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隔着棉衣,杨锐也能体会到胸臂间的柔软,脑海中不由的做出描绘,顺便来了一个3D建模。
32D是没跑的,说定有34E!杨锐低头看了一眼满脸通红的吴倩,将她轻轻放开,心想:还真是深藏功与名的奇女子!
“下车了。”小成看到了这一幕,莫名的心酸,下车后一言不发,先找了个公共电话机拨电话。
尽管不像是90年代那么普遍,但在84年的市中心,小卖铺之类的店里,还是少不了公共电话的存在。
在某些人来人往的地方,这些付费电话赚的钱,比卖报纸杂志赚的多多了。
一分钟三五毛钱的计价单位,令人不得不掐着表来说话,拨电话前的字斟酌句,宛如电报。
当然,今天的小成同学却是土豪般的存在,他拿起电话以后,看都不看时间,愣生生的聊了五六分钟,才大方的甩出一张10元大团结,瞅了吴倩一眼,道:“我叫了两个朋友,一起吃饭,然后去溜冰。”
杨锐抬手看了一下时间,道:“我下午要回去,就在附近找一家。”
说完,他也不管小成,就走进离的最近的春和楼。
春和楼是南湖市有名的餐馆,乃是早些年从扬州迁移而来的,一度是南湖市数一数二的饭店,做到现在,顾客虽然少了,至少不是门可罗雀,实属不易。
杨锐从门口自己拿了菜单,又找了张有桌布的桌子坐定,小成同学才追上来,急匆匆的道:“都说我要找朋友来吃饭,咱们不吃这家。”
“那你去别家吧。”杨锐对小成爱理不理。
吴倩也微笑着坐在了杨锐旁边。
小成无可奈何,他倒是可以用老爹威胁一下杨锐,但想想也挺没意思的,脑筋飞转之后,憋了个大招,道:“你要在这里吃,我不买单,你自己付账。”
杨锐挑挑眉毛,开始在一张小纸上写菜名。这时候的国营饭店基本没有服务可言,从点单到买单,都得自己主动,杨锐呆了一段时间,倒也习惯了。
好在现在的饭店和厨子还有节操,也没有地沟油之类的乱七八糟的东西,另一方面,这种国营饭店的厨师技术依旧顶尖,如果单子点的正确的话,口味也是不错。
譬如春和楼这样的饭店主营淮扬菜,虽然也卖麻婆豆腐这样的大众化川菜,但你要是点了,也就别期待能得到高等厨师的伺候,能被三厨的徒弟练手就不错了。
杨锐的经验是点有挑战性的经典菜,比如想吃豆腐了,就点文思豆腐,这道菜要将豆腐切成细丝,香菇切成细丝,冬笋切成细丝,鸡脯肉切成细丝,熟火腿切成细丝,最后煮成一碗柔而不烂的浓汤。
仅是刀工一点,不够顶尖的厨师就别想碰这道菜,火候的掌握更是难倒无数人,而春和楼的大厨哪怕再懒,看到这道菜也要打点起精神来,否则被顾客叫骂起来,必会丢了特级厨师的脸面。
当然,文思豆腐这样的菜也是够贵的,两拳大的一碗汤就要4块钱,赶得上一碗红烧肉的价格,正常人也不会点它。
而以杨锐的角度来看,30年后,一碗红烧肉也就是数十元,一碗文思豆腐却敢卖到近千元,比较一番,似乎还是文思豆腐更划算。
自然,也是他囊中丰盈,4块钱也是普工十分之一的月薪了。
大约一刻钟时间,两名服务员一起,先给杨锐端来三盘菜。
小成也经常和小伙伴们出来吃饭,此时不禁讶异道:“上的这么快。”
大厅里另一桌人也喊了起来:“怎么给他们先上了,我们的菜呢?”
两名服务员一老一少,年纪大的听音辨位,转头就是狮子吼:“叫什么!这是袁大师傅亲自做的,你有本事也请去。”
转过头来,这位又降了音调,但仍然粗声粗气的道:“大厨让我问你,文思豆腐做的好不好。另外,拆烩鲢鱼头要等一会,派人买鱼头去了。”
杨锐眨眨眼,先尝了文思豆腐,竖起拇指说“入口即化,不错”,继而又问:“鲢鱼头是常用材料,怎么会没有?”
年轻的服务员细声细语的道:“袁大师傅说了,淮扬菜里的拆烩鲢鱼头要5斤以上的鱼头,不能落了招牌。”
吴倩讶然道:“到哪里找5斤以上的鱼头?”
