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锐。”段航远远的和杨锐打招呼,笑道:“我被派来做说客了。”
杨锐讶然,转瞬笑了起来,给了段航一个大大的拥抱,问道:“他们给你开了什么好处?”
“送一个老婆算不算?”
“嫂子管这个?”
“你嫂子的舅舅是县宣传部的。”段航摊开手,呵呵的笑道:“县城里就是这样子,一团连着一团,不过,你也不用太给面子,免得他们蹬鼻子上脸。”
“但报告会还是得参加?”
“你可以先答应下来,到时候是否参与,还是由你来决定。”
“临时告诉他们去不了了?”
“反正有其他人去就行了,他们要是不爽,你就说你嫂子的舅舅是县宣传部的科长。”
杨锐哈哈的笑了出来,问:“市里的报告会呢?”
“也没坏处了。”段航回头看看,又道:“如果你参加市里的报告会,有可能被推荐到省里再去参加报告会,今年的教育系统的年终报告,估计都要提到全国状元,你就是明晃晃的政绩呀。”
杨锐哑然失笑:“那我要是不去的话,是不是还要得罪人?”
“得罪了也就得罪了。”做警察的段航某些时候还是颇执着的,笑道:“你以后回河东省工作,参加报告会当然是大好事,你要是不准备回来了就无所谓了,得罪人又能怎么样,一个县教育局,或者省教育厅,也拿你没辙。”
停了一下,段航又道:“但换一个角度来看,其实也就是浪费几天时间,别人想露脸还露不了呢。”
“你这说了等于没说,算了,我弄了点老鳖,跟我看看去。”杨锐换成贼兮兮的表情。
段航的口水也一下子涌了出来,说:“路上买的吧,有多大的?”
“最大的七八斤了,给你们留点,剩下的带回家去。”
两人高高兴兴的分了老鳖,再和冷静下来的宣传干事们敲定时间。
紧接着,段航骑着摩托将杨锐送回西寨子乡。
学生们则分道扬镳,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没人注意到,在街道的另一端,有几双眼睛悄悄的望着这边。
……
374.第374章 别人家孩子
乡镇的春节向来热闹。忙碌了一年的村民,往往乐意将所有的余钱花在铺张的节日庆典中且不觉得浪费。乡政府等机构也不例外,辛辛苦苦的存了一年的小金库,通常会在过节前的几周里消耗殆尽。
放鞭炮、舞狮子、敲锣打鼓秧歌队是河东省春节中必点的项目,即使是前几年情况不好的时候,乡镇也会向上级部门打秋风,来组织这些活动。
84年的春节,西寨子乡的条件好了不少,起码的一点,是参与活动的群众不仅能吃一席饱饭,还有报酬可领了。
绿豆糕、面人儿、八宝饭等等粮食做的民间糕点,仍然是过节时的主角,腊肉鲜鸡虽然也有,但多数还是样子货,只有那些收入高人口少的家庭,才能真的连吃几天肉,人口多收入少的农家,往往是三十初一吃次肉,然后把剩下的肉看到十五再吃。
杨峰作为西寨子乡的乡党委书记,家庭条件自然是乡里顶好的,他不仅收入高,还能省下不少钱。比如舞龙队、舞狮队还有秧歌队,每队经过,都要在杨家的大门前蹦蹦跳跳上一刻钟,这些队伍经过以后剩下的鞭炮、粮食和糕点,自然是想拿多少拿多少。
往年的时候,杨峰都是不客气的。他做党委书记,一个月也就是几十块钱的工资,要是不想办法弄点东西,那就真的清贫了。
今年却是不同。
杨锐往家里寄了一些钱,都是有捷利康背书的合法报酬,这些钱放在银行,每个月的利息都比杨峰两人的薪水高,虽然不见得要将之花光,但人的心理一下子就变的不一样了。
这一年的春节,杨峰除了乡里发的东西,其他礼物收了以后还回礼,最终留下的,全是些稀罕的山货。
