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在圈子里的人缘不太好,说话容易得罪人,尤其是记者。
他接受采访的时候总是说真话,不按套路出牌,记者觉得姜文是在故意刁难。
比如有记者问姜文,某个明星说和你很熟,拍戏合作很愉快,像兄弟一样。
“啊,他真这么说的?我和他不太熟,没什么感觉,就是一次正常的合作。”姜文这么回答。
圈子里的事儿就是你捧我,我捧你,他这么说不得罪人才怪。
姜文属于那种喜欢他的人非常喜欢,讨厌他的人极其讨厌的类型。
媒体上虽说不能报道姜文得奖的消息,但其他消息无所谓,于是就出现了对姜文的攻击,历数姜文的几大罪状。
像是戏霸、耍大牌、不合作、迎合西方等等,甚至把他的私生活拿来说事儿。
姜文先是和刘晓庆有过一段轰动的地下情,随后和一位法国女人结婚并生下了女儿,这被认为是姜文亲近西方的证据。
抹黑一个人很容易,只要报道这类半真半假的消息误导读者就够了。
有些报道是事实,姜文在剧组里的确喜欢改剧本,和导演有矛盾,有些就是瞎编乱造了,姜文对表演非常认真。
在这种敏感时期,姜文不方便出面反驳。
他在圈子里混了那么多年,经历过风风雨雨,没什么感觉,他正待在家里看《英雄》的剧本,琢磨着是演刺客好呢,还是演皇帝。
刺客这个角色太过隐忍,不合他的脾气。
皇帝虽然霸气,可戏份不多,演起来没有发挥的空间,意思不大。
他又在琢磨着改剧本了。
六月初,总局下发了对姜文的处罚通知,除了写检查和缴纳两万元罚款外,禁止姜文五年内从事任何形式的导演工作。
第五百九十九章 心照不宣
林子轩和冯小刚去看了姜文。
两人还没来得及安慰姜文,就被姜文拉着聊了一通《英雄》的剧本,把整个本子吐槽了一遍,看样子完全没受影响。
“报纸上正说你是戏霸呢,你这可不就是一个活脱脱的戏霸么?合着就你能耐,其他人都不如你。”冯小刚调侃道。
“是你们这本子有问题,就说这刺客吧,前面很厉害的样子,到真正动手了,被人三言两句说的萎了。”姜文不满道,“还和平,这么弄有意思么?”
“不懂了吧,这叫顺应时代潮流。”冯小刚淡定道,“以前武侠片里那种报私仇啊,家国恨啊都过时了,这是个和平的年代,就要讲和平,要把武侠片的格局给升华了。”
“你一拍低俗喜剧的说这话怎么感觉那么别扭呢?”姜文挖苦道。
“李桉能把武侠片拍成爱情片,我弄个世界和平怎么了?”冯小刚反驳道。
“人家是好莱坞大导演,你这个就是瞎模仿。”姜文毫不客气道。
两人这么斗嘴习惯了,见面不埋汰对方几句心里不舒服。
冯小刚只在熟人面前这么说话,姜文是在其他场合也这么说话,结果就是在圈子里冯小刚的人缘比姜文要好。
实际上两人的脾气都不怎么样。
姜文觉得刺客这个角色应该更张扬一些,这个刺客不是一般意义上江湖上的刺客,而是要刺杀皇帝的刺客。
江湖上的刺客讲究行踪诡秘,生活在黑暗之中,见不得阳光。
《英雄》中的刺客处在乱世之中,就不能算是刺客,而是豪侠一类的人物。
要有血性、豪气干云、不惧生死,这样的人必定性格张扬,受不得拘束。
姜文说的张扬不是表面的张扬,而是内心的张扬,表面的张扬是浮躁,内心的张扬才是沉稳内敛。
通过眼神、动作和语言把内心的张扬表现出来。
不把世俗皇帝放在眼里,敢于匹夫一怒,血溅五步,这不是张扬是什么?
