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锐也不管身上的衣服裤子,就当干活的工装了。
他的力气甚大,说是一个人当两个人用都行,一会的功夫,那满场飞奔,两臂如铸铁,健壮有力的形象迅速深入人心了。
咔嚓
一名举着照相机的学生,捏准了时机,抓拍了一张杨锐举木料的照片。
“这还带偷拍的?”杨锐一愣,木料险些掉在地上。
“这张照片绝对好,力量,美感,还有热情,同学,你是能源动力系的?”拍了相的学生像是采访似的问杨锐。
“我生物系的,来帮忙的。”杨锐没好气的道:“我不喜欢拍照,能把刚照的相删了吗?”
“删了?怎么删?”照相的是个瘦干干的男生,错愕的表情像是骷髅兵被打残疾了似的。
“呃,是呀,不能删。”杨锐忽然有点短路了。胶卷机不光不能删照片,胶卷还是连在一起的,于是接下来要底片的话也不好说了。
“要是能登校报,我给你洗一张照片。”瘦干干的骷髅兵以为杨锐是这个目的,主动说了出来,挥舞了两下手,不带走一片云彩的离开了。
杨锐愣了一会才想到,这厮都没问自己名字。
元旦的晚会,果然是无比的热闹。
各系有各系的晚会,有的社团还组织了自己的节目,或者到处串场,或者就在路边找一个地方摆开阵势。
最积极的除了表演者,就是各种摄影师了。
学校有专职的摄影师,摄影社团也派出了大量的社员,更有摄影爱好者们巡游于校园。
在1983年,摄影绝对是一门昂贵的爱好,光是买胶卷就令人头大,普通人即使有钱买得起相机,也只能看着胶卷流口水。
不过,北大显然不止有普通人,昏暗的光线下,闪光灯此起彼伏,更有人煞有介事的支起三脚架,摆出八字脚。
“杨锐,来帮忙送花。”白玲忙的两鬓见汗,见到杨锐,连忙拉住他。
“送花又是什么新型苦力?”
“一会有女同学的节目结束,你就上去送花,等他们下来,记得将花拿回来,下次再送,记得啊……”白玲身上还穿着演出服,薄的瑟瑟发抖。
杨锐赶紧把自己的大衣给她披上,问:“你没有提前找到人送花吗?”
“之前没想到,中文系那边在送花,咱们不能落后啊。”白玲感谢的笑笑,然后抓了一下大衣,讶道:“毛好软,你从哪里买的大衣?我也想买一件。”
“咱能不跑题吗?就不能找个别人送花?”
“你穿这么好看,肯定是早知道要送花吧。”白玲开了个小玩笑,又道:“反正你也没节目,上台也能人认认脸,多好。”
不算是多大的事情,杨锐摇摇头,问:“花在哪?”
“去幕后要,不说了,他们叫我上场了,一会儿见。”白玲说话间就跑走了,身上还穿着杨锐的大衣。
杨锐只好穿着鸡心领的毛衣,在寒风中转到舞台后,要到一束塑料花,再转到台前去。
白玲的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引起下方长时间的鼓掌,而杨锐的送花动作,则让鼓掌和口哨声更大了。
“馊主意啊。”杨锐在白玲耳边低低的说了一声。
“转过来,摆个姿势。”下方的摄影师们吼了起来。
杨锐无奈,只好转身与白玲站成一排,花束放在两人前面。
闪光灯接连不断的亮起,那一瞬间,几乎让杨锐有种明星的感觉。
好在持续的时间很短,即使是不差钱的学生,也没有连拍的习惯。
“好玩吗?”白玲激动的小脸红扑扑的。
“被你给陷害了,花给我,我得继续送下去。”要不送下去,不定有什么风言风语呢。
白玲也想到了,递给杨锐的手缩了一下,还是递了给他。
杨锐得以继续送花。
唱歌跳舞弹琴,凡是女生表演的节目,杨锐都要上去一趟。
第二天,连夜冲洗出来的照片,遍布校园各个角落。
著名的三角地贴了摄影爱好者们的得意照片,食堂、教室和校门口,也有摄影爱好者们的得意照片,他们或者三五成群,或者单独一人站在自己的照片下,向每一个有兴趣的人介绍自己的摄影理念与思想。
而杨锐的两张单人照片,却出人意料的走红了。
因为帅!
