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说,这是在演戏,演给他们看的?”
“嗯。”
“少来这一套,你当我三岁小孩?”
“我怎么说你才信?”
“那你先说说,这么大事怎么不跟我商量?”
“商量就不像了,不商量你才能本色出演,演给那些人看。”韩博把声音压得更低,指指黄忠海和谢志华办公室的方向。
鲍双平将信将疑,想了想又问道:“这件事孟书记知不知道?”
“当然知道,孟书记很支持,事实上是我们在支持孟书记工作。要打击的对象能量很大,你一个人对付不了,我一个也不行,连孟书记都不一定顶得住,但我们要是能把劲儿往一处使,他们能量再大我们也能将其连根拔起。”
“打掉郝英良,拿下那两个老家伙?”
“心里有数就行,没必要说出来。”
孟卫东最大的政敌是谁,不就是罗子军和陈建设么,他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公安局长,只有先拿掉罗子军的几个心腹。
打击郝英良,拔出萝卜带出泥,只要查出点什么,他们不完蛋就真见鬼了,鲍双平越想越有道理,居然相信了韩博的话,神神叨叨问:“这么说我错怪你了,接下来怎么办,需要我怎么配合?”
韩博再次回头看看身后,凑到他耳边,跟他一样神神叨叨耳语了几句,鲍双平连连点头,甚至竖起大拇指表示赞同。
第675章 信任!
种种迹象表明萍盛集团董事长郝英良涉嫌违法犯罪,但光有“迹象”是远远不够的。且不说郝英良在东萍具有一定身份地位,就算想将一个普通嫌疑人绳之以法,你也需要线索,进而收集其犯罪证据。
忽悠刚停职的鲍双平秘密调查,他和郝英良势不两立,明争暗斗好几年,最了解情况,让他秘密调查最合适。
能查点什么最好,查不出来也没什么损失。
本来就没对他抱多大希望,之所以忽悠只是为保证明天行动顺利而使的一个缓兵之计。
事实证明鲍双平不仅想收拾一直不把他放在眼里的郝英良,还想借此机会针对黄忠海、谢志华,脑子里全这些,比预料中更容易上当。
为演的更逼真一些,他甚至主动提出吵一架。
这样的提议韩博自然不会反对,配合他来了一出双簧,会议室里再次传出动静,纪委书记李云兴不太放心,叫上几个民警守在外面。
家丑不可外扬,黄忠海打开门看看动静,当即下“封口令”,要求机关民警不得泄露今天所发生的一切。
“黄局,走了。”刚放下电话,谢志华快步走进办公室。
黄忠海下意识站起身,看着他身后半开的门问:“谁走了?”
“鲍双平。”
谢志华顺手带上门,走到窗前,指指下面:“刚到楼下,气呼呼跑下去的,跟他打招呼都没回头看我一眼。”
鲍双平确实走了,看上去很愤怒,车门不是关上的,而是甩上的,他的5号车转眼间便消失在视线里。
黄忠海沉思片刻,回到办公桌前喃喃地说:“要么不出手,一出就下狠手,这事没那么简单。”
“黄局,你是说他们事先通过气?”
“看孟书记的反应不太像。”
“他断定孟书记不会错过这个机会,断定我们全会支持他?”
“所以说人不可貌相,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的手腕,看样子孟书记真没找错人。”黄忠海坐下身,接过香烟长叹了一口气。
谢志华拉开椅子坐到他对面,凝重地说:“现在想想真不应该表那个态,唇亡齿寒,只要有鲍这个刺儿头在,我们的处境会好很多。”
黄忠海回想了一下事情的前因后过,淡淡地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别抱幻想了。”
“难道就这么等他收拾完鲍双平再来对付我们,难道就这么坐以待毙?”
“坐以待毙?”
黄忠海猛然抬起头,紧盯着他双眼问:“老谢,身正不怕影子斜,你又没做亏心事,有什么好担心的?”
“关键我们什么都没做却要受牵连,我们冤不冤?”
