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开公司很容易,只要有资金,有办公地点,按时交税就行了,美国的空壳公司多如牛毛。”丁耀武解释道,“蒋总说的没错,在美国有家公司会方便很多。”
经过这次美国华文电视台之行,他对林子轩高看了一眼,认为林子轩做事很有章法。
“暂时不急,看看《渴望》播出的反响再说。”林子轩沉稳道。
京城电视艺术中心属于国家单位,就算在美国开公司也不能是私人公司,而是要放在艺术中心名下,这要发电报回国请示才行。
如果《渴望》的播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那这件事就没必要提了。
蒋添龙的动作很快,五天后,《渴望》就在美国华文电视台购买的频道播出了。
为了照顾粤语观众,他还在电视剧里添加了繁体字字幕,这样不至于流失太多观众。
林子轩和剧组的人员在公寓楼的电视机前观看了《渴望》。
能在美国的华语电视台看到国内的电视剧,听到熟悉的语调,大家有点小激动,这说明咱们的电视剧也走出国门了。
在场的就有当初《渴望》剧组的工作人员,他们觉得很自豪,一边看一边回忆着拍摄时候的故事,当时拍摄的条件很艰苦,不过一切都很值得。
现在《京城人在纽约》的拍摄也很艰苦,大家同样没有怨言。
正是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支撑着华国人一步步的往前走。
第一百一十八章 影响
这一晚,生活在纽约的不少华人看到了一部说着普通话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里出现的场景让他们觉得非常陌生。
那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满街的小汽车,甚至没有太过鲜亮的色彩。
和纽约的繁华相比,那是一个色调单一的城市,感觉上就像是两个世界。
然而,在那里同样生活着一群性格鲜活的华人,他们有着各自的喜怒哀乐。
由于时间很紧,来不及做节目调整,美国华文电视台对《渴望》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宣传,只是做了两天的节目预告。
对于那些没看到节目预告的观众来说,猛然听到电视里传出的普通话,有人觉得好奇,会继续看下去,也有人立刻换台,去找喜欢的粤语节目。
纽约有五家华语电视台,观众可选择的空间很大。
这正是林子轩担心的地方。
《渴望》在国内受到欢迎,除了故事能引起国内百姓的共鸣外,和华国电视台的垄断地位有着很大的关系。
有些地区只能收到华国电视台,没有选择的余地。
在纽约就不同了,观众有大把的频道可供选择,没必要只看华文电视台。
再说,《渴望》是一部慢热剧,每天追看才有意思,投入进去才能感受到其中的真情。
因为播出时间的关系,美国华文电视台每天只能播出一集《渴望》,加上粤语观众看电视的习惯,林子轩清楚《渴望》在纽约很难复制国内的成功。
看完《渴望》,剧组成员回房休息,明天还要继续拍戏。
由于剧组成员在纽约人生地不熟,交流上存在问题,这些天的拍摄遇到了不少麻烦。
比如,在拍摄地下室的戏份时,为了图便宜租用的地下室离黑人街区较近,治安混乱,一不小心拍摄器材就不见了。
这时候陈青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剧组的东西被偷之后,他跑到附近的黑市一找准能找到,这些贼都是周围的惯偷。
剧组被偷的一个价值200美金的音响在黑市只卖10美金。
这种小事还不能报警,一旦报警不说警察怎么处理,这一整天就甭想着拍摄了,光应付警察了,这儿不是京城,没有人情关系可讲。
还有剧组成员迷路的现象严重,有时候开车出去买个东西,半天回不来。
然后,电话打回来,一问才知道开错路了,朝着华盛顿那个方向去了,好容易在路边找个公共电话才让众人安心。
至于在拍摄过程中和当地人摩擦交涉的事件更是层出不穷。
倒不是剧组故意惹事,多数时候都是因为中西方文化差异和生活习惯不同造成的误会。
比如,在京城好哥们之间在街上会互相说笑打闹,但在纽约,可能被认为是侮辱和挑衅,甚至被警察认为是攻击行为。
还有在餐厅抽烟和乱扔垃圾都会被警告和罚款。
林子轩虽然做了前期的准备,却没办法考虑到方方面面的事情,对于这种突发性的事件,只能是见招拆招,他成了救火队员,每天就是解决类似的麻烦。
回到房间,慕姗姗对《渴望》播出的前景有点担心。
她在华国电视台工作,现在还在纽约大学学习编导专业,很熟悉电视台收视率统计的方式,结合目前美国华文电视台的现状,情况不容乐观。
“如果收视率达不到预期,怎么向国内交代?”慕姗姗忧虑道。
华国国内的电视剧走出国门,在资本主义的美国播出,这自然是一种荣誉,前提是要取得成功,一旦失败了,那提出这个意见的人恐怕要倒霉了。
上级领导看问题的方式很简单,不问过程,只看结果。
“不用担心,只要能在美国华人中产生影响就成了,大不了花钱在纽约的中文报纸上刊登一篇文章,就说《渴望》受到美国华人的热烈欢迎,咱们把报纸传回国内让国内媒体转载,保证领导满意,这不就能交差了。”林子轩出主意道。
“这样会不会不太好,被查到就是弄虚作假啊。”慕姗姗担心道。
“这只能算是夸大宣传。”林子轩纠正道,“想要打开美国华人电视节目的市场不能光依靠一部《渴望》,还需要更多更好的电视节目,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国内的领导想要尽快看到成果,那就给他们成果,剩下的事情还要咱们继续做下去。”
