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之神级学霸_分节阅读_第418节
小说作者:志鸟村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3.79 MB   上传时间:2018-02-25 19:36:50

  不过,迈克尔史密斯比穆里斯惨多了,他是79年做出的寡聚核苷酸定点诱变技术,而在那个年代,穆里斯使用的寡聚核苷酸生产方法,还没有发明出来呢。

  所以,迈克尔史密斯不得不将大部分的时间,用来生产寡聚核苷酸。

  这倒是科研人的常态,绝大多数的时间用来做了枯燥的重复劳动。

  然而,在技术发展没有达到以前,枯燥的重复劳动又必不可少,有些可贵的成果也是在重复劳动中发现的。

  从79年到83年,短短的四年间,生物技术发展的速度快的足够让人诺贝尔奖得主茫然,事实上,如果按照生物技术的发展速度来修改教科书的话,一年改两次肯定是不够的。

  生物技术也由此进入了类似摩尔定律的时代。

  对于身在其中的学者们来说,这是痛并快乐的时代,他们拼命的学习,拼命的做项目,亲身加入到了大时代的变化浪潮中,他们的成就,或许是前人百年都无法完成的。

  而对正在学习中的大学生们来说,这个时代就只剩下痛了。别的学科的大学生还在抱怨,我们在大学里学的东西,到了社会上就没有用了生物学科的大学生等到找工作的时候,回头看一下过去四年的课本,会发现里面的东西已经被修改的面目全非……

  当然,大部分教材是来不及修改的,以至于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落后了多少。

  事实上,就比例而言,中国的学者落后的更多,尤其是前沿技术,在中国的大部分研究者都看不懂英文的年代,大家想跟着美国爸爸的节奏实在太难,你看不懂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文章,难道自己重新做一遍?

  就是重新做,也是赶不上的。

  美国人自从七十年代开始允许商业性私人生物公司以来,生物科学的应用技术一日千里,五年时间就能重新定义一次专业名词,追的人如果学的慢一点都要被落下,更不用说自己做了。

  而当杨锐说出DNA合成仪的时候,不止来自地方大学的李文强等人不知道,几年前才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回来的黄茂也没什么概念。

  “实验室方法做核苷酸不行吗?咱们现在人手也不少了,调配两个人出来,应该是没问题的。”黄茂也就是听说过DNA合成仪,具体怎么样,他根本不清楚。

  杨锐摇头,道:“DNA合成仪我已经买了,美国一家叫生物研究的公司早两年就开始尝试生产这种仪器了,咱们现在已经落后了对手,DNA合成仪到了以后,咱们首要工作是改造这台仪器,提高它的生产能力,然后再进行生产。当然,原来的实验室方法也继续做下来,用来做这段时间的实验原料。”

  现在的DNA合成仪远没有到后世的水平,别说自动化生产核苷酸了,能正常工作都不容易,修修改改必不可少,如同早期电脑一样,用户自己编程序外挂件之类的都不算事,也别指望对方公司的工程师有维修能力,所谓第一代,就是除了开发者,其他人都弄不大明白的东西。

  然而,就是这样的科研仪器也不是你想买就能买的,如果不是中美正在蜜月期,杨锐给钱也买不到仪器。

  黄茂没见过东西,关注点也不同,先是诧异的问:“对手是谁?你刚才说,咱们现在已经落后了对手,咱们的对手是谁?”

  杨锐不做正面回答,只道:“搞科研的,除了自己人都是对手,无论如何,先提高我们自身的供应能力,人手以后还有别的用途。”

  黄茂还是觉得贵,小心翼翼的问:“那台DNA合成仪要多钱?”

  杨锐呲呲牙,道:“加运费,28万美元。”

  “嘶”

  实验室里几个人齐齐的倒吸一口凉气。

  “没办法,就是这个价格,东西来了,可能还要花几万块钱的改造费用,所以说,大家这段时间要打起精神来,别让这笔钱白花了,到明年,人家出新的DNA合成仪了,老的还没耍弄明白,那可就真浪费了。”

  “那也太贵了,它能比咱们自己做快多少?”

  “起码五倍,调试一下,自己改一下,提高到十倍没问题。这个产量也是必须的,最少要提高到6个人做全天的量。”杨锐其实也不愿意花这么多钱,华锐公司是他的离岸公司的离岸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这28万美元可都是他自己的钱。这笔钱要是拿去友谊商店,能把一层楼买空了,如果拿去北京市里买房子,能买一百套四合院儿。放在30年后,起码是十多亿人民币,顶两亿美元,得升值1000倍。

  不过,PCR是诺贝尔奖级的研究,别说杨锐还有钱,就是让他把钱都花光了,换一个诺贝尔奖,杨锐也甘之若饴。

  黄茂听着杨锐说的数量,看看左右,无奈道:“6人全天的产量,我们全上阵都不够……要不,咱们再招几个人,专门做寡聚核苷酸不就行了?仪器暂时不要用了。”