“牵连,不就是顶乌纱帽么。”黄忠海打开抽屉,取出一份报告,若无其事说:“就算没今天这些事,我也打算把这份报告交上去。没意思,再这么闹下去真没意思,与其夹在他们中间左右为难,不如主动退居二线。”
“黄局,你退居二线我怎么办,这些年支持我们工作的同志们又怎么办?”
“老谢,这里是东萍市公安局,既不姓孟也不姓罗,更不会姓黄,以后会怎么样服从组织安排。老谢,你已经副处了,难道还想正处、副厅?”
“可是……可是罗局……”
“他就是放不下,咽不下那口气,可事情已经到这一步,他年龄又那么大了,再折腾有什么用?我说他听不进去,你找个机会劝劝。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反正我不想再折腾了。”
“黄局,事情没你说得这么简单。”
“也没你想得那么复杂。”
二人正说着,外面传来敲门声。
黄忠海决心已定,打算急流勇退,谢志华没办法,只能起身去开门,本以为是哪个同志来汇报工作,没想到站在门口的居然是韩博,二人一下子愣住了。
“黄局,谢局也在。”韩博笑了笑,走进办公室。
“坐,坐下说。”
黄忠海很快缓过神,起身打招呼,谢志华不想让人误会,立马找了借口走人。
韩博回头看看身后,直言不讳说:“黄局,有个重要情况要向您汇报一下,萍北批发市场群中的金茂批发市场,管理方和租赁户因为经济利益,明天极可能会发生冲突。孟书记已经知道了,指示我们采取有效措施……”
果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借肇事车司机声称公安对其刑讯逼供的由头,通过局党委让鲍双平停职,这么一来既避免走漏风声,又能调动鲍双平分管的巡警支队和特警支队。
鲍双平与租赁户存在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自己这个曾先后担任过治安支队长、分管治安的副局长的人,在许多人看来与即将发生冲突的另一方何尝不存在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
韩博坦诚布公,黄忠海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他猛吸了两口烟,抬头道:“韩局,孟书记既然让你全权负责,这件事就应该严格保密,不应该跟我说,更用不着向我汇报。”
眼前这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江东富私下里说过,昨晚下棋时姜学仁也说过。他确实是前任局长提拔的干部,但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是不会含糊的。之所以处境尴尬,说到底还是没能过“人情关”。
东萍市公安局过去一段时间发生那么多事,由于罗子军没能如愿当上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局长,半路上杀出孟卫东那个程咬金,局里几乎“四分五裂”。
孟卫东作为市委常委,不可能把姿态放那么低,来争取他这个前任公安局长的“心腹”,他同样不可能“忘恩负义”,与老领导划清界限,主动“投靠”孟书记。
班子不团结,工作怎么开展?
韩博不想再这么下去,决定“推一把”。
“黄局,您是常务副局长,我怎么能不向您汇报?”
韩博反问了一句,意味深长地说:“实不相瞒,来东萍工作我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在此之前,组织部门找我谈过话,决定调我去省厅担任刑侦总队副总队长,结果计划不如变化。从知道这个消息,一直到来东萍上任的路上,都有不少热心朋友提醒,说东萍情况复杂。到底有多复杂,我初来乍到,不太清楚。但有一点很明确,如果连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都不能相信,我韩博还能相信谁?何况明天的行动要投入那么多警力,我一个分管刑侦的副局长,怎么指挥巡警支队和特警支队。”
行政级别一样,党内职务和行政职务不同。
作为刑侦副局长,韩博不能对常务副局长说“信任”,只能用“相信”这个词。
“相信”其实就是“信任”!
从孟卫东被正式任命为东萍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局长的那一刻,黄忠海的处境就变得异常尴尬,“信任”这个词似乎已经跟他无缘了。
韩博猛然间提到等同于“信任”的相信,黄忠海五味杂陈,沉默好一会儿才低声说:“明天的行动我可以参加,带队参加,不过行动还是由你来指挥,刚才不是说过么,这也是孟书记的指示。”
“谢谢。”
“都是为了工作,要说谢,我应该感谢你。”
这个“感谢”同样意味深长,韩博岂能听不出他的言外之意,透过窗户看了一眼远处的东萍地标——鸿丰大厦,接着道:“黄局,种种迹象表明金茂公司与萍盛集团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您对郝英良应该不陌生,如果明天抓了他的人,您觉得他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看来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么简单,他的目标极可能不只是避免一场因经济纠纷引发的冲突,甚至想借此机会顺藤摸瓜,查根深叶茂的郝英良!