“水库里就有,小毛骑摩托去了,一会儿就回来。”
两名服务员扭身去汇报了,留下小成满面疑惑,瞪大眼睛的问:“你认识春和楼的袁煤子?”
“什么?”
“袁大师傅啊,他煤矿里出来的,还带着春和楼的人去过北京,做过国宴,你不知道的?”
杨锐“哦”的一声,举起汤勺,笑道:“趁热吃,凉了就浪费了。”
小成满心的疑窦泛上来,猫抓似的,不由自主的问:“你什么人啊。”
杨锐摆摆手:“说了你也不懂。”
小成惊疑不定,对杨锐的身份冒出更多的怀疑,心想:据说袁大师傅是认识中央领导的,杨锐在北大上学,又认识袁大师父,会不会也认识什么人?……要不要回家说一下这事?不行,这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但他要是真认识什么人,我找人把他给打了,那可就闯祸了。
……
379.第379章 可以有梦
吴倩尝试着舀了一勺文思豆腐,入口之后,眼睛都眯了起来。
“这是豆腐吗?”吴倩半站起来,仔细的观察汤碗中的细丝。
“里面也有火腿和鸡肉,但不多,你看汤的颜色就知道了。好的文思豆腐应该是乳白色的,也就是豆腐的颜色,水平不够的话,就只能做出青色或者红色了。”杨锐说话的时候都是一脸满足,回家以后,他倒是吃到了不少的大鱼大肉,精巧细致的美食却是没机会品尝了。
吴倩不解的问:“为什么水平不够,做出来的就是青色和红色。”
“水平不够,切不够豆腐丝,就只能放菜丝或者火腿了,青菜房多了就是青色的,火腿放多了就是红色的。”
吴倩吐吐舌头:“我觉得红色的可能更好吃。”
“如果是做别的菜,厨师也许会宁可放豆腐,也不多放火腿。文思豆腐太考验刀工了,水平不够的厨师,你让他切豆腐,十块都切不出半块。就是顶尖厨师,他也不能保证一次就能切出一块豆腐来,这是最费工的地方,大酒店里一次要做好几份,刀工好的厨师忙死了也切不出豆腐来,自然舍不得放,小一点的酒店,只能是切出多少放多少,厨师累死了,能凑够一碗就不错了。”
杨锐说着舀了舀文思豆腐,看着细弱的豆腐丝缓缓滑下。
吴倩不明所以的点头,问:“春和楼算是大酒店还是小酒店?”
杨锐愣了一下,想想道:“在南湖市当然是大的,但在能做文思豆腐的酒店里,就不一定了。”
“装蒜!”小成听不下去了,道:“倩儿,你别看他在北京上学,他一个学生,哪有什么钱去大酒店小酒店的,还说的像模像样的,好像自己每天下馆子似的。猪鼻子插大葱,装大象!”
吴倩不等他说完,一下子站了起来,又羞又恼的问:“你叫谁倩儿呢?你……你才是猪鼻子插大葱!”
“不是……我就是顺口一说。”小成同学的老爹虽然是市长,但他年纪毕竟还小,尚未练出足够厚的脸皮,被吴倩一训,顿时挂不住面子了。
“顺口一说也不行。”吴倩瞪圆了眼睛,道:“我不认识你,你也不认识我,你怎么能……”
“我就是……哎呀,不是还要了一个鱼头吗?怎么还不上来。”小成憋足了劲向后厨喊:“再不上就不要了。”
此言一出,后厨的中年大妈就气势汹汹的冲了出来:“想吵架出去吵,别影响客人!鱼头不要也得给钱。”
中年大妈的嗓门极大,整个大厅里都是回音。
杨锐左右看看,心说:总共两桌客人,另一桌还被你骂的不敢吭声了,最影响客人的就是你啊。
小成更不敢和中年大妈比狮子吼,缩了缩脖子坐下了。
中年大妈旗开得胜,轻蔑的哼了一声,回到厨房,过了会儿,又出来问道:“你们的拆烩鲢鱼头好了,还要不要了?”