……
301.第301章 移液器
“杨锐是吧?来,给你根长的。”食堂的阿姨找了一根又长又粗的油条,递给杨锐。
“你认识我?”杨锐诧异万分。
“认识,怎么不认识,食堂前天最多人看的那张照片不就是你的?学习好还长的俊,多难得呀,我儿子要是能长的这么省心就好了……”食堂阿姨很快进入中老年妇女感慨模式。
杨锐连忙道谢让出窗口,再看两边,果然多了许多友好的笑容。
其实平时也有许多友好的笑容的,只是笑的没有这么灿烂,没有这么多熟识的目光。
1984年之初,杨锐骤然发现,自己似乎可以刷脸了。
到小卖部,可以刷脸。
到食堂,可以刷脸。
到了教室,也可以刷脸。
尤其是面对中老年妇女,帅脸简直是无往而不利。
变帅,可以让你的生活更便利!杨锐觉得,自己简直可以去给整容医院做广告了。
同样顺利的还有景语兰的住宅装修,以及华锐的实验室装修。
前者有史贵帮忙照看,面积又小,已经到了晾晒准备入住的阶段。后者则是史贵和魏振学联手把关,在源源不断的资金供应下,工人们终于赶在元旦,将装修和设备安装给弄完了。
杨锐也悄然松了一口气。北方的冬天是不好施工的,因为天气太冷,水泥等建筑材料都会发生变性,不利于长期使用。尽管会有一些材料专门用于寒冷地区,但就80年代初的国内工业水平,以及国内外的进出口麻烦程度,与其把精力放在采购特殊材料用于冬季施工,还真不如冬季准备物料,开春加班加点。
实验室的基建水平不错,仪器和设备也更新了一些。杨锐更是给自己买了几只漂亮的进口移液器。
移液器是一种很小型的仪器,外形和功能都很像是针管,用于将液体从一个容器转移到另一个容器。
听起来,这似乎是一样无关紧要的东西,但实际上,杨锐对移液器的怨念,一天一夜都说不清。
首先,移液器用于科研,要求很高的精度,单位通常是微升。
5微升,10微升,20微升是常用的单位,PCR实验中,1微升也是经常遇到的。
而1000微升才是一毫升。
若是形象一些的话,一滴水就是50微升。
换言之,移液器的任务,是每次转移半滴水,十分之一滴水,甚至五十分之一滴水
杨锐读研的时候,导师普普通通,实验室普普通通,自然没钱买好的移液器,所以,实验室里的好几只科研狗合用一只国产移液器,科研民工人手一只国产移液器,而导师给自己买了一只进口移液器,锁在柜子里,只在自己做实验的时候才拿出来用。
国产移液器和进口移液器的区别通常就是几个小数点的误差,有时候还有一些刻度上的微小差别,外形最多是人体工程学的一些设计。
听起来好像没什么,但是,当一只科研狗或科研民工,每天需要用几百次移液管的时候,这点差别简直让人想死。
疲劳还能忍耐,疲劳之后的结果却是令人绝望。
拼死拼活做的实验,往往讨论的也就是几个百分点的误差,移液管就有几个百分点的误差,这让人情何以堪?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学老前辈战天斗地,自制仪器来继续做研究?要不要把聪明才智都用在这种重复性的劳动上?还是数据造假吧……
杨锐即将涉足的PCR对移液器的要求更高,有时候就加1微升或者2微升,移液器里吹不出来就是吹不出来。
在使用来一段时间旧枪和国产杂牌移液器以后,杨锐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凡是高科技的玩意,没钱你就别研究了,穷鬼实验室除了是高价培养基地以外,不会有值回票价的成果。全国人民勒紧裤袋发展科技是可以的,科技勒紧了裤袋做实验就是玩笑了。
而在80年代,国产移液器这种东西不能说是不存在,但必须在前面加上“自制”两个字。
杨锐在隔壁实验室就有见到自制的移液器,用一支注射器,一根加重的自行车辐条,一片有机玻璃以及一个塑料吸液嘴粘合而成。
这玩意的精度比移液管怎么样,杨锐不清楚,但要说它使用方便或者误差很小,那就太昧着良心了。
只能说是解决了有无的问题,减轻一点实验员的操作量罢了。
杨锐只要有一点机会,都不愿意进入到这种状况。
用更少的时间经费,更艰苦的条件,做出比奢华级实验室更完美的研究,这固然是一件很传奇的故事,就像是很少学习的人获得了第一似的。
然而,现实往往是学霸更刻苦,而奢华级实验室的研究员更专注。
因为不够专注的研究员,早就被具有无限吸引力的奢华级实验室给淘汰了,有太多太多的优秀人才在排队等待。而条件艰苦的实验室除了期待偶尔纳入门下的人才够优秀以外,就只能祈祷了。
华锐实验室尚未启动,元旦的假期结束,杨锐就带着自己的移液器回到了唐集中实验室。
移液管在研究员手里,就相当于手术刀在医生手里,习惯了好的,就再回不去了,杨锐甚至很怀疑,自己当年所在的实验室里的某些人,那么努力的考博,是不是就为了得到一支配发的移液器。
“杨锐来了?”孙汝岳来的最早,正在实验室里打扫卫生呢,见到杨锐,便乖巧的打招呼。
“来的这么早?”杨锐脱掉大衣,换上实验服。
“习惯了,元旦也睡不着,就想着到实验室里来……杨锐,我能不能给你打下手?”孙汝岳鼓起勇气,提出了这么一个要求。
说完,似乎怕杨锐误会,孙汝岳又连忙道:“我不要署名权,什么都不用,我就是想实战操作一下。”
实验室的耗材从来都没便宜过,杨锐做研究生的时候,普通的实验室一天消耗几千块的材料稀松平常,在80年代,其实也相差不远,唐集中申请来的百万元经费,基本只够核心团队使用,科研狗们除了帮核心团队提前处理材料,做一些边角料的实验以外,自己做实验的经费通常都是几十几百元,而到了30年后,学生申请实验经费,通常也就是三五千的打发走了。
这点钱,也就是买个好点的移液器。
孙汝岳才是大二学生,虽然有点新星的意思,以前的小老板也不敢让他练手艺,只能洗瓶子看操作学理论。
孙汝岳以前倒还满足这种生活,直到见着了杨锐。
孙汝岳说不清自己和杨锐相差多远,他看不懂那些英文论文。他只知道,自己如果现在不开始,一定会被越拉越远。
“好吧。”杨锐瞅了一会孙汝岳,答应了下来。
“我是想做实验。”孙汝岳怕杨锐不明白。
“可以,开始做吧,先学着处理标准溶剂和溶液……”
“好。”孙汝岳这才确定杨锐是真的让他做实验,整个人都亢奋了起来。
不过,教人做实验往往比自己做的还慢,杨锐也是想要充分利用起孙汝岳,才顺便训练他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