林子轩想到过后果,倒是不怎么担心国内的反应。
在这个年代,国内和国外的信息不畅,大家都是报喜不报忧,反正《渴望》在美国播出了,肯定会引起反响,到时候挑好听的传回国内就行了。
他会继续向其他华语电视台推广国内的电视节目。
在美国,除了纽约的华语电视台,还有美国西部的华语电视台,严晓颦就在新泽西州的一家华语电视台做主持人,是林子轩下一个推销的目标。
“这样也行,他们怎么能想到在国外办事的艰难,咱们就是劳碌命。”慕姗姗抱怨道。
“别想了,早点睡吧,你明儿还要拍摄纪录片呢。”林子轩劝说道。
他们是睡下了,由于《渴望》的播出带来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在观看《渴望》的华人观众里,有从国内出国的人员,看到电视里熟悉的画面,听着熟悉的声音,想起家乡的亲人,不由得泪流满面。
有的观众是出生在纽约的华裔,根本没到过国内,因为对华国好奇才观看《渴望》。
有些年纪很大的观众,是早年移民来的美国,看到电视里华国的生活,产生了思乡之情。
由于政治原因,美国的主流媒体对华国的宣传极少,偏激的媒体甚至把华国妖魔化。
即便是美国的华语电视台也很少报道国内的新闻,大多是报道香港和台湾的消息,在美国生活的华人获取华国国内消息的渠道太少。
在不少华人的印象中,华国还是电影中的模样,而那些电影带着强烈的个人色彩,以描述华国的贫穷落后为主要题材,很难反映华国的真实面貌。
《渴望》是第一部在美国华语电视台播出的反映华国现实生活的电视剧。
海外的华人从中能了解华国国内普通百姓的生活,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的百味人生。
第一百一十九章 成绩
林子轩和慕姗姗来到华文电视台,看了《渴望》的收视率,颇为无语。
《渴望》每晚九点钟播出,时段算是不错,即便是没有大规模的宣传,可这百分之零点零二的收视率是不是太低了些。
在华国国内,《渴望》的平均收视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林子轩就算有心理准备,也被这个数字弄得有吐血的冲动。
没想到蒋添龙倒是很乐观,觉得能有这种成绩是意外之喜,比他想象中的要好。
在美国,英语电视台是主流媒体,华语电视台属于小众中的小众。
加上各家华语电视台之间的激烈竞争,美国华文电视台的观众不超过十万,有的华语电视台甚至只有一两万观众,这和国内八亿观众的基数完全没有可比性。
在这种背景下,出现这么低的收视率一点都不奇怪。
虽然目前《渴望》还没办法和香港电视剧的收视率相比,不过蒋添龙觉得这是一个好的开端,说明美国华人并不排斥观看国内的电视节目。
或许观众刚开始只是出于好奇,然而好奇会逐渐转变成习惯,只要有好的电视节目,就能留住观众,让他们接受并喜爱国内的节目。
林子轩和慕姗姗毕业于京城广播学院,学过传播学,懂得这个道理。
看来情况并没有那么悲观,道路虽然曲折了点,但前景值得期待。
暂时放下这件事,慕姗姗要借助华文电视台的资料库制作纪录片,还要和华文电视台的记者深入纽约的唐人街,了解华人在美国的生活况状。
有了本地华语电视台的帮忙,纪录片的拍摄会顺利许多。
这就是一个逐渐融入的过程,他们刚到纽约那会连路都不认识,现在打开了局面,一点点的融入进当地的华人社会。
林子轩继续他救火队员的职责,解决剧组的各种麻烦。
有句话说得好,能用钱解决的麻烦都不算是麻烦,可惜他现在没有多余的资金。
就在这时候,还出现了一个意外事件,四月底,王姬拍戏的过程中感觉身体不舒服,恶心呕吐,原本以为只是吃坏了东西,并没有在意。
有一天实在难受,姜文就陪着她去看了医生,医生诊断的结果是王姬怀孕了。
这个消息实在是太出人意料了,弄得大家措手不及。
《京城人在纽约》的剧组为了尽快拍完,抢时间,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十五个小时以上,基本上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都处在高强度的拍摄状态。
天气好的时候拍外景,下雨的时候拍室内戏,反正不能让机器闲着。
作为女主角的王姬戏份很多,和姜文演对手戏,需要时刻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
“咱们这么拍下去怕是不行,演员撑不住。”冯小刚担心道。
他说的就是王姬,其他配角有休息的时间,主角可没有,一遍遍的拍摄太耗费心神。
事实上,这种拍摄强度在国内很常见,《渴望》拍摄的条件更艰苦,每天在阴冷潮湿的摄影棚里呆上十几个小时,天天赶进度,张凯丽后来都生病了。
为什么在《渴望》中张凯丽想哭就能哭出来,连眼药水都不用,她只要一想到还要在摄影棚里继续拍摄,就觉得自己真命苦。
为了节省资金,赶进度,在国内拍摄电视剧就像是打仗一样。
“调整拍摄计划,把她的戏份打散,分开拍摄,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林子轩建议道。
他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没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要么是减少王姬的戏份,要么是集中一段时间把王姬的戏份先拍完,要么就是剧组配合她的作息时间来拍戏。
如果采用前两条,很可能会破坏这部电视剧的整体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