  他还是心疼钱。黄茂现在是华锐实验室的副主任,见杨锐一口气将流动资金花去大半,也是无奈。

  杨锐摇头:“做一个专门的寡聚核苷酸的实验室不是不行,但太费工,6人全天产量,非得招8个人以上。再加上两三名助手,就得准备十个人。这是做原料的,正经做实验的也不能少吧。这么多人就得配专职的管理人员,再加上会计出纳什么的,公司规模一下子翻倍,问题太多,不如买台仪器。另外,设备的产能还可以扩大,纯度也比较好控制,这些都是优势。”

  仪器的纯度好控制,并不代表着仪器生产出来的寡聚核苷酸更纯,而是更平均。对重要实验来说,平均或许是一个更重要的概念,因为更容易预料实验的进展,原料药的纯度也可以不被看做是一个变量。

  学过方程式的人都知道,二元一次方程好解,三元一次方程也不难,四元一次就麻烦了,有五个变量的五元一次方程,若是找不到特殊关系的话,可就难玩了。

  对高要求的实验室来说,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变量,水平越差的研究员,变量指数越高。

  杨锐招募来的小牛,现在还没有体现出惊天动地的能力,但他们既然能发展出惊天动地的水平,现在起码就有不错的基本功,再去招募水准层次不齐的研究员,然后重新训练,甚至培养基础研究思维,所需要的时间太多太多,华锐实验室虽然有钱,却缺乏北大这样的品牌,想再招点高水平的并不容易,杨锐也不愿意自己开出的高薪,养几头蜗牛。

  黄茂问:“咱们现在做的项目,用得着这样子吗?”

  他其实是想问划得来吗?

  杨锐心说:这是诺贝尔奖,28万美元,也就是刚开始投入。

  算了一下自己的存款,一年多的分红加上捷利康海外工厂的额外收益,七扣八扣以后,杨锐手里还有400万美元以上,这让杨锐稍有些底气的道:“大项目做成什么样先不说,这个DNA合成仪送过来,咱们至少能以此为基础写几篇论文吧,不算亏。”

  “几篇论文三十万美元,也挺贵了。”黄茂叹口气,道:“还好老外有钱,得,咱们就先花着吧。”

  杨锐被他说的直翻眼皮,心里也是有些发凉。这还是刚开始呢,等于是项目的前奏,百分之八的资金就出去了,也确实是有些危险的。

  科研有点像是做生意,又比做生意难,两者都很在乎资金链,但生意做到一半,资金链紧张了,可以抵押,可以贷款。科研想弄点抵押品就难了,美国倒是有专门做生物公司的风险投资公司,但人家要的是股份,开价也高,不能说是趁火打劫,可就价钱来说,与趁火打劫也差不多了。另一方面,科研的时效性强,做生意的谈借款谈股份,谈一两个月的都属正常,做科研的延迟一两个月,却很难说结果了,因此而血本无归的都有可能。

  如果能等等,杨锐还是想再等等的,这样能多积攒一个季度的分红,起码就要多小一百万美元,可惜时间不等人,杨锐只好指望最近一半年,辅酶Q10的销售能给力点。

  ……

  

583.第583章 改进

  

  用于生产寡聚核苷酸的DNA合成仪几天内就从天津港送了过来。

  杨锐也是确定了这些基础设备到货,才开始正式进行PCR的项目。

  与幸福的穆里斯不一样,杨锐第一不是白人,第二不是美国人,第三不属于发达国家的知名研究机构成员,第四没有欧美知名学院的教育背景,第五没有大公司或机构背景,第六年纪过轻。

  在这样的情况下,杨锐要拿诺贝尔奖,首先就要有成果过硬。

  PCR的成果自然是非常强的,但对诺贝尔奖来说,没有最强只有更强。

  其次,杨锐还得小心翼翼,步步为营。

  科研上的小心翼翼步步为营,并不是对成果进行多方验证。多方验证,自然有其他学者去给你做这些事,重复试验所以能发表论文,就是因为重复实验是具有一定的价值的。

  科研上的小心翼翼步步为营,是要阶段性的发表论文。

  历史上,穆里斯和他的公司,就PCR一共发表了大约三篇论文,他们是美国大公司,一个大的阶段发表一篇论文,就能证明自己的工作了。

  对于杨锐来说,可就没有这么好办了。

  他好歹还算是有一篇CELL级的论文,这在中国很难得,但在国际上,这也就是敲门砖的基础,效果也就是比一个没来历的PHD(博士)好一点。

  在此基础上,杨锐准备以两位数为目标,发表论文。

  他的参考对象,就是中国的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研究组。这支研究组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在多家顶级期刊发表了超过20篇论文,以非常清晰的研究链证明了成果归属,同时也循序渐进的催热了这个课题。