杨锐回家喝的第一口汤,就是用口蘑烧的,又鲜又香。
锐妈看儿子喝的好,心里高兴,立刻发动老公开始包饺子。
杨峰同志苦不堪言,忍不住抱怨:“说要找一个保姆,怎么找来找去,还是我自己剁肉馅。”
“儿子上学去了,家里就两个人,要什么保姆,再说了,人家保姆过年不回家呀,肉馅剁细点,细了才好吃。”
杨峰每天端茶杯的手舞着大菜刀,一会儿就累出了细汗。现在人吃饺子,都要买了肉自己剁,要把厚实的块状肉剁成肉蓉,实在是个苦差事,通常也是男人过年时的最主要工作,持续时间根据人口而定,但一两个小时总是要的。
杨峰受不了就招呼杨锐:“儿子,过来帮忙,咱们俩换着来。”
杨锐想躲也躲不开,乖乖的搬个小凳子坐过去,拿起菜刀说:“就没有搅馅子的机器?我记得大舅家里好像就有一个,用手转一转,就能把肉给搅碎。”
“那是你大舅他们厂里人去年自己做的,仿照的厂里的大机器,要给咱们一个,你爸说搅出来的不好吃。”锐妈呵呵的笑了出声:“我也觉得手剁的好吃。”
“爸说的对。”杨锐瞥一眼老爹。
杨峰同志木着脸,咚咚咚的用菜刀敲菜板。
……
乡下过年,要到初四初五,鞭炮声才会少掉。
当然,三五不时的,还会响起单独的鞭炮声,那是熊孩子们把成束的鞭炮给拆散了,一根根的点燃。
而在每串直接燃放的鞭炮下面,也都能看到熊孩子的身影,为了抢先找到没能燃起的鞭炮,一些熊孩子不惜冒着被炸的危险,钻到正在噼里啪啦的鞭炮下方,闷头找炮。
杨锐不止一次的将不顾危险的熊孩子从自家燃起的鞭炮下方拖出来,为了避免此类风险,他经常挑早一点或者晚一点的时间放炮,然而,即使他拖延的时间太晚,竖着耳朵听炮声的熊孩子,还是会在炮声响起的瞬间,狂奔而至,有距离近的,便会义无反顾的投身于火花下。
好在初二过了以后,就没什么必须放鞭炮的时候,杨锐干脆将剩下的鞭炮散给大院里的孩子,瞬间变身为最受欢迎的男人。
不过,在杨峰同志的眼中,杨锐仍然只是个男孩,且是重要的炫耀道具。
按照西寨子乡的风俗,从初三开始,杨锐便跟随着父母,前往县城和市里拜年,而他的身份也立刻转变成了都是传说中的顶级人物:
别人家的孩子!
如果说班级第一是青铜级“别人家孩子”,年纪第一是白银级“别人家孩子”,拥有省市一级奖状的是黄金级“别人家孩子”,全国高考理科状元简直跨越了白金、钻石、紫晶三级,直萃神级“别人家孩子”。
在南湖市或者溪县范围内,杨锐这样的“别人家孩子”完全是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所向披靡。
什么校级三好学生,什么两条杠的中队长,三条杠的大队长,什么市一中重点班,什么中专生大专生本科生,面对全国状元北大杨锐,连被秒都谈不上。
他的光芒就能射杀你若干年后,被神级“别人家孩子”击溃了心灵的男人回忆此情此景,满满的俱是回忆,充满了伤痛和裂痕的回忆。
一路平推过去的杨锐,吃着别人家的白切鸡,撮着别人家的辣味螺,喝着别人家的汽水,倒是不觉得厌烦,毕竟,他的工作很简单。
一般来说,拜年的开篇就是杨锐管吃,父母管聊,等“大人”们的聊天进入无聊状态的时候,就到杨锐出马了。
锐妈经常性的问:“哎呀,你们家的小明真乖,期末考试怎么样。”
这种时候,学渣级的小明就会被爹妈一阵训斥,学霸级的小明就被直接推出来:“你来给叔叔阿姨说。”
但不管小明说什么,最终都会接触到杨锐的光芒:“好好学,以后像杨锐一样,考大学,上北大,拿全国状元!”