“要,怎么不要。”杨锐将两只筷子碰了碰,做出磨刀霍霍的动作。
吴倩“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只觉得杨锐的动作相当有意思。
当然,作为比电影明星还帅气的男人,做出帅气的动作也是很自然的。
小成看的一脸不爽,也是无可奈何。
中年大妈看在杨锐长的舒心的份上,没在发动狮子吼,只转身去端菜的时候,牢骚了一句:“要不要你都得掏钱,傻子才不要。”
吴倩浅笑道:“还好我们要了,否则就成傻子了。”
小成暗自嘟囔:这有什么好笑的。刚才那么凶,现在又温柔起来,凭什么啊!
须臾,一只硕大的白瓷盆被端上了桌,热气蒸腾,香气四溢。
不止小成不说话了,旁边桌的人也叫嚷起来:“这是什么菜?给这么多?”
“拆烩鲢鱼头,淮阳名菜。”中年大妈往后看了一眼,道:“你们就别点了,这是袁大师父特意做的,别指望再来一盘能有五斤的鱼头。”
“为啥呀。”后桌不满意了:“他们也是来吃饭的,我们也是来吃饭的。”
中年大妈牙缝里蹦出一句“爱吃不吃”,秒杀全场。
杨锐的目光完全锁定在鱼头上。三十公分的鱼头,比一个人的小臂还要长,中间一劈两半,露出嫩白的鱼肉来。
汤是浓稠而乳白的,有点像是刚才的文思豆腐,却是咕嘟咕嘟的冒着气泡,瞬间勾起人的食欲。
服务员好心的提醒道:“先喝汤,再吃肉。这是袁大师父用鸡汤熬的底,一般人喝不到。”
杨锐不说话,先是恭恭敬敬的盛满汤,也不用汤勺,就站着用碗喝了一口,又一口,再一口,才吁出一口热气,笑道:“好喝。”
服务员勾了勾嘴角,道:“好喝就行。”
一碗汤喝下去,浑身都感觉热乎乎的。
杨锐一把脱掉大衣,拿起汤勺,朝着鱼头的眼窝部位挖下去。
他先挖了一只给吴倩,再挖另一只给自己,接着才说道:“这个部位叫鱼膏,是鱼头的精华所在,你尝尝看,绝对好吃。”
80年代的女孩子,远没有后世的娇气,更不会因为兔兔可爱就不吃兔兔了。
吴倩大胆的用筷子夹起一半的鱼膏,放进嘴里。
浓郁的香气,立刻在嘴里迸发出来。
纯净的胶质配合高汤的滋味,具有鲍鱼也不曾有的风情。
杨锐夹了大大的一块,微微闭眼品尝。
在京城的一个学期,他除了做实验,有一半的娱乐活动是在各大饭店进行的,四大菜系中的淮扬菜自然没有少吃。80年代的北京具有相当的人才集聚效应,各家酒店的特级一级厨师层出不穷,虽然在这些地方吃饭需要宝贵的外汇券,可还是有人三五不时的愿意尝鲜。
当然,还有杨锐这样的土豪流连忘返。
春和楼早年从扬州迁过来,是正宗的淮扬菜路数,但如今镇堂的袁大师父,却是本地出身的特级厨师,他做的菜,自然又吸收了河东当地的特色,非常符合杨锐的胃口。
两人一脸满足,留下小成拿着汤勺不知所措。
鱼膏来自于鱼眼部位的胶质,杨锐唰唰两勺子下去,几乎没有剩下多少。
小成同学有心舀点残羹尝尝鲜,又拉不下面子。再看杨锐有条不紊的先喝汤,再吃鱼膏的动作,小成更担心弄错了步骤,惹人笑柄。
这么一耽搁,杨锐又动了筷子,将剩下的鱼膏全部扫掉,吃干抹尽,还顺口道:“不敢吃鱼眼呀,那你估计也不敢吃鱼唇了。”
说着杨锐将两瓣鱼唇全部夹走,还是一半给自己,一半给吴倩,且道:“鱼唇和鱼膏不一样,这个是越嚼越香的。这道菜之所以要用大鱼头来做,就是为了吃鱼膏和鱼唇。古代的大户人家宴客,鱼膏鱼唇各给主座的客人一份,左右再分享一份鱼膏和一份鱼唇,其他陪客就只能吃鱼肉了……”
刚刚准备放弃步骤,已然将筷子搭在鱼肉上的小成听杨锐这么说,顿时气的鼻子冒烟……
“等我的人来了,等我的人来了……”小成默念三遍咒语,低下头来,一心吃菜,再不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情。
鱼头快吃完的时候,小成叫来的两个朋友终于到了。
小成随口给杨锐介绍说:“这是老八,这是小武,和我从小玩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