“咱们这就一商业片,你弄这么深沉干嘛,又不是要拿最佳男主角,再说你能演好么?”冯小刚怀疑道。
“这话说的,我既然这么说了,就能演的出来。”姜文回应道。
“那行,就这么着吧。”冯小刚趁机说道。
冯小刚对姜文的演技毫不怀疑,就是激将一下,开个玩笑。
姜文心里明白,在被禁止执导电影的情况下,他接下来的五年只能演戏了。
林子轩在这时候请他出演这部大制作,冒着不小的风险,在外人看来有点和总局对着干的意思。
总局那边刚禁了姜文,你这边就请他演戏,这就不好说了。
而且,他和林子轩、冯小刚是多年的交情,拍戏的时候自由度很大,很舒服,不用理会外界的传言。
如果和其他不熟悉的导演合作,恐怕又要生出麻烦来。
等拍完这部戏,被禁的风波早过去了,相当于给姜文提供了一个避风港。
三人心里都清楚,只是没必要说出来,朋友之间的事儿,心照不宣即可。
林子轩请姜文出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要发挥姜文的导演能力。
冯小刚拍惯了商业喜剧片,格局有点小,有了姜文参与,就能把格局提上去。
或者说冯小刚负责《英雄》的商业部分,姜文负责《英雄》的艺术部分。
冯小刚和姜文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组合,两人弄出来的东西想必不会太差。
就像当初拍摄《京城人在纽约》一样,两人合作,做到商业和艺术的平衡。
八年前,他们拿着从银行贷来的一百二十万美金跑到美国纽约,制作了国内第一部全程在国外拍摄的电视剧。
在电视行业创下了不少的第一。
八年后,他们再次聚首,投资两千万美金打造国内的商业武侠大片。
和八年前不同,如今的他们已经站在了这个圈子的顶层,心态从容。
林子轩记得当初还了银行的贷款后身心放松,回家生了一场病,现在他谈到两千万美金的投资都没有太大的压力。
这些年让他有了不小的改变。
二零零零年六月六日,总局下发了一份文件,叫做《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影业改革的若干意见》。
这是一份经过国家领导同志和中宣部同意的文件。
其中最重要的几点是组建电影行业的企业集团,试行股份制,积极推行院线制,促进经营方式多样化,扩大对外开放与合作。
这份文件是为了应对华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电影行业的发展。
根据华国和美国签署的协议,在华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华国每年引起的国外影片不能低于二十部。
自从九四年国内每年引进十部国外大片后,国产电影票房的比例迅速缩水,每年好莱坞大片占据国内票房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如果一年引进二十部好莱坞大片,那还有国产电影的立足之地么?
基于这个原因,总局决定加快国内电影产业的改革和布局。
企业集团化就是成立像华影集团那样的大型企业,形成制片发行上映一条龙,增强电影企业的竞争力。
推行院线制,促进跨地区经营,建立以院线为主的供片机制。
在九三年之前,国内所有院线都归国家所有,由国家按照计划统一经营。
九三年进行过一次改革,允许私人资本进入电影行业,给予各省市的院线自主经营权,不过院线仍然属于国有企业。
那是一次不彻底的改革。
院线制借鉴了西方院线的经营模式,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发行放映机制。
这是林子轩组建好梦院线的主要依据。
如果是以前,国家不允许私人经营院线,也不允许院线跨省经营,就算建了电影院,也拿不到院线的经营许可证。
唯一的办法是挂靠在某家国有院线下面,受国有院线管控。
总局的这份文件相当于开了一个口子,有个空子可钻。
林子轩得到了内部消息才会筹备院线的建设,这份文件只是意见稿,要落实的话恐怕还要一两年的时间。
那时他在全国的院线布局已经完成了。
第六百章 传承
总局的文件在电影行业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这是国内电影产业改革迈出的最大一步,虽然还没有彻底放开对市场的管控,不过给民营影视企业松了绑。
总局从半年前开始调研,听取行业内专家和企业家的意见。
在被问询的时候,林子轩提出了两点,一个是民营影视公司要拥有发行权,第二个就是参与院线的管理和运作。
这是民营影视公司能否获得发展机遇的关键。
以往民营企业只能制作电影,制作完了交给华影集团,怎么安排影片的发行和上映没有主导权,要看别人的脸色。
有了发行权,林子轩就能绕过华影集团直接和院线进行协商。
有了院线,好梦公司就实现了制作发行上映一条龙,有资格和华影集团直接展开竞争,否则难以发展壮大。
这份文件给了众多民营影视企业动力。
总局将批准一批有实力和信誉的民营影视公司获得电影的发行权,好梦公司正在首批名单中,到年底就能拿到批文。
并且,鼓励有条件的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进行院线建设和技术改造。
对总局来说,这次的放权是一种无奈之举。
华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向全球市场开放,外国资本涌入华国,挡都挡不住,电影产业市场化成为了不可避免的大趋势。
总局在文件中提到允许引进外资改造电影基础设施和技术设备。
允许外资以合资、合作方式改建电影院,不过院线均须由华方控制经营权。
连外资都允许参与院线建设了,还能对自己人不放权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