黄忠海大吃一惊,有时间竟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我知道他有点背景,据说能量很大,不过他再有背景,能量再大,能有中国共产党大?只要他涉嫌违法犯罪,作为公安干警,我们就有责任有义务将其绳之以法。我虽然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但期间换过不少单位,走过不少地方,我从来没见过谁能一手遮天!”
韩博义正言辞,掷地有声。
黄忠海意识到不说点什么不合适,倍感无奈地说:“韩局,我对郝英良确实不陌生,一起吃过几顿饭,在分管治安工作时,他甚至给我提供过不少线索。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到底干过一些什么事,我多多少少有所耳闻,所以一直简而言之,尽可能与他保持距离。”
人在官场,身不由己。
韩博相信他说得是心里话,追问道:“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非常精明,很低调,除了跟政府部门打交道,平时极少抛头露面。收购煤矿也好,收购加油站也罢,包括现在搞房地产,只要涉及到矛盾的事,表面上看不仅与他本人没关系,甚至跟他的萍盛集团都没什么关系,所以想抓住他的把柄很难。”
“不亲自露面,总该有几个手下吧?”
“有,应成文抓过一个,涉嫌故意伤人,结果审了好几天愣是没能撬开那个嫌犯的嘴。他有的是钱,只要舍得给钱,有的是人愿意把事情往身上扛。”
第676章 不一样的对手!
“黄局,既然怀疑他涉嫌违法犯罪,当时为什么不查查?”
这个问题本不应该问,问了似乎在指责前任失职。
但时间这把刀不仅催人老,还会让许多刑事案件的证据消失。当时查可能比较难,甚至存在阻力,但只要认真去查总能查出点什么,几年之后的今天已物是人非,查起来会比之前更困难。
韩博想了想,还把心中最疑惑的问题问了出来。
黄忠海并没有生气,甚至没别的想法,说道:“我这里没他照片,等你看到他的照片,尤其见到真人,就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黄局,我不太明白您的意思。”
“在你心目中他应该是一个黑老大,但可能跟你打击过的那些黑老大不太一样。他接受过系统教育,下海经商前在一个国营煤矿干过,好像还是一个干部。说是大学文化,到底有没有上过大学不知道,不过确实有点文化。”
“有文化?”韩博有些意外。
“话不多,只要开口就出口成章,真是谈吐不凡。懂技术,懂财务,懂法律,跟机电学院的教授都能聊到一块去。衣着看上去不讲究,事实上很讲究,不像暴发户。待人接物,无可挑剔。风度翩翩,温文尔雅。”
回想起跟市领导乃至省领导都能说上话的郝英良,黄忠海不无感慨地说:“他为人低调,做事却很高调,而且知道投领导所好。当年修二环路,路边有一个露头的垃圾场,清理完又有人往那儿倾倒,在主干道边上,影响市容。垃圾堆积如山,清理需要很大一笔费用,而且位置太偏。市里想整改,可是我们东萍的条件你知道的,总共那几个企业,客商又不愿意过来投资,白送那块地都没人要。市里没钱,市领导想整治脏乱差却整治不了。市领导无意中聊到垃圾场,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把这事放在心上,过了一个多星期就向市里要那块地,打算在那儿建一片标准厂房,搞一个小工业园区。市里求之不得,他接手之后真把那片垃圾清理掉了,厂房也盖起来了,但根本没赚钱,反而赔了几千万。”
“厂房没利用上?”
“本来就没项目,打算建起来出租的,东萍有什么工业,根本没人去租,外面漂漂亮亮,里面全空荡荡的。”
黄忠海磕磕烟灰,接着道:“市里遇到什么事,想拉个赞助或者号召捐款,他不是第一个积极响应的,但绝对是赞助或捐款最多的。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不是有个希望工程么,他前前后后给希望工程捐过上千万,捐建好几所希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