  60年代的中国科研组,虽然是国家级的,但要证明自己,面临的问题也实在不少。杨锐如今有北大给自己的身份背书,又有CELL级的论文,难度系数,大约与当年的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研究组相差仿佛。

  不过,要形成清晰的科研链,倒不一定是什么都要写出来,也不一定要按照时间顺序发表论文。

  比如耐热聚合酶,杨锐就准备放在最后才发表。

  原因很简单,有耐热聚合酶,能够大幅度的缩减实验时间。

  PCR本质上就是一个DNA倍增技术。

  它能够快速的将DNA翻倍再翻倍再翻倍……理论上,想翻倍多少次,就能翻倍多少次。

  这就好像那个著名的旗手与国王的故事。

  在象棋的第一格放2粒麦子,第二个放4粒麦子,第三格放8粒,第四格放16粒,如此倍增下去,第三十格有多少粒?

  第三十格将会有十亿零七千三百七十四万一千八百二十四粒麦子。

  PCR也因为这种超级倍增术,而在无数的领域大显身手。

  比如犯罪现场的DNA残留,在PCR时代以前,试剂残留太少是无法检测的,但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拥有了PCR的警局,就可以无视残留数了。理论上,只要有一个完整的DNA残留,就可以倍增到可以检测的状态。

  之所以说,九十年代才有警局拥有PCR,就是因为耐热聚合酶的原因。

  PCR的原料是聚合酶,普通聚合酶也可以用,但每翻倍一次,不耐热的聚合酶就会在九十多度的水浴锅里失活,第二次翻倍的时候,还得再添加一次聚合酶。

  聚合酶不便宜不说,这个过程还需要专业人士来做,复杂且容易出错。

  而在研究过程中,连续添加三十次的聚合酶,同样不是容易的事。

  当然,开发耐热聚合酶同样不容易。

  所以,历史上的穆里斯等人,首先致力于解决翻倍问题,并没有优先考虑耐热聚合酶的问题。

  毕竟,只有翻倍问题解决了,证明这种方法可行,才有简化方法的必要。

  否则,光是有耐热聚合酶,没有使用它的技术,一样没什么卵用。

  然而,杨锐与穆里斯等人不同。

  他是已经确定无疑的知道,PCR是一项好技术。

  所以,他是首先将能够提升效率的研究做出来,等到要阶段性释放论文的时候,别人就算是受到了启发,也一样赶不上他的速度。

  事实上,杨锐还有点希望有人能追在自己的屁股后面。

  如果是一名中国人,单纯的做出了一项聪明、简单、影响世界的成果,他得到的评价,估计有一半是“****运”。

  但如果一名中国人,在你追我赶的科研竞争中,以聪明、简单的方式,做出了影响世界的成果,他得到的评价就一定大不一样了。

  当然,这样做,是一定有风险的。但杨锐思来想去,还是决定阶段性的发表论文。

  理由很简单,单纯的PCR论文,并不一定会将杨锐送上诺贝尔奖的神坛。

  而若是没有诺贝尔奖,PCR项目的价值就大大缩减了,它虽然仍可能价值30亿美元,可对杨锐来说,诺贝尔奖的价值又何止30亿美元。

  本着这种思路,DNA合成仪送到的第四天,杨锐就开始草拟第一篇论文《DNA合成仪的改进思路》。

  仍然属于前序性论文,甚至只能说是前序的前序,但所谓的科研链,就是这样一环扣一环的链起来的。

  黄茂等人倒是很高兴,他们刚刚在来自香港的多名律师撰写的厚厚的法律文件上签了字,差不多把所有的权利都给了华锐公司,只留下一个署名权。

  80年代的中国人,也从来没有通过专利或者类似的手段赚到钱的,黄茂等人对此并不在乎,他们在乎的,反而是名声多一点。

  名声自然是要一篇篇的论文堆出来。

  杨锐根据后世常用的DNA合成仪,随便摘抄一些,就用在自己新买的DNA合成仪上。

  新招募来的小牛张学通是工科出身的,配合杨锐花钱请来的两名机电系的老师,简简单单就将DNA合成仪的大部分改装给实现了。国内的环境就是这样,改装旧仪器,合成破仪器才是主流,不懂英文的科研人员很多,一点动手能力的少。

  像杨锐此等土豪,也就是国内的院士级的实验室才能见到。

  28万美元,可是快赶得上唐集中经营多年的实验室的资产了,也就是院士级的实验室才配得起。

  不过,杨锐写在新论文里的思路,需要的不仅是动手能力,还得配合相当的材料和零件,国内找不到的东西,张学通就没办法了。

  对此,杨锐倒是很有办法,寄送论文给期刊社的同时,另寄一份给DNA合成仪的生产公司“生物研究”。

  张学通对此稍微有些不安,问:“这个生物研究公司,会不会把咱们的技术剽窃了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62页  当前第41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18/10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之神级学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