炫耀的顶峰出现在了初六,市一级的中层官员们组织了团拜会,主要是市属较弱的行局的一把手和较强的行局的二把手,以及一些县镇的领导们集体去给市级领导拜年,这样做的好处是减小领导的负担,另外,这些原本没什么机会和资格给市领导拜年的中层领导,至少能混个脸熟。
往年,杨峰与此类活动是绝缘的,他的年纪大,资格老,偏偏职位并不高,甘心于坐地虎的身份,甚至懒得去市里。
但在84年的春节,杨峰同志意外的被邀请了。
而杨锐同学,亦被点名要求参加。
这一次,却是杨峰同志被自己家孩子的光芒给刺到了,回到家里,又得意又气馁的给老婆嘟囔:“不就考了个北大嘛。”
……
375.第375章 烫吗
团拜会是有中国特色的拜年活动,它既满足了大家拜年的习俗,又节省了拜年双方的时间和精力,是对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极佳妥协。
伟大领袖通常都是举行团拜会的,将下属们召集起来,人手一杯清茶,团拜一下,拜年活动就算是完成了。下属不用再费尽心思的找机会拜年了,上司也不用忙忙碌碌的接待拜年者,将车轱辘话一遍遍的掏出来。
市领导家里的团拜会规模也不会小,多则近百人,少则三五十人,位置可以说是相当紧张,大部分的副县长或者县委副书记都不会被邀请参加团拜会。
本届团拜会的组织者是市邮政局局长王硕,他和市属机关的联络不远不近,位置刚刚好,偏偏又是新任********王靖的老乡,于是被市委办公室请来负责组织团拜会。
这个临时位置难得接触各个行局,也算是小有权利,更可以说是一种认可,王硕兴高采烈的接受了,接着开始头疼。
一方面,团拜会要讲究亲疏远近,等于要给大家排排坐,虽然没有严格的要求数量,但数量太多太少也是不行的。另一方面,团拜会也是要有话题的,如果让大家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谈工作谈感触,那就变成工作汇报了,大过年的谈工作,对官员来说即使正常,也不能说是舒服。
当然,如果实在没什么聊的了,或者书记同志主动开口,那聊工作也是可以的,但作为团拜会的组织者,王硕是需要找一个主题的。
在前一届********的任上,因为书记崇尚孝道,于是一群人送礼聊天都是围绕着书记的老妈来进行的,基本顺序是大家向书记拜年并请老太太,老太太出现,大家再向老太太拜年并说吉祥话顺便夸奖老太太的儿子优秀而伟大,老太太乐的合不拢嘴,向众人遍洒红包,众人笑纳,再拜再谢,退而归家,皆大欢喜。
可惜,新任的********王靖同志是烈士遗孤,尽管有一些远亲尚在,但谈孝道绝对是取死之道。
想来想去,王硕决定从书记家的两个孩子入手。
书记家的大儿子今年高一,据说成绩不错,在市一中读书,书记的女儿则在市一中的初中,今年该考高中了。而就目前的高考难度来说,********的儿女也不敢说就一定能读大学。
这让大家对高考的关注度大大提高了。
“主题就是儿女了。”王硕定下这个目标,立刻开始找寻激励和偶像。
偶像第一时间就能想到,去年的全国状元杨锐在南湖市是人人皆知的,这样的目标太高大,普通人估计也不会去攀比。
至于激励的对象,自然就是水平相似而略逊的别人家孩子了。
王硕联络了几个人,先将有年龄相仿的孩子的人家决定下来,才列出名单,互相讨论团拜会的名单。
这张名单其实更像是推荐制的,而王硕就像是主持人。
初五。
杨锐跟着老爹,来到市委大院对面的机关小学。
小学早就放假了,校长专程而来,给各个行局的头头脑脑们打开门,又烧起炉子泡上茶,让大家在这里等。
杨峰嘴上说不喜欢这种场合,且卡着时间过来,但到了地方,却露出了八面玲珑的一面,不管认识不认识的,一会儿就与之打成一片。他能在西寨子乡的乡党委书记位子上一坐不起,自然是有缺陷的地方,又有厉害之处。
杨锐换了身没那么显眼的夹克配毛衣,想着不要那么突出。
到了地方一看,除了他以外,其他的同龄人要么是西装,要么是中山装式的学生服。
杨锐当时就震惊了,拉住老爹问道:“咱们现在不是84年来着?怎么一个个都西装革履的。”
好不容易有一个教育儿子的机会,杨峰倍感珍惜,站定在当场,道:“你在北京没看到人穿西装吗?现在市里的裁缝店都会做西装了,改革开放就要有新气象,省里领导前段时间都换上西装了,咱们南湖市也不能落后,明白了没?”
杨锐显然不明白,道:“你们都是穿中山装什么的,怎么偏偏学生都穿了西装。”
“年轻人是祖国的未来,你们代表年轻一代,穿西装,我们代表老一代人,保守一点也没关系。”杨峰说的摇头晃脑,满面笑容。
杨锐嘴角咧了一下,问:“那为啥我穿夹克出来,你不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