视台随后虽然刻意模糊了标王的概念,但媒体和大众习惯了这种称谓。
九八和九九年的标王是两家生产VCD的厂商,费用分别是两亿和一亿六千万。
华国电视台每年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收入都来自于广告招标。
最具价值的是每晚七点半《华国新闻》后的广告时段和春节晚会的广告套餐,需要上亿的